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扶贫医疗人员得知广西某山村5岁女孩韦芳圆,因患被视为晚期不治之症肿瘤病而家又贫穷无能医治后,将她从广西带到汕头就医。当获悉医生成功为小韦切除肿瘤时,李嘉诚在百忙中特意致电慰问,并派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专程到汕头看望小韦。
为使医疗扶贫工作有效继续下去,李嘉诚亲自设计订制了一只纯金茶杯,并给负责医疗扶贫办公室工作的孙德麟致函,信中说道:
谨送上特别设计、定制并刻有“人间有情”字句的纯金茶杯一只,这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构思的,是深深蕴含着我对每一位扶贫医疗工作者由衷的崇敬和谢意,并永志留为纪念。以此鼓励大家。
2004年12月26日还是圣诞假期,李嘉诚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了,他在晨曦中赶往香港机场搭机飞往汕头,因为李嘉诚基金会要在潮州饶平辖下的三饶卫生院实施的“关心是潮流,打造奉献文化”的医疗扶贫新模式。
从汕头机场到粤北山区小镇三饶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76岁的李嘉诚好像不太介意沿途颠簸的山路,一路和潮汕地区的领导谈论贫困地区的挑战,同行的汕头大学学生在一旁专注地听着。在启动仪式上,李嘉诚呼吁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率先将这个可行的计划成功落实,希望可以唤起其他地方的注意,大力进行相同的计划,使内地现存的农村医疗问题有望改变和获得改善。
“关心是潮流”扶贫计划的宗旨是:动员海内外热心人士的力量,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同为广大农村贫困病人建立一个可以共同付出和关心的社会服务平台,提供优质而低廉的医疗服务,在社会中打造李嘉诚基金会一直推动的“奉献文化”。
该计划从潮汕地区开始实施,逐渐向全国推广。首先在潮汕地区选择20个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分阶段设立医疗“卫星点”,每个“卫星点”投资100万元,20个“卫星点”共计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李嘉诚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及其他来源支援1000万元人民币。
李嘉诚说他搞公益事业最重视效率,对口号式的“关心”极其厌恶,因为能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比好的想法更为重要。李嘉诚说这次推出的“关心是潮流”是一个可行及可持续医疗扶贫的新理念。
应三饶父老乡亲之邀,李嘉诚第一次用家乡话致辞。虽然他称离开家乡太久了,潮汕话和普通话一样“普通”,他的潮汕话还是让乡亲们觉得格外亲切。他说:“谁也知道,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任何一种制度,能够全面改变贫穷的存在,这不是主观的认知,而是客观的事实。导致贫穷的根源,也许已超乎我们所能理解,不管是制度上的不足或是个人努力不够所造成,我们每一个人绝对不能漠视这日益严重的问题。”
汕头大学医学院医疗扶贫行动办公室的有关人士称,受李嘉诚“济世爱民”精神的感召,目前有成千上万的各地医务人员志愿地参加了“医疗扶贫行动”,更广泛地为贫困病人无偿服务,使更多病人恢复健康。
为了使更多的医务人员参与本项行动,让更多贫困病人得到医疗,已经在更广泛地区建立扶贫基地、扶贫点和联络点,为贫困的基层卫生单位提供各种培训和经济设备以及技术支援,使许多基层单位参加医疗扶贫工作。
医疗和教育是李嘉诚投入心力最多的新事业,李嘉诚深深感受到,中国幅员辽阔,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个人之力仅是杯水车薪,他认为中国传统视慈济心为个人德行,远不足以平衡物欲世界中对贫病的冷漠。必须改变这种被动的救济,提倡全社会的奉献关爱。
近年来,李嘉诚致力将他的公益事业从原来的捐赠文化推行到“打造奉献的文化”,李嘉诚以“有余补不足”的理念为引导,身体力行,希望以爱心、理念及投入唤起更大的社会力量,唤醒冷漠的社会,唤醒人性的良知,唤醒仁爱的理想。
李嘉诚要推动“奉献的参与”,使之成为中国时尚的责任文化,用一种崭新的心态去关心贫穷带来的社会问题,掀起同心合力推动社会改善和人心变迁的新潮流。
“关心是潮流”项目就是这样的设想,香港著名的眼科专家、同是潮州人的林顺潮医生负责组织医疗义工,香港文化界的胡恩威包装推广,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当地政府架构的支援和国内外潮汕人的捐助,通过建立医疗技术的输送平台和网络输送爱心的帮助,李嘉诚认为让有需要帮助的人能享有自助的尊严是建立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为使该项目得到国内外潮汕同胞的支援,李嘉诚与数十名来自海外第一次踏足偏远的三饶的国际潮团代表共聚。在交谈中,李嘉诚表示当今的中国人比前人幸运,中国政府致力于建设持续开放及法治的平等社会,尽管未尽完善,但国民亦不再受制于传统社会只能以“无我”为外衣,追求“自我”的扭曲价值观,反之,今天中国人完全可以健康地建立自我,在公平竞争中追求无我。他呼吁从商的人积极和自律地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和守法的社会,这样才可为稳定、自由、和谐的原则赋予真正的意义。
潮州饶平三饶镇卫生院这次幸运地成为李嘉诚“关心是潮流”的第一个“卫星点”,这个有八十多个医护及工作人员的乡镇卫生院,要负责全镇五万多居民及农民的医疗服务,黄文忠院长表示,三饶是一个农业镇,农民的经济收入低,李嘉诚对三饶农民的关爱,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三饶作为试点,由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先做主导,以因“白内障”而失明的眼科疾病为首个诊疗目标,计划三至五年内使潮汕地区成为无白内障失明的地区,逐步消除各类眼科病患后,转而专注其他农村疾患。
三饶虽然原是李嘉诚资助的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医疗扶贫点,但每年最多也就是由眼科中心派医生出诊做十多例病人的手术。10月1日,三饶卫生院派出医生护士各二名到汕头及香港参加培训。12月18日,三饶的眼科中心开始工作,20日至25日的五天时间,就让31位病人重见了光明。
黄文忠院长介绍,这样的病例在汕头医治需要3000至6000元人民币,三饶的病人一次性支付费用700元人民币,目前一般的农民家庭都能支付,按成本计算,一年做2000例类似的手术,就略有盈余了。这个计划以因白内障而失明的眼疾为第一个诊疗目标,计划在每个点实施白内障手术1000例,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使潮汕地区成为“无白内障失明地区”,并在以后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区。
在临时病房里,六十多岁的邓老伯诉说道,自己的左眼患白内障已经六七年了,现在几乎什么也看不见,很苦恼也很不方便。邓老伯早就盼着有一天能够手术治疗,没想到,今天终于意外等到了这次机会,而且是在汕头的大医院做手术。朴实的邓老伯的感觉是:“医生、护士人太好了!等手术以后能够重新看见了,一定要记住他们的模样!”这一切的一切,也许,李嘉诚都知道,也许,李嘉并不完全知道。
李嘉诚更热爱他的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他曾在一封给家乡潮州政府的信中写道:
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乡中若有何有助于桑梓福利等事,我甚愿尽其绵薄。
李嘉诚还与母亲庄碧琴女士,夫人庄月明女士多次捐款,在内地兴办中小学校,修缮历史古迹。
尽管李嘉诚为当地民众的福利事业做出很多贡献、捐赠,但他一律谢绝用他的名字为任何大厦、医院、学校命名。
1983年元宵节,潮州举行李嘉诚捐建的潮州、潮安两医院剪彩仪式,著名画家﹑书法家赖少其先生为李嘉诚之义举所感动,挥毫留下这一充满艺术家情感的佳作。
“李嘉诚先生爱国爱乡,出巨资为人民造房、办学、建医院,修复名胜古迹,人皆感之。余恭逢盛会,作此以赠。”
“见今日,潮州城里,万人空巷,爆竹喧天,海外赤子,热爱家乡。不是唐时长安,胜过长安。”
“思往昔,韩退之,被逐长安,路遥马疲遏庾关,始知梅花放。岭东春暖,同心合力,建设好江山。”
从“输血”的援助,达到“造血”以长期服务贫困农民的目的,李嘉诚开启了中国医疗扶贫的新模式,希望这样一个模式也可以在潮汕地区普及更成为全国都可以借鉴的典范。
一位失明多年的农村中年男子经过手术后,在“关心是潮流”揭幕仪式时揭开了纱布,他睁大重见光明的眼睛,看一看这充满阳光的世界,也一定要看一看李嘉诚,满怀感激地说道:“谢谢李嘉诚先生。”
李嘉诚也深有感触地表示:
医疗技术的输送能对有需要的社群赋予自助的尊严,人性真心的关怀能为尘世很多遗憾做出一些弥补。
走过神州大江南北,李嘉诚一直为贫穷农村的医疗不足而感遗憾,更为很多农村跨代贫穷而难过,今天李嘉诚通过“关心是潮流”计划,弥补的不仅是生老病痛带给贫困农村的遗憾,更是一点一滴地弥补了内地农村医疗体制的缺憾。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巴德年教授表示:李嘉诚坐言起行,动用社会力量支援医疗卫生将之落到实处,没有健康哪有小康?李嘉诚以企业家的承担和责任来减轻政府和老百姓的负担,但我认为政府要加大责任,支援这样的活动。
2002年3月,在由他创办的“李嘉诚基金会”网页上,首次公开关于“李超人”的系列纪录片。李嘉诚尊崇的基本信念是“知识改变命运”。早在两三年前,一系列《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纪录片在电视播放,由摄影大师顾长卫执导。当时,李嘉诚亦应邀拍了一辑,但因他不愿在电视公开播放,该辑片段亦从未曝光。直至2002年获李嘉诚首肯,在网站播放,外界才有机会一睹为快。
李嘉诚基金会一直对中国大陆、香港及海外等多处地方捐款,该基金会正式推出网页,当中总结李嘉诚多年来的捐款活动及有关资料,部分资料更是首度公开,包括有李嘉诚少年与青年时代的黑白照片等。在这段访问中,已为香港的首富、国际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的李嘉诚,不讳言少年时曾因贫困而失学,更直言自己未有受过正规教育。李嘉诚自言很受父亲那一代人的影响。
我七八岁时,有一晚好冷,半夜醒来,见爸爸一丝不苟地改卷。我没有打扰他,但心里留下好深刻印象。我觉得当时中国的老师、知识分子,都是付出好多,收入好少。
我们的上一代好注重教育,甚至我也很受爸爸那一辈人的影响。
事实上,这从李嘉诚基金会过去一直在教育方面捐献最多便可知道。基金会在教育方面的资助占总额六成四。但李嘉诚本人却从没得到正规教育。不过,他并不同意“知识就是财富”的论调:
知识不能决定你的财富增加,但你会多了机会,你为自己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
李嘉诚称:“我12岁当学徒,不到15岁便担起家庭的担子,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我知道要努力工作、求取知识,才是唯一的出路。那时我有点钱便买书看,记在脑,到了今天我每晚睡前也一定要看书……”李嘉诚道出他对知识的看法,认为知识创造财富,也创造机会,知识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接着,李嘉诚又谈他对人生的看法。网页上的片段是他身处茫茫雪山下,回忆二十多年前与两子同游此地的往事。
故地重游,他叹天不变地不变,人事却两样,有感人生在世应留下点“美好种子”,人生才不白过,从中亦透露他多年来不断捐款的因由与信念。“富足并非拥有,而是如何运用。”没有钱会给人带来烦恼,但太有钱也会令人很迷惘,李嘉诚对此深有体会。最后,李嘉诚在慈善事业中找到了答案。
特辑中李嘉诚带摄制队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地方,指着冰湖说,十多二十年前一个夏天,当他的两个儿子泽钜和泽楷年纪还小时,他们三父子在这湖上划过独木舟。他颇感叹地说:“到现在,这里还是一样的山,一样的环境,一百年、一千年后山仍是一样,但人却不同了。当你想到,人生就是这样短短一程,自己也希望在仍能做事的时候,尽量在世上留下美好的种子。”
李嘉诚大力支援内地及香港的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努力推动“知识改变命运”,鼓励众人终生追求学问。
人生在世,能够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时候,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为无助的人寻求及建立较好的生活,我会感到很有意义,并视此为终生不渝的职志。
这,更成为李嘉诚的人生格言。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李嘉诚多年来累积捐款的百亿元中,七成是捐往内地,单是1981年创办的汕头大学,即捐款逾20亿人民币,而过去捐款总额中有71%属内地项目,两成属香港,不足一成为海外;若以捐款的项目分类,64%为教育、24%为医疗,其余为文化及公益项目。
2003年10月20日,国家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广东潮州,古城墙上下、广济桥两旁、韩江两岸到处披红挂绿,欢声笑语,一派节日盛况。
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广济桥将重修,恢复原貌、市中心广场暨文化公园等一连串贴近群众文化生活的潮州市“民心工程”将全面开工启动,消息经当地媒体传播后,市民们奔走相告,喜上眉梢。在广济桥上,很多当地百姓和一些摄影爱好者都纷纷掏出照相机,或在桥上留个影,或拍下大桥昔日的旧容貌,以期待改头换面的新形象。
下午2时40分,当广东省原省长﹑广济桥维修委员会名誉顾问卢瑞华宣布开工时,鼓乐齐鸣,群狮起舞,数千名海内外嘉宾报以热烈掌声;数百名工程建设者在桥墩四周的船上向江中投下了一袋袋沙包……
李嘉诚在现场热情洋溢地对记者说:
我离开潮州六十多年,家乡的美丽景色与广济桥一样,长在我的心怀。在这里,祝愿潮州市未来发展更上高峰!祝广济桥早日重放异彩。
乡情乡亲,乡音乡影,余音依然绕梁。六十年,梦一般的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此人此物,此风此雨。恍若六百年前南宋陆游重游沈园。虽然同是犹吊遗踪,此时的李嘉诚,却是心事浩茫连广宇,泫然蹉跎,浮想联翩。
李嘉诚动情地说道,
桥梁自古是人类社会沟通交流的意念,一座桥,可以渡过河流和峡谷,有了桥梁,人类就开始互相了解。世界很大,人很渺小,但阻隔人群的湖山河道,是可以迈步跨越的。今天,全球一体化带来机遇和挑战,我们国家也逐渐与世界搭桥接轨。
潮州是华南文化重镇,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世界的发展,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繁荣,城市现代化各种建设固然十分重要,但一切进步与繁荣,又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人吗?所以我们不可忘记,一切进步与发展,都应以人类幸福为依归。没有这目标,发展就失去了意义。
我个人深信通过教育,人文精神和知识可承传和发展,我们大家一定要同心协力,为我们国家和地方培养有道德勇气、有责任感、有志、有识、有恒和有为的代代人才。这就是我们潮州人对国家永远的贡献。
我们二千多万海内外潮邑同胞无论在国内国外,多年代代的努力耕耘,创出成绩,人才辈出,在不同领域中承担着各种角色。在我个人经验里,我发觉恒心与关怀都是没有年龄和区域限制的。
今天的我,还是努力地去克服我面对的困难和做到我想做的事,这是我们要时刻对自己保持的高度要求,不单是为了我们本身、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我们心爱的祖国大地,亦是为了我们彼此共存的世界做出贡献和创造更光辉的未来。
李嘉诚当场捐赠720万元人民币,兴建六座亭台楼阁。
2005年1月13日,李嘉诚宣布,将他个人投资超过三十年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近5%股权,全数出售,套现所得约78亿港元,全数拨入其私人公益慈善基金会,以推动在全球的公益活动。这类巨额慈善基金捐献,在外国并不罕见,在香港则是创举,相信是香港富豪历来最大的一笔捐款。李嘉诚说:“很高兴多年来作为CIBC(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投资者,其投资带来理想回报,将可增加拨作公益用途的资产。”
据李嘉诚慈善基金会发言人表示,全数金额将分配到在香港及加拿大注册的慈善基金会。而李嘉诚基金会的基金,将跟海外的富商慈善基金模式相似,即营运的全数收益只用作公益用途,不会为李嘉诚或其家族成员带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至于拨入两个基金会的比例,基金会发言人并未有详细解释,并表示,拨入基金会的比例是怎样并不重要,因为两个基金在进行公益项目时,都是不分地域、不分国界,而今次售股所得,不会单用作加拿大的公益活动,更会用来做香港及内地或世界其他地方的公益项目。发言人又表示,李嘉诚基金会支持的项目,会以教育医疗为主,此外亦非常支持文化及扶贫项目。发言人又称,李嘉诚之所以成立加拿大基金会,希望借此带动当地华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