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土地是农民的命,农民需要依靠土地产出而生存。在特定的村庄场域内,人口规模及其生产能力决定着人地关系状况和土地产出能力,而家户土地占有面积从根本上制约着家户的再生产能力。从总体上看,1949年以前,郭大庄村以家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为主,人地关系较为紧张。

一、人与土地的关系

(一)人口数量与家庭规模

人口特别是劳动力人口数量对家庭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根据村内老人回忆和相关户籍材料提供的信息,1949年以前,全村共有农户82户,人口共约492人,户均人口6人。具体到各个家庭,家庭人口最少的为2人,全村只有1户,为寡妇带着一个孩子,家里没有劳动力,所以把地扩给了邻居。家庭人口最多的为11口人,三世同堂;爷爷、父母加上8个孩子,这样的家庭村里有1户。具体来说,家庭人口在5人及其以下的家庭有40户,224人,其中家庭人口在3人及其以下的有5户;家庭人口在6—8人之间的有31户,218人;家庭人口在9人及其以上的共有农户5户,共50人。

表3-1 1949年以前郭大庄村人口及家庭规模

材料来源:根据郭其姓、郭其周、郭其宇、郭义善老人口述整理。

从表3-1可以看出,1949年以前,郭大庄家庭人口以5—6人所占比重较大,总共占到全村总农户近50%;家庭人口2—3人的超级小家庭和10人以上的超级大家庭在村里占的比重都不大,分别为10.98%和4.88%。

(二)土地

1.土地获得方式

由于地处平原,不仅户与户之间居住得比较集中,而且村与村之间的距离也不远,祖上已经将能够开垦的土地全部开垦了。中华民国时期,村里没有农户通过开垦获得土地的情况,各家各户的土地基本上都是祖上传下来的,通过家族集体经营的形式代代流传或者通过分家的形式将土地分给子孙。有个别家庭受天灾人祸等影响,需要变卖土地,因此除了分家,变卖土地也是改变土地产权的一种方式,其中以分地为主要的土地获得方式,只有郭慎端、郭慎谦、郭慎廉、郭慎锦、郭慎章、郭其源、郭百臣、郭麟瑞、郭元善几个人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了一些土地,具体情况如表3-2所示。

表3-2 通过购买方式获得土地农户信息

材料来源:根据郭其周、郭其姓老人口述整理。

2.家户土地占有量

根据郭大庄村郭义善、郭其周、郭其姓等老人的回忆,中华民国时期,村庄有土地5000亩左右,不同家户的土地拥有量是不同的,将近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归村庄的庄主所有,村里最大的庄主有土地1500余亩,最小的庄主也有土地将近200亩,其他的农户,家庭土地面积比较小。在访谈过程中,村里老人这样介绍:“村里的人家家户户都要有点地,基本上都要有个七八亩,最不济也有把亩(一两亩)的老坟地,基本上莫家里莫地的情况。” 结合郭其周、郭义善、郭百姓等老人的回忆,1949年以前,郭大庄部分农户的土地占有情况如表3-3所示。

表3-3 1949年以前郭大庄村部分农户家庭土地情况

续表

材料来源:根据郭其姓、郭其周、郭义善、郭月亮、郭培善老人口述整理。

3.人地关系

(1)土地需求

据郭义善老人介绍,传统时期,农地产量比较少,一个人要有一亩多将近两亩地才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但从表3-3中可以看出,一些农户家庭人均土地面积不足两亩,有的农户甚至不足一亩,郭义善家里人均只有四分地。人地关系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再加上不断的分家析产,更多的农户陷入土地面积不足的困境。为了营生,农户不得不编筛子、推粮食或是从事其他副业来维持生活。1949年之前,很多外村的农户找到郭大庄庄主(地主),请求上门做佃户,这些外村的农户多数家里都有土地,但由于人口太多,不能满足家庭消费需求,只有将自家原来的土地卖掉或者扩给别人,自己去庄主家做佃户。

(2)“有银子有钱,不胜姓田”

由于人地关系比较紧张,大多数村民都想家里能够有更多的土地,村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银子有钱,不胜姓田。”村民将卖地视为令人不齿的行为,而视买地为特别光荣甚至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刘秀兰老人的父亲去世之后,母亲靠给庄主 家做饭营生,平时省吃俭用,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靠平时积攒的钱买了2亩地,不仅他们家,就连他们的亲族都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签订合同当天,她母亲在家里放了炮,还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族到家里吃饭。

二、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农业生产是一系列要素的结合,劳动力与劳动工具的结合情况对农业生产有较大的影响。

(一)劳动力

1.劳动力强弱之分

“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村里的孩子从几岁(一般七八岁)就开始干活,除非个别大户人家的小孩子不用干活,一般家庭的小孩子从七八岁开始就要干活。小孩子主要干两类活。一种是拾粪、薅草等较简单的农活,郭其姓老人介绍,他从记事开始每天早上就要去路上拾粪,村里有农谚“东奔西跑,不如拾粪拔草”,他白天去河里背河泥,因为“河里土,地里虎”,河泥是非常好的肥料,将拾到的粪和背的河泥积攒起来,攒够一定的量用独轮车推到庄主家卖掉。另一种是学编筛子,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编筛子,所以家里的小孩子从小就跟着长辈学着编,刚开始的时候学习破竹子、洗竹子,慢慢地学习编,等到长大了,会挑着编好的竹子到集市上售卖。但十七八岁之前,孩子只能算作弱劳动力,不能算作一个劳动力,长到十七八岁能够干得了重活才能够算得上一个劳动力。

女孩子一般到了十六七岁家里就会为她说媒。在出嫁之前,她也要干活,但是干的都是一些轻活,例如做饭,晒粮食的时候翻粮食,看粮食防止粮食被人偷或者动物吃,也有一些女孩子出嫁前要纺花、织布或者做鞋子,弄好了拿到集市上卖或者给自己家里人穿。

男孩子长到十七八岁,村里人将他们称为“爷们”,只要身体没有残疾,就是一个完整的劳动力,可以独立完成农业生产中的简单环节,除非某些经验性的劳作需要长辈指导。长辈指导一般是在生产的关键环节或者比较重要的生产活动的时候,例如犁完地之后要重新做田埂,田埂如果做不好,不仅播种的时候不太方便,而且会导致相邻地块因为田埂界线问题发生矛盾,这时一般需要家里长辈亲自做田埂。村里人有一种观点:“一麦顶三秋”,所以在种小麦的时候,长辈的指导要比种秋庄稼时多一些,“晚播弱,早播旺,适时播种麦苗壮”,小麦种植的时间选择对小麦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什么时候耕地、什么时候播种,一般听长辈的指挥。其他情况下,年轻人一般能够独立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种活动,例如锄草、晒粮食等,即使没有长辈的指挥,年轻人也能干得非常顺手。村里请工、请人帮忙的时候也会请上了十七八岁的年轻劳动力。近邻、本家或者其他亲戚需要帮忙的时候,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会过去帮忙。

从前条件艰苦,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除非家大业大,家里有雇工,或者身体有病不能参加劳动的,他们只要身体没有瘫痪、能走路,一般都还要从事农业生产。对于需要参加劳动的老人,虽然他们的体力不如年轻的小伙子那么强,但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所以他们也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劳动力。不过他们只是在家庭内部算作一个完整的劳动力,如果对外的话,只能算作弱劳动力,村里边换工的时候不会考虑和老年人换工,即使是本家或者关系非常好的近邻也不会考虑和老年人换工;近邻、本家或者亲戚家需要帮忙的时候,老年人也不会主动去帮忙,主家也不会请老年人帮忙。

2.劳动力性别之别

劳动力有男女之分。传统时期,女性要裹脚,小脚女性走路“轻飘飘”,而且很慢,干活的时候更是不行,重活女性干不来,例如耕地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人扶犁的,女的没力气,扶不了犁,只能由男的扶;女的也干不了爬高的活,所以做房子一般会是男的来干,没有女工。由于男女在劳动力上是有差别的,村里的人一般不把女性当作整个劳动力,在换工、请人帮忙的时候一般不找女性。所以女性不管出嫁前在娘家还是出嫁后在婆家,基本上都是干比较轻的活,例如做饭、照看菜园子、做鞋子、织布等,一般不下地从事大型的生产活动。重活都是成年男劳力在干,如:男性把高粱砍回家,女性把高粱头掐了;男性把谷子割了,拉回家里,女性把谷子头掐了;等等。

对于一些比较着急的活,女性一般也是做不好的,例如传统时期,每到麦收时节,天气就不正常,忽阴忽雨的情况经常发生,这势必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村民有谚语“栽秧要抢先,割麦要抢天”“麦熟不等人,误收减收成”,要想很好地完成这些急活,需要良好的体力支撑,否则只会减收成。

图3-1 郭大庄村村民在砍伐玉米秆

村民郭其宇老人讲述,之前他们家扩了邻居7亩地,邻居把地扩出去的原因是家里没有劳动力,只有一个寡妇带着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两个人都干不了重活,不能顺利完成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割麦子、收麦子、打场、扬场的环节,所以只有把地扩出去,他们提供种子、牲口,郭其宇家提供劳动力,最后收成两家平分。等到她儿子长大成年,能够干重活的时候,才“回地” 。村民郭其周的爱人,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带着她们兄妹4人生活,她的弟弟还小,干不了农活,母亲也干不了重活,所以只有将家里的地扩出去,母亲去庄主家做“掌勺的”或保姆,靠庄主给的微薄工资养活家里。访谈中,老人介绍说,家里干活的多了,能多编些筛子或者去庄主家做佃户或者多扩别人一些地,这样生活会好点,慢慢攒钱能够多置一些地。

3.劳动力家庭间调剂:搭帮

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唯一来源,不干活就意味着没饭吃,所以不管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都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能成为家里的闲人。但有些时候,有的家庭家里实在忙不过来,就需要“搭帮”,请工或者找人帮忙的情况并不常见,因为农忙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忙,基本上请不到人,而搭帮的情况则比较普遍。有两个时间段搭帮比较常见,一个时间段是打场、扬场,“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收打抢时光”,麦子熟了之后,要及时割麦子,不然麦穗晒燋之后麦粒就会落到上,就再也收不起来,所以割麦子基本上是各家各户割自己的,只要麦子收割了,拉到了打场的地方,就不用担心麦粒脱落的情况。但打场是一个体力活,村里有谚语“麦打狠场,打连场,打大场”,单个家庭很难完成这一环节,所以在打场的时候常有搭帮的。另一个比较常见的时间段是耕地、播种。耕地时需要有人牵牲口、有人扶犁,扶犁一般要两个人,而且中途要不停地替换,否则胳膊上没劲,犁得浅,不利于农业生产。播种时需要有人拉耧、有人扶耧,还要有一个人在后边处理耧过去之后留下的沟,所以在犁地和播种的时候常有搭帮的。

搭帮一般要两个及以上家庭的联合,联合的家庭不会太多,最多不会超过三家,因为搭帮的农户太多的话,不仅不利于生产,反而降低了生产速度。搭帮的时候一般是一家出一个男劳动力和女劳动力,干完活回自己家吃饭,主家不用管饭。搭帮是村落内部不同家庭间的合作,不同村子的农户不存在搭帮的情况。搭帮的家庭一般是本家、关系比较好的近邻或者平时在一起相处不错的村民,关系一般或者关系不好的家庭不会搭帮,以亲人搭帮和邻地搭帮最为常见,首先选择亲兄弟,如果亲兄弟不需要搭帮,再在村子里找其他的家庭。搭帮的时候先干谁家的活不一定,主要看谁家的地先出来先干谁家的活,虽然每家农忙的大体时间是差不多的,但还会存在时间差,例如耕地,耕地之前地里是种着秋庄稼的,不同的农户秋庄稼的收割时间是不一样的,谁家的秋庄稼先收,谁家的地先出来,搭帮犁地的时候会先去谁家干活。如果地出来的时间差不多,就商量着来,因为搭帮的农户是关系比较近或者平时关系比较好的,遇到这种问题比较好解决。

(二)劳动工具

村里有谚语“人不哄地,地不哄人”,而人养地或者人哄地,需要借助一定的劳动工具。劳动工具主要包括铁锨、木锨、锄头、头、铲子、太平车(大车)、犁、耙、镰刀、石磙、磱石片、石磨、扁担、钹麦(地主家)、竹篮、筛子等,按照劳动工具的不同用途,可以将它们分为耕种型工具、收割型工具、运输型工具、加工型工具四类。

1.农具及其用途

(1)耕种型工具

耕种型工具种类比较少,主要是犁、耙。传统时期,村里边用的犁都是手扶型的,木制的弧状扶手和一块铁制的犁头相连接,耕地的时候人或者牲口在前边拉着,较有经验且较有力气的人在后边扶着犁的扶手,同时要用力往下按犁,不然犁得太浅不利于小麦生根发芽,村里边流传的“深耕细作苗儿旺”“土地不深翻,麦根没处钻”等农谚都说明了深耕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要想深耕,最重要的是犁头,如果犁头不好,用的铁不是好铁,或者打犁头的时候不舍得用铁,导致犁头做得比较浅,是不能实现深耕的,所以犁头特别讲究。对于农户来说,犁已经算是比较大型的生产工具,普通的家庭承担不起买犁或者打犁的费用,一般要借或者几家联合购买,如果是后一种,一般是本家联合购买或者平时关系比较好的人一起购买,使用的时候轮流使用,按照家里农地出来的先后决定使用犁的顺序,地先出来的先犁,如果几家的地几乎同时出来,具体谁家先用,由联合购买的几家商定。

“光犁不耙,荒唐一夏”,耙地对农业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犁地之后,土地不是散的,而是会聚集到一起形成小土块也就是坷垃,需要用耙把坷垃打碎,形成散土,不然小麦不能顺利生长,村里有谚语“地耙三遍,坷垃自烂”“二、八月不晒垡,少犁多耙”等,都说明了耙地的重要性。而耙和犁一般都是一体的,村民称为犁耙。一般的农户不会单独买耙,而是和犁一起买,合买犁的几家农户也会合买耙,不然他们还要出去借。

其他的耕种型工具,像铁锨、木锨、锄头等属于小型的生产工具,一般的家庭都能置办得起,铁锨、锄头是经常用到的,一般家里有几个劳动力会准备几把。铁锨的用途主要是挖沟、翻地,犁地的时候犁不到边,需要用铁锨把没有犁到的地方翻一下,春天到的时候,用铁锹随便松动下麦垄,松松土,对麦苗的生长有好处,“春天刨一锹,秋天得一合”。锄头的主要作用就是锄地、松土。对于秋庄稼来说,锄地的意义更大,村里有谚语“麦在犁耙,秋在锄”,锄头不仅具有锄草的作用,而且经过锄头松土,促进了根部的呼吸,能够保持土地水分不至于被蒸发得太快,村里有“锄头底下三分雨”的说法,锄头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村民说“锄头底下出黄金”。

(2)收割型工具

收割型工具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镰刀,一种是麦鏺(也叫麦钐),还有一种是头。镰刀作为小型的生产工具,家家户户都会有,一般是家里有几个劳动力会准备几把镰刀。收割型工具借用的情况比较少,因为收麦的时间比较集中,大家都在抢收,“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收打抢时光”,所以,去别人家借镰刀基本借不到,除非是在平时不收割麦子的时候。而钹麦属于比较大型的收割工具,只有庄主家才有,一般的家庭打不起也买不起。麦鏺的体积很大,一麦鏺下去,附近半径一米五以内的麦子都将被割倒,如此大型的生产工具,只有力气大、脑子灵活的人才能把持得住,如果力气不大,根本拿不起麦鏺,如果脑子不灵活,反应太慢,有可能伤到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头主要用来收割秋庄稼,例如刨高粱秆,这种生产工具基本上也是家家户户都有,但每家准备的数量不多,基本上就是一把,一方面因为秋庄稼不是急活,高粱秆可以慢慢刨,另一方面,高粱秆刨了之后,还要有人专门捆扎,一般都是一个人在前边刨,其余的人负责收集已经刨出来的高粱秆,捆扎到一起,并不需要人人都具备一把头。

(3)运输型工具

运输型工具主要有(大车)太平车、筛子、竹篮、独轮车(红车)、扁担等。太平车是所有运输工具中最为大型的,打太平车的代价较大,一般只有庄主家或者家里有几十亩地的人家才会打或者购买太平车,普通农户家基本买不起,而且他们打太平车的作用也不大,因为家里地比较少,用到的机会不多。独轮车是木质的小车,只有一个轮子,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筛子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并且至少有一个,筛子用途主要有三方面:其中一个用途是运输,将东西放到筛子里,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一个用途是盛馒头;还有一个用途是过滤,将含有土的东西放到筛子里晃动,可以很轻松地将筛子里的土过滤出去。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编筛子,所以村民用的筛子都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己家编的或者亲戚送的。竹篮的作用也是运输,拾粪、挑河泥的时候都要用到竹篮,把粪或者河泥放到竹篮里,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

(4)加工型工具

加工型工具主要是石磙、磱石片、石磨等,前两者也可以被称为小麦脱粒器,其作用就是碾压小麦,让麦粒与麦秸秆、麦糠分离。石磨是加工型工具,可以将麦粒加工成面粉。

表3-4 郭大庄村农户常用的生产工具

图3-2 生产工具之播种机

图3-3 耕种型工具之耙

图3-4 运输型工具之独轮车

图3-5 加工型工具之铡刀

图3-6 测量工具

(5)生产工具等级之分

郭其周老人介绍说,生产工具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要,有的生产工具不好,不耐用,而且不管怎么磨合用着就是不顺手,这样会影响生产效率,所以村民在购买生产工具的时候是有讲究的。在郭大庄村有“密县杈,临颍锹,山里扫帚,姚家的鞭(赶牲口用的)”的说法,这四类是村民评出来最好用的杈、铁锹、扫帚和鞭,如果能购买产地比较好的生产工具,村民就不会购买其他地方的生产工具,除非价格差别比较大,“实在买不起”,才会购买产自其他地方的。

2.农具的调剂关系

传统时期,郭大庄村村民的生活条件普遍不好,虽然农具对于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大家都清楚,但是受条件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有条件置办全套的生产农具,特别是大型的如犁耙、石碾等,单个的家庭一般都置办不起,但这样的工具又离不了,虽然平时使用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大型的农具,做起来不方便。以做石磨为例,村里边将做石磨称为碫磨,碫磨之前,要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准备石头,石匠只负责碫磨,不负责原材料,原材料要主家想办法,郭大庄所在的区域是平原,附近没有山,所以在当地想要弄到石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几经联系、多处打听才能弄到石头,而且石头是需要花钱购买的。另一方面就是请石匠,附近的石匠比较少,所以要提前预约。因为石匠算作手艺人,在村里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大家都比较尊敬他,所以石匠一般要当家人亲自去请。请石匠碫磨要管饭,而且饭食不能太差,太差石匠觉得自己受怠慢了,在碫磨的时候会故意做些手脚,影响磨的使用。在访谈的时候,村民讲述说,之前村里的石匠在一户农户家碫磨,但没准备肉,石匠心里不舒服了,在碫磨的时候,故意把磨眼留得很大,碫出来的磨磨的面粉直接落到地上,最后主家又得再次请石匠修磨。所以说,碫磨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耗时耗财。对于一般的农户,如果家里人口不是很多,例如三四口人,平时吃得比较少,基本上不会自家碫磨,而是借用别人家的。借用别人家的磨要给对方“留磨底”作为报酬,除此之外,不需要给额外的报酬。如果用别人家的磨的时候也借用了他们家的牲口拉磨,则要给牲口留点麸子。借用石磨首先是选择周围关系比较好的,其次是村里本家的其他亲戚,最后是距离比较远、关系比较好的其他村民家。

关于其他生产工具的借用,情况和借石磨差不多,但也有细微的差别。如果借用小型的生产工具,例如锄头、镰刀等,一般先向周围关系比较好的邻居借,其次是村内的其他亲戚;如果是借用比较大型的生产工具,一般先向村内的其他亲戚家借,其次是向关系比较好的其他村民家借,因为大型生产工具价值较大,亲戚家更好说话一些,向其他村民家借,别人即使借给,心里也会不舒服。不管是借用小型的还是借用大型的生产工具,都不用给报酬,但借用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都是借用“个把天”(一天左右),如果借用的时间较长,要事先和主家商量一下,看主家是否同意。

借别人的生产工具如果后来发生损坏,要帮助修理,如果实在不能修要给别人买个新的,直接赔钱的比较少,因为有时候直接赔钱,别人可能碍于面子不收,所以赔偿类似工具的比较多。

3.生产工具联合置办关系

(1)概况

工具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受家庭条件限制,传统时期,多数家庭都没有一整套的生产工具,特别是犁耙、大车、耕牛等较为大型的生产工具,能够置办得起的家庭寥寥无几。为弥补家庭条件的不足,家庭间生产工具的联合是必需的。在郭大庄,村民间生产工具开展联合的基本上都是大型的生产工具,如犁耙、大车、耧、耕牛,因为这些大型的工具种地离不了,置办起来比较贵,并且也不太好借甚至根本借不到,所以需要联合置办。置办工具的费用由联合的几家均摊,但如果联合的农户土地面积相差较大,那么土地多的农户就要多出一些费用,具体出多少根据联合的几家商量决定,一般是按照土地比例出费用。

(2)联合主体

在郭大庄,需要联合置办的生产工具,一般都是两三家联合置办,三家以上联合置办的情况比较少见,联合的农户太多的话会影响农活进程。首先选择和亲兄弟联合购置生产工具;其次是邻地,这样用起来比较方便;最后是“一垡的”其他邻居。联合置办生产工具的农户之间经常存在帮工、换工等情况,平时交往比较多,所以村民要选择关系比较好的农户,如果选择关系不好的,共有关系存在不了多久。联合的时候除了看关系,村民还会看想要联合的农户土地是否均衡,如果土地面积相差比较大,基本上不会联合,除非是找不到其他更想联合的对象。

(3)生产工具的使用、维护

对于联合置办的生产工具,由谁家先使用没有具体的规定。一般是谁家的地先出来谁家先用,例如用太平车拉麦子到晒场,通常是谁家的麦子先割完谁家先用,犁是谁家的秋庄稼先收完谁家先用;如果联合的几家地出来的先后顺序差不多,就采取轮流使用的方式。如果几家出的费用差不多,采取一天轮一家的方式;如果出的费用不一样多,那么出费用多的可以连续用两天,第三天再让其他的联合对象使用。

如果发生生产工具损坏的情况,需要由几家出钱联合修理,但平时使用工具较多的农户需要多出一些修理费用。

(4)退出联合

在联合的过程中,联合主体可以提出退出联合。退出的原因一般有:一是自家可以单独置办起工具;二是联合的过程中与其他主体发生了纠纷,不想继续联合。有一方退出联合的时候,其他联合主体需要给退出的人一些费用,具体给多少需要由联合的几户商量决定。

4.牲口及其调剂

在郭大庄村,村民将骡子、牛、马、驴统称为“牲口”。传统时期,牲口的主要用途为犁地、耙地、耕地、打场、拉车等。牲口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对于村民来说属于大型的生产工具,所以郭大庄村民也将牲口称为“半拉家当”。对于农业生产来说,牲口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果没有牲口,耕地要完全靠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一般要2—3个人才能拉得动,且后边扶犁的人不能太用力否则拉犁的人拉不动,但这样犁得就不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1)牲口的买与卖

传统时期,普通集市上没有卖牲口的,只有较大型的庙会上才有卖牲口的。郭大庄的村民如果要买牛只有去附近的会上买,例如百塚步 的古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有古会,会期4天)、南顿古城(鬼修城)的古会(从农历二月初二到农历三月初三),甚至有些村民会去淮阳赶古会(农历二月初二到农历三月初三)。会上有专门的“牙行”,“牙行”会在会上选一片地方栽两个树桩,在两个树桩之间拴一条绳子,如果有人想卖牲口,会把牲口牵过去,拴到绳子上,表示牲口要出售。拴到绳子的哪个位置都行,“牙行”不管这些。

村民都不怎么富裕,能够买得起牲口,说明生活过得还不错,买牲口的原因大致有:一是家里牲口太老了,干不了重活,需要换一头;二是有的人家不想养现在的牲口了,想换头其他的牲口,例如有的人家养了头毛驴,毛驴虽然走得快,但是力气小,干不了太多重活,就想养头牛,牛虽然走得慢,但是能干重活;三是原来没牲口,攒够了钱,想买头牲口;四是家里的地比较多,现有的牲口不能满足耕种需要,需要购买新的牲口。

有买就要有卖,郭其姓老人介绍说卖牲口的原因大致有:一是家里急需用钱,要通过卖牲口筹钱;二是有的农户觉得牲口太老了,干不了重活,会把牲口卖了,老牲口卖的时候价格比较低,虽然干不了太多重活,但是还可以用,有的人家买不起好牲口,会先买一个便宜点的老牲口过渡一下;三是有的人家想换头其他类型的牲口养;四是牲口“将了”,也就是生了小牲口,家里已经有足够的牲口了,养太多的牲口“裹不住”,就会把新生的小牲口或者原来的老牲口卖了。

买牲口的时候,如果买主不内行,会找一个内行的人与自己一起去买牲口。内行的看牲口的外形模样就会知道牲口的大概情况,如看牲口的腿好不好,可以看出牲口干活有没有劲儿,看牲口的牙齿,能够看出牲口的年龄。“牙行”一般不会给买牲口的提供什么意见或者建议,不然会得罪卖牲口的人,除非买牲口的人和他关系特别近他才会给点意见。

买牲口的时候一般不会赊账,在买卖当时买家就要把价款如数给卖家,除非关系特别好或者很熟才会赊账。买卖牲口中“牙行”会收取行用,但行用只有在牲口卖出去的情况下才会收,如果没卖出去不收。行用的高低由买卖的比例决定,如果牲口的价格高,则行用的价格相对也较高。行用买卖双方都要出,但买方出得相对高一些。去集市上卖牲口只用给“牙行”行用,除此之外不用再给其他的税费。

(2)牲口的调剂

村里边,耕地的时候至少要两三头牲口套成一“犋”才能顺利实现耕种,而一般的家庭是养不起两三头牲口的。因为养牲口需要草料,一头牲口一年大约需要7亩地的草料,家里地少的话,“裹不住”牲口的草料。所以,村庄会有牲口调剂的现象,牲口调剂分两种情况:

①借牲口

借牲口不需要报酬,借牲口的农户只需要在借牲口的时候管牲口的草料就行,除此之外不需要给其他形式的报酬。但传统时期,牲口对于农户来说是比较宝贵的,一般的农户都不舍得“狠用”自家的牲口,所以基本不会外借。借牲口一般要向亲兄弟借才能借到,其他的人即使有血缘关系,关系不近的话也很难借到。郭义善家里地比较少,只有一亩多地,“裹不住”养一头牲口,所以每年耕地的时候都要借他大伯家的牲口,当时虽然不需要给报酬,但郭义善的父亲会经常性地帮助他大伯家干活。

②家庭间联合:“搿犋儿”

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家里养不起两三头牲口,只养得起一头,所以耕地、耙地的时候需要与其他家联合起来,将几家的牲口套成一犋,共同使用,郭大庄村民将这种情况称为“搿犋儿”。一般是三家的牲口套成一犋,套牲口主要看血缘与地缘关系,首先选择与自家兄弟联合,如果自家兄弟联合之后依旧满足不了耕地对耕牛的需求,就会找关系比较好的邻居家的牲口套成一犋,和关系比较好的邻居家联合,要看土地数量,只有在想要联合的几家土地数量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才会联合,几家的土地数量悬殊太大的话不会联合。

“搿犋儿”的时候农户只出牲口不出人力,并且谁家的牲口谁家负责喂养,其他人家只是用,不负责饲料,即使在农忙合用的时候,也是谁家的牲口谁家喂养。例如A、B、C三家将他们的牲口套成了一犋,先耕谁家的地不一定,要看谁家的地先出来 ,谁家的先出来先耕谁家的地,如果先耕A家的地,B和C两家在A家耕地的时候把自己家的牲口给A家送过去,等中午“下晌”(上午任务完成回家吃午饭)的时候,B、C两家去A家里把牲口牵回自己家喂牲口饲料和水,等到A家快要下地干活时,B、C两家再把牲口给A送过去,直到A家的地犁完,如此循环。如果将牲口套成一犋的几个农户农地出来的时间差不多,多采用几家轮流耕地的方式,一般是一天轮一家。

在使用别人家牲口的过程中,如果牲口丢了,要赔偿;如果牲口生病了,若因过度劳累导致,要负责给牲口治病,而且要多送一些麸子给主家,但如果不是因过度使用而治病,借用牲口的人家不用管,由主家负责给牲口治病。

(三)劳动分配

由于体力、禀赋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劳动类型的不同,农户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进行一定的劳动分配,主要包括劳动时间分配和劳动活动分配。

1.劳动时间分配

“人勤地不懒”“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郭大庄村类似这样督促人们抓紧时间进行农业生产的谚语很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情境在村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到不同的时间段,他们有不同的农活任务。村里有谚语“三月十八,豌豆开花;三月二十八,豌豆嗑吧吧”“七月的苹果,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红了皮”等,这说明了不同的时节,需要干的农活是不一样的。村里还有谚语“一早百早,一好百好”“一步紧,百步紧,紧到最后满身劲”等,这些就是在劝导村民要合理规划时间。

收麦子、收秋庄稼的时候,地里农活比较多,农户家里的男男女女劳动力在早上5点左右就要起床,去地里干活,到了6点多的时候会派劳动能力不怎么强的小女孩回家里做饭(如果没有小女孩,一般是母亲回家做饭),等到7点多的时候,其余在地里干活的人回家吃饭,饭后家里所有的劳动力还要去地里干活,通常谁先吃完饭谁先去,不会等到所有的人都吃完饭才一起去。中午会继续派一名女性回家做饭,午饭所有的人也是谁先吃完谁先去地里干活(收麦子的时候不会午休)。到了下午6点多天快黑的时候,所有的劳动力一起回家,派一名编筛子不怎么好的人做饭,这时候家里其他的人不会闲着,而是编筛子,吃完饭之后,家里所有的人都要编筛子,编得不好的要跟着编得好的学习。

在平时农活不急的情况下,会派年轻且会打理农地的小伙子去地里干活,父亲、母亲以及其他的劳动力在家里编筛子。冬天的时候地里没什么农活,所有的人都在家里编筛子,而且在家编筛子的作息时间和有农活时候的作息时间大致相同,基本上都是早上5点左右起床,晚上很晚才睡。

2.劳动活动分配

在郭大庄村,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月及正月为村民的农闲时节,村民很少干农活,即使干农活也不像其他时间段那么赶。这一时间段,家庭劳动力彻底从农业生产中释放出来,会编筛子的农户会用这段时间全心全意地编筛子,家里的劳动力不管男女都要编,不会编的守着会编的学习。不会编筛子的农户会利用这段时间从事一些体力活如推粮食、推盐等,赚取一些家用,但推粮食、推盐都是男性劳动力在干,女性没有干这个的。其他的匠人像木匠、石匠、瓦匠等不仅在农闲的时候会做手艺,农忙的时候也会做。农闲的时候,女性劳动力除了编筛子,还会抽出一定的时间织布、做鞋子,织的布和做的鞋子一大部分供自家人使用,如果有多余的部分,会用来随礼或者拿到集市上卖掉。 mmtR4fER8GGzey+KtEtgSoW6NCJ0IyUdnKkIOD2AuCz0LjTj4t+PQoD2jhWaxn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