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村庄的建制

一、1949年以前村庄建制沿革

根据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编纂的《项城县志》、《民政志(稿)》(两份文件调查的是1912年至1947年项城区和乡镇建制的基本情况),以及1999年编纂的《项城县志》所提供的信息,自郭氏祖先搬迁至此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着项城建制调整,郭大庄村的行政建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清末,项城划分为在防、仁孝、忠顺、至善、怀德、仁得、明义、徒义、崇德、招远、普惠、重兴、兴善、安仁、长安和瑞宁共16个里,其下分中区、中分区、东区、南区、西区和北区共6个区,每个区又包含若干牌名,郭大庄属于北区的永丰集牌。

根据《项城民政志稿》,民国十七年(1928年),项城下设一区(高寺)、中二区(官会)、东一区(大涂营)、东二区(槐店)、南一区(新桥)、南二区(贾岭)、西一区(崔马庄)、西二区(范集)、北一区(南顿)、北二区(郑郭),区以下设有牌,牌以下为街道和村庄,郭大庄属于北一区也就是南顿下边的永丰集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项城改设一区(即县城,今秣陵镇)、二区(槐店,今沈丘县城)和三区共3个区,郭大庄属于三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项城撤销区的设置,改为乡镇设置,共设12个乡镇,包括新桥、贾岭、丁集、官会、柳杭、南顿、郑郭、娄堤、孙店、谢寨、访营11个乡以及秣陵镇,郭大庄属于郑郭乡管辖。

1947年9月,项城县城解放,下设五区:一区为郑郭一带,二区为师寨至柳杭一带,三区袁寨、田老家一带,四区为永丰、范集一带,五区为大石桥、王腰庄一带,郭大庄属于四区;同年12月,县城改变县域行政建制,全县划分8个区:一区金营,二区水寨,三区柳杭,四区丁集,五区官会,六区南顿,七区范集,八区闫楼,郭大庄属于六区南顿。

1948年4月,项城重新改变县域行政建制,重新建区11个,分别为:水寨区、柳杭区、南顿区、范集区、孙店区、戴桥区、官会区、城关区、傅集区、新高区和城南区,郭大庄村属于南顿区。

表1-1 1949年以前郭大庄村建制沿革

材料来源:《项城县志》。

二、1949年以后村庄建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从根本上解决项城与邻县间的插花地问题,结合土地改革和建立地方民主政权的需要,项城与四邻各县做了边境调整,相应的县区行政建制也进行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在1953年县城县政府驻地从秣陵镇搬迁到水寨镇之后,项城的行政建制更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949年5月,项城调整区划,将原来的12个区调整为9个区,分别为:一区城区,二区新桥,三区官会,四区郑郭,五区水寨,六区南顿,七区范集,八区孙店,九区贾岭。郭大庄村归四区郑郭管辖。

1951年5月,项城的行政区划再次做了调整,将原来的9个区增加为11个区,新增的区分别为五区郭庄、八区丁集和十区李庄。郭大庄归五区郭庄管辖。

1955年10月,项城撤销区的建制,合并为乡,仅保留汾河以南的一区城区、二区新桥、三区官会、九区贾岭、八区丁集、十一区李庄和水寨镇,撤销了之前汾河以北的四区、五区、七区和八区,汾河以北的区域由项城县直接管辖,郭大庄位于汾河以北,由县直接管辖。

1957年2月,项城行政建制进行调整,但汾河以北仍然由县直接管辖。

1962年7月,项城县以下区、镇公社重新调整为11个区、1个镇,郭大庄归郑郭区管辖。

1965年7月,撤区,项城下设17个公社,郭大庄归永丰乡管辖。

表1-2 1949年以来郭大庄村行政建制沿革

材料来源:《项城县志》。 aJQudr5X2tjuIfeuc5+7p593AW3QdzvR7GUldFAl6mO77WY0OXqvlm0VFF022Xi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