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老舍和梁实秋笔下的老北京年景

在他们笔下,皇城根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精灵剔透富有精气神儿,而极富中国民俗文化特点的老北京春节,更是被他们的如椽大笔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梁实秋虽然祖籍江浙,却是北京出生北京长大,也称得上是京城“土著”了。两位都是从北京走出的文坛大腕儿,虽然走南闯北四海为家,但心中的那份故乡情结却依然割舍不下,在他们笔下,皇城根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精灵剔透富有精气神儿,而极富中国民俗文化特点的老北京春节,更是被他们的如椽大笔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老舍:《北京的春节》

老舍出生于一个贫寒的旗兵家庭,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热爱这儿的一切,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和《龙须沟》都是以这座古都为背景。1951年1月春节前夕,老舍在《新观察》第2卷第2期发表了一篇极短却极其精致的散文《北京的春节》,在这篇千把字的文章里,老舍用他那优美的笔调描绘了老北京春节前后的日程、活动、玩艺儿、吃食、礼仪、景观,以至于有人读后惊呼,这哪里是篇散文,分明就是一幅活脱脱的老北京民俗风情画卷。

这篇文章以时间为经、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结构全文,老舍在文章开头就开门见山地写道:“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年的一切准备,紧接着便迎来整个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正月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这些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熟谙京派文化的老舍对情趣盎然的老北京春节习俗信手拈来:买杂拌儿买花炮、大扫除、贴对联贴年画、逛庙会逛天桥、赛马赛骆驼……老舍笔下的这些春节景象正如老北京童谣中所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作家之一,其作品语言富有浓郁的北京韵味,《北京的春节》依旧秉承了老舍一贯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明白如话,通篇没有一个难懂的字,没有一句拗口的话,读起来朗朗上口,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像这样的文字在文中几乎随处可见。

在结尾老舍这样写道:“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从这些貌似闲适的文字里,我们可以寻找到老北京春节民俗的一些根源,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不言而喻。

梁实秋:《北平年景》

1949年江山易手之际,著名作家、学者梁实秋匆匆赴台,从此漂泊孤岛再也未回故里。1950年代,实秋写下了《北平年景》一文,抒发了羁旅凄凉、怀念北平的思乡情怀,文章开首便如此写道:“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了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的心情?而所谓家,至少要有老小二代,若是上无双亲,下无儿女,只剩下伉俪一对,大眼瞪小眼,相敬如宾,还能制造什么过年的气氛?北平远在天边,徒萦梦想,童时过年风景,尚可回忆一二。”

接下来梁实秋回忆了童年时代的北平年景,大人采购年货、置备新衣、祭祖先、烧年菜,孩子们踩岁、辞岁、压岁,新年正月的室内布置、家家开赌、城里各处的热闹所在,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老北京独特的过年习俗跃然纸上:“街上除了油盐店门上留个小窟窿外,商店都上板,里面常是锣鼓齐鸣,狂擂乱敲,无板无眼,据说是伙计们在那里发泄积攒一年的怨气。大姑娘小媳妇擦脂抹粉的全出动了,三河县的老妈儿都在头上插一朵颤巍巍的红绒花。凡是有大姑娘小媳妇出动的地方就有更多的毛头小伙子乱钻乱挤。于是厂甸挤得水泄不通,海王村里除了几个露天茶座坐着几个直流鼻涕的小孩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看,但是入门处能挤死人!火神庙里的古玩玉器摊,土地祠里的书摊画棚,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赶着天晴雪霁,满街泥泞,凉风一吹,又滴水成冰,人们在冰雪中打滚,甘之如饴。‘喝豆汁儿,就咸菜儿,琉璃喇叭大沙雁儿’,对于大家还是有足够的诱惑。此外如财神庙、白云观、雍和宫,都是人挤人,人看人的局面,去一趟把鼻子耳朵冻得通红。”众所周知,梁实秋以散文小品知名于世,他的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行文旁征博引,内蕴丰盈,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如文中所描述的祭祖的流于形式、年菜饭的倒人胃口、年画对联的心理作用等,无不闪烁着寓庄于谐的哲人思考和智慧之光。

梁实秋在文中还涉及了民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北京兵变”,他在最后一节这样回忆:“新年狂欢拖到十五。但是我记得有一年提前结束了几天,那便是‘民国元年’,阴历的正月十二日,在普天同庆声中,袁世凯嗾使北军第三镇曹锟驻禄米仓部队哗变掠劫平津商民两天。这开国后第一个惊人的年景使我到如今不能忘怀。”

关于“北京兵变”发生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但一般人认为其幕后推手就是袁世凯。原因是袁不想去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想留在老窝北京,于是想出了这个一个“绝妙”的主意——以此来告诉世人北京局势不稳,需要他这个强人留在北京坐镇。据史料记载,兵变后的京城萧条冷落如同死市,繁盛的京华之地顿成黑暗的世界,全城被劫者约4000余家,商民财产损失达数千万元,北洋兵的恶行给万民欢腾的新年佳节留下了一个驱不散的阴影。 u1YB7duHl6mekuJEwFMnAjhDb7i1noh5MnSUqIKltWZfL2/gbr9pkxcHiZEsxJk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