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必须永远服从权威吗?

托马斯·阿奎那、亨利·戴维·梭罗、托马斯·霍布斯

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你的父母走进你的房间,告诉你他们需要和你谈谈。两人坐在你的床上,对你说他们有多爱你,你对他们有多重要,他们有多关心你的幸福。当你希望他们说具体的事情时,他们脱口而出,希望你不要再和你的伴侣联系了,因为他们觉得这份感情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再想象一下,你的老板把你叫到他的办公室,命令你欺骗你的一个客户,强行让他接受你们都知道是骗局的一款产品,你会被迫服从吗?

你妈妈可以命令你,但你的自我意识更具权威

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是一位中世纪哲学家,他或许可以帮你与父母或老板进行讨论。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130部作品,思考了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是否应该服从权威。他和家族也有过意见不合的时候,他的父母希望他毕业后能侄承叔业,成为卡西诺山本笃会修道院的院长。但他决定不尊重父母的意愿,坚持做了一名普通修士,放弃了他在教会等级制度中本已注定的地位。阿奎那的这一转变令其家族感到不悦,在去罗马的路途中,阿奎那被他的几个兄弟逮住,押送回圣齐奥瓦尼城堡,并在那里被监禁了两年。为了迫使他放弃自己的志向,他的兄弟们使出浑身解数想让其回心转意,甚至安排娼妓去诱惑他,但当这个可怜的娼妓试图褪去她的袍子逼其就范时,托马斯点着了一根柴火逼她离开。最终他的父母还是妥协了,允许他追随自己的意志。

我希望你的父母不要用同样的方法对你,把你也关在房间里,直到你“清醒过来”。

托马斯一定很胖而且很腼腆,因为他的同学给他起了个“哑巴牛”的绰号,并一直拿他做笑料。这样看来,校园霸凌并不是你这一代人特有的问题。面对欺凌者,托马斯并没有妥协,他的行为也告诉我们有时尼采的话不无道理:“杀不死我的,会让我变得更坚强。”有一天,他的老师阿尔贝托·马格诺从地板上捡起几页纸读了起来,纸上的内容着实让他感到惊讶。

“这是哪位同学写的?”他问道。

托马斯的同学们可算是又有机会嘲笑他了。

“是哑巴牛写的!”他的同学指着他,并大叫着他的绰号。

阿尔贝托厉声呵斥让他们闭嘴,并教训他们说:“你们叫托马斯‘哑巴牛’,但是我可以预言,这头哑巴牛的智慧必将让世人震惊。”

他的预言也确实成真了。托马斯·阿奎那成了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仍在哲学课堂上被讲授。但那些侮辱他的人呢?早已落入茫茫人海了。

让我们还是回到你的问题上来吧。等父母离开你的房间,就你一人独处一室时,正好也是你认真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之时,并决定接下来要怎么做。

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可以帮你做出一个决定。他会让你审视在这样一个遍地规矩不说,偶尔还互相矛盾的世界该如何生活。一种权威要求你做的可能正是被另一种权威禁止的。在你这件事上,经过冷静地分析你就会发现,一边是父母强加给你的要求,另一边是自己内心中对这些事情的抗拒,因为理性告诉你这些事是不公平的。你应该遵循哪一个:权威还是理性?托马斯认为,理性认为不公平的规矩是无法胁迫你的,并且你也有理由不服从这些规矩。

你的道德义务让你做出良心的拒绝,反对你父母的决定,即便这样做可能给你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过,虽然凭良心办事的人绝不会惧怕任何惩罚,但请你不要把凭良心办事与应势而为混为一谈。如果一个朋友借钱给你,你可不能告诉他你不会还钱,因为在你看来还钱是有违良心的。但如果你认为父母要决定你爱谁或将来学习的专业是不公平的,那么你可以正当地拒绝,而且托马斯·阿奎那将作为你忠实的盟友支持你这么做。

如果父母惩罚你,那么你除了可以用托马斯的思想来说服他们外,还可以给他们讲讲这则逸事。用西班牙哲学家米格尔·德·乌纳穆诺20世纪30年代反抗当时西班牙暴政时说的话来告诉他们说:“你们会战胜我们,但永远无法让我们臣服。”说了这些话之后,你很可能会被狠狠地揍一顿,但那天晚上你会昂首挺胸,心安理得地安然入眠。

不服从不仅有趣,而且公平

如果你最终决定做个不服从权威的人,美国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会非常支持你。这位思想家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小村庄——康科德,一生中大多数的时间都在那里度过。当问及他去哪里旅游过时,他自嘲道:“康科德这里我可是转遍了。”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的革命思想与其一同声名远扬,并影响了如圣雄甘地、马丁·路德·金等领导过重大革命的伟人。梭罗是一个爱自由、不服管的人。他是位不服从的公民,他的名言是“最少管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他的好朋友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他总会去拆穿一些谎言,揭露一些丑行。他会毫不费力地拒绝某件事,但真要让他同意一件事可比这难多了。他是一位伟大的生态学家,早于生态运动出现前很多年,他就已经开始关注此事。他把保护印第安人及其保留地作为一项道德义务,一生坚持废奴主张。他主张“懒惰”的生活方式。在哈佛大学毕业演讲时,面对台下的清教徒观众,他说道:“我们必须破除陈规,将工作时间改为工作一天休息六天。原因是,即便你不被工作累死,也会被上帝送去地狱受炙烤。”从小他就喜欢让别人知道他的想法,并“乐”于去挑衅那些奴颜媚骨的人士,并告诉他们该对什么发表意见,该如何去生活。他毕生酷爱阅读,视三个人为自己的英雄:诗人沃尔特·惠特曼,一位饱受争议的诗人;印第安向导乔·波利斯,他能在树林中自由穿梭;约翰·布朗,美国第一支武力反抗奴隶制的军队的总司令。

梭罗虽然成绩优异,但他是哈佛校史上唯一一名没有获得学位的学生。原因是,他拒绝大学因为在一张只是多了自己名字的纸头上盖章而收费。他觉得上学期间已经给学校付了足够多的学费,还讽刺地说:“还是让羊做只完整的羊吧。”(当时的大学文凭都是羊皮做的)这则故事不仅突出了这位哲学家对头衔和荣誉的淡漠,也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自然和动物的深切尊重。

梭罗的另一则逸事也很好地说明了他的主要哲学思想之一:公民不服从。一天,一名税务官员上门催梭罗交税,但被他拒绝了。原因有二:其一,他不希望自己的钱被征来支付一场不公正且非法的战争的开销,而许多年轻人因这场战争死亡;其二,他认为拒绝交税是反对奴隶制政府的一种办法。他们威胁要把他关进监狱,但他平静地回答说:“当一个政府不公正时,哪个正义的人又能逃脱牢狱之灾呢?”之后,他们说只要他愿意付保释金,就可以不用蹲监狱,但还是被他严词拒绝了。结果,他只在监狱里度过了一晚,因为他的姑姑最终还是支付了保释金,这让梭罗觉得很扫兴。在一次会议上,他承认当时自己一刻也没有体验到被监禁的感觉。在他看来,把他关起来的墙是对石头和水泥的巨大浪费。注意!如果你的父母惩罚你不让你出去,接下来的事情很可能会对你有好处。梭罗确信狱卒们认为他不想被关起来。当他看到几名狱卒使劲关上牢门,仿佛这样就可以把他的思想禁锢起来时,他大笑起来。 他认为,由于国家无法触及他的灵魂,所以才决定惩罚他的身体。在那一刻,他失去了对国家权力的所有尊重,反倒开始同情它了。

如果你问梭罗什么时候不服从权威是正当的,他会告诉你,如果法律是不公正的,你便有正当不服从的道德义务。请遵循这条忠告:你必须先是人,而后才是公民。(在你的例子中,道理相同,你首先是个男人,而后才是别人的儿子)理想不是培养人对法律的尊重,而是培养其对正义的推崇。你在生活中唯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每时每刻都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如果有人强迫你做违背良心之事,不管是你的父母、老师、校长或警察,那都是不对的!因此,你的生活必须如一个刹车器,阻止不公正的机器前进。请务必确保你的顺从行为不会成为你所谴责的恶行的帮凶。如果梭罗能通过通信应用程序给你发信息支持你的个人反叛,那他定会选择莎士比亚戏剧《约翰王》中的这一句:

你高贵的血统,让你与奴隶无缘,让你无法臣服于他人,更做不了温顺的仆人。

恐惧、狼和《清洗》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完全不同意托马斯·阿奎那和梭罗的观点。这位英国哲学家会建议你停止反叛,听从那种经常把你从危险境地中拯救出来的本能,如:恐惧。霍布斯被称为“恐惧之子”(你可能会觉得给战争起个这样的名字会更合适)。他的这个绰号真可谓名副其实,因为正是由于恐怖导致了他的降生。英国人害怕无敌舰队的到来,因此,所有人都认为,当西班牙帝国的军队到达海岸时,鲜血会像瀑布一样流淌,大火会把一切化为灰烬。想象一下,美国向我们的国家宣战,所有新闻都告诉我们,几天后,有史以来最大的军队将带着嗜血和复仇的渴望踏上我们的土地。英国人对菲利普二世舰队的到来也有类似的感受。霍布斯的母亲当时正在孕期,但还未到预产期。她极度恐慌以至于提前分娩,早产下一个孩子,他将捍卫人类一些最悲观的观点。事实上,正是霍布斯使得拉丁作家普拉特的名言家喻户晓:“人与人之间恰如狼对狼。”这是那些认为人性本恶的人总挂在嘴边的话。

如果你问霍布斯是否可以不服从权威,他会告诉你必须视权威为上,即使它强迫你做一些你认为不公平的事情。如果不存在权威,我们所有人都将处在一种互相为敌的永久战争状态,霍布斯将此称为“自然状态”。电影《人类清除计划》(詹姆斯·德莫纳克导演,2013年)就是霍布斯所设想的在没有任何权威状态下的一个生动例子。这部电影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未来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一年中的某一天,所有的罪行,包括谋杀,都是被允许的。在所谓的清洗日,国家停止履行其职能,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无须为其罪行负责。暴力的浪潮是极其残酷的,唯一幸存的法律是最强者的法律。可悲的是,我们根本无须去电影中寻找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中就有真实的案例。2017年,因巴西圣埃斯皮里图州的警察罢工,导致87人死于暴力事件。为了避免这种恐怖状态,“恐惧之子”相信,权威必须拥有可以肆意使用的绝对权力,且对它具有绝对支配权,这一权威的性质是公正的抑或残酷的都不重要,因为即使是最坏的暴政也比人与人之间互相敌对的恐怖战争状态要好。没有人会否认你的父母限制了你的自由,然而,他们也给了你安全感。这是两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即更自由则更不安全,反之亦然。那你是应该选择安全还是自由呢? UH7tnGZLCwy+eSuJSl+pDJWBP042Y4y5I3PDHywZXH5X2PJKXtNUasmcC3aSZ/+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