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沉迷读“闲”书的小孩

程子敏做事勤勉,1944年因表现优秀得到晋升。一有条件,他就在重庆租了房子,把家人接来,全家终于团圆。他们住在重庆对岸,那会儿叫江北,当时挺荒凉的。不过,程家住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程泰宁在重庆读了一年小学,没过多久,抗战胜利。他上学很早,5岁就在巴县鱼洞溪镇小学读一年级。入学虽早,成绩却不佳,是典型的“输在起跑线上”。只有一样好,就是语文。在他上小学三四年级时,有个语文老师姓罗,在程泰宁充满了童稚的目光里,这位女老师长得特别好看。由于作文写得好,程泰宁受到罗老师的偏爱。罗老师在其他班级没收了好多闲书,课后竟把这些闲书悄悄给了程泰宁。罗老师对他的偏爱,着实满足了一个小孩的虚荣心,他作文愈发用心,想多被夸奖,让罗老师有面子,证明她的眼光好。归功于这位老师,程泰宁关于小学的记忆明亮而愉悦,令他感念至今。

自己对作文上心不说,他还带着弟妹们比赛作文,谁写得好,还发奖票以示鼓励。弟妹们都很合作,因为大哥很会讲故事。被缠得没法子了,程泰宁只能即兴发挥,胡编一通。长大后,弟妹们经常奚落程泰宁,说他小时候讲的故事“格调太低”,却也不得不承认挺有想象力的,以至于多年以后,他们还能说出其中的“精彩片段”。

能成为弟弟妹妹心中的“故事大王”,与程泰宁在课外时间特别喜欢看“闲书”有关。多年后他回忆说:

十岁以前,由于身处偏僻小镇,书源有限,抓到什么看什么,看的书很杂。今天所说的四大名著、《聊斋》《阅微草堂笔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以及比较严肃的读物,如《古文观止》《曾文正公家书》等都在不经意中读过。可能是年龄太小,看有的书只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但关注的也不是天下兴亡的大事,而是反复钻研三国诸将彼此需要“大战”多少回合才能分出胜负,然后对他们武艺的高低进行排名,并力证我所喜欢的赵云应该武艺是最好的大将。

读到喜欢的书,他简直快活极了,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感,真的是无法言说。在戏曲、书法、山水风景等方面的审美体验,提高了程泰宁的心灵意境;对光影的韵律、图案的美丽多变的敏感,注定他与空间艺术一生的羁绊;大量的阅读积累,成就了他的深阅读能力,为他日后的文学素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来他发现,自己作为设计师完成的创作,比预想中更多地受到了幼少时代环境的影响。那影响隐隐约约,随风飘摇,不可捉摸,然而又无处不在。

在和弟妹以及邻家小孩的嬉闹中,在祖孙的牵绊中,在山水的流连中,在光影的追逐中,在书籍的翻阅中,时钟滴滴答答,走过他生命的初春,留下汩汩的亲愁、生命的沉淀。那些存于记忆中的人和事,或懵懂,或惋惜,或欢喜,抑或喟叹,成就了他多样的生命底色。 +7+LaTdCcTNiELfIzbp0LMz8z201sXPMjUbH6uV/iXflFijjyOccm39umRoanY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