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探索胚胎的奥秘

如果想进一步探索吸收性心灵的奥秘,我们就要研究产前生活及胚胎的成熟过程。最近生物学有一种新研究趋势,过去人们研究动物或植物时,大都在成熟的个体中进行采样,社会学中的人类研究也是这样。现在科学家尝试采取相反的方向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进行研究,就是针对幼小或原初的生命进行采样。于是,胚胎学渐渐地受到了重视。这种科学关注的是受精卵的生命是来自两个成人的细胞结合的结果。孩子的生命开始于成人,也结束于成人,这是生命必须经历的过程。

孩子是在爱的包围中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是父母爱的结晶,一出生就享受着父母的爱,这是造物者为孩子提供的特别保护。这种感情是非常自然的,它不出自人工,也不是理性要求的结果,更不同于慈善家、宗教家或社会活动家所要唤起的爱。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这种爱,是人类道德的理想境界,是一种奉献之爱,可以让人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父母非常自然地做出牺牲,越奉献越快乐,而且他们丝毫也不觉得这是一种牺牲。这就是生命的本性。这种生命状态比“适者生存”的竞争要高尚得多。这是一种外加于本性之外的特殊本能。因此,法国大生物学家法布尔在研究物种时提出,物种之所以能够得以延续,不仅是因为它们有天赋的自卫武器,更因为它们有一种伟大的母性本能。低等动物保护幼小一代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就证明了这一点。

19世纪时,科学家曾认为,在人的胚胎细胞中有一个结构基本完备的迷你小人,然后它慢慢长大,就像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他们甚至还为这个“小人”究竟是来自男人还是女人而展开争论。直到发明了显微镜,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才极其不情愿地接受了一个结论:胚胎内根本不存在任何先天的人的雏形。

受精卵一分为二,再由二变四,如此不断地增殖,从而形成了胚胎。到目前为止,胚胎学的研究发现:就像一个人要建造一座房屋必须先积累许多砖块一样,当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数目时,就开始筑起外墙,然后开始在墙内建构器官。

胚胎建构器官的方式非常特别。它从一个细胞、一个点开始,然后围绕这个细胞开始迅速分裂,当这种活动停止的时候,器官就产生了。发现这种现象的人对此这样解释:器官产生的区域涵盖着许多敏感点。器官起先各自独立发展,似乎每个器官只是以自己为发展目的。当它们进行密集的活动时,会围绕着一个中心,显得非常团结,仿佛充满着理想。它们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周围其他的细胞越来越不一样,呈现出预定中要形成器官的模样。等到不同的器官各自独立地形成之后,就会出现一种力量让它们联系、结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婴儿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首先,循环系统联结全身的器官,然后,神经系统会完成整个联结。所有的建构计划都基于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完成每一项创造工作,当器官建构完成,它们就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所有的高等动物都遵循着这个计划来建构,这是自然界唯一的一种建构计划。 nUX7F+MpVJxvArU+fRvVmXbDPL8Kh0/6jYT+R1W2dFxH7sowmj/O8IxcxM4XTN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