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家庭既是最基本的生产单元,也是最基本的生活单元,生活以消费为基础,家庭如何安排消费结构、处理消费关系,是理解家户结构的关键。在郭大庄,当家人是家庭消费的决策者,统筹安排家庭消费规划,通过家庭内部消费活动及外部“人情往来”维持家庭的内部与外部关系。

一、消费权主体

传统时期,受观念的影响,农户不倾向于分家,所以扩大家庭在村庄比较常见,但也有不少农户选择分家,因此在郭大庄村,核心家庭也比较常见。但不管是核心家庭还是扩大家庭,都是当家人做主,男性家长决定着家庭的所有消费去向,当家人是家中“握把的”(掌管家事的),大的方向由他控制,无论是粮食消费还是金钱消费,基本上都是当家人说了算,特别是在大的消费方面,例如买犁耙等,没有当家人的同意,是不能购买的。即使在小事上,其他家庭成员需要消费的时候,也得向当家人申请,征得他的许可,例如媳妇回娘家,要不要买礼品、买什么样的礼品、买多少等,都要当家人拍板;平时赶人情随礼,是否要随礼,随多少的礼钱等都要当家人决定。儿女没有决定某项消费的权力,但是对于家庭收入,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有均等的要求消费的权利,都可以向当家人提出想要购买某项物品或者进行某项消费的权利,只要得到当家人的许可就行。

虽然男性家长掌握着家庭消费权力,决定着家庭消费决策,但实际上,在村里绝大多数家庭的现金都是由其妻子保管,但妻子不能随便花钱,需要用钱的时候需要向当家人申请,而且当遇到家庭消费事项的时候,男性当家人有的时候也会与妻子协商,然后才能决定。

对于分家的家庭,分家之后,消费权归儿子持有,如果父母跟着某个儿子一起生活,父亲也不能把持儿子的消费权,遇到消费问题时,儿子可能会找父母商量一下,但父母不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不管是核心家庭还是扩大家庭,不管儿子成婚与否,他卖筛子、做长工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挣的钱,都要交给当家人,不能留私房钱,家庭所有成员的收入都要交给当家人,由当家人统一支配,等到需要消费的时候,向当家人申请。

二、消费关系

不同的消费项目对农户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农户在家户成员的消费次序和家庭内部消费关系的安排也是不相同的。

(一)消费比重与家户差异

在郭大庄村,农户的家庭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土地经营产出、编筛子收入、做小买卖收入、推盐收入等,消费安排项目主要包括农业再生产投入、家庭日常生活支出、人情往来、婚丧嫁娶支出等。其中农业再生产投入和家庭日常生活支出是比重最大的支出项目,而且属于刚性支出范畴,家里条件较好、土地较多的农户用于农业再生产及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消费比重相对低一些,而花费在人情往来和婚丧嫁娶方面的费用相对大一些。像家里土地超过四五十亩的农户,当家里有红白喜事发生的时候,一般都会大摆排场,花费较多的钱办事,而普通农户只是简单地摆几桌酒席,一切从简。

消费方式方面,传统时期主要有实物消费(粮食交换,主要是小麦)和金钱消费。在村落内部发生的交易多采用实物交换的方式,村外交易、看病都是采取金钱支付的方式;人情往来中既有以实物像布块、鸡蛋等作为上礼方式的,也有以金钱作为上礼方式的。

(二)消费申请与次序

在郭大庄当地,有“父在没子财”的说法,不管是实力较为雄厚的庄主家,还是生活条件很差的农户家,除了当家人以外,其他家庭成员都没有消费决定权,不可以自主消费,对于生活中的任何需求,都要听当家人的安排。当家人对某项消费没做出安排时,其他家庭成员如果有需求,需要向当家人提出申请,也会向母亲提出申请,让母亲替自己向父亲提出申请,只要需要的金钱不多,当家人一般都会同意。但整体上看来,男孩子提出的消费需求次数要多于女孩子提出的消费需求次数,并且男孩子在提出消费需求的时候一般不会考虑需要金钱的数量、成功的可能等问题,而女孩子在提出需求之前会考虑成功的可能,如果她觉得某项需求要花费较多的钱,一般不会提出申请。此外,女孩子的消费需求很少主动向父亲提出,多向母亲提出,如果所需费用较少,一般母亲就可以决定,不用再向父亲申请,但事后母亲要将消费去向告诉父亲。

在家庭成员消费次序的安排上,父母一般都是选择照顾年纪较大且未成婚的孩子,例如添衣服,除了庄主家,一般农户家里都做不到每年都为家里的成员添置新衣服,一般选择为家里年龄较大且未成婚的孩子添新衣服,他穿小的衣服让弟弟妹妹穿。

三、家庭内部消费

郭大庄村的家庭消费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自产性消费,其二是市场化消费,其中自产性消费占主导性地位。自产性消费指的是农户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形式,主要是日常生活消费;市场化消费是指物品需要从集市上购买的消费,主要包括生产消费、喜事消费、丧葬消费、娱乐消费等内容。

(一)日常生活消费

1.粮食

在郭大庄村,农户日常食用的粮食主要包括小麦面粉、高粱面和红芋。就村民平时的生活来说,很少吃细粮,以粗粮为主,因为普通农户家的土地面积有限,小麦产量比较低,而且要交赋税、摊派等,有时候家里生活困难,要卖粮,只有小麦才好卖,所以对于一般农户家庭来说,能够吃小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客人的时候才能吃得上面粉。日常饮食中,红芋(红薯)是农户饮食的重要补充,因为红薯的产量比较高,所以村民种得比较多,村里有农谚:“一季红薯半年粮。”据村民介绍,传统时期,受生活条件限制,有的村民家里要一天三顿饭烧“红芋茶”吃才能勉强维持生活,据此,村民还编了专门的顺口溜:“红芋汤,红芋馒,离了红芋不能活。”

农地较多的农户家庭,吃白面馒头、白面面条的机会多于普通农户,但也不是每餐都能吃上白面馒头。之前,郭其周老人他们家土地比较多,但也不是经常吃白面馒头,只是偶尔才吃,纯白面馒头基本上一个月只能吃上一次,过年的时候能连着吃五六天纯白面馒头,白面面条十天半个月可以吃上一次。即便是村里最大的庄主家郭慎谦家,也不是顿顿都能吃得上细粮,也要细粮掺杂着杂粮,平时郭慎谦家的馒头是高粱面掺杂着面粉,比一般的农户只吃纯高粱面蒸的馒头好一些。而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日常生活状态是“糠菜半年粮”,郭其宇老人家里每年可以收获小麦约480公斤,除去需要交的土地赋税95公斤,约剩385公斤,剩余的小麦中,需要做四部分处理:一部分是留作种子,约需90公斤;一部分用作平时缴纳摊派,约需50公斤;一部分用作存储,郭其宇家每年都要存储约40公斤粮食,以备过春节的时候使用或者以防家庭出现意外;其余的200公斤小麦是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家庭6口人的生活的,不足部分要靠高粱、红芋补充。

2.油

传统时期,农户油料的来源大多数靠家庭种植花生、棉花,由于花生的产量比较小,一般的农户不会专门种植花生,棉花的产量虽然也低,但村民要穿棉衣要纺线,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种植棉花,棉籽可以用来榨油。但整体看来,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油是生活中的奢侈品,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村庄农户的用油情况差别很大。对于家庭土地面积不足10亩的农户,基本上不会种植花生,但会种一亩左右的棉花,棉花籽可以榨油,这样的农户,每人全年用油量在三两以下;庄主家每年都会种一些花生、棉花,花生一部分用来吃,一部分用来榨油,棉花籽全部用来榨油,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吃到油,还会经常炸油条、丸子等,基本上每人每年可以用七两至一斤的食用油。相对于土地较少的农户,佃户的情况要好一些,庄主家基本上都会种花生、棉花,佃户虽然没有地,庄主会分给他们一些花生、棉花籽,他们用来加工食用油,但庄主给他们分得不多,一般只够他们加工三四斤食用油,所以他们也不是每天都能吃上油,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食用。而对于家庭土地较少的农户,像郭义善老人家里,家里只有一亩多地,饭都吃不上,更没有油吃,过年的时候也只是弄点油够炒两顿菜。

3.菜食

菜是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村里有农谚“有菜能抵粮,无菜饿断肠”。村民的日常菜主要有梅豆、萝卜咸菜和酱豆。村民家庭食用的菜一般都是靠自家种植,只有庄主家有专门的菜园子,一般的农户家庭没有专门的菜园子,他们将菜种到地头、自家屋后或者田埂上,“房前房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菜园不用问,多浇水,勤上粪”,菜园子一般是女性在打理,该浇水的时候挑两桶水把菜浇一下,平时抽空当锄草。庄主家的菜园子,一般是自家的劳动力在打理,不会让佃户打理,也不会分菜给佃户。村里种梅豆和种萝卜的比较多,春末种梅豆,梅豆结得比较多,种几棵就够家庭夏天和秋天的需求,有的农户家种得比较多,秋天的时候没吃完,会把梅豆柞 一下,冬天炒菜或者包菜馍吃。萝卜主要是用来腌咸菜,腌咸菜一般在刚入冬的时候就开始腌制,也有的村民会将萝卜埋到土里,储存起来,防止萝卜里的水分蒸发,同时也能预防萝卜被冻坏。酱豆的主要原料是黄豆,不需要专门种植,村里大多数农户秋庄稼都会种植黄豆,等到农历六月份的时候把黄豆炒熟,发霉,然后腌制。黄豆和咸萝卜是绝大多数农户冬天的主要菜。

4.柴火

村民的柴火主要燃料是庄稼秆,如麦秸秆、高粱秆、豆秸秆、芝麻秆等,这些燃料都是自家农地庄稼收了之后留下来的。庄主也会分柴火给佃户,分成比例是按照粮食的分成比例而定,粮食如果采用的是停分的分成方法,柴火也采用停分的分成方法。对于家中柴火不能满足燃料需求的农户,会去河边拣一些树枝,但不能随便砍树,只能拣已经落下的树枝。

5.肉类

家庭食用的肉类主要是猪肉和鱼肉,猪肉靠集市上购买,鱼从河里捕捉。虽然大多数农户家里都会养猪,但是他们都不舍得杀,即使在过年也不会杀猪,而是把自家养的猪卖掉,再用卖猪的钱买猪肉。平时村民买猪肉的不多见,只是逢年过节或者家里请工、帮工的时候才会买,每次购买的量也不大,家里人少的,买几两,家里人多的也只是买个把斤,“解解馋就行了,偶尔沾点腥”。过年的时候买的要多一些,但也不会很多,一般农户购买两三斤。

6.布料

传统时期,大多数村民家庭生活比较拮据,普通的自耕农户家里两三年都不添衣服,佃户家里添衣服的情况更是少见,庄主家以及其他家里土地较多的人家在添布料方面的投入稍多。

普通农户家平时也会买布料,大多是亲戚、邻居家的闺女要结婚或者村里其他农户家里办红白喜事时会买点,给办事情的人家送过去,当作赶人情随礼。

(二)生产消费

生产消费主要是用来购买种子、生产工具的费用。

1.种子

“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种子是决定农作物收成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种子的选择方面,村民都是比较慎重,绝对不会凑合,即使借钱也会买好种子。在郭大庄农户种子来源主要有:一是自家留种,如果农户觉得自家粮食产量还可以,会保留一些种子;二是与其他农户换种子,如果觉得其他农户家粮食产量比较高,会考虑与其他农户换种子,一般在粮食刚收上来的时候,就会换种子,如果与亲兄弟换种子,一般是一升换一升,与其他农户换种子一般是一升半换一升;三是购买种子。其中自留种子和换种子是农户获得种子的主要方式,购买种子的情况比较少见。

2.农具

置办农具的费用并不是统一的,消费额度也不一样。农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像锄头、犁耙、铁锨等工具通常可以用五六年以上。综合来说,农户花在农具上的费用并不是很多。置办农具的费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修理农具的费用,当农具发生损坏的时候,农户并不是立即购买新的,而是先维修,只有维修不好的情况下才会置办新的,新工具一般由当家人首先使用,其他家庭成员干活的时候使用旧工具;另外一种情况是请匠人到家里打工具的费用,传统时期,红车等生产工具村民并不是直接购买,而是自家提供材料,请匠人到家里打制工具。

(三)喜事消费

1.结婚消费

传统时期,结婚是一件非常花钱的事情,村民要提前一两年准备才能勉强将婚礼完成。不同的家庭,婚礼的规模和花费是不一样的。对于女方来说,办婚礼的费用主要是嫁妆的费用。郭大庄村村民一直有一种观念,认为养女儿是赔钱的,且不说从小养到大的衣、食费用,单单是嫁妆一项费用,就让很多家庭承受不了,因为女方要准备够排场的嫁妆,如果嫁妆不够排场,抬出去见不了人,外人会说新娘娘家的坏话,会对他们指指点点。被子、桌子、盆、暖瓶、站柜等都要由女方家里准备,特别是被子,女方嫁妆够不够排场主要靠被子体现,所以女方父母会为女方精心准备被子,抬嫁妆的时候要把被子放在非常显眼的位置。对于家里有七八亩地的农户来说,如果要嫁女,当年的婚姻消费会占到家庭消费的10%左右,家里土地较多的农户占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对于男方来说,婚礼的费用主要包括五部分:一部分是“看好”的费用;一部分是彩礼费用;一部分是打家具的费用;一部分是给女方家买礼物的费用;一部分是摆酒席的费用。在男女订婚之后,结婚之前,男方妇女要请风水先生帮忙“看好”,在去女方家里订婚期的时候,也要请先生过去帮忙“说好”,这期间要给先生一定的好处。对于男方来说,打家具的费用占的比重不大,男方一般就是打张床,家里条件好的,打的床好一些,家里条件不好的,打的床烂一些,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彩礼的费用和酒席的费用是婚礼中占比最大的两项,大概要占婚礼消费的90%左右。彩礼费用所占的比重略高于酒席费用。

整体看来,对于男方婚姻消费来说,随着家庭土地增多,婚姻消费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上升,“大户人家讲究的是排场”,郭其周哥哥结婚那年,他家总共收入约800斤小麦、550斤高粱、50斤棉花、100斤大豆,哥哥结婚花费200斤小麦、30斤棉花、150斤高粱、30斤大豆,除此之外,家里养的猪还杀了一头,而一般土地较少的农户家庭,花费没有这么多,但基本上,如果家里有儿子要成婚,当年婚礼消费会占到家庭消费的20%左右。

2.祝寿消费

在郭大庄村,祝寿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的比重大小因家庭、年龄而异,大家庭在祝寿方面花费要多于一般家庭,会组织唱戏。关于祝寿村里有句谚语为“66(岁)吃块肉,73(岁)吃条鲤鱼猛一蹿”,意思是说逢66岁、73岁和84岁的生日是老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所以村里的人对老人的这三个生日特别重视,大户人家在家里老人到了这三个生日点的时候,要为老人举办大型的祝寿活动,会请戏班为老人唱四天五夜的戏。即使一般的农户家庭,在家里老人66岁、73岁、84岁时也要大办寿宴,要挂寿帐、供寿果、张彩灯、设宴席,邀请村里以及村外的亲戚为老人贺寿。一般的家庭要摆三五桌酒席,庄主家摆的要多一些,除了邀请家里亲戚,还会邀请邻居。除了66岁、73岁、84岁这三个比较重要的生日节点外,老人上了60岁时,每年到了老人生日,子孙都会聚到一起,儿女围坐,吃团圆饭,为老人庆寿,但比较简单,只是家里的至亲儿女、孙子、外甥等坐到一起吃饭。所以,整体来说,在郭大庄,祝寿消费在农户家庭消费中所占比例不大。

(四)丧葬消费

传统时期,虽然村里的农户生活条件不怎么铁(好),但是红白喜事的时候还是比较讲究排场的,因为村里其他人都会关注这件事情,如果办得不好,怕村里其他的人笑话,特别是对于老人的丧葬,村民更是比较重视,如果丧葬办得不好,村民会议论说他不孝顺。对于老人的丧葬,花费主要包括摆酒席的费用、请风水先生的费用、买棺材的费用、做五七的费用、做百纸的费用和个别家庭购买坟地的费用等。

丧葬的费用一般是儿子均摊,要是有儿子不想出钱,周围的亲戚会做他的思想工作,通常是家族长辈上去劝说。如果的确困难,其他的兄弟会多拿些,让他少拿一些;如果请人劝说依旧无果,不肯拿丧葬费用,其他兄弟不会让他参加丧礼。

老人丧葬做不到所有子女平摊,但所有的儿子要做到平均。总体上来说女儿出的钱不会很多,丧葬费用的绝大部分都由儿子承担。哪些钱该由女儿花,是有惯行的,例如寿衣一般都是由女儿准备,五七的所有费用由女儿出。

(五)娱乐消费

村里的娱乐活动很少,主要是听戏、看杂技、吹泥泥狗 、踩高跷(春节期间)、划旱船(春节期间)、舞狮子。绝大多数娱乐活动都集中在春节期间。而且这些娱乐活动,都是免费参加的,不需要村民支付金钱,例如听戏,对于村民来说不需要交戏价,戏价由组织唱戏的人从富人那里、在集市上卖东西的小商贩那里收取。对于富人和小商贩来说,戏价在家庭生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大,但具体来说情况也不一样。根据唱戏的组织者的不同,戏价就会不同,组织者有两类人,一类是保长,一类是穷光棍。

第一种情况,保长组织唱戏。保长组织唱戏的目的是让村里热闹,不是为了赚钱,所以戏价比较低。郭大庄村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有古会,保长会组织戏班唱戏,会给村里差不多的人家(家里有几十亩地的)下帖子,请他们看戏,他们要交戏价,没规定具体交多少,一般是石把粮食,这对于村里的大户人家来说,不算大的开支,而且这样的事情每年只有一次,占不了多大的比例。

第二种情况,穷光棍组织的唱戏。“老实人卖地,穷光棍唱戏”,穷光棍通过组织唱戏,赚取戏价。穷光棍可以说是村里的恶霸级人物,对于村里的穷光棍,一般人都不敢怎么得罪,即使连村里最大的庄主,也要买穷光棍的面子。穷光棍只要给村里的人下了帖子,村里的人就不能“瞎”他的帖子,不然日子就不好过。而且给戏价的时候,也不能给得很少。庄主一般要给四五石粮食才能说得过去,一般的农户,也要送至少一石粮食过去。总体上来说,只要穷光棍组织了唱戏,村民的娱乐活动支出就得要占家庭消费的10%左右。

(六)看病花费

从前,村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看疮 的郎中,叫郭百顺,由于他看疮看得比较好,所以在附近村子都比较出名,除了看疮,他也看其他的疾病。由于村子里只有一个郎中,而且他看病看得比较好,所以在附近十里八村都非常有名气。

对于前去看病的农户,郎中会根据病人的家庭情况收取不同的费用。在郭大庄当地有“穷汉子吃药,富汉子打钱”的说法,对于有些人看病实在拿不起钱,郎中便不要他的钱或者少要他的钱,等遇到了富人去看病,他会多向富人要一些钱。之前村里有一个富人膝盖得了“娃娃疮”,去他那里看病,但怕他多要钱,就打扮成穷人,装作非常可怜,郎中没有收他的钱,但当郎中把他的疮看好了之后,他就拿了三倍于看病的钱去答谢郎中。由于医术好,再加上很照顾穷人,所以郎中在附近村庄非常有影响力。

一般的农户需要看郎中,不管大病还是小病,不管病得多么严重,都需要自己亲自到郎中那里看病,或者请家人到郎中那里抓药,而不会请郎中到家里出诊。家境一般的农户即便去请郎中,郎中也不会出诊,只有庄主家、头面人物或者其他在村里非常有影响的人套车去请郎中,郎中才会出诊,请郎中出诊要准备饭菜及酒,吃完饭要安排套车把郎中送回去。

(七)教育消费

传统时期,村里读书的人不是很多,访谈中一位读过私塾的村民介绍说,他读私塾的时候,班里只有七八个学生,学生很少,大多数家庭都拿不起粮食,家长不让孩子读书。私塾的学生都是男孩子,女孩子没有读书的,即便是庄主家的女孩子,也不读书。私塾的收费大约是一年三斗粮食,半年交一次,一次交一斗半,即使家里有孩子在读书,教育费用在家庭生活开支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大。在绝大多数家庭,教育消费所占比例为零。郭义善老人家里只有一亩多土地,家庭人口5口人,靠父亲推盐作为副业补贴,但推盐每年只能推2次,家庭收入每年约为小麦200斤,高粱140斤,大豆30斤,棉花5斤,郭义善每年需要交纳3斗粮食给私塾,教育支出约占家庭分配的5%。

(八)养老消费

为父母养老是儿子不容推辞的责任,对于儿子成婚后没有分家的扩大家庭来说,父母的养老问题好解决,费用从家庭集体收入中支出,但如果儿子成婚后分了家,养老消费就由新成立的小家庭分别承担。在郭大庄村,具体采取何种养老方式主要由儿子根据父母健康状况和意愿协商决定。如果父母的身体状况尚好,具有行动能力,他们可以照顾自己,一般采取自我养老的方式;如果父母身体条件不行,不能劳动、无法自我起居,就要由儿子承担照顾父母生活起居的责任。

在当地,如果分家的时候,父母与儿子商定分家之后跟着某个儿子一起生活,那么其他的儿子是不用负责父母的养老责任的,即使父母丧失了行动能力,需要有人照顾,照顾义务和养老费用只由他们跟着生活的儿子负责,其余的儿子不用负责。如果分家的时候,父母尚有行动能力,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一般是自己生活一段时间,等到失去了行动能力,不能继续劳动的时候,由儿子承担养老责任,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儿子筹钱筹粮为父母提供生活条件,父母自己做饭吃,根据子女数量不同,不同家庭儿子需要对钱、对粮的量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父母每人一天至少要半斤粮食,然后还要给父母点红芋、蔬菜等作为食物补充;二是轮食,父母轮流到儿子家吃饭,时间节点主要有十天、一个月,时间节点以农历日期为准,比如以十天为一个节点,农历二十轮到了儿子A家,农历下个月初一就轮到儿子B家吃饭,不考虑大小月份 。不管采用何种养老方式,女儿都不用承担养老责任,养老责任只由儿子承担,女儿回娘家的时候会带一些食物、糖果等,父母一般可以吃一段时间,有的女儿还会时不时地给父母一些零花钱。

过去,在郭大庄村还有一种婚姻现象就是娶小妾,至于小妾的养老问题需要分情况而定,如果小妾生了孩子,并且要是她自己为人比较好、比较有能力,在家庭生活中会获得一定的地位;当家的去世后,她依旧有资格在原来的家庭生活,家庭分家,她依然可以分得一部分财产,生儿子分得的财产多于生女儿所得。如果小妾没有生孩子,当家的去世后,她的养老问题则由原配生的孩子决定:如果原配的孩子想要赡养她,她就可以继续在原来的家庭生活,不想赡养她的话,可能会把她赶出门。

(九)消费与“穷光棍”

穷光棍是指家里有几十亩地,有点实力,并且敢乱来的村民,穷光棍在村里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虽然庄主以及村里其他头面人物在村子的影响更大、说话更能“撂得响”,但实际上村里的庄主不敢得罪穷光棍,其他村民更不敢得罪他。每次庄稼收了之后,村里的庄主都要派家里的长工或者佃户装满一车子粮食给村里的穷光棍送去,粮食要用太平车装,不能用独轮车也不能用红车,而且要装满。当时,村里的郎中家里有30多亩土地,再加上去他那里看病的人比较多,家庭条件不错。郭腰庄的一个穷光棍给他下了帖子,要他交一些粮食,郎中不想交,他想了办法,让人传话给穷光棍,请他到家里吃饭,到了约定的日子,郎中从郭小庄请了两个膀大腰粗的大汉到家里,又准备了四个石磙,穷光棍进院子的时候,郎中让两个大汉胳膊下分别夹一个石磙,穷光棍看到这样的场景吓跑了,但最后郎中还是派人给穷光棍送了一些粮食,只是没有穷光棍下帖子时规定的多。

四、家户外部消费

(一)人情消费

1.人情消费负担

人情消费包括两类:一类是平时亲戚往来消费,一类是赶人情。亲戚往来消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去别人家走亲戚时候买礼物的费用;一部分是亲戚到家里来,招待亲戚的费用。在郭大庄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不怕土匪,就怕客(村里发音qiè)来”,意思说的是不怕土匪来家里抢,因为家里穷,抢也抢不到什么,但害怕亲戚过来,亲戚过来就要好好招待,不然亲戚不乐意。整体上看来,亲戚间平时联系不怎么多,“少见多亲”,没有事情的时候不怎么往来。亲戚间走动会留吃饭,至少要留吃午饭。但传统时期,很多亲戚去亲戚家都是下午去,特别是闺女走娘家的时候,多是下午去,因为下午去可以不用留在娘家吃午饭,在娘家待一会儿就走,特别是兄弟结婚后没有与父母分家的情况下,外嫁的女儿除非在中秋节、春节的时候会留娘家吃饭,平时去娘家一般都不会留下吃饭,否则嫂子或者小姑子会不高兴。

在郭大庄村,经济实力雄厚的农户遇到家中红白喜事或者亲戚往来的时候,邀请的对象较多,需要回访的对象也多,但由于家庭有点实力,在人情消费方面的压力不是很大。在当地只要家里土地超过三四十亩的,在人情消费方面都没有什么压力。而经济条件困难的农户,邀请的对象范围相对较小,虽然只是与亲人和关系比较好的邻居发生人情消费,但他们依旧觉得人情消费方面的压力不小。从整体上看来,作为家庭社会连接的通道,家户人情消费在多数家庭的外部消费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农户知道亲戚或者要好的邻居家里将有大事发生,会提前准备好礼金,以防止到时候没钱随礼,即使这样,多数农户依旧觉得这方面消费压力很大。村中郭其宇老人口述:

那时候不管亲戚来还是去亲戚家,都是负担啊,亲戚来得吃白面,还得割几两肉,去亲戚家也得买点馃子啥的,亲戚家、邻居家红白喜事随礼都得不少,俺家原来虽说生活上没饿着,即使1942年也没饿着,但是人情往来方面还是觉得有压力,就害怕亲戚、邻居家有点啥事。人情消费会占家庭消费的20%—30%之间。

2.人情消费差异

人情消费中,村民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根据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等差异做出不错的选择,农户对不同的赶人情对象的随礼方式、随礼数量是有差别的,但血缘与地缘并不是单个地影响着村民的人情消费行为,而是综合地发挥影响。

血缘关系较近而且居住也较近的农户,人情往来中上礼会重一些,血缘关系很近,但居住得比较远,上礼的时候不如血缘关系近且住得也比较近的上礼重。如嫁女的时候,会请亲戚“添箱”,会邀请叔伯、舅舅、姨妈,以及成婚的堂姐、表姐等人,一般情况下,叔伯、舅舅等是随礼最重的,其次是姨妈、堂姐、表姐。整体上而言,农户自家近亲红白喜事上礼是最重的,而且消费次数与频率也是最高的,远亲、街坊邻居、朋友等人情上礼相对较小。

人情消费差异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就是上礼方式,近亲上礼一般是给钱,如男性结婚的时候,叔伯、舅舅等人一般会给钱,而姨妈、堂姐、表姐等人可能给整布块、毛毯等;街坊邻居上礼,如果关系不是特别近,一般是毛巾、碎布块、袜子等,如果关系比较近,会给钱或者毛毯。上礼方式也与事情本身有关,如果是生孩子“送吃”,叔伯、舅舅等人除了要给鸡蛋,还要给点洋鸽子算作见面礼,而姨妈虽然也需要给孩子点洋鸽子做见面礼,但给得比较少,而且姨妈只需要带30个鸡蛋作为上礼,普通街坊一般是送油条,且不给见面礼。

3.人情消费中的“面子”

郭大庄的村民对外发生关系的时候讲究的是面子,输了什么都不能输了面子,“持家要俭省,待客要风光”,在对外交往中,礼是绝对不会少的。对外往来,只要和对方有礼(有人情往来),在对方办事的时候,就要送礼过去,表示还礼,如果家中没有钱或者其他的礼品,如布、袜子等,即使靠借也要还礼,具体要不要加礼需要视情况而定,以下情况需要加礼。

一是自家的事情过去了好久(一般要五年以上)对方才办事情,如果双方的关系不错,这种情况下需要加礼;如果双方关系一般、不温不火,一般不需要加礼。例如A与B两家有人情往来,A家五年前办喜事,B给A随礼了,这时候A与B称为有礼,五年后,B家办喜事,两家的关系不错,A还礼的时候要加礼,具体加多少不一定,主要看双方的关系。如果A与B两家关系一般,一般不会加礼。

二是随大流的情况下,如果其他村民都加礼,那自己也要加礼。和其他村民有礼的情况下,即使两家关系一般,如果其他村民的礼金普遍上涨,去还礼的时候也要加礼。

(二)节日消费

在郭大庄村,春节是最为隆重的,在所有的节日消费中,春节消费能占到90%左右。节日消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饮食,一部分是走亲访友需要用到的礼品。大户人家将花费主要放在饮食准备方面,而一般的农户将花费主要投放在走亲访友的礼品上,约占到70%。

根据农户家庭条件不同,节日中的消费也是不相同的。“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过了农历腊月初八,农户就开始置办年货,主要包括刀头(大肉)、青菜、鞭炮、糖果等,除此之外,还要准备压岁钱,给压岁钱只存在于外村的亲戚之间,邻居之间不会互相给压岁钱,亲戚关系比较近的给压岁钱给得多一些,关系比较远的,给的少一些,像姑姑给亲侄子的压岁钱一般多于舅舅给亲外甥的压岁钱。小孩子去村子内部的近亲家拜年,不管关系多近,都不会给压岁钱,只是给点糖果、爆竹等。整体上看来,经济实力较强的大户人家节日中的宴请、往来更多,准备的年货也更丰富、数量更充足一些,准备的年货基本可以维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有的庄主准备的年货可以维持到正月底、二月初。相比较于一般的穷人,庄主过年时候花费也更多一些,一般要花一石以上的粮食。对于一般的穷人来说,“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穷人过年时候准备的年货比较少,一般够大年初一、初二吃两天,而且准备的种类也不那么很丰富,节日中的往来仅限于亲戚间,同时也很少宴请,一般花费两三斗粮食就可以过年。 oofrQV5Yhdd0vGg1NiY79YtmXZ5ozoejies2sFmRUkuJ6gTlFykeGiPjGD8rVR3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