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村民因居住与生活在共同的区域形成特定的地缘关系。不仅血缘关系对农村社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地缘关系对农村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大。传统时期受交通、生活等条件的限制,郭大庄村的流动性较差,地缘关系相对稳定。本节从四邻及其关系、熟人及其关系等维度对郭大庄村传统时期的地缘与地缘关系进行分析。

一、四邻及其关系

(一)四邻

四邻,也被称为邻居,用村民的土话说就是“挨边的”。地处中原,平坦的地势决定了村里集中居住的格局,这种格局下,户与户是紧挨着的,户与户之间基本上只隔着一堵墙或者一条路,以墙或者路作为户与户的分界。

四邻主要是以距离为判定标准,能称得上邻居的居住距离都在十米以内,最近的邻居的家是挨着建的,两家共用一个院墙,最远的也不会超过十米,再远村民就不再称其为“挨边的”,而是“住在一块”的。

传统时期,亲兄弟、叔伯互为邻居的现象比较多见。分家的时候,如果原来的院子比较大,一般是将原来的院子打破,分成若干个小的院子,由儿子继承,如果需要重新找院子,一般是在老院子附近找,距离不会太远,“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二)四邻关系

1.邻居共用物

邻居共用物主要包括街道、胡同、水井和水坑。在第二章已经提到,传统时期,村庄共有水井3处、水坑3处,分别供生活在不同区域的村民共同使用,而且为无偿使用,使用时不需要向其他的共用人打招呼。村里的胡同归生活在同一胡同里的村民共用,村民可以在胡同里晒粮食、堆放柴火和其他杂物,但“村民一般都不会将自家的物品堆放在同一胡同其他村民家门口,那样不好看,碍别人嘞事儿,也怕别人偷自家嘞东西”

2.邻居间的界线

邻居间的界线主要指的是院子界线,边界以灰橛为界标,在埋灰橛的时候,两家人都会在场,确定好两家各自的范围。即使邻居是本家兄弟、亲戚也是有明确的界线,具体自家院子范围应该到哪里,都有灰橛作为分界线。在各家建造房屋的时候不能超过灰橛的位置,但会留一块空地,宽约20厘米,称为“缝道”。缝道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一是留作澎水,根据村里的习俗,自家房子的滴水不能落到邻居家里;二是以后修理屋子的时候搭建梯子上屋顶使用。在建造院墙的时候,会建到灰橛的位置。

3.邻居间往来

传统时期,在郭大庄村,村民之间串门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农活不忙或者吃饭的时候都会到邻居家里串门。串门时会拿一些活做,例如鞋子、编筛子等,边聊天、边干活,夏天天气比较热,有时候人在屋子里坐不住,串门的情况不是很多,春、秋、冬三季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串门的比较多。即使四邻关系一般,只要没发生矛盾,也会串门,但每次串门待的时间都不长,如果关系比较好、相处得比较融洽,待的时间会久一些,有时候会在邻居家待一整个上、下午,直到吃饭的钟点回家。到邻居家串门,如果关系比较好,到饭点的时候邻居一般都会留吃饭,但串门的人一般不会留下吃饭。

村民吃饭的时候也会端着饭碗到邻居家里串门,两三家人凑到一起,把各家的饭放到一块,你吃我的,我吃你的,一起吃。特别是一些小孩子,到了饭点,就会东跑西跑,到周围邻居家里玩,邻居家如果在吃饭,只要关系不错,见到小孩子去了,就会主动拿一些馒头、红薯等让孩子吃,所以村民爱说,之前的孩子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邻居间互相借东西的情况也非常常见,向邻居家借东西的频率比向亲戚家借东西的频率还要高。向邻居家借东西一般是借生产、生活工具,借钱、借粮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村民觉得向邻居借钱、借粮是不好的,即使邻居间平时关系比较融洽,但向别人借东西害怕别人笑话,借粮、借钱会首先向亲戚借,实在借不到才会考虑向邻居借。借邻居家的东西,用完后一般要及时还,在知道邻居家要用的情况下,即使自己家没有用完,也要给邻居还回去,保证邻居家的正常使用。借邻居家东西,要象征性地给一些好处,例如借邻居的磨要“留磨底”,也就是在石磨上给主家留一些麦麸;借邻居织布机要留“机头布”,也就是要留一缕织布用的线或者织好的“布头”;家里办红白喜事借邻居的桌凳、锅碗瓢盆等物品,归还的时候要送一些馒头、剩菜等表示感谢。如果把从邻居家借来东西弄坏了,要给邻居家买个新的,一般不会赔钱,只赔工具。

4.“多年邻居变成亲”

访谈邻里关系的时候,郭大庄村的老人介绍了一句老俗话:“是亲必顾,是邻必护”,互帮互助在邻居间是非常普遍的情况,自家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邻居家往往是首先知道的,很多情况下,不用去请,邻居就会主动过来帮忙。例如之前村民爱在家里晒粮食,尤其是夏天天好的时候,但夏天的天气阴晴不定,很多时候上午是晴天,下午就会下雨,遇到紧急下雨的情况,仅靠自家劳动力肯定不能及时收完粮食,如果邻居知道就会主动过来帮忙收粮食,而居住比较远的亲戚,是做不到的。如果自己着急外出,但是家里晒了东西例如晒了衣服、被子等,不方便收,就会委托邻居帮忙收一下。特别是在红白喜事的时候,即使主家没有邀请,邻居也会联合其他的邻居一起到主家帮忙择菜、刷盘子、烧锅等,而主家在事情办完之后,都要送点办事时候剩下的馒头、菜等给邻居,表示感谢。

日常生活中,家里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紧急情况,如果和亲戚住得比较远,发生意外的时候去请亲戚帮忙,有时候会误事,请邻居则会简便许多,但如果和邻居关系不好的话,邻居不会出面帮忙解决问题,所以村民都比较注重村民之间的关系,都想和四邻搞好关系。例如家庭生活中,郭大庄村民爱这样讲“谁家灶台不起火”,家庭纠纷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拌嘴有时候会上升为动手打架,对于这种突发事件,万一两个人“吵红了眼”(吵得厉害)或者“打红了眼”,如果去请居住较远的亲戚或者其他头面人物帮助调解的话,有可能出现人身伤亡的情况,肯定不行,“一家有事,四邻不安”,遇到这种情况,四邻会主动出面劝架,及时制止矛盾升级。

在郭大庄当地,有“分家三年是邻居,多年邻居变成亲”的说法,“邻居住一块住得久了,总会有感情” ,邻居间只要没有什么矛盾,一般都会把对方挂在心里,邻居间,三五天见不到人的话,就会“觉得奇怪”,会特意到对方家里问一下什么情况,以防止家里有意外发生。

5.融洽中的防备

虽然村民四邻之间的关系很融洽,但是彼此之间心里还是有防备的,例如去别人家里串门的时候,不会直接到别人家屋子里去,而是先在院子里喊一声,看家里是否有人,如果屋子有人回应,才会进到屋里,没人回应,则会选择离开。一方面是因为对方家里没人,去屋里的意义不大;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因为害怕对方说自己动了他们的东西,有些事情解释不清,只能预防。访谈中村民说了这样一句话:“人家没人你去人家屋里干啥?”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别人家里没人,去别人家里的目的达不到;另一层意思是,明知道对方家里没人,你还进别人屋子,是为了什么?即使进屋子时候什么都没做,万一别人家有财产或者其他损失,肯定是说不清。

家里没人的时候村民会上锁,房间的屋子可能不会上锁,但大门肯定会上锁,特别是院落大门,既是为了防贼,也是不想让四邻随便进出自己家。

6.“老鳖一”

邻居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和睦的,“是邻必护”也不是绝对的,实际生活中,有的人为人比较小气,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总是斤斤计较,村民不太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称这样的人为“老鳖一”。郭大庄村有一户农户,住在南门,家庭条件也不是特别差,有10来亩地,但为人非常小气,很少与其他村民发生人情往来,即使与亲兄弟家也会斤斤计较。有一年冬天一大早,他的亲家到家里看望他生病的母亲,当家人安排妻子做了满满一锅可以照到人影的甜汤(稀饭),做了几张烙馒,炒了一个白菜。到了吃饭的时候,当家人非常热情地把亲家请到了饭桌上,端上甜汤说“亲家先喝一碗甜汤,馒跟菜还莫好”,亲家喝了一碗甜汤;当家人又为亲家盛了一碗,说“亲家再喝一碗,冬天天冷,喝稀饭暖和”,亲家接过来又喝了一碗;之后当家人又要让他喝,但亲家不等当家人说话,就说“你先把甜汤搁那,今个就是冻死我,我也得吃个烙馒”。对于当家人的这种行为,村民间传着“老鳖一身上拔根汗毛要疼三天”的说法。日常生活中村民是不喜欢与“老鳖一”打交道的,“老鳖一”家里需要帮忙的时候,即使他主动去请,邻居也是不乐意提供帮助,一般不会与他有什么人情往来。

7.四邻纠纷

邻居之间居住较近,平时往来比较多,发生纠纷的可能就大一些,像牲口、家禽吃了邻家的粮食,做房子没有按照规矩,日常交往中行为或者言语不当等,都可能引发邻里之间的纠纷。

虽然邻里之间发生纠纷的情况比较常见,但邻里之间碍于面子及在村里的影响,大多都是争吵之后就算了,不会因此而结下太多的过节,一般过一段时间就会“不计前嫌”继续交往。

郭培善老人回忆说,之前郭月亭家有十多亩地,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还可以,但对门邻居家的条件就不怎么“铁”了,而且对门的儿子不务正业,不好好干活,爱喝酒,喝完之后就闹事。“亲戚只盼亲戚富,邻居只盼邻居穷”,对门嫉妒郭月亭家里的生活,有次对门儿子喝了酒之后,在郭月亭家门口撒了泡尿,被郭月亭的儿子看到了,告诉了父亲,两家因此发生了争吵,双方商定,对门把撒尿痕迹挖掉,用新土填平,并给郭月亭家两升小麦做赔偿。

二、熟人及其关系

村里有俗语“熟人多了好办事”“人熟多吃四两热豆腐”,所以村里的村民喜欢通过一些途径多认识一些熟人。

(一)熟人

村民认为熟人的标准主要是要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对彼此的什么情况都很清楚,有些人只是面熟,其实并不了解,这不属于熟人。在郭大庄,有“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了是朋友”的说法,从初认识到成为熟人,一般要交往个几次。

受访谈的几位老人,熟人大多数分布在村子内部以及村子附近的村子,外村最近的熟人就是只有一河之隔的郭尚庄村的,最远有上百里地,因为之前去淮阳等很远的地方赶集卖筛子,去的次数多了和当地的人就混熟了。从职业方面来看,访谈对象认识的熟人大多数都是种庄稼的、编筛子的,在家种田的比较多。熟人之间的职业可能不一样,但同一职业的人更容易成为熟人。

(二)熟人关系

1.近与远

熟人之间也有远近之分,有的只是认识、了解,彼此往来并不多,见了面也只是打招呼,相互之间并不共事。不过有的熟人之间,“自来熟”,往来比较多,即使不在一个村子,但如果是附近村庄的也会经常串门,郭其夯老人在戏场上认识了一些隔壁村庄如高洼、郭平楼等村的人,馃子铺生意不忙的时候,他就会经常到这些好久没有见到的“戏友”家里串门,而对于有一些在集市上因为买卖打交道而结成的熟人关系,一般不会刻意往来。

2.请工与熟人

请工首先想到的是请熟人,一是对熟人的情况比较了解,知道熟人忙不忙,如果去请陌生人的话,还要打听对方的具体情况或者委托别人说情。需要请工的时候,请熟人会方便很多,特别是在干急活的时候,找熟人帮忙省力更省时间。二是对如果去请陌生人对对方的人品不了解的话,不知道对方干活是否踏实、卖力。三是熟人的工资可以拖欠,如果请陌生人工资不好拖欠,特别是在请技术工的时候。

郭其姓老人讲述说,如果熟人里有技术工的话,肯定不会请陌生人,一方面不了解陌生人的手艺,不知道活做得怎么样,如果活做得不好,材料就被浪费掉了;另一方面不了解陌生人的人品,传统时期,手艺人在村里地位很高,很摆架子,如果请手艺人的话要好吃好喝好招待,如果人品不好的手艺人觉得自己受怠慢了,会在干活的时候故意留下瑕疵,即便明眼人也很难看出毛病,但是用一段时间东西就会出问题,要请手艺人帮忙修理才行。如果熟人与亲戚中都有技术工,优先请亲戚,除非和熟人平时玩得比较好,会优先请熟人。

3.“人熟多吃四两热豆腐”

对村里的人来说,多认识熟人实在很重要,因为超过80%的村民都以编筛子为副业,编的筛子要自己拿出去卖,如果只在当地集市上卖,肯定是只能卖出一小部分,不能保证家里的生活,所以要去很远的地方像淮阳、太康等地卖,那里才有市场,才能卖出去更多的筛子,保证家庭收入。

一方面,村里经常去集市上买卖东西的村民认识的熟人比较多,他们认识的熟人大多在集市上认识的。在集市上买卖东西要通过行户,行户提供计量、算账等服务,会收取买卖双方的行用,具体收多少不一定,没有统一的规定,如果和行户比较熟,收的行用就少一些,如果和行户不熟,就只能任由行户随意收取。郭其周老人比较喜欢赶集,小的时候都是跟着父亲一起去,他父亲认识罗集一个卖鸡的行户,每次经那个行户的手买鸡,行户都不收取他的行用。

另一方面,如果去比较远的地方卖筛子,当天肯定回不来,有的时候要去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传统时期,饭馆并不好找,如果不认识熟人,晚上睡觉和白天吃饭都无法解决,但如果认识熟人,晚上可以在熟人家里歇脚,吃饭问题也顺带解决了。如果是在熟人家里借宿,在走的时候一般会给熟人象征性地留下一些钱作为补偿。

4.借东西

向熟人借东西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一般是借生产工具、生活工具等,借钱的情况很少见,除非非常熟才会借钱。熟人间借钱需要还,如果关系一般且借的时间比较长,需要支付利息,除非关系特别好,不管借多久都不会支付利息;如果熟人关系一般且觉得借钱方没有还钱的能力,一般不会借给,除非有保人担保。

熟人间借东西,最常见的是借生产工具,特别是牲口,如果周围邻居借不来牲口,就会向其他的熟人借牲口。熟人间借东西需要及时还,一般是当天借当天还,除非借的时候向熟人说明才可以缓两天再还。

5.熟人与帮忙

熟人间帮忙的情况并不多见,即使有帮忙的,也需要主家亲自去请,而且要管饭,熟人间互相帮忙,不需要支付报酬,只要在对方不忙的情况下,不管干多少天的活都不会收报酬,但如果活比较脏、累,而且干的时间较久比如干了五六天,一般会象征性地给熟人一些报酬,会多给一些,让对方接,对方一般不会把所有的钱都拿走,而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只留九九,不能加一”,不然别人会觉得自己“没成色”(类似于见钱眼开的意思,眼里只有钱)。请熟人帮忙,要管饭,一般管一天三顿饭,而且在干活的途中,每隔一个小时,要休息一下,当家人要请熟人抽烟,烟要比一般自己在家里抽的好一个档次。

6.熟人与人情往来

熟人间的人情往来很少,除非是比较近且关系特别好的才会有人情往来。例如住在郭大庄和郭尚庄村的村民都比较熟,但是两个村子的村民并没有什么往来,即使只有一河之隔。距离比较近、关系比较好的熟人间的人情往来多表现在红白喜事方面,熟人间随礼和普通的街坊礼差不多。

除了红白喜事,逢年过节的时候,熟人之间也很少有人情往来,除非距离比较近、关系特别好、来往特别多的,会在过年的时候走动一下。访谈中郭其周讲述,他的父亲和隔壁郭平楼村的一个人很熟,平时来往比较多,对方家里的条件比较好,每年除夕夜对方都派自己的儿子送点馃子、酒到郭其周老人家里,看望郭其周的父亲,而郭其周的父亲作为还礼,隔年也会派郭其周的大哥到对方家里给对方送点礼品。

熟人间平时不会刻意找对方聊天,也不会相约到茶馆聊天,除非偶尔在路上遇到会聊几句,或者在集市遇到会相约到集市上的茶馆坐坐,不会刻意到对方家里聊天。郭其周老人的父亲和郭平楼村的熟人虽然过年的时候会有往来,但是平时往来也不多,尽管住得比较近,不过并不到对方家里聊天。

7.熟人与蹭饭

郭其姓老人介绍说,传统时期,村里编筛子的人会走很远的集市去卖筛子,去的集市一般是固定的,在集市上会结识不少熟人。在郭大庄当地,熟人之间打招呼第一句话往往是“吃了莫”,如果恰巧碰到了饭点,还会加上一句“要是(如果)莫吃,就跟(在)俺家吃吧”,去集市上卖筛子的村民也会收到当地村民这样的邀请,有时候太饿了,为了填肚子,就会到家里吃饭。

同村的熟人之间蹭饭更为常见,“爷们”之间有时候在一起聊天,特别是冬天下雪的时候,非常冷,在谁家附近聊天,谁会提出来到家“弄俩菜,喝几两”,这种情况下,其他的人就“成功蹭饭”。

熟人之间也存在“恶意蹭饭”的情况。传统时期,村里有一位中年人,爱占小便宜,经常去熟人家里蹭饭。那时候,不管谁家来客人,改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当熟人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他经常不请自到,当他知道熟人家里来客人的话,到饭点时会到熟人家里假装找他妻子,主家会邀请他坐下一起吃饭,而他也不会拒绝,等到他妻子找他回家吃饭的时候,他一般会说:“他们几个不让走,非得让喝酒,你先回家吃吧,等会儿我就回去了。”

8.熟人间矛盾

熟人间发生纠纷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既然能够成为熟人,说明两个人是合得来的,一般的小事情,都不会放在心里,不计较那么多,“老爷们都不计较恁些”;而且即使是发生矛盾,也多是口角之争,熟人间吵架如果矛盾不大,周围“管闲事的”会上去讲讲,一般就能解决。村子内部的熟人间发生矛盾的概率要大于村子外部的熟人间发生矛盾的概率,一方面村子内部的熟人间往来比较多,另一方面,村子外部的熟人彼此交情中会带着几丝客气的成分,但村子内部的熟人间则不会有客气的成分。就矛盾冲突的级别来说,村子内部熟人矛盾更容易升级,小的矛盾很可能上升为大的矛盾,而村子外部的熟人之间则不会计较很多。

对于村子内部的熟人间发生矛盾,周围的人调解不了的情况,会找村里的头面人物出面帮忙调解,毕竟是一个村子的,以后还要经常见面,如果矛盾不解决的话,对彼此的生活都会有影响,不管是谁之过,村民对矛盾双方都会有看法,所以村民会积极请村里的头面人物帮忙调解。

不同村庄的熟人间如果发生了矛盾,一般不会专门找“管闲事的”帮忙调解。矛盾不化解,顶多以后互相不往来。而且即使经过他们从中调解,关系也不会回到从前,以后的联系会很少,甚至没有联系,按照村民的说法“顶多见面的时候点个头,有时候甚至连头都不点”,更不会到对方家里借东西或者发生其他的往来。 +AtCDNMU0mxcluF/5wiZVLdV7zNAyVI0kSLaZ7RWi+7FbWNH0sMaJEUjW4xrdN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