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情与婚姻

相遇

相遇

相遇的最高境界,是再见胜初见。

初见之美,美在朦胧,美在乍见之欢,但往往转瞬即逝;能超越初见的,就是对灵魂的期待。

当两个人能在灵魂层面互相看见、互相碰撞和互相激发时,每一次见面都有惊喜,都能遇见全新的对方和自己。于是,永远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人生之美在于初见,人生的意义在于再见。

明知不一定有结果,还要去爱吗?

有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如果你跟这个人没有结果,而你又特别喜欢这个人,那么你是要过程还是转身就走?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也是想了好久。现在我们一起思考几个问题:你看电视只看最后一集吗?你看书只看最后一页吗?你看比赛只看最后的比分吗?很显然不是,那又是为什么呢?

众生畏果。大多数人只在乎结果,忽略过程。那么结果是什么?两个人互相喜欢,开始谈恋爱了,叫结果吗?谈恋爱也会分手。那结婚是结果吗?结婚也会离婚。那携手共度一生是结果吗?总有一个人会先离开世界。所以,两个人互相喜欢了,究竟什么才是结果呢?

结果成了人心里的一把枷锁。我们做什么都直奔结果而去,得到了就无聊,得不到就痛苦。人生就在无聊和痛苦中徘徊,做什么都想立刻要结果。有赚一个亿的欲望,却只有等待一天的耐心。

其实,每个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无论你一生多么辉煌,最后都会死去,这才是最终的结果。人与人唯一的不同,就是过程的不同,体验的不同,感悟的不同。

当你不再为了得到,而只是去爱;当你不再为了成绩,而只是去努力——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相遇就是结果,去做就是结果,爱过就是结果。明知不一定有结果,还要努力去爱吗?这个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那就是:享受过程,尊重结果。

爱情的三层境界

为何世人一直都在追求真爱,但鲜有人见过真爱?爱情有三个境界,唯有体验过第三层境界的人,才懂什么叫真爱!下面我们就来依次看看:

第一层境界:世界上珍贵的东西,只留给懂它的人。

《小王子》中有一段令人感动的话:

我的院子里有四万万朵玫瑰花,每天我都会在院子里抱着一本书看,路人熙熙攘攘地路过,每当有人问我要一朵玫瑰,我都摇摇头。直到那一天,他来了,笑吟吟地走到我面前,低下头温声地问我:“看的什么书呀?”那一刻我就知道,这四万万朵玫瑰花和我,都是他的了。

《西游记》里也有一段经典对白。观音菩萨对唐太宗说: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千金不卖。

千帆过尽,皆不是我心所爱;弱水三千,哪一瓢知我冷暖?举世滔滔,唯知己渺渺。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茫茫人海中,当你遇到那个真正懂你的人,人生瞬间会被点亮,就像一束光射到生命中。因为懂得,所以拥有;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第二层境界:因为爱你,从而爱上了全世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遇从来不分早晚。只要是对的人,只要相遇了,永远都不晚。

林徽因在诗里写道: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甚至因为你的出现,世界变得更美好了;因为爱你,从而爱上了全世界。这就是爱情的伟大和神圣之处。

第三层境界:我爱你,与你无关。

刚才提到的《小王子》那段话的后半部分是这样的:

后来,他带着我的四万万朵玫瑰花离开了。大家都说:“你真傻呀,他就是为了你的玫瑰花来的,现在他把你的玫瑰花都带走了,怕是不会回来了,如今倒好,你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只有我知道,我虽然失去了我的玫瑰花,可是我的心里有了一个他,人生已经值得。

林徽因也有一段话,是非常好的诠释:

你若拥我入怀,疼我入骨,护我周全,我愿意蒙上双眼,不去分辨你是人是鬼。你待我真心或敷衍,我心如明镜,我只为我的喜欢装傻一程。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三生有幸遇见你,纵使悲凉也是情。

的确,爱情的最高境界是我爱你,与你无关。

真爱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经常提到一个词:柏拉图式的爱情。可惜这个词被世人误读太深。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并不是单纯指“精神之恋”,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内涵。

柏拉图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哲学家,在他的世界观里,“真爱”是世界上至高无上的东西,也是高维度的东西。它纯洁无瑕,高高在上,让人高山仰止,可望而不可即。

正是因为它的维度太高,太纯洁,所以不能跟任何东西结合,因为其他东西的维度都比它低,一旦结合,爱情就荡然无存。

比如,爱情跟生活结合,就变成了婚姻,于是两个人每天都要面对一堆生活琐事,整天探讨的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爱情被生活琐事不断地消磨,最后往往就此消失。两个人最终变成搭伙过日子,或者成了亲人。

同样的逻辑,爱情如果跟名利结合,跟物质结合,跟欲望结合,爱情都会悄然消失。

守护爱情最好的方式,要像守护一盏明灯一样,让它高高在上,就这么去仰望它,欣赏它,让它成为生命的希望。

你看到一朵花很漂亮,如果你非要把它采摘下来带回家,它很快就会在你面前枯萎。喜欢一朵花最好的方式,就是经常路过去看看它,可以给它施肥浇水,但千万不要试图去独占它,因为它被你占有的那一刻,它就不是它了。

然而绝大多数人喜欢一个人的反应,就是想去拥有她,独占她,结果得到她之后没多久就开始后悔,说她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其实这是因为自己的执念太重、欲望太深。

所谓爱情,终究敌不过人性。

所以《围城》里有句话: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而是换了另外一个。

因为你娶了她,她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

最后做一个总结:完美爱情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始于理解,合于欣赏,终于默契,无声胜有声。不需要特定的名分,但要有灵魂的共鸣;不需要时刻在一起,但是心可以随时连接;不用担心给对方添麻烦,更无须担心自己是否多余。一个眼神,他便懂你心思;只言片语,他便知你冷暖;可以相敬如宾,也可以情意绵绵。久处不厌,闲谈不烦;从不怠慢,绝不敷衍。亲而有间,相互独立;不需约束,无须缠绕。亦师,亦友,亦恋人。你懂我的欲言又止,我懂你的言外之意。这才是真爱!

智者不入爱河

所谓“智者不入爱河”,人一旦开悟了,还会有世俗的爱情吗?

很多人所谓的“爱”,都是自己匮乏、不圆满、不成熟的结果。因为他们内心的匮乏和不圆满,所以总是期待能够遇到一个人来填充自己,这就是外求。当他们遇到很符合自己口味的人,就期望通过自己的付出感动对方,让对方填充自己的欲望、匮乏、需要。

太多人把“欲”当成“爱”。一个人内在越匮乏,物质欲、情欲、满足欲就越旺盛。他们期望遇到一个人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对自己好,宠着自己,填充自己的精神空虚。于是,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拼命地付出,一旦得到之后就加倍地、疯狂地索取。当两个人互相把对方掏空之后,就开始陷入空虚之中,开始互相内耗,互相看不惯。

这不叫爱情,这是打着爱的幌子互相伤害。这就是世间的沉沦之河。所以世间所谓的“爱情”,到了一定阶段就是悲剧。

所谓智者,就是自我圆满的人。他们成熟、饱满、本自具足。因为不再匮乏,所以他们跟任何人在一起,都没有索取的倾向,反而会给予别人。所谓“自利利他,自爱爱人,自度度人”,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学会了爱自己,让自己走向成熟之后,才有资格去爱别人,否则所谓的“爱”都是空谈。

世人口口声声说爱别人,又有几个懂得怎么去爱自己的?爱自己,就是先让自己走向成熟圆满,让自己不再对别人有所期待,让自己实现自我富足,无论是情感还是物质方面。

所谓“爱满则溢”,当一个人真正学会了爱自己,他们才会有溢出的能量,才能把多余的能量给予别人。这个给予的过程,才是爱。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而且对对方没有任何期待。真正爱一个人,就是亲眼看着对方变好。

当你不再以独占、霸占对方为目的,而只是想让对方好的时候,才是真正地爱对方。所谓“我爱你,跟你无关”,指的就是这种境界。

这样的爱是不会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期待,期待的根源是自己的不圆满。真正的智者,对他人没有期待,只会对自己的圆满有期待,所以他们只爱自己。当你真正地学会爱自己,才有资格去爱他人。一个人实现了内心的圆满,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因为这时你散发的都是真正的爱。

智者不入爱河,这条河就是沉沦之河;智者不为情所困,这个情就是迷情。

灵魂伴侣

遇到灵魂伴侣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遇到某个人,他让你感到非常愉悦,抛出的梗对方都能接得住,而且特别能理解你。先不要得意,很可能你遇见的并不是知己,而是由于对方的认知极高,他在跟你“降维沟通”,或者说是在“向下兼容”你,这是对方修养和能力的体现。

同理,如果你和一个男生或者女生交流,对方让你感到极度舒适,最大的可能不是遇到了一个真正懂你的人,而是对方在努力迎合你,也许你已经是他的猎物了,或者他对你另有所图。

真正的灵魂伴侣在相遇的时候,开始总是皱巴巴的,因为彼此在同一个水平,所以很容易产生制衡,甚至互相捉摸不透,然后才一点点地展平,开始吐露自己的心声,彼此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开头就顺利的事情,接下来往往会越来越不顺。开头就艰难的事,接下来往往会越来越顺。

两性相处之道

男女最舒服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不一定有特定的名分,但一定有灵魂深层的连接。双方交流时没有任何芥蒂,不用刻意去描述,更不用捉迷藏。双方随时在线,直奔主题,不需要客套和引入。不忙的时候就秒回,忙的时候就方便了再回复,没有任何猜测。

不用担心给对方添麻烦,不用担心自己是否多余,不需要隐瞒和谎言,没有心机、没有顾虑,想说就说,偶尔牵挂。在彼此面前能做真实的自己,不用做作,也不用端着。因为真实才能放松,因为放松才能惬意。

比朋友的分量重一些,比恋人的分量轻一些。友情以上,恋人未满。

幸福的本质

人生最大的围城就是里面的人总想出来,外面的人总想进去。进去和出来之后又开始后悔,又想逃离现状……

很多人觉得生活太无聊,是因为地方不够好,工作不够好,或者是身边的人太无趣,然后期待换一个地方、换一份工作、换掉身边人,从而过上如意的生活。

然而现实往往是,无论他们换了多少地方、多少份工作、多少个身边人,生活最终还是百无聊赖,生活还是一潭死水。

比如,前些年很多人离开一线城市去丽江开民宿,期待从此过上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结果最后还是回来了。很多人厌倦了世俗生活,跑到深山老林的寺庙去修行,结果发现那里又是一个江湖,最终还是那些事。很多人认为另一半太无趣,于是就找了一个能带给自己激情的人,结果在一起后没多久,发现对方还是不如意,最后还是分开了。

究其本质,一个人只要自己的内心是无趣、苍白的,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跟谁在一起,最终都是无趣、苍白的。如果指望逃离城市,逃离工作,逃离婚姻来改变自己的不幸,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他知道了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赎自己。我们要做的,不是期待外界或他人给自己幸福,而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幸福力”的人。幸福不是靠缘分,而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一种状态。

内心幸福的人,无论到哪里,无论和谁在一起都幸福。内心不幸福的人,无论到哪里,无论和谁在一起都不幸福。幸福只跟自己有关,跟外界、他人无关。

婚姻的本质

无论是在各种文艺作品,还是在各种教育观念中,我们从小就都被灌输这样的理念:一定要找到那个对自己最好的另一半,你才会幸福。

也就是说我们获得幸福的办法,一定是遇见一个好的人才可以。怎么去遇见呢?去寻找,靠缘分,或者坐等,至于能不能找得到、等得到,那就要看你的运气了。

这就是典型的“弱者思维”,将自己的幸福和前程寄托在外界和他人身上,遇到了是自己的幸运,遇不到就是自己命不好。

其实,婚姻不是你的救世主,你才是你的救世主。可惜,我们一直都不敢面对这个真相,宁可活在虚幻里,也不愿意活在残忍的真相里。但唯有面对现实,才能改变现实。任何关系的本质,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我们心中的愤怒、怨恨,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别人只是一面镜子,投射出我们内心的残缺。我们内心越缺少什么,越在乎什么,就对什么越敏感。很多愤怒和不幸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源于我们内心的残缺。我们的愤怒,其实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只有当一个人实现了自我圆满,能够做到爱自己,爱满则溢,然后才能真正地对别人好,才能做到“利他”,才能学会爱别人。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是残缺的、匮乏的、褶皱的,怎么可能去爱别人?他们口口声声说着“爱你”,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缺失的存在感。

即便这些人也愿意去付出,但是由于内心的匮乏,每付出一分甚至都想要十倍的回报,你的回报稍微迟缓一点他们马上就委屈了,愤怒了……

其实,绝大多数人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由于自己内心残缺需要的一种弥补。当遇到了可以弥补自己内心残缺的那个人,就会对他产生依赖,就认为自己的幸福有归属了。这其实也在悄然间滋生了悲剧。

依赖什么,一定要保持一个警醒,因为依赖越多,关系越快变味。当被依赖的对方放弃照顾你的时候,你就惨了。只要自己不圆满,就永远会对他人有需求;只要我们对他人有需求,就容易被人凌驾于自己之上。

很多人这时满大街哭喊,说是世界欺骗了自己,不愿意再相信爱情了。这究竟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呢?

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把“占有”当“爱情”,把“索取”当“成长”,把“依赖”当“互助”,不要总是外求,而从不自我审视。

爱情只属于那些能够实现独立的人。真正拥有爱情或者最有资格恋爱的人,是有能力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只有这样的人,他才有能力散播温暖,既不会成为别人的压力和负担,也不会没有爱情就惶惶不可终日。

还有很多女人以为,一个男人真正爱自己,就是无条件地为自己付出,无条件地对自己忠诚。如今,人和人之间变得越来越独立。这早已不是那个谁需要为谁去死,或者谁需要谁为自己去死的时代了。

未来,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一旦走向独立,就不再需要互相牺牲,而是需要互相成全。

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它包括人格的独立和经济的独立。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和另一个人互相成全。是的,我们生来就不完整,但是我们可以自己把自己变得完整,而不是把这种完整性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不是让另一个人来补充或完善我们。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为你的幸福负责。千万不要试图从另一个人那里获得幸福,我们必须有一种把自己变得完整且幸福的能力。

爱情应该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个体摇着小舟彼此靠近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人历经千辛万苦,上了另一个人的贼船。一舟只负一人重。

很多人说自己婚姻不幸,其实是冤枉了婚姻。大多数人不是婚姻不幸,只是本来就过得不好,刚好结婚了,于是婚姻就背了这个“锅”。你是谁,就会遇见谁。婚姻的不幸,现状的不满,往往是你内在的残缺。

亲爱的朋友,无论你跟谁在一起,无论你选择一份怎样的事业,你最后遇见的都是自己,一个更加完整的自己。恋爱如此,事业亦如此。早一天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仅会早一天看清世界,也会早一天获得真正的幸福。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我们必须有一种直面自己、自我蜕变、自我成长的勇气。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内心和谐,内在圆满。每个人都必须完成这一场自我修行,然后才能享受到世界的美好。否则,无论你换多少个伴侣、地方、工作,都是一样纠结。

婚姻的真相

其实,一个人幸福与否,与伴侣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取决于你自己。无论你和谁过,其实都是和自己过,这就是婚姻的真相。

我们都喜欢看童话,因为童话浪漫、唯美。王子和公主历尽周折终于生活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想这种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可惜,“童话都是骗人的”。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了,故事总是讲到这就戛然而止,至于他们怎么幸福地生活下去,没有一个童话继续讲下去。

这个世界上,很多所谓美好的东西,就像一个美丽的泡沫,当你触摸到它的一刹那,它就立刻破碎在你面前。

如果两个人都带着浪漫主义进入婚姻,那么这桩婚姻一定是个悲剧,因为你们双方都还没有看懂婚姻的真谛。

婚姻是一场修行,不是一场享受。

婚姻的契约精神

婚姻是有一张凭证的,这说明婚姻是一种契约。既然是契约,就需要边界感和合作精神。婚姻的核心在于,老婆不要给老公当妈;老公不要给老婆当儿子。那彼此成为对方的什么呢?三个字——合伙人。

如果我们都能把对方当成合伙人一样去对待和尊重,这样的婚姻基本上可以稳定地持续下去,且对大家身心有益。

如果妻子是你的合伙人,你要是真敢好处占尽,还觉得理所当然,合伙人早卷钱跑了;如果老公是你的合伙人,你对老公百般无理取闹,动不动就给脸色,你的合伙人也早就甩手不干了。

大家都是人,没有人愿意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没有人愿意在一件持续投入还要受尽委屈的事上纠缠。

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大家都少一点自以为是,别把对方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也别把自己的要求视作理所应当。很多夫妻看不到其中的问题,反而一直在抱怨对方的不是,耗尽自己一生的精力给对方打差评,何必呢?

当今婚姻关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彼此之间没有边界感。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传统观念中,婚姻一直都被描述成双方的一种义务,需要相濡以沫,共同扛起责任。但没有人教会我们如何与对方划清边界。

即便婚姻中的两个人,也需要保持各自的独立与完整,在不随意干涉对方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关心与支持。夫妻双方就像两个完整的圆,可以分开,也可以融合,融合之后也能分开,亲密却富有神秘,有边界却富有弹性。这才是白首不相离的基础。

婚姻就像两个人一起创业,双方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双方是大股东,父母和孩子是小股东。大家赚的钱都打到一个账户里去,那就是婚姻的账户。你每做一件有利于家庭的事,就相当于在这个账户里存了一笔钱,大家一起赚钱,一起花钱,创造和享受生活,皆大欢喜。但如果有一方觉得不公平,吃亏了,这个公司就面临解散。

婚姻不是只靠感情维系的,还要靠价值。价值是这个时代一个人的立足之本。永远牢记自己的核心价值,是我们获得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

但是,婚姻还是有它神圣的一面,我们需要对它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不能完全像经营生意一样去经营婚姻,因为它里面还包含了懂得、理解、欣赏。

这三者加起来就是爱。

爱,才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是一切的升华。 TIy86OTBBMolA2AwweMzkb0tdbQrEHz6Ppf7c1Wr8Yv6sx8/9WnLMUH059WLsv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