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时代是指以平城京(今奈良县奈良市)为政治中心的历史时代,其间,虽然也有短暂的恭仁宫、难波宫、紫香乐宫的迁都时期,但平城京的中心地位始终没有被摇撼。
持统十年(696)七月,一直担负着持统女皇左膀右臂作用的高市皇子去世。此时,草壁皇子之子轻皇子亦已成长,持统女皇似乎认为立轻皇子为皇位继承人的时机到来,于是召集群臣(“王公卿士”)至宫中,商议选定日嗣(皇位继嗣者)之事,但是群臣各有心仪的候选者,众议纷纭,意见不统一,就在这时,葛野王(天智大王之孙,大友皇子之长子)进言道:“我国家为法也。神代以来,子孙相承,以袭天位。若兄弟相及,则乱从此兴。仰论天心,谁能敢测。然以人事推之,圣嗣自然定矣。”
葛野王这番话的中心思想是否定“兄弟相及”的王位继承原则,主张要遵循“子孙相承”原则确定王位继承人。所谓“子孙相承”的含义是指王位须由父传子或者祖传孙。前已叙述,长期以来,兄弟相及一直是倭王权的王位继承原则,因此葛野王所言的“神代以来,子孙相承,以袭天位”并不符合事实。葛野王发言之后,弓削皇子(天武天皇之子)就欲提出异议,但被葛野王制止。不过,葛野王的“子孙相承”一番话却正合持统女皇的心意,因为葛野王说出了持统女皇的心声,为持统女皇传位给其嫡孙轻皇子的行为提供了正当性依据。所以,葛野王不仅得到持统女皇的褒言,称其是一言定国,而且还受到特别的拔擢,位阶和官职都得到晋升。
持统十一年(697),在持统女皇的意志下,轻皇子被立为皇太子。同年八月,持统女皇让位给皇太子,轻皇子即位,是为文武天皇,时年15岁。这样年少的即位者,在以往王位继承中是没有前例的。或许是年轻天皇的威望尚不足以压众,让位后的持统女皇以太上天皇的身份在幕后支持文武天皇治政,继续对政治发挥影响力,形成天皇和太上天皇二者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
文武天皇“天纵宽仁,愠不形色,博涉经史,尤善射艺” ,其在位的时间不长,仅有十年(697—707),但却是日本律令制国家的律令制度确立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