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REFACE
前言

战争没有胜利者,但总会有个输赢。

自从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将人类首个有动力飞行器驶上蓝天后,人类有了驾驭飞行器的能力,继而飞机被发展为空中武器,顺理成章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此,战争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空中力量的加入,使人类武装集团之间的争斗增加了新的维度。

千百年来人们望天兴叹,羡慕鸟儿的翱翔,向往云朵的卷舒。可当人类掌握了飞行技能冲上云天,又将本该自由翱翔的翅膀全副武装起来,与对方进行搏杀,充满讽刺的同时,却也助力航空科技大跨步前进。

1918年4月的欧洲,随着德国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与他那架火红色战机一起陨落,这个著名王牌飞行员的形象在短时间内迅速深入人心。

一百年前的空中战斗基本在目视范围内,双方分别占据有利位置,使用机枪等武器相互射击,方式方法比较原始。因为那时的飞行器不具备高空高速飞行的能力,且飞机大部分为木质结构,相对比较脆弱。此外,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极限也限制着空战高度。飞行员只能坐在几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飞机座椅中露天战斗,氧气不足,没有抗荷服,不能进行大范围机动;温度低,气流流速高,飞机几乎谈不到什么机动性,空战比拼的是双方飞行员的个人意志和身体条件。敢打敢冲,不畏枪林弹雨去争取胜利,是一名优秀飞行员的基本素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航空科技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与改进。飞机的速度与飞行高度不再拘泥于几百上千米。飞机的速度更快,飞行高度更高,有了进一步提升和改良的仪器仪表,增加了通信、地面雷达等装置,空战模式也随着武器的提升而进步。虽然相比一战时期进步很大,但那时还是老式活塞螺旋桨飞机的天下,即使二战末期德国空军出现了Me-262和Me-163这类有着原始喷气式和火箭发动机的战斗机,但也仅是昙花一现,对战争的结果和进程没有任何帮助。

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战斗机方兴未艾,军事大国纷纷抛弃螺旋桨飞机转向先进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制,这种战斗机在其后的战场中迅速将螺旋桨飞机淘汰。

从我们熟知的美制F-86“佩刀”、苏制米格-15,到法国“幻影Ⅲ”,从英国“闪电”、苏联苏-27系列,到如今的美国F-22“猛禽”及F-35“闪电Ⅱ”,从跨声速到两倍声速,从大机群作战到隐身突击信息化电磁制胜,空战形式的转变就是人类科技水平的空中展现。

新世纪空中力量的斗争形态已然今非昔比,高技术、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和隐身化成为世界各国空军战斗机队伍建设及科研机构设计的重中之重。打赢新形势的空战,将己方力量发挥至最大化,在尽可能多消灭敌人的同时有效减少己方损失等,都是现阶段各国空军的目的。

什么是空战?

20世纪80年代,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好莱坞电影《壮志凌云》家喻户晓,美国格鲁曼公司的F-14“雄猫”舰载战斗机大战“米格-28”战斗机被演绎得精彩绝伦。电影中,双方战斗机的相互接近、锁定瞄准、导弹攻击等镜头让观众大呼过瘾。电影是大银幕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有创作团队的加工及升华。那么,现实中的空战与电影中双方战斗机艺术化演绎的战斗场景有什么不同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些概念,掌握一些现代空战知识。比如,现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众多花哨机动动作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实战意义?现代喷气式战斗机有哪些比较出众的代表?这些飞机都是哪国研制的,研制背景有哪些?

“尾冲”“能量机动”“眼镜蛇机动”“过失速机动”都是什么意思?哪型飞机有哪些独门绝技?那些看似眼花缭乱的机动动作在实战中真的可靠吗?是“花拳绣腿”还是真功夫?

还有很多比较通俗又必须解释的问题,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典型战斗机中,谁才是各个时期真正的空战之王?翻阅历史文献,很少有典型现代空战出现。数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对抗中东一众国家的空军、越南战争美越空战、海湾战争及北约空袭南联盟等,要么是一边倒的压制性打击,要么是一方基本掌握战场制空权另一方只能被动挨打,即使有一些零星战斗也是一闪而过,几乎算不得空战。

本书使用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各兵种各型号之间的虚拟比赛,试看谁才是优胜者。虚拟现实不是胡诌,更不是完全抛弃现实,而是建立在真实可靠的数据库基础上有的放矢。《孙子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我们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升级,逐次增加难度和科技含量。本书无论从整体逻辑还是从技术手段、创新思维上,皆属国内首创且独一无二。

不管谁是优胜者,战争永远不是有理智有良知的人们所推崇和向往的。本书只是利用各国空军一些典型装备进行战术模拟,绝非鼓吹争斗,我们就将本书内容当成一场游戏,里面还包含着许多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的空军科普知识。 oYIcV2Fbz3IfIa5VQ30N3C1+D/JxjsNRXGWOIP4C5eimjEjA31DEJnTs757K5O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