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命体是怎样形成的

虽然行为主义的研究以及据此发展的理论都无法完全解释生命的奥秘,但它们对于厘清事实是很有帮助的,可以让我们弄清楚生长是怎样发生的。能够确定的是,各种动物的生命发展都遵循着同一个建构计划。很多动物早期的胚胎都很相似,不管是人、兔子,还是蜥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都有类似的历程。只是等到胚胎的发育完成了,它们的差别就比较大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新生儿是一个心灵的胚胎,每个孩子在出生时都是相似的,所以在心灵胚胎的成长和心灵的建构时期,都需要同样的对待和教育。不管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天才或者苦力、圣贤或者罪犯,他们都要走过一段相同的发展路程。所以,生命最初几年的教育应该是相似的,应该由自然的本性来表达。

每个个体都有内在的个性和自我,其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不为我们所左右,我们只能辅助一个人去实现他自己,为他排除生长过程中阻碍自我实现的事物。我们已经知道敏感点的存在,而器官正是围绕着敏感点逐渐形成的,循环与神经系统也会随之出现,来实现联结与整合。不过,科学还不能进一步解释生命体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解释生命体是怎样成为自由而独立的个体,怎样获得与众不同的个性。

1930年,美国费城的一些学者在生物学的研究中,获得了一项发现,跟已有的理论完全相反。学者们发现,大脑中的视觉神经中心形成得比视觉神经要早,更远在眼球形成之前。而由此推出的结论是,对于动物来说,心理的形式要先于生理的形式。动物各自的本能和自然的习性早在其表达器官形成之前就存在了。既然心理部分事先就已经存在了,那么这就意味着其生理部分是自动完成自身建构的,并且符合其心理需求和本能。每一种动物的肢体和器官,都是最适于表达它们这个种类的本能的。可以看出,新的行为主义理论跟旧的观点——认为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某种习性,二者是不一样的。过去,人们认为个体以意志的力量引起身体结构在生存竞争中进行必要的修正,从而适应环境。渐渐地,经过无数代的演变,身体终于完成调整和适应。新的理论并没有完全否认这些,而是把动物本能的习性或行为置于核心地位,在它的能力范围之内,也能够成功完成适应环境的工作。 24p1Y/EAg7iHFO5eEpNFxSptgeM5WxYb588g3VRYxbGhOUuj0J+6qowyikd8W5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