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如何在短时间内知道身体状况是否正常呢?以下几个方面是检查宝宝健康与否的标志性指标。
宝宝刚出生时就具备一定的视觉,之后随着生长逐渐发育成熟。一开始,宝宝不仅有光感,还可以看见大约30厘米范围内的人或物的轮廓,并且视线很快跟随人和物移动,特别是当我们穿着红色、白色或其他明亮颜色衣服的时候,宝宝的视线追物会更明显。新生儿的视力大约是成人的1/30,视野范围只有45°左右,由于眼部肌肉发育不完善,我们会看到宝宝经常闭眼睛,这一现象会随着成长而逐渐改善。如果没有改善,在给宝宝体检时,要告诉医生这个情况。
宝宝的听觉器官在出生时就发育得非常好,但因为耳朵内的羊水还未清除干净,听觉不太灵敏。经过一周左右时间,羊水完全排出后,听觉就会有显著的改善,通常能马上辨别出父母的声音。出院以前,医生会为宝宝进行听力筛查测试以及耳聋基因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宝宝喜欢听高调而不尖锐的声音,特别是妈妈的声音,因此经常对宝宝说话,在家中播放轻音乐,当他哭的时候说“我来了”,都会帮助宝宝平静下来。新生儿对声音具备一定的定向能力,在他头的一侧发出悦耳的声音,宝宝就会转动双眼并把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
在出生后的第一天,宝宝会排出墨绿色或焦油色的黏稠粪便,称胎便,这是胎儿在子宫内吞入的胎毛、胎脂以及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胎便,2~3天排干净。在这之后,如果妈妈的乳汁分泌充足,宝宝能正常吸吮和摄入奶汁,粪便会逐渐从墨绿色转变为正常的黄色。
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开始喝30~60毫升的奶量时,可能每次喝奶后都要排大便,每天大约有6次之多,大便比较松散,呈糊状。而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每天排便1~3次,大便呈糊状或软条状。偶尔也会有母乳喂养的宝宝大约每3天才排出一次正常的大便,只要大便不干、不硬就没关系。宝宝只吃母乳,一般不会发生便秘。如果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出现大便偏干,可以给宝宝适当喂一点水,每次20~30毫升,每天2~3次,同时给宝宝做腹部抚触,促进肠蠕动和排便。
起初一两周,宝宝大便是柔软的,有时候还是稀的,在这之后,会慢慢形成更为紧实的粪便。有的宝宝即使大便柔软,排便时也会啼哭。只要保持正常的排便规律就不用担心,如果宝宝便秘、排便困难,就要咨询儿科医生。
当宝宝出生时,神经系统就开始帮助其适应子宫外的环境,这种反射是身体的保护机制。我们经常发现宝宝的身体在颤动或者有小幅抖动,特别是胳膊、腿和嘴,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是宝宝的神经系统正在努力适应子宫外的自然环境。
宝宝还会经常打嗝和打喷嚏,可以把他紧紧裹在浴巾里面,让胳膊和腿紧贴身体,这样可以很好地安抚他。
宝宝出生后具备对环境中一些刺激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下面就了解一下新生儿特有的几种原始反射,它们都属于无条件反射。
当把乳头或手指放入宝宝口中,他会相应地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蠕动,这种反射会在出生后3~4个月逐渐消失,被主动的进食动作所代替。吸吮反射对早期喂养很有帮助。
图6 用手指或乳头碰宝宝的嘴唇时,宝宝就会不自觉地做出吸吮动作
当妈妈乳房或其他部位触碰宝宝一侧面颊时,会出现寻觅乳头的动作,即头转向刺激方向,出现觅食动作。觅食反射会在宝宝出生后3~4个月逐渐消失。
图7 把手指放入宝宝掌心,可感觉到有紧紧的抓握动作
宝宝呈仰卧位,当把手指放入其掌心,可感觉到宝宝有紧紧的抓握动作。如果想让他松开手指,可以敲打他的手背。握持反射通常在出生后3~4个月逐渐消失。
吮吸—吞咽—呕吐反射可以让宝宝获得乳汁,并防止乳汁进入肺部。宝宝长大一些时,这个反射会趋向更有规律、更有节奏,使喂奶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很多宝宝在出生后的几天内体重会减轻,出生一周后的体重比出生时的体重减轻4%~7%,最多不超过10%,称为生理性体重减轻。这些减少的体重大多是水分,在这之后体重会稳定增长,不必为此担心。未满月的宝宝平均每天体重增长25~30克,通常在5~6个月的时候增长为出生体重的1倍。而在1岁的时候,体重大致会达到出生时体重的3倍左右。在宝宝体检时,医生会把身长、体重、头围的数据在成长曲线图中标示出来。我们期待的是宝宝能够稳步成长,而不是强求达到某一年龄段的中位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