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5年,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不经意间,翻开流年,从历史的线装书中,抽出这页泛黄的故纸,抖落一地尘埃,已模糊的历史痕迹,顷刻间鲜活起来。
20世纪上半叶,建筑设计出现新思路,现代主义成为世界建筑的主流。1935年,似乎是建筑的幸运年,世界上有许多著名建筑学家在这一年出生:被誉为“白色派”教父的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世界十大著名建筑师之一的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意大利国宝级建筑设计大师”马里奥·贝利尼(Mario Bellini);抑或是在建筑学思想或作品上产生突破: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光明城市”理论(La Ville Radieuse)、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出曾被称许为“美国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物”的流水别墅……
此时的中国,建筑学正艰难起步。延续逾千年的古建与园林设计,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然而到了近代,出于现代生活功能方面的考虑,中国古建筑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建筑设计传承遇到断层,除少数建筑工匠及半路出家的设计者,当时中国并无正统的建筑设计人才。裂痕所在,光之来处。为弥补断层,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陆续向欧、美、日等国派遣建筑科留学生,培养了杨廷宝、梁思成、林徽因、童寯、范文照、赵深、陈植等一批精英人才,他们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代建筑大师。这些人把所学带回祖国,应用于建筑实践,并建立起自己的建筑教育系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著名的建筑学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三代建筑大师群的代表人物之一——程泰宁,即在其后登上历史舞台,延续了他们在20世纪上半叶所创造的建筑奇迹。
1935年12月9日,程泰宁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说的都是南京。这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位于长江东南,三面被钟山山脉环绕,乃龙盘虎踞之地。其地山川清丽。孝陵所在的紫金山起伏蜿蜒,烟霞殊色,蔚为奇观。更有秣陵烟月,江宁照雪,玄武湖春碧水长,莫愁两岸湖柳如烟。孙中山先生曾称赞南京说:“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国民政府在1927年迁都南京之后的10年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成绩斐然,政治、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发展,被有些人称为“黄金十年”。程泰宁出生的时候,正赶上繁荣的尾巴。当时的金陵,“有了全国最好的柏油路,有了富丽雄伟的会堂、官廨、学校、戏院、商号、饭店、菜馆、咖啡店乃至私人住宅”。作为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以及齐鲁文化的交汇点,南京有很强的文化包容性,百姓风度优雅,心境淡然,恰如古城的春景:“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