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为画痴狂

上大学之后,母亲给程泰宁置办了很多衣服,毛衣都是亲手织的,颇费了一番心思。当时国人崇尚朴素,在中国大街上放眼望去,大多数人都穿着耐磨耐脏的蓝色工装。后来毕业参加工作,程泰宁别出心裁地找来染料,把母亲添置的衣服染成了黑色。还别说,身着黑衣的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一片蓝色的海洋中,素雅又别致,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而这种着黑衣的习惯,他一直延续至今。总是一身黑衣的程泰宁,给人一种低调、内敛、包容的感觉,非常符合他深邃广博的气质。有趣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后,建筑师穿黑衣已然成为一种潮流,1988年还出版了一本名为《建筑师为什么穿黑色》(WHY DO ARCHITECTS WEAR BLACK?)的书,罗列了世界各地大约上百位著名建筑师喜欢穿黑色的理由。其实当时年轻的程泰宁只是不想随大流,他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竟把自己推到了潮流最前端,正可谓“不随俗俯仰,自得真风流”。一个人的审美素养反映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服装也是审美、修养和品位的折射,而建筑师的设计与其审美素养息息相关,缺乏美学修养的建筑师怎能设计出美的作品呢?程泰宁后来愈发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在学画的时候。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越发体会到绘画对于建筑师的重要性,特别后来和甲方打交道的时候,发现电脑表现图不仅出图慢,还因专业性太强,很难被投资方理解。而手绘则不同,可以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方案的真实质感和环境气氛,尤能展现作品的独特审美韵味。不过,如果建筑师的绘画水平不够,拿出一张只有自己能理解的方案设计稿,即使他的灵感再超群,也难以令客户和合作伙伴信服。所以,绘画功底的积累很重要。

其实,以绘画为目的图艺类课程,本就在布扎教学体系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这是巴黎美院的美术研究传统使然。南工建筑系的美术课程也贯穿始终。当时被海内外誉为“中国水彩画之父”的李剑晨教授,长期执教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受杨廷宝、童寯的影响,在李剑晨等名师的指点下,南工建筑系学生,更加执着于提高绘画水平。

程泰宁班上有几位同学如张耀曾、顾馥保等,入学时就画得不错。在班上他们显得很突出,画好设计图就会放在窗台上让大家欣赏。顾馥保很热情,常把程泰宁叫过去看他画好的图,这对程泰宁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那时程泰宁对建筑开了窍,知道自己的弱项是绘画。老师的教导、同学的榜样激励,促使他下决心要练好绘画。

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练习素描、水彩。暑假回家,他一头扎进自己住的亭子间。所谓亭子间,是上海旧式楼房夹层中的小房间。到了夏天,亭子间特别闷热,人在里面,犹如每时每刻都在蒸桑拿一般,热得喘不过气来,程泰宁就闷在里面画画。那些画,有些是想象的,有些是临摹照片。他整日坐在画板前,不懈地磨炼方法与技巧,从清晨到深夜,中午也不休息,全然沉浸在画画中,总想画得更细一些。

从假期开始到开学前,他一个暑假画了几十张,墙上能贴满了,可见有多努力。奶奶见他这么辛苦,特别心疼,总是喊他下楼:“泰宁啊,下来吧,下来凉快凉快吧!”

如果孙子不下来,奶奶就会用南京话感叹:“这个娃不知道爱惜自己啊!”

偶尔程泰宁满头大汗地走下楼来,奶奶特别心疼,赶紧洗一条毛巾,让孙子擦擦脸,休息一会儿。不过,程泰宁擦完脸又上楼了,钻进亭子间继续画。那时他憋着一股劲,想把自己的弱项补上去,假期所作的画,比平时一年都多,当然进步也很大。

左:程泰宁水彩画作品;右:程泰宁铅笔画作品

为了练画,他还闹出过不少事情。有一次,程泰宁从学校回上海,坐的是夜车,当时是酷夏,整个车厢像一个大蒸笼。程泰宁睡不着,拿出一个图板画画。他脑子里有很多好的想法,经常画着画着,就能表达出来,通过色彩、线条,各种想法有了释放,这让他相当快活。刚画好,走来一个乘警,生硬地问他:“你干什么呢?”

程泰宁一边作画,一边顺嘴答道:“画画啊。”

“你画什么画?”那个乘警微微皱眉,加重了语气。

小时候不服管的那股劲儿,一下子就上来了,程泰宁昂了昂头,傲然道:“我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时围拢过来很多看热闹的乘客,程泰宁说话又很呛人,那个乘警脸上有些挂不住,恼羞成怒道:“你跟我来。”

程泰宁也不在乎:“跟就跟呗。”拿了图板,跟着乘警就走。他被带到了乘警室。那个乘警板着脸说:“你就给我坐着!”然后就出去了。程泰宁一个人坐在乘警室,比起拥挤的车厢,这里的环境好多了,还挺惬意的。到上海时,天快亮了。旅客都下了车,乘警拿来一个本子,叫程泰宁登记。登记好了,他带程泰宁出站,把程泰宁押到北站派出所,并把那张登记表交给主管所长。这个乘警也是被程泰宁当时的态度给激怒了,成心想惩罚他一下。

派出所所长只有一条胳膊,可能是个退伍军人。那个乘警一走,他就问程泰宁是怎么回事。程泰宁委屈地说:“坐夜车睡不着,我就画了一会儿画,什么也没干。”

老所长一看,程泰宁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大学生。他拿过程泰宁的画看了看,就和蔼地挥挥手说:“你回家吧。”

虽然结局有惊无险,可细究起来,如果遇到的派出所所长没有如此通情达理的话,程泰宁还真要有点麻烦。当时的他,一心向艺,眼里只有绘画,根本不考虑其他。

1955年,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建成了。听说这个建筑很有特色,程泰宁放假回家,拿上速写本和铅笔,对着大厦就开始画。细部素描、整体速写,画得正起劲呢,却被警察发现,带去了附近的派出所。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气氛很紧张,时有特务通过画画绘制情报,所以“形迹可疑”的程泰宁,会被警察问话:“你在画什么?”

“我在画中苏友好大厦啊。”程泰宁也不害怕,有啥说啥。

把画拿在手里端详了一会儿,那个警察态度转缓:“这个楼不能画,你回去吧。”

又是一场虚惊,程泰宁有些委屈。他以一颗纯真之心去感知建筑之美,随身总带着速写本和铅笔,只要看到某个建筑的可取之处,都会画个速写。间或当街作画,引来众多路人围观,他也不怵,照样画,因知道自己的弱项要补。程泰宁常想,古人所谓笔砚平生,每天临池不辍,自己这才到哪儿。为了变得更强,他真是下了苦功夫。后来回想当年的那种义无反顾和年少轻狂,一切似乎恍如昨日。

在平时的绘画练习中,他锻炼出了极其敏感的感受力,可以自如地将感受表达出来,真正做到了心慕手追、意到笔随。他也逐渐领悟到绘画背后掩盖的深层次的能力,愈加懂得色彩搭配的美妙,知道什么调子美。对光线、空间构成和意境的理解,很早就体现在他的绘画中,这些为他后来的建筑实践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到了大学三年级,程泰宁的绘画技艺有了很大提高,整个构图布局明显上了几个台阶,其他科目亦遥遥领先,是以成为班里唯一的一名优秀生。他对建筑的兴趣升华为志趣,学习态度从敷衍了事,到痛下苦功,及至乐学其中。

跟随大师们的脚步,他进入建筑世界。了解到建筑领域的无限之大,激发了他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他觉得一名优秀的建筑师,不仅要有支撑设计的专业素养,更要具有广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不凡的见解思维,所谓重剑无锋嘛,于是突然萌生出编一张表格来对比中西方文化相互关系的想法,觉得:

把相同年代的中、西方艺术家进行比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中西方文化,梳理其发展脉络,找出一些规律,还可以让建筑师形成大局观。一个建筑师,面对不同的文化流行倾向,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立场。

就他当时的年龄来说,这个想法很大胆,视角也相当独特,惜乎后来发生的政治运动,令他不得不把计划暂时搁置。

虽然程泰宁从未对其他人说过,自己一定要赶上去,尽量做到最好,但他心里确实憋着一股劲。他的那种奋力追赶的拼劲,被有些同学看在了眼里。三年级暑假,同窗郑光复给他写了一封长信,批评程泰宁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争强好胜,是个人英雄主义。郑光复和程泰宁的关系很好,写这封信也是出于好意,因为当时提倡集体主义,他的警示对程泰宁来说,是一个提醒。

程泰宁个性倔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屈不挠、不服输的精神。这种不服输的性格,在那个特殊时代,注定他命运多舛;同样也是这种独特的精神特质,使他对建筑有种炽热无比的爱和永不言败的执着,即使暂时被击倒,也会顽强地站起来继续前进。

1956年大学毕业照

大学四年,他解决了基本功的问题,学建筑变成最喜欢的事。1956年毕业时,他是班里唯一的优秀生。彼时,20岁的程泰宁,已把建筑视为毕生追求,希望用自己设计的建筑作品,去营造心中的理想国。美好的人生画卷,在他的眼前正缓缓铺开。 mWafXfeAGJpCfZOOO2PoPlywpTTbqhhoEEYdh2D4uPj8C/Z0Ocx3Ae8BJVoeVzO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