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中国呼唤新的领导哲学和行为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呼唤新的领导哲学和行为!

当政策红利、土地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渐渐远去,中国社会和企业靠什么持续增长?靠什么继续赢?

理论家与实践者们,一方面直陈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一方面又指出中国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问题在于,潜力在哪里、潜力如何变为现实?

充满乐观精神的观察者们早已指出,中国持续增长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旺盛的创新创业活力、来自管理红利的充分释放!

每年新增的大量创业者、创业企业、独角兽企业,体现了中国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活力。这些创业者和企业得到了大量资源的加持:巨额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赋能、各类人才涌入都大大推动了中国的创新创业事业。

相比之下,企业管理红利的充分释放,即通过管理升级提升生产力和经营业绩,因其过程复杂、路径不明、周期过长、成果难测等原因,在很多企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用力很猛但成效很差。愿意在管理升级上躬身入局,全力以赴、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精准打击的企业领导者也不多见。因此,管理红利和组织潜力的充分挖掘,在中国企业中功夫不小、成效不大。

深度开发与挖掘管理红利与组织潜力,常常意味着系统性的组织变革与升级,更意味着各级领导者的转型与重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难度和可能的痛苦可想而知。

各级领导者的转型与重塑,难就难在认知上顽固的路径依赖、行为上根深蒂固的既有习惯。这种转型与重塑,没有系统性的干预、综合性的治理,缺乏多管齐下和软硬兼施的勇气与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要想实现领导者的真正转型与重塑,首先要从管理和领导哲学开始,也就是从领导者的认知升级开始。

过去几十年,不少中国企业过度强调执行力,追求指哪打哪、极致执行的境界,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创新创造力。而管理红利和组织潜力的充分发掘,有赖于群体智慧、基层创新力的深度开发,需要的是执行力和创新力并举。

这一改变,意味着领导者认知与哲学的升级、上下级关系的重构。而本书以大量对话式的实例,为领导者提供了有关认知和行为的新视角、新原则。

本书基于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结合管理实践中大量的实际场景和案例,提出了独特的领导哲学和行为指引。

本书提出,“领导和下属之间是平等的”。这种说法听起来并没什么了不起,我们本来就认为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的老板也不能依靠职位颐指气使、高人一等。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见多了官大一级压死人。有多少人在心理上、在行为上会真正感到自己和老板、或者自己与下属是平起平坐的呢?

本书除了在理念上提出上下级是平等的及所谓的“民主领导力”,还在行为上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和原则:

· 不要批评下属。

· 不要表扬下属。

· 不要命令下属。

如果真要做到这三点,也许大部分的领导者都不知道怎么说话、如何做事了。

过去几十年,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企业领导风格还是强势的、命令式的、极度追求执行的。当然,一味强势很难走远,因此很多强势的领导者在强势高压的行为之外,加了一点点温柔,可以说是恩威并用、软硬兼施。这种所谓严厉之爱(tough love)的领导风格,与我们平时常说的家长式的领导行为比较相似。

之所以家长式的领导行为和风格大行其道,与我们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文化关系密切。我们的很多管理者都拥有指哪打哪的期望及居高临下、简单粗暴的行为习惯。

如果不能在思想上、理念上重构上下级关系,就无法产生所谓教练式的领导、民主式的领导、伙伴式的领导、谦逊式的领导;如果还是以等级体系、自上而下的方式去领导团队,就很难塑造出真正的创新型的组织和团队。

管理之术、领导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理念与哲学:你作为领导者,究竟是如何看待下属的,究竟是如何定义上下级关系的,究竟是怎样看待自己作为领导者的价值的?本书为我们重新认识上下级关系、重构上下级关系提供了新版本、新思路。

在具体的领导行为方面,我曾在《深度领导力》一书中提到过合益集团(Hay Group)提出的六种领导风格,我把它们称为“六脉神剑”:指令型、愿景型、亲和型、民主型、领跑型、教练型。我提出这“六脉神剑”有的锋利,有的柔韧;有的关注短期,有的重视长期;有的关注成事,有的在意造人。重要的不在于使用哪一把剑,而是领导者能否随需而变、有机组合,这样才能达到刚柔并济、恩威并用、阴阳融合、游刃有余的境界!

而本书不仅提出上下平等、官兵平等的民主领导力,还特别提出“不批评下属、不表扬下属、不命令下属”的领导行为三原则,这让我多少有点惊讶。如果我们不能根据场景和需要,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批评时则批评、该命令时就命令,那我们怎么做领导呢?

事实上,在复杂的人性面前,我们永远难以一招致胜。任何看起来离经叛道、匪夷所思的想法、理念和建议,都可能让我们脑洞大开、触碰未来。从这个角度看,上下平等的“民主领导力”提供了一个打破等级制度、挑战强势领导风格、促进主动自发创新创造行为和氛围的角度和原则。这样说来,本书有助于推动我们思考并重构领导哲学和行为,推动并促进创新创造组织和社会的建设。

陈玮

北大汇丰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创新创业中心主任 Bof2FUIo6i3QHiEhu7cQqnj+kBaHmnFAZ/u1EXByV975L8vnKZbAES6EGT2I3pn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