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必须不断学习

“假如你如今才二十岁,你会怎样做?”

我仍然会争取搞企业,这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好处。但是,我会首先追求学识,获得高学位,我一定先这么做。

这是全球华人首富之一,香港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1999年6月在伦敦对记者的答话,语气是那样地坦诚肯定。

一个人地位的高低,要看行为而定。

对于这位事业成功、闻名遐迩的华人企业家李嘉诚来说,他还想追求什么呢?

不错,我完全可以怡暇地享受人生。但是,我叫自己今后除了集团业务之外,将精力放到支持社会的医疗和教育发展上,这将是我有生之年要做的事情,我绝不会松懈。

回首人生,李嘉诚经营心得之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必须不断学习,追求知识。而当今企业发展最要紧的是运用科技,否则无论你有多少钱,也难以办好企业。

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知识和经济的关系从来不曾像今天这么密切过。

李嘉诚感慨地说:

所以,假如我现在只有二十岁,我就是再穷,也会读学位,即使花上70%的时间去打工,也要用其余的30%时间去上大学,念硕士、念研究生、再读博士,我一定会这样。

下一个世纪的企业家将和我完全不同,因为新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科技和知识,而不是钱。

知识可以助人成功,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李嘉诚还认为,他的这个信念,对一个人,对一个社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都适用。

香港政府要致力建设香港成为科技港,这是相当好的定向。知识和科技不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还会和国防建设、国家地位、人民生活、文化发展、民族的进步息息相关。

公司是我最大的资产,集团业务我继续参与,企业要为股东争利益为重,这是责任。我自己则生活简单,如今一无所求,也没有畏怕,就是希望今后利用生命有限的时间,致力支持医疗教育事业,造福国家人类。

在点击率甚高的李嘉诚基金会网站,有很多李嘉诚从未公开过的照片及发言,亦有详细介绍基金会的各个功能及工作报告,还有李嘉诚向社会各界推荐的名著。网站中有一集“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纪录片,其中一个李嘉诚专辑是从未公开播放过的。纪录片是由国际级摄影人顾长卫导演所负责摄制的,内容由李嘉诚用普通话讲出自己的出身及人生奋斗哲理。李嘉诚说:

我是李嘉诚,十二岁就开始做学徒,还不到十五岁便挑起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再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当时知识非常新潮,只有努力工作和寻求知识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我有一点钱就会去买书,记在脑里面才去再看另一本。直到现在每个晚上我在睡觉之前还是一定会看书。知识并不决定你一生的财富增加多少,帮你增加多少机会。你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东西。

李嘉诚深深体会到健康和知识的重要,同时认为对无助的人给予帮助是世上最有意义的事情,教育及医疗两者更是国家富强之本,他也认识到个人力量有限,唯有事业成功,才能对社会和国家作更大的贡献。

2005年9月,在长江商学院EMBA/MBA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来去匆匆的李嘉诚,把握每分每秒,与在座嘉宾、师生分享他的人生理念。不仅发表了《强者的有为》专题演讲,更细心聆听商学院师生的心声。

众人以为超人已经“讲话完毕”,再上讲台的机会不多,哪知忽见超人主动走向典礼主持人齐大庆处,表达了再说几句的愿望,在场所有人当然喜出望外,立刻报以热烈掌声。超人激动地说:“我刚刚只恭喜了毕业生们,却忘记恭喜项院长和全体教师,你们尽心尽力地希望创造一个奇迹,你们是成功的,谢谢大家的支持。”

话音刚落,掌声立起,经久不衰。可以说,华商在全球遍地开花,华人更是在世界各地创造着惊人的商业奇迹。但是,华人企业中大规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却不多,如李嘉诚般能够左右环球市场的企业家更是寥若晨星。

早在2002年4月,尚在北师大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的谷传华,在研究中就曾发现:“如果总是习惯性地将学生的创造性作为研究重点,范围狭窄,结论也欠缺代表性。而目标锁定在社会名人身上很可能会带给人们更大的启发。”他先从多部中国近现代社会名人大辞典中搜集到三百位社会名人,然后请三位历史学专业人员从中精选三十名历史资料相对充分、比较典型的具有创造性的人物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或外交等领域,曾以高度的创造性解决社会问题,做出了历史所公认的杰出贡献。

这些社会名人在青少年时期的表现非常明显:“他们喜欢探索外部世界,热情乐观,主动面对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能主动地与人交往,表现出合群、自信、坦率等行为倾向。对社会交往的敏感性促进了随后的‘社交性’性格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性格特征包括合群、勇敢、激进、上进、友好、坦诚、泼辣、力行、勤奋、精力充沛、理想主义等。”

很久以来,国人把游走各地做生意的商人称为行商,行商有两条铁打的规矩:一是诚信,一是不欺。中国商人把诚信与不欺视为天道,认为这是商者最重要的品行。

中西文化中都具有诚信的素质,但两种诚信文化的内涵却存在差异。中国的诚信文化主要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内在于心的道德规则,是靠内心的力量去约束遵循;而西方的诚信文化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现实的商品交易规则,而这种商品交易规则已经上升到国法的层次,更多的是靠外在的社会力量制约束缚。

中国古人的诚信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属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体系中的一环;西方的诚信文化主要是一种商品交易规则,着重强调诚信对人们商品交换活动的制约,要求人们在签订合同时不欺不诈,在履行合同时不折不扣,西方诚信文化逐步上升为一种制度,超越血缘、超越民族、超越地缘、超越国别,凝聚为全球通用的一些规则(如WTO规则),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具体而刚性的约束性作用,使人感到一生必将罩于诚信天地之网内。

今天,当人们仰慕并感叹李嘉诚的成功与辉煌之时,他的成功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因为李嘉诚把儒家文化的精髓运用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糅合到香港多元文化的价值体系中。

《远东经济评论》说:“有三样东西对长江实业至关重要,它们是名声、名声、名声。”“重信诺、重诚意、讲义气、宽待人。”这是李嘉诚成功的秘诀,恰恰是中国文化的诚信魅力。于是,我们在树立现代诚信的巨大工程中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重在拿来别人的有形的制度;二是弘扬自己传统中无形的道德素质。其实,这两者绝非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按照李嘉诚的经验,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融兼容相允。

在香港,在世界,像李兆基、王永庆这样巨头的身家财富或许不比李嘉诚少,但李嘉诚却是他们之中当之无愧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能够以自己的辉煌、自己的言行、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影响到全中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者,屈指可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商场每一天如严酷的战争,负责任的管理层天天精疲力竭,为了捍卫企业和股东的利益,被迫永无止境的开源节流。

2005年10月1日,亚洲首富李嘉诚刚被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商,未几又再添一份荣誉,以高票当选为宁波市荣誉市民。自1993年起宁波市开始授予境外人士荣誉市民称号,先后已有102名港澳台同胞获此殊荣,2005年决定授予11人。而李嘉诚旗下和黄,已斥1.18亿美元在北仑港投资集装箱码头,其吞吐量的增幅已连续六年居全国之首。

虽然已经成为华人富豪,但李嘉诚仍在冥思苦想:“经济的作用是为了什么?”在李嘉诚看来,科技及投资增长,未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甚至更加残酷无情地剥夺了许多人的工作就业机会,剥夺了许多人的发财致富机会,市场竞争和社会责任每每两难兼顾。然而若不能增进福祉,经济的作用又是为了什么?

李嘉诚承认,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现实,我们每天生活其中,但经济的融合只能是其中一个层面,全球化更重要的问题是人类如何消除歧见、和谐共进。李嘉诚提倡进行思想的耕耘,对各种信念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兼容并蓄,凝聚共识。他说,社会最重要的动力就是安定和信心。

身为潮州人,李嘉诚为潮汕的历史、乡情和潮汕人独有的性格感到自豪,并保有着童年时在家乡的快乐记忆与痛苦追忆。但李嘉诚坦言假如世界全部只有潮州人,将不是一个富有趣味的世界。李嘉诚强调,文明社会的发展精髓在于多元汇聚,历代各国的交往为世界发展带来创意和动力。在李嘉诚的个人经验里,恒心与关怀是没有年龄和区域限制的。

李嘉诚表示现在的自己,还是努力去克服面对的困难和做到想做的事情。而时刻对自己保持高度要求,不单是为了自己本身、为了下一代,也是为了故土和彼此共存的世界做出贡献和创造更光辉的未来。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和科学家李约瑟都在他们的著作里对中国传统文化寄予厚望,大力推崇其对未来全球社会的积极作用。澳洲学者李瑞智、黎华伦在《儒学的复兴》一书中更明确指出,西方文化的出路在于孔夫子。儒家文明作为举世公认的古老而有价值的中国传统文明主体,对于逐渐进入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世界来说,能够显现出某种帮助西方反省现时文明之弊、启发人们寻求精神新境界的后现代文明核心价值。

二十年前,事业如日中天的李嘉诚为了工作方便,买了一只日本精工电子表,替代了旧有的机械表。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香港富商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富翁,但李嘉诚始终对这只电子表“情不移,爱不变。”可谓天长地久。由于超人对这只表爱不释手,所以引来了许多记者的疑问:“李先生,为什么见你总是戴这块精工表,是否情人送的不舍得丢掉呀?”面对记者的玩笑,李嘉诚只有笑答:“哈哈!如果是情人送的就不会这么便宜啦。”据报道,由于太多中外记者问起他这只手表,也为了纪念这只表戴了二十多年,以至超人决定由精工表厂重新为他开设生产线,制造一千只跟他戴的一模一样的精工表赠送友好。点点滴滴,看出李嘉诚的真性情;分分秒秒,走出李嘉诚的商圣路;时时刻刻,跳出李嘉诚的超人心。

在与国内企业家的交流中,李嘉诚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时代焦虑,而这种焦虑恰恰是因为缺少真正产生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与经世致用的文化底蕴。如果企业家可以按照熊彼特的理论被重新定位为“从事创新的人”,那么在文化传统边缘从事创新的人就可以叫做文化企业家。问题的实质是,文化是否需要创新,其创新的含义是否与当代科学技术创新雷同?

如果将企业文化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三个层次,则中国企业家的职能应该从技术创新扩展为文化创新的层面上来,并最终过渡提升到制度创新层面上来。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它所奉行的文化理念将成为影响其发展前景和未来方向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李嘉诚长江商学院所推崇的核心理念。

李嘉诚讲,如今他平均花20%的时间在慈善事业上,将来他要为慈善事业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李嘉诚已经捐出超过百亿港元,用于在中国香港、内地以及美国和英国修建各类学校、医院,以及开展医疗研究活动。 kiqiCYO1iwnb5xopsdMtCKZE8nos2ybNfwdOzPD3JudxXOxq9YC7J+A1+Uj8Y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