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由发展的原则

许多热心人给我提建议:为什么不以原来的幼儿教育方法为基础,继续进行研究呢?这样对7岁以上儿童所接受的新式教育发展更有帮助。可以看出,这些人其实是对我提出的那些教育法则是否适用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产生了疑问。根据我的了解,他们主要是质疑有关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

难道儿童就不应该学习尊重别人的意愿吗?难道他们就不会有一天要主动地进行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难道他们就不应该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另外,还有一些人为学龄儿童设计了各种奇怪的算术表和语法规则,目的是要对他们进行脑力训练。到底是应该彻底摒弃这些内容,还是强制儿童去接受这种课程呢?

很明显,这些争论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我提出的“自由”。“自由”在我所提倡的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基础地位,我们必须严肃地对待。

当然,我知道,要给大家一个简洁、直截了当、确定无疑的回答,是很有难度的。争议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即便是那些我们确信无疑的东西也会被质疑。

下面有一些相关的例子,它们也许能更清楚地体现我要表达的意思。在对待婴儿的问题上,我们过去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方法呢?一定有很多人对那些传统和惯例印象深刻。比如,把婴儿捆束起来,以避免他们的腿长成罗圈腿;把婴儿舌下的韧带割断,这样他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后才能自然地说话;要一直给婴儿戴着帽子,不然他们的耳朵就会突出来;一定要注意婴儿躺着的姿势,不能让他们柔软的颅骨发生变形;有的妈妈还经常会一个劲儿地去捋或捏宝宝的小鼻子,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宝宝的鼻子变得长一些或更加高挺;有的妈妈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在孩子的耳垂上穿上一种小金耳环,因为据说这样能够“改善孩子的视力”……现在,有些国家已经摒弃了这类习俗,但仍有一些国家还在延续这样的传统。

再以成人帮助幼儿走路为例。一些教子心切的妈妈,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就开始教婴儿走路,甚至每天都不厌其烦地教上好几小时。她们扭动着婴儿弱小娇柔的身体,好奇地盯着他们的小脚没有目的地移动。令人觉得好笑的是,她们真的会由此认定宝宝已经开始学走路了。其实,在这一时期,婴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不可能进行协调的运动。不过,婴儿的足弓确实在这时渐渐形成,所以他们才会开始试着去移动小腿,而妈妈们不知道真实的情况,还以为孩子在走路方面的进步是自己教导的结果。这时候,婴儿刚刚具有运动能力,还没有建立起身体的平衡感,所以不能站立。有些妈妈就用带子提起孩子的身体,牵引着他们在地上行走。她们有时还会把孩子放进一种特别的竹篮里。这种篮子底部比较宽大,孩子在里面不会翻倒。妈妈就把婴儿的身体捆在里面,让他们的手臂放在外面,他们的整个身体靠竹篮的上部支撑着。在这种装置中,虽然婴儿不能用自己的脚站起来,但他们可以向前移动双腿了。而在妈妈的眼里,婴儿的这种表现就是在走路。

然而,成人强加给孩子一种具有辅助作用的支撑物,就像我们为残疾人提供具有支撑作用的拐杖一样。如果孩子习惯了依靠篮子,一旦有一天篮子突然被拿走,他们就一定会摔倒。

当我们把科学引入儿童教育领域的时候,它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是什么呢?我要郑重说明的是,它不可能教你怎样让孩子的鼻子长得高挺,也不会教你怎样使孩子的耳朵保持完美的样子,更不会教你怎样让婴儿出生后马上就能走路。我只是向你证明:自然本身决定着头、耳、鼻的形状;不割断舌头下面的韧带,孩子也能学会说话;腿会自然地长直,行走的能力将自然地产生。我们最好不要对它进行人为的干预。

我们应该遵循一条原则:尽量把所有的事情留给自然。婴儿越是能得到自由的发展,他们的身体比例就会发展得越协调,身体机能也会发展得越健全。我提倡去除各种束缚,让婴儿在恬静的状态下生活,让他们始终处于最大限度的安宁之中。我们要让婴儿的双腿完全放松,让他们在躺着的时候能够得到充分的舒展,不要刻意逗弄得婴儿手脚乱动。一定不要在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强迫孩子走路,要相信一旦时机到来,孩子就会自己站立起来,自然地开始行走。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很多母亲已接受了这种观点,而那些卖绑带、布袋和篮子的商人也只好另谋生路了。

这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一个事实是有目共睹的:孩子的腿比以前长得更直了,他们走得也比以前更灵活了。这已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当然也是一个最让人高兴的事实。回想一下,因为一直认为成人的呵护直接决定着儿童的双腿、鼻子、耳朵甚至头部的形态,所以我们为此度过了多少担心忧虑的日子呀!由于我们觉得自己责任十分重大,甚至大家都感到自己担当不起!而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我们现在就明白了,大自然会考虑这些问题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有给孩子自由,看着他们健康地成长。就让我们来做这个奇迹的旁观者吧!

对于儿童的内心生活,我们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我们曾经认为,孩子在塑造性格、发展智力、学会表达情感等方面,都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为此,我们也曾同样深感担忧。我们经常问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正如那些常常捏孩子的鼻子或者用帽子限制孩子耳朵的妈妈一样,我们能用某种特殊的方法去约束他们的心灵吗?实际上,人的性格、智力、情感等心理素质的发展跟身体的成长是同步进行的。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既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缔造精神,一切都由自然掌控着。如果我们对这一点确信无疑,我们就必须遵循“不干预儿童的自然发展”这条基本原则。而且,我们也不能孤立地对待问题。换句话说,我们不要去片面追究什么是对个性、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最有帮助的因素。其实,要想揭示出教育的根本,就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到给孩子自由?

只有以自由为发展原则,才能真正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地促进他们身体成长的方案。也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人的头、耳、鼻才能进入最完美的发育状态,他们走路的姿态也会在其先天能力的基础上日渐完美。同样,只有自由,才能让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发展。这种自由原则还要求教育者带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关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个奇迹。这种自由能让我们在虚构的责任和忧虑所带来的痛苦重压下得以解放。

不幸的是,当有人告诉我们,那些令我们不堪重负的责任其实跟我们无关时,我们还在自欺欺人地认为我们的努力是在完善儿童,而其实他们是在独立进行自我完善的!当有人向我们指出这个道理以后,我们才为此感到忧虑,并抱怨自己为什么这么愚蠢。可是,我们也不愿意就此罢休,还要思考更加深奥的问题:我们的真正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过去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欺骗自己,那什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真理?我们是否犯了渎职的罪行?我们要承担什么罪行? AiWD8VxpMP6AFz+fFkN/CDYjtzSljQ86S8jDuoros0usjC9VbvLzsRwG3d9cL37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