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伊洛娜·博尼韦尔博士写给读者的话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是不是很多人都会有“希望他幸福”“希望他身心健康”“希望他的生活平顺”等类似的想法呢?相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孩子们拥有幸福多彩的人生。

而现有的教育体制并未体现出大家这些美好的愿望,甚至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个巨大、危险的陷阱。在欧美国家,青少年的抑郁现象已成为一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欧洲,10%~15%的孩子饱受抑郁或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困扰,不但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以及人际关系,还增加了他们抽烟、喝酒、吸毒甚至自杀的概率。

在发达国家,患有心理疾病的人逐年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的人生呢?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平和的人呢?

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将“心理·社会教育”导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帮助孩子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学会必要的社交技巧。最近,有些学校已开始进行类似的尝试。在学校开展心理·社会教育,不但能够改变孩子们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预防由这些习惯导致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

心理·社会教育是建立在最新的科学研究之上,是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的。同时,它又能在实施过程中验证教育方法以及干预手段的有效性。通过对27万名体验过不同心理·社会教育的青少年儿童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孩子无论在社交技巧、情绪管理,还是在态度、行为甚至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事实上,健全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的成长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仅教室的氛围就可以影响教师及学生的满意度、精神压力大小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另外,据调查显示,拥有幸福童年的人往往成年后的生活也很幸福,而且在婚姻、健康、工作表现等各个方面状态都很不错。

由此可见,积极教育对传统教学体制来说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应该也必须被引进教学。因为它所培养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拥有健康的生活,并且能够为社会作贡献。

本书会将积极教育中复杂的概念,通过具体活动的方式展示,以便大家应用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另外,考虑到教师们日常工作的烦琐,我们将本书设计为问题集的形式,以便教师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书中的教育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本书形式简洁、内容丰富,希望能够推动积极教育理论的实践化进程,帮助孩子们在认识、接受真实自我的同时与他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一般社团法人 日本积极教育协会顾问
伊洛娜·博尼韦尔 s8RmKQN1fvsYKx3dMm1xn5P2qA8vORxgoU9FUaT5Ie92lPeyI+f/AjUGx6U4+l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