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村落的形成

在民国时期,清辉头村拥有39个家户姓氏,是一个多姓氏家户集居的村庄,其中阎、郭、李三姓为土著世居,李、孟、张三姓氏的人口最为庞大。

一、“清辉头”村名的由来

“清辉头”村名的由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总的来说,“清辉头”的村名有两种版本的传说,其中一个是“请回头”谐音说,另一个是“青灰头”演化说。两个版本均有口口相传的传说,为清辉头人们所相信。

(一)“请回头”谐音说

清辉头村人们都确信村庄起源于东汉初年,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为人们相信清辉头村起源与东汉皇帝刘秀(象征着权力)有莫大渊源。相传汉朝光武皇帝刘秀在登基之前,被敌对势力追杀,从蓟县向南逃跑,从饶阳逃向衡水深州,最终逃到清辉头村现址。关于刘秀的传说分为两种,其一,刘秀逃到清辉头的时候,前面的“尖兵”向刘秀报告说,已经走错路了,“请回头”;其二,刘秀逃到清辉头的寺庙(古名为大寺,现名为兴隆寺)的一处残垣遮挡的地方藏了起来,刚好有蜘蛛在刘秀藏身的地方织上蜘蛛网。追兵到此,见到到处都是蜘蛛网,不可能为刘秀刚刚藏身的地方,向同伴呼喊追踪有误,向别处追寻而去。刘秀因此而躲过一劫。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刘秀被王郎追赶,只身逃至深州清辉头村东,追兵将至,无处藏身,只见一座破旧小庙断壁残垣,庙门结满蜘蛛网,危急之际,刘秀顾不得灰尘污垢,一头钻进破庙躲藏,情急之下,暗自祷告:若能躲过此劫,将来得天下,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说来也巧,墙壁上的大蜘蛛见网损坏,随时吐丝补网,刚刚补好,追兵到了,见庙门蛛网罗布,灰土满墙,没有入门撞网的痕迹,便向别的地方追去。这就是历史上广为流传的“蜘蛛结网,刘秀脱险”的故事。刘秀登基称帝后敕命重修此庙,名为“兴隆寺”,以示光武中兴之意。传说因当时的庙内桌案似有“请回头”字样,这个村就叫了清辉头。

现在清辉头村的老人比较相信第二种说法,第二种说法也符合皇帝尊贵的身份得到上天眷顾的理念,充分说明了清辉头村是东汉皇帝刘秀的一处福地。关于光武皇帝刘秀的两个版本,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道出了“请回头”,差异在于前者是刘秀的下属尖兵所说,后者是追兵所说。两种传说的“请回头”谐音是“清辉头”,这成为清辉头村名的来源之一。“请回头”谐音说的村名起源,暗喻着人们对于皇权的崇拜与向往。

(二)“青灰头”演化说

“青灰头”演化说可能更加接地气,接近村名起源的客观事实。相传,清辉头村原名“青灰头”,因为古寺兴隆寺而得名。清辉头村东一里的地方,有一座古刹,宏大壮丽,相传为东汉光武帝所建。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年)重建兴隆寺,其重建寺碑记载:

尝闻如之道,教化装大,恩惠极引弘……华夷无不尊礼,乡闾无不奉事,而朝廷亦为之崇重焉。此京都所以有庆寿隆福琼宫瑶台之宝殿,而五台亦有佛光万寿金身大像之诸佛,不有山门削发僧人,竖志苦修而为佛家弟子,则释氏之教,或几乎陨矣。故此村名曰青灰头村。

通过兴隆寺寺碑的内容,可知“清辉头”一名来源于“青灰头”的演化。“青灰头”原是形容兴隆寺古刹的房顶青灰瓦,村子因为古刹的青灰色屋顶而得名。笔者认为,“青灰头”村名演化说,更加具有现实性。

二、村庄形成与家户姓氏

相传,清辉头村虽然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处于华北腹地,成为草原游牧民族与汉族多年战争拉锯的所在地。清辉头古老的土著居民在历史长时间的漫长战争中或被屠戮殆尽,或者迁移南方。据清辉头村人们代代相传的传说,现在的清辉头居民,是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而来居民的后裔,并非东汉初期的土著居民。

村里大部分人是从山西洪洞县过来的。从宋朝时期开始,深州一带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繁。深州处于中原汉族势力和北方游牧民族势力长期拉锯的地方,今天是汉族占据了,明天是游牧民族占据了。无数次战争,老百姓死得太多了。到了明朝,深州原来的老百姓死太多了,很多村都绝户了,朱棣皇帝为了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发动人员大迁徙,从人口较多的地方迁移人口到人烟稀少的地方。他从山西洪洞迁徙人口到深州来,但谁都不愿意离乡背井到这来。朱棣就采取了一个愚民政策。在山西洪洞的时候,朱棣的官员说,“谁愿意到山西洪洞老槐树来,就奖给谁银子;谁带的人最多,可以授予秀才、进士、官员等学位和官位”。朱棣按照允诺给了聚集在大槐树下的人的钱和官位,但不允许他们留在山西,得带着人迁徙到河北一带。谁愿意迁呢?没人愿意迁,谁愿意抛家舍业,离乡背井呢?传说他就用军队把这些人归拢起来,凡是重劳力、男丁都捆起来,捆起来还是担心这些人逃跑,就用锤子把他们的脚的小指头砸裂了。上头捆着,下头砸了脚。这些被捆起来的壮汉就这样携妻带儿、扶老携幼地,一天走七里八里,慢慢往深州一带迁徙。现在村里有一个传统,看你是不是洪洞人,就看你的脚趾头,凡是小脚趾现在还分成两半的,就是山西洪洞人。现在还是这样。现在村里说一个词“解手”,即上厕所的意思。为什么把上厕所叫作“解手”呢?就是迁徙过程中,人们的手都被捆起来了,当人们需要方便的时候,就把手解开,单独在一边进行方便。

从以上内容可知,相传清辉头村现居居民是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徙移民的后裔。在传说中,他们是明朝永乐皇帝为了充盈华北腹地连年被消耗的人口,派遣官员采用威逼利诱等方式,从山西洪洞县捆绑着壮劳动力人口,扶老携幼、一步一步地从山西迁移至河北深州。即使是当下,清辉头人仍然保持着辨认小脚趾是否为两小瓣,来断定是否为山西洪洞县后人的习俗。《深县志》记载了这一次移民事件,“永乐五年,迁山西榆、汾等处民入籍深州、饶阳” 。山西洪洞县在永乐年间属于汾地。民国时期,清辉头的村民姓氏,如图1-1所示。

邱、张、李、刘、杨、芦、魏、牛、孟、种、宋、蔡、何、吴、王、耿

白、雷、孙、祖、郭、高、郑、程、曹、阎、黄、郗、常、崔、单、田

强、冯、田、赵、郜、肖、贺



图1-1 民国时期清辉头村的家户姓氏

从图1-1可以看出,民国时期清辉头村的家户姓氏有39个,说明清辉头村是一个多姓氏共同居住的村庄,而非一两个家族单姓氏村庄。

三、村庄世居村民与迁入

根据传说,清辉头村的村民都是明朝永乐年间迁入村庄居住,但迁入的村民有先后,迁入较早的家族成为村庄的世居土著,还有一些村民则是晚近迁入者。“该村之民,阎、郭、李三姓为土著,世居于此。李、孟、张三姓为大户,还有高、牛、杨、程等三十余姓。”

由此可见,阎、郭、李三姓是清辉头村世居的土著居民,其他30余姓氏是在明清时期以及民国时期迁入清辉头村。郭氏家族是清辉头村世居的土著家族之一,其祖先是元末的丞相郭庸,官至元朝末期的中书参政,被明兵徐达部下所俘,后被杀害,葬于清辉头村,现清辉头村仍然有“元故丞相郭公允中之墓”,郭氏后人每年都还祭拜郭丞相。李氏家族也是清辉头村世居的土著家族之一,其后世子弟李绍宗撰写李氏家族的坟墓材料中提及李氏家族迁入清辉头村的情况,他说:“据祖坟最南端的一块碑记载,李氏之祖自山西洪洞县搬来河北深州清辉头村,祖碑李公之跃的墓碑年号为明代万历三年所立,碑文已不清。”

通过李绍宗的撰文可知,李氏家族在明朝万历三年以前就迁入清辉头村一代人以上,是世居清辉头村的土著家族。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采访对象,阎氏家族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清辉头村的其他姓氏在明清至民国时期几百年的时间内陆续迁入,迁入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wzslcwf0nrhewYDWFoUJnrUGzkL0JJDKXlrcNXBeolBa6plSDRGbiFr0Hq+sQjg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