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知升级

读书的意义

读书的意义

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跟各种知识大咖学习,比如某某读书会,然后广泛地引用他们的观点和名句,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

现在这个时代有两种人:

第一种是少数人,他们有读书的习惯。第二种是大多数人,他们不再读书。

而知识大咖的崛起,最大的价值就是让那从来不读书的大多数人,变成了看起来像爱读书的少数人。

毕竟在这个时代,“爱学习、有认知、有深度”是一个人极具魅力的标签之一,而这些内容的流行恰恰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也就是让他们至少看起来像一个“爱学习、有认知”的人。

为什么网上很容易流行各种“阴谋论”?因为阴谋论让那些脑子简单的人看起来脑子没那么简单了。同样的逻辑:为什么这些“知识快餐”特别流行?因为这让那些从不会“深度思考”的人,看起来也会“深度思考”了。这也是这些内容流行的最大价值。

与其说人们是在追求知识,不如说人们在追求谈资。所谓谈资就是供人们社交时候可以炫耀的内容,用来增加自己的身份标签。

从学习方面来说,最能帮人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并提升认知的内容分为四个阶梯:

第一是经典书籍,而且一定是流传了几百年乃至数千年的书,其价值已经被历史证明。经过大浪淘沙、历史考证的内容,才称得上是经典。

第二是深刻文章,那些冷静理性又精练深刻的文章,让人读完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第三是知识快餐,也就是像很多知识大咖这样的二次加工内容,他们通过拆书、形象的表演、现场制造对立冲突,以实现传播的效果。

第四是流行短视频,也就是将网上摘抄的文章做成的短视频,搭配夸张的音乐和画面。这样的内容擅长制造情绪、渲染气氛。

而当下最为流行的就是第三种——知识快餐,它让大众趋之若鹜,却又让那少数的顶层思考者不屑一顾。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如果一开始就给你一堆瓜子仁、甘蔗汁、无人驾驶汽车,那你就永远学不会自己嗑瓜子、啃甘蔗、开车。

稀缺的本质

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现象:

小区里十几万元的车子都喜欢用罩衣罩着,生怕日晒雨淋;而那些五十万元以上的车子都随便停放在那里。

十几万元车子的车主,都喜欢在车里放置各种挂件,而五十万元以上的车基本上干干净净,除了一些私人物品不会额外装置其他的。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因为不同阶层的人关注焦点不一样:

普通人关心的都是这顿吃什么,今天穿什么,下班后去哪里玩,所以他们的生活显得很丰富。而有钱人关心的不是这些生活细节,而是宏观的层面,比如公司该怎么调整战略,行业趋势是什么,政策是否会变化,等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一个人没有长远规划和考量的时候,就只会关注眼前的小事情,对各种细节无比挑剔。当一个人眼里全是长远战略布局的时候,就会不拘于眼前的细节。

不同阶层的人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注意力分布不一样。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并由此形成一个带宽。带宽被占用得越多、留下的空闲就越少、去做更重要事情的精力和时间就越少。而有钱人总是把决策放在那些更少但更有价值的事上。

如果你为每天吃什么或者穿什么而烦心,说明你是典型的“穷人思维”,因为没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你。

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穿的衣服都很简单呢?因为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重要事情的决策上。

的确,大多数人都把生命和时间浪费在各种小事上,在大事上却马马虎虎,从不深思熟虑。

再举个例子,同学聚会的时候,资产丰厚的人大多衣着平平,而很多条件一般的人,非常注重外在的消费,比如发型、衣服、包包、香烟、手机、车子等。

在谈论的话题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资产丰厚的人聊的更多是小孩的教育、旅游见闻、经济投资等抽象的话题。而经济条件一般的人,聊的更多的是衣服品牌、手机品牌、多少年终奖等具体的话题。

这说明穷人关注的大多是日常选择问题,都把精力放在生活细节上了;富人关注的是宏观的格局和趋势问题。

稀缺的意义

股神巴菲特最崇拜的运动员叫泰德,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

棒球运动员分为两类:一类是什么球都打,每次击球都全力以赴;另一类人则只打高概率的球。世界排名前十的击球手都是后面这类人,而泰德就是这类人中的高手。

泰德只打那些处在“甜蜜区”的球,至于那些看不上的球,即使嗖嗖从身边飞过,他也可以完全忽略。

这种策略听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比赛中非常难操作。要知道比赛时会有几万名观众看着你,当球从你身边飞过,你如果不打,就会受到全场的嘘声。当然,你每赢一球都会迎来巨大掌声,这种掌声让人心花怒放,让人沉醉,这也是当运动明星的乐趣。

但正是这种乐趣和掌声限制了很多人的高度,他们只停留在某个水平。而那些能够坚持“只打高价值的球”的运动员,才能成为顶级的运动员。这需要极强大的定力和内心,其实就是战胜人性。

巴菲特就把这种策略应用到了投资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哲学:只投资高价值的公司,其他的完全不看。

另外一个持有同样理念的人就是索罗斯,他的投资策略就是:专攻要害,一击致命,抓住一个机会把所有的钱都押上去。1992年索罗斯大战英格兰银行,他赌上全部身家再加上杠杆,最终大获全胜。

喜欢打麻将的人其实都知道,一场牌打下来,糊多次小牌的人,往往不如糊一次大牌的人赢的钱多。

其实,人的时间、经历、智商都是差不多的,高手之所以比普通人做得更好,最大的秘诀就是“专注”,或者说是一种价值定位并敢于舍弃的能力。

在任何一个行业,那些做得最好的人,往往不是做得最多的,而是那些做得次数少、单次价值却很高的人。真正的高手都具备一种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做那些“更少但是更重要”的事。

但这对人来说,往往是反本能的。人性使然,当那些蝇头小利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往往不愿意错过,最后就陷入追逐这些细枝末节中,于是很多大的机会就从我们身边溜走。

如何突破呢?

首先,一定要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你必须把你的时间和智慧都用在那些“更少但更关键”的事情上。

其实,提升自己做决策的层次。方法很简单,你只需要关注更高层次的选择就可以,比如原来你只是公司的一个人事专员,负责招人和面试,现在你可以尝试着给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做合理的定位和规划,等你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是人力总监了。下一步你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大家的合力发挥得更好,于是就可以成为副总了,很多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做到了CEO的位置。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大事要清醒,小事要糊涂。在大事上,我们一定要多思考,多花精力;在小事上,我们切不可斤斤计较,要做到洒脱,难得糊涂。

名利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都在求名利,而有的人终生淡泊名利?

因为每个生命的修行阶段不一样。那些淡泊名利的人,比如修行者、布道者,往往是因为他们已经处于修行的后半段,开始追求精神体验,不断接近生命的超脱。

那些一直在追名逐利的人,比如一生为钱而奔波,信奉物质至上,往往是修行的资历还比较浅,还处于修行的前半段。他们的生命体验中还不曾拥有过这些,所以就要追求这些。当他们拥有过,就容易放得下。

宇宙间有一个微妙的法则:高维决定低维,无形决定有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高维不仁,以低维为刍狗。

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有三个出路:

一是勤奋刻苦,打怪升级,累生累世地去修行,每次进步一点点。

二是成为大神的棋子,为他们所用,完成其他人不敢完成的任务。

三是不断地内观,找到自己的使命和天赋,并用好这两个杠杆。

远见

如果把香蕉和金钱放在猴子面前,猴子一定会选择香蕉,因为猴子不知道,金钱可以买很多香蕉。

我们会嘲笑猴子的无知,但其实我们也经常犯这种低级错误。

如果把金钱和认知放在人面前,人们往往会选择金钱,因为太多人不知道,认知不仅可以换来很多金钱,还能换来幸福,甚至健康。

人和猴子一样,总是容易被看得见的、眼前的小利益吸引,却不愿意去思考它们背后的东西,这是动物的基本属性。

人们总认为生活中的烦恼是没钱导致的。没钱只是一种结果,它往往是认知不足导致的。人们往往只盯着没钱这个表象,而不愿意去思考它产生的过程。

改变过程才能改变结果。

表达

我们每天都在表达,但是真正懂表达的人寥寥无几。绝大部分人滔滔不绝地说话,不仅没有表达好自己,没有说服别人,反而让别人觉得反感。

请永远记住一句话:人们迫切表达的,永远不是内容本身,而是背后迫切被理解的心情。

必须搞清一个问题:说法重要,还是结果更重要?内容重要,还是态度更重要?表达只是一个工具,我们要的是表达背后的结果。

表达的最高境界,是用你的态度、能量去感染别人,用你的语言振动频率去引发别人的共鸣,从而实现你的目的,而不是用你的话去获取存在感。

允许

别人如何对待你,都是经过你的允许,都是你教的。任何一段糟糕的关系,都有你的功劳。没有你的允许,没人能伤害你。

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互相影响,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你的姿态和态度,决定了别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

在生物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你昂首挺胸、笔直站立,你的身体就会分泌更多的血清素,我们也变得坚定而放松,不怒自威,同时散发一种气场,让身边的人对你产生敬畏之心。他们更愿意倾听、相信,甚至是接纳和臣服,给予你尊重。

如果你萎靡不振、优柔寡断、畏首畏尾,语言躲躲闪闪,这个时候你的血清素会分泌不足,气场就会很弱,也向周围发出了一个信号:你很容易被踩挤和拿捏,那么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入侵你,甚至想左右你。

太过心软,别人就得寸进尺;城门大开,别人就直接闯入。你无害人之心,不意味着别人亦无伤人之意。你越是好脾气地步步退让,对方就越会理直气壮地步步紧逼。

交流

当两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其实有六个人在交流。不要害怕,那四个人不是鬼,而是衍生的“假人”。

一个是真正的你;一个是你以为的你;一个是我以为的你;一个是真正的我;一个是我以为的我;一个是你以为的我。

你以为的你,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你,更何况是我以为的你。我以为的我,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我,更何况是你以为的我。所以,两个人的交流看似简单,其实被各种假象和影子搅乱。这就是两个人看似距离很近,心却很远的根本原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万物,其实是假象和曲解。

《金刚经》里说:佛说法,即非法,是名法。意思是:佛说的每一句话,都只是为了描述一个东西而强加的说法,但我们不能揪着这个具体的说法不放。

《道德经》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凡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理,就已经曲解了道理本身。

综艺节目《奇葩说》里也有句话:被误解是所有表达者的宿命。

心生万法,心生万象,唯有回归自性的两个人,才能真正地交流。而这时已经不需要语言,因为一张口就“着相”了,就会掉到假象里。一般来说也只有真正的知己才能做到这一步。

定义

如果有人问我:活到现在,什么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我还需要思考一下再回答,而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人生就像投资品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

那个均值,就是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是你最原本的样子,也是你内心最想成为的样子。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经历了什么,最后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回归。

在一个自由度越来越高,束缚越来越小的社会,到底什么事情决定了你要走的路呢?思考一下身边人: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一些学生时代看起来特别优秀的人,后来成了特别平凡的人?而又让那些小时候平平无奇的人,后来做出了意想不到的成就。其实就是两个字——“真我”。

一个人如果能够唤醒内心深层的那个“真我”,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

即使你毕业的时候成绩优异,获得了一份高薪、高压的工作,如果那份工作并不是你最想干的事,你早晚也会因为厌倦和压力而放弃这份工作。如果你最热爱的是写作,即使你学的是理工科,早晚有一天你会用闲暇时间去写作,而且会因为做得很好而放弃原来的工作。

这就是“真我”回归。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不能从学校、老师、家长那里得到这个提醒: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认识自己。我是谁?我的性格如何?我的天赋是什么?

怎么寻找“真我”呢?两个词:内观,自省。学会了内观,就能时刻觉察自己;学会了自省,就能时刻矫正自己。这两个动作帮我们抵达“真我”。让我们清楚看见自己的阻碍,成为更好的自己,抵达自己的彼岸。

“知天命”

太多人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不愿意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在困难面前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很多人喜欢用“我信命了”为借口,找各种风水大师和算命大神去问路,却不承认这是一种懦夫行为。因为他们放弃了现实中的努力,在困境面前选择了退缩,不愿意脚踏实地往前走,却总是期待通过大师的指点,走向逆天改命之路。这不是信命,这是偷懒、是找捷径、是守株待兔。

真正的信命,是尽人事之后而听天命。所谓尽人事,就是自己全身心地去奋斗和拼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然后再去破解现实中的困难,最后再把结果交给老天。

先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魄力,再有一种“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的豁达,才是真正的“知天命”。

主动吃苦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的本质,就是“主动吃苦”。奋斗的本质,就是用“主动吃苦”来取代“被动吃苦”。一旦远离了“被动吃苦”,就远离了很多痛苦。

因此,你主动吃苦的层次,决定你的修行层次:

第一层:独立思考,吃大脑的苦。第二层:读书学习,吃寂寞的苦。第三层:克制精进,吃自律的苦。第四层:卧薪尝胆,吃尊严的苦。第五层,不走捷径,吃实干的苦。第六层:毫不松懈,吃目标的苦。

你到了第几层呢?

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很简单:你知道的“答案”和“结论”太多了。

很多知识大咖直接把他们认为的“答案”和“结论”全部告诉了你,让你省去自己思考和吸收的过程。于是,你看到的往往都是现成的结论和道理。这就是学习的捷径。可是,你要知道,每一条捷径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坑。

读书的时候,语文阅读理解分值最高的题一般都是从文章中总结中心思想或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但绝不会直接给你一个已经总结好了的中心思想,让你去背诵默写。

记住:别人告诉你的道理都不能真正属于你,只有某一天你心头忽然浮现出某个道理的时候,那才是你人生真正的答案。

如今这个时代,各种知识大咖、各种培训大师都在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们各种“结论”和“答案”。于是,满屏都是结论,到处都是答案,但我们却找不到问题在哪里了……

事实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与技巧,其实并不属于自己。只有在某一刻,它与我们的经历结合,让我们突然明白:原来是这样的!这时,它才真正成为我们的东西。

那些直接给你答案的人,其实是变相地掌控你的心智,他们抓住人性不喜欢主动思考的弱点,打着帮你直接解决问题的幌子,操控你的行为,然后用套路收割你。 pODSzvYMrIjTaYiOgDwm0eLDzlJbwX2I8aDLxljqhFeY4NVhHwYg8347KZ/2Dh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