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集居与空间

村民居所方面,郭大庄村最典型的特点是集中居住,村民集中居住在一个区域,农户挨着农户,房子连着房子。郭大庄村没有祠堂,但到过年的时候村民会将祖宗请到家里,供奉祖先,具有“人祖先共居”的特点。而且农户间还坐落着土地庙、牛王庙等神居,神居坐落于农户之间,但与农户之间的距离又不像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距离那么近。本节将从民居、祖居、神居三者来考察传统时期郭大庄村的村落空间形态及布局。

一、民居

在郭大庄村,民居呈现高度聚居的特点,顺着直南直北、直东直西的道路挨家挨户地建房子是村庄民居的特点。

(一)院落空间关系

据郭其善老人介绍,传统时期,村里的农户家里都有院墙,院墙是连接堂屋、东屋、西屋和南屋外围的墙体,院墙的管拐角处呈直角。比较富裕的农户如庄主家一般是用砖头或者石头砌成院墙,院墙往往有两米高,比一般人家的院墙高“很多”,并安装有“大门楼”。中等农户多用土坯砖垒成院墙,大门比较简单,是用比较薄的杨木做成,而且板与板之间不是严丝合缝的,会有缝隙。贫穷的农户多用树枝或者高粱秆、麦秸秆围成篱笆墙,大门是用树枝做成的“栅栏门”。

(二)院落内布局关系

在郭大庄村,村民盖房子的时候会请“阴阳先儿”(风水先生)帮忙确定选址,村民比较注重的是“东四房”“西四宅”和“堂屋”、大门的位置。村民家里一般建有三间堂屋,堂屋基本为东西走向,坐北朝南,一方面是采光好,一方面是有风水讲究,在村民观念中,“北靠山”,“坐北”预示着家里有靠山。穷困人家的三间堂屋多为土屋草房,村民称为“干打垒”,需要用到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砖头、槐草等,具体用量方面,主要是:如果建造五层房基需用砖头2000—2500块;如果建造九层房基加上封屋檐需要砖头约4000块,槐草约3000斤,要是不用槐草而用麦秸秆的话,需要1500—2000斤,门1对,窗棂2个,梁头2根,叉手2对,檩条60根,门枕1对,共需要土坯3500-4000块,秫秫秆编织的“大箔”3领,钉、麻绳若干。中等农户多为“半截瓦房”,村民称为“罗汉房”,房子下部分为砖头砌成,上部分为土坯,需要的用料主要是:建造五层或者九层房基,用砖头4000块,土坯约3000块,小瓦2500—3000块,大梁、檩条、门窗、大箔用量约同于草房用料。富裕人家的屋子多为砖瓦房,在郭大庄村瓦房有“纯青”(从地基到房顶、房体里外都是砖头)和“里生外熟”(房体里边用土坯,外边用砖块)之分,特别富裕的农户,如之前郭慎谦家建造的就是“纯青”,建三间九尺高的瓦房,需要用砖头15000-20000块,瓦约8000块,如果使用瓦顶箔,需要用瓦约11000块,梁2根,重梁起架,外加2个小梁,4个顶二梁的立柱木,椽约100根,檩条15根,水泥800—1000斤,石灰约2000斤,沙子约2吨,麻绳约2斤。

堂屋也称为“主屋”,位于院子的正中间,中间的一间称为“当门”,也称为“明间”,靠后墙放置“迎面柜桌”。堂屋东间称为“里房”,多由家中的长辈居住。堂屋“里房”与“当门”之间会垒一道墙隔开,出入有小门,小门上会安装门帘遮蔽。“当门”与西间之间多用铁丝吊着一块大布帘子。

富裕人家一般还会建东屋、西屋和南屋,村民称这样的院子为“四合头院”,如果家里建有东屋,那么必须建西屋,东屋为“青龙”,西屋为“白虎”,而且东屋和西屋的间数必须要相等,至少西屋的间数不能多于东屋的间数,而且西屋要建的高度要比东屋低一层砖,“能叫青龙伸头,不叫白虎张嘴”。东屋多作厨房,粪坑一般在厨房的一边。西屋一般喂牲口,放置牲口料草、犁耙等农具。大门朝向依据街道而定,一般是朝南或者朝东,只有街道在院子西边而院子东边没有街道的情况下,大门才会朝西。

图2-4 中华民国时期郭慎锦家院子建筑布局

菜地一般在院墙旁边或粪坑边上,堂屋后墙靠近街道的住户,会将菜种到堂屋后边。厕所一般在院子的东南角或者西南角,如果厕所是正对着大门的,要建一堵“影门墙”,避免别人进门就看到厕所。对于有条件的农户,粮仓一般在东屋或者西屋,没有条件的农户,粮仓一般在堂屋的“当门”一间,或者“西间”,或者在房顶搭个架子。除此之外,织布机、纺花车等一般也放置在“当门”。有“大门楼”的农户,过道底下会放置红车、太平车、堆窑等物品。

(三)房屋产权边界

1.多户共院子

在郭大庄村多户共院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因为分家的时候没有找到宅基地,所以只能对一所院子做分配。堂屋留作父母养老,如果家里的屋子不够,最小的儿子一般随父母住在堂屋,父母住“里房”,小儿子住西间。东屋和西屋的分配,一般遵循的是大儿子分得东屋、其他的儿子分得西屋。这种情况下,房屋之间的空地是大家的,但是房屋是个人的私有物。如果兄弟之间搿伙得比较好,房屋之间的空地大家共同使用,用来种菜、晒粮食等;如果搿伙得不好,要对房屋间的空间进行分配,但不会将所有的空地都进行分配,一般是各家分得自家房屋前边的一块土地,堂屋房前的区域不会分配,堂屋通向大门会留一条小路也不会分配。如果做了院落分配,未经过对方允许,不得使用对方的区域,郭其夯老人介绍说,“你泼一瓢水都不中”。

2.单户单院

农户之间的院落边界都有灰橛,在埋灰橛的时候,两家人都会在场,确定好两家各自的界线与范围。确定好之后,要在院子的四个角挖深约1尺、宽约20厘米的坑,在坑里放若干块较大块的石灰,然后将坑填埋,称为灰橛。灰橛是相邻两家宅基地边界的标志。

(四)单户单院与邻院关系:“缝道”

邻居院子都有明确的界线,院子边界有四至,边界以灰橛为界标,四个角都有灰橛作为边界标志。在埋灰橛的时候,两家人都会在场,确定好两家各自的界线与范围。在各家建造房屋的时候房屋地基不能超过灰橛的位置,会留一块空地,宽约20厘米,称为“缝道”。留缝道主要是因为房屋需要修理,修理的时候上屋顶的梯子不能搭建到邻居院落,只能搭建到自家界线以内。如果盖房子时没有留缝道,需要修房顶的时候,邻居可以拒绝他从自己家院子搭建梯子。

(五)建房规约

传统时期,郭大庄村村民间住房布局是比较紧凑的,“户挨户”的格局下村民间很容易发生矛盾。就建房这一块来讲,在长期的生活中,村民从“风水”角度和生活方便角度,总结了一些“规矩”,这些“规矩”是村民在建房子的时候必须遵守的,否则会导致村民间产生矛盾。一是前边房屋建造的高度不能超过后边房屋建造的高度,否则后边的房子就是“暗宅”,这样的院子“阴气太重容易招邪”;二是西边房屋建造的高度不能超过东边房屋的高度;三是自己家房屋的滴水不能滴到别人家院子里,更不能滴到别人家房子上;四是隔胡同对门的农户,后来建造的大门不能正对着邻家的大门;五是如果邻居间是前后院子的关系,那么前院的农户在堂屋后边不能留缝道,堂屋后墙要建到灰橛边界处;六是如果被其他农户包围,住在中间的农户建房子的时候高度不能超过邻居房屋的高度;七是建房之前要与四邻打招呼,刨开灰橛,让邻居都到现场查看,没有意见之后,方能开工建设;八是如果分家之后父母与孩子依旧住在同一个院子里,为“多户共院”的情况,那么儿子不能在父母的院子翻新屋子,如果想要改善居住条件,只能另找宅基地做房子。

据郭其姓老人介绍说,传统时期,村民在建房子的时候都会自觉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约,“‘一命二宅三风水’,建房子嘞时候如果不注意,伤了风水,不仅对隔壁邻居家庭不利,会导致隔壁找麻烦,而且也会给自己家带来不好。俺这村之前有人因为盖房子,两家一前一后,住前头嘞那一家盖堂屋嘞时候没有把后墙坐到灰橛那,而是在后墙后又盖一堵墙,准备在后墙种菜。后头那一家刚开始莫注意,房子快盖好才发现,后头那一家非得要前头把房拆了。拆了再盖不容易,后来找个风水仙儿看看,把后墙后边那堵墙盖嘞高高嘞,跟房子高度差不多,才算拉倒”。

二、祖居

据郭其周等老人介绍,郭姓没有祠堂,祖宗在家中居住的位置就是他们的牌位,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农户会有祖先画像。牌位一般只摆放父母的、爷爷的,再往前的辈分的一般不会摆放,牌位平日里摆放在堂屋的“明间”,画像只是在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半、春节和去世纪念日的时候才摆放在“明间”,和牌位摆放在一起,平日里都是装在袋子里挂在高处,防止受潮。除了要去坟地烧纸,还要在家为祖先摆放苹果、刀头、馒等祭品。而到了春节的时候,会几家联合起来共同“服侍老祖宗”,关系一般是五服以内,将五服以内的祖先牌位都集中到一家,方便亲人祭祖。通常是放在共同“服侍老祖宗”的几户中年纪最长而且行动方便的人家里,直到他“干不动”,再换到其他亲人家里。

三、神居

传统时期,村落范围内有四座神庙,分别为、牛王庙(村里发音ou,平声)、土地庙马王庙和火神庙。四座庙宇除了牛王庙位于村子中部被村民“包围”着之外,其余三座寺庙位于村庄东北角、西南角和东南角三个角落,但距村庄的位置不远。郭其周老人这样说:“庙离村庄都不远,马王庙、土地庙、火神庙虽然莫给村民当中,但都在村边,离村民也就是五六米嘞距离,距村民远咯,保佑谁啊?”

图2-5 中华民国时期郭大庄村庙宇分布图

郭其姓老人介绍,村庄的土地庙、牛王庙等小庙一般“都只保佑一个村嘞人,庙离村庄都不远,村民一般都不会去拜别村嘞小庙,除非可灵(很灵验),像大一点嘞寺庙在附近嘞十里八村都是有影响嘞,都是建在村外,大寺庙去那许愿、求好嘞人比较多,香火比较旺盛,建在村民中间嘞话影响不好,还有都说大寺庙怨气重,村民建房嘞时候主动都撇(离)寺庙远远嘞”。与郭大庄村民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村外寺庙主要有三座:南顿鬼修城 ,香国寺,高丘寺。

表2-4 郭大庄附近寺院概况 CtQgy/S4ep15LEzWNoi7qL8IGao54MlGVcZqAeBfPjDvtgTKjdcqHstxIO14bA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