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祈祷有用吗?

托马斯·阿奎那、安瑟伦、色诺芬、休谟、帕斯卡、罗素、
克尔恺郭尔、玛丽亚·桑布拉诺、理查德·道金斯

你是否曾为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而祈求力量和光明?也许你曾偶尔请求上帝帮助你解决一个问题,又或许你经常向上帝祈祷。但也有可能,祈祷对你来说是浪费时间,你会认为信仰是一种典型的原始社会的迷信。事实是,许多人都在祈祷,如果你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你必须首先确定上帝的存在。如果事实证明你要调用的神性只是人类的发明,那你的祈祷就无异于要求哈利·波特帮你处理问题。托马斯·阿奎那是基督教最杰出的神学家之一,他意识到基督教信仰有一些假设,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相信上帝的存在。也就是说,在我们开始祈祷之前,应该确定有一位上帝,以免浪费时间和消耗希望。

但是,有可能证明上帝存在吗?信仰真的能让我们过上更充实的生活吗?宗教会让我们成为更好还是更坏的人呢?天国会是一座海市蜃楼吗?信仰和理性又是否相容呢?

上帝如此完美,他一定存在

曾有哲学家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他们的推理因其引发的争论而载入史册。最具争议的论点是由一位11世纪的本笃会修士提出的,他最后成了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伦(1033—1109)如所有杰出的哲学家一样,是一个热爱自由的人,他生活中的一些逸事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其中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一位老师向他抱怨自己的学生不仅不好学,还很懒散(这种抱怨听起来很熟悉吧)。安瑟伦回答说:“如果你在果园里种下一棵树,之后把它围起来,让它的枝条无法伸展,那么,一段时间过后,这棵树就会成为枝条歪歪扭扭的无用之树。这就是你对待学生的方式,威胁他们和打击并剥夺他们的自由。”

安瑟伦是最早反对奴隶制的人之一。一天,他发现一个孩子把一只鸟的腿给绑住了,又挑逗鸟让它飞走,由于他拉着绳子不放,所以鸟根本飞不起来。见状,安瑟伦上前剪断了绳子,说道:“鸟儿逃走了,孩子哭了,神父开心了。”

让我们看看这位本笃会的修士是如何试图证明上帝存在的。这个论证在几个世纪后被康德称为本体论。每当我在课堂上解释本体论时,我的学生总觉得我是在从礼帽里掏出一只兔子,因为他们意识到有一个机关,但不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

现在,你准备好看到兔子从礼帽里出来了吗?我用笛卡儿关于这个论证的版本来进行演绎,因为它最简单且最直接。有关上帝的概念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完美存在的概念。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他肯定是缺少一些重要的东西,以至于他不再完美而无法存在。因此,上帝需要存在,以达到完美。同样,当我们研究三角形的概念时,我们推断它的各角之和必然是180°,那么,当我们分析上帝的概念时,我们推断他也必然存在……我想,你现在应该明白这个论断有多大的争议性了吧。有哲学家认为它是有效的,也有哲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谬误。不管怎样,即使我接受这个论点,也不能证明存在的上帝与安瑟伦所信仰的那个上帝是同一个。为了求证它,我总是要求我的学生做如下练习。

你自己发明一个神。

你将完美纳入他的属性中。

你用本体论证来证明你的上帝存在。

当你完成这个练习时,你可能会得出与色诺芬(约前430—约前355)相同的结论。这位希腊哲学家在游历过很多地方,并了解了诸多文化后,写道: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上帝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色雷斯人则认为他们的上帝拥有金发碧眼。如果牛、马、狮子这些动物都有和人一样能画画、能创造艺术品的手,那马画出的上帝就一定有马的特征,而牛所描绘的上帝也一定与其相似。所有上帝的形象都与创作他的人在外部特征上有一种内生的联系。

上帝存在,因为你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不接受安瑟伦的论证,并提出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这些证明都是基于只有上帝的存在才能让我们感知宇宙中某些效果的论断。例如,他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事实,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存在。他认为每个生命体都从另一个生命体那里得到自己的存在,而另一个生命体也是重复这一过程才得以存在,并最终形成一个生命体的链条,并且链条中的个体之间相互影响。例如,你的生命你自己并没法决定,因为是你的父母给了你生命,而你父母的生命又是你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所给予的,依此类推,当我们回到所有生命的起点时,会发现有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这样看,如果宇宙存在,就必定会有一个创造者存在,就像一幅画必定是由一位画家创作出来的一样。你看,兔子又从礼帽里出来了。这些由托马斯·阿奎那设计的被称为“五路证明”论断的问题在于:它们是基于已经过时的宇宙和物理学的形象而提出的。

一个聪明的设计者、一架波音747飞机和一只人的眼睛

许多信徒以与托马斯·阿奎那相同的方式论证上帝的存在。他们认为,宇宙和生物的某些特征源于另一个更聪明的生命,这样解释比由自然选择这样的盲目过程来解释更好。宇宙一定是由某人设计的。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弗雷德·霍伊尔(1915—2001)计算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概率,结果约为1/1040000。换句话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偶然产生的,其概率相当于龙卷风卷起一堆废铁然后组合了一架波音747飞机一样。我们所知道的生命至少含有2000种不同的酶,而盲目的力量怎能将化学元素正确地组合起来以形成这些酶呢?

证明上帝存在的另一个例子是你的眼睛,如此复杂而奇妙的“相机”不可能是偶然之物。你的眼睛就像一个最高配版的望远镜,有镜头,可调焦,还有一个可变的光阑来控制光线的强弱。毫无疑问,这只眼睛似乎是经过设计的,因为即使是特斯拉最好的工程师也无法完成如此复杂的工作。但是,这个神奇的物件怎么会是通过一连串偶然的、随机的事件形成的呢?毫无疑问,一定有一位上帝负责创造眼睛和其他更精美的设计品。

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6)从未被这种论点所说服。《自然宗教对话录》这部作品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在这本书中他这样说道:这个宇宙“看起来”是由上帝设计的,但我们不能推断它实际上就是上帝干预的结果,因此,也不能说就存在上帝。这种类型的论证建立在类比的基础之上,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指出它们之间的一些相似之处,然后得出结论,即一个事物的某种特征在另一个事物中也一定存在。因为,如果两件事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相似,那么它们之间也可能存在其他更多相似之处。

以下是通过类比推理的一个例子。

当我们给大猩猩注射肾上腺素时,它的心率会加快。

大猩猩的循环系统与人类的循环系统相似,因此,肾上腺素必会让人类的心率也增快。

在这个实验中,你看到了通过实证数据进行比较的两个例子。而休谟指出的问题是,能够用以观察所谓智者设计师的案例数量为零(我们见过很多大猩猩,尤其是在邻里聚会时,但截至目前,据我们所知,没有人见过上帝)。因此,这个论证是一个我们不应该接受的类比。

和上帝一起打扑克

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莱瑟·帕斯卡(1623—1662)是一台真正的赌博机器,因为他总能赢。

他对数学的巨大贡献是在早期概率论方面,他发明概率论是为了让自己在所有的游戏中都能获胜,而不是为了让高中生在考试中解决与生活脱节的荒谬问题。帕斯卡如此好赌,以至于他在对待上帝存在的问题上就像对待一场赌博一样。想象一下,你在一个赌场里正执行一项情报计划,一手拿着一杯干马提尼,另一只手拿着一个赌博筹码。在你面前的是一场法式轮盘赌,你所赌的不是红色和黑色,而是“上帝存在”和“上帝不存在”。帕斯卡的观点是,你没有办法先知道上帝是否存在,就像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比赛之前没有人知道谁会赢一样。直到你死,你也不会知道无神论者的球队赢了还是信徒的球队赢了。你有50%的机会赢得这场赌局,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疯狂下注,因为如果你仔细分析概率,你会意识到两者中的一个比另一个更有利。

如果你在“上帝存在”上打赌,而你没有猜对,那么在你死后,你并没有真正失去或赢得什么。说真的,你甚至都不会知道你已经输了。

如果你在“上帝存在”上下注,并且赢了,那你可就中了大奖了,因为你会去天堂终身享受,从此不受工作之扰且免于交税。

如果你赌“上帝不存在”并赢了,你也没有真正得到什么,因为你不会知道你赢了。请记住,如果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无神论者是没有天堂的。

如果你在“上帝不存在”上打赌并输了,你就会在地狱里受尽折磨,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872—1970)认为地狱是一个警察是德国人,汽车司机是法国人,而厨师是英国人的地方。

如果你把两根手指搭在脉搏上,应该得出的结论是,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是不值得的。帕斯卡同意许多人的观点,即去做弥撒、施舍和遵守教会强加给我们的其他规则是一种拖累,但这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投资,因为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而有很多收获。关键是,帕斯卡似乎不必等到他死后才知道他已经获胜。当他逝世的时候,人们发现了一张缝在他衣服上的羊皮纸,上面有一段被称为纪念文的文字。在这段文字中,他讲述了1654年的一个晚上他的一段关于宗教的经历。在这段经历中,他遇到了上帝,发现哲学家的上帝与信仰的上帝毫无关系,因为上帝不是通过理性,而是通过心灵来到的。上帝不能像数学定理一样被证明,因为上帝可以被感觉到。《旧约》中的上帝是权力之神,《新约》中的上帝是爱之神,而哲学家们的上帝是一种通过运用理性而发现的理念。这位上帝出现在推理的最后,就像数学问题的最终结论。

和上帝喝杯茶

在电话的另一边,我们发现有一群哲学家认为不可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在这些人中,无神论者的代表是哲学家、作家和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他穿着剑桥大学的蓝色裤子,非常引人注目。1952年,一家杂志和他约稿,让他阐述一下对上帝存在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论据。罗素在那里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宇宙中的茶壶”的观点。当然,这篇文章当时没有发表,倘若你能读到它,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了。

如果我提出在地球和火星之间有一个瓷质茶壶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如果我小心地补充说这个茶壶太小,甚至连最强大的望远镜都无法发现它,那么就没有人能够拒绝我的说法。但是,如果我说,既然我的断言不能被拒绝,那么向它提出怀疑对人类的理性来说就是反常理的,大众一定会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然而,如果这种茶壶的存在在古书中得到肯定,并在每个星期日都被当作神圣的真理来教导大众并在学校里灌输给孩子们,那么对它的存在表现出犹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而怀疑者在启蒙时代会受到精神病医生的关注,在更早的时代中则会受到审判。

上帝是由宗教代代相传的集体精神分裂症的后果。对他的存在不应由无神论者来反驳,而应由信徒来证明其并非悖论。如果有人声称存在妖精和仙女,那他就必须拿出证据。他为了逃避责任告诉你说,必须由你证明他们不存在,并且让他明白是你在一派胡言。如果是这样,请你记住,提出问题的人才是那个应该证明其主张的人。

信奉上帝没有理由,所以我信

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恺郭尔(1813—1855)同意罗素的观点,认为没有理由相信上帝,对他来说,这恰恰是成为一个真正信徒的关键。

信仰是一种非理性的体验,它不能被理解,只能被经验化。信仰是一种激情,是一种永远伴随着怀疑的“向虚无空间的跳跃”。要拥有信仰,就必须要怀疑它。如果你能用感官把握上帝,或用理性证明他的存在,那你拥有的就不是信仰,而是证据。有信仰不是相信不朽,而是相信一些荒谬的东西。信仰把我们置于悬崖边上,然后让我们跳下去。在电影《印地安纳·琼斯和最后的十字军》(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1989年)中,那位著名的虚构考古学家不得不接受一系列的考验,以获得圣杯并拯救他父亲的生命。其中的一个故事中有这样的场景:考古学家发现自己在一个悬崖前,有一本古书告诉他,若想跨越悬崖,在腾空一跃的时候,心中必须抱有信仰。他就这样照做了,当他抬起脚来,准备向空中跳跃时,他竟踩到了坚实的地面,之前的万丈悬崖处出现了一条救命的路。

对索伦·克尔恺郭尔来说,虽然没有理由拥有信仰,但信仰赋予生命以意义和重要性。信仰成为生活的一个理由,信徒在他们的生活中感受到充实和力量,这是那些不相信的人所无法共情的。正如克尔恺郭尔会告诉你的那样:你必须找到一个对你来说是真实的真理,一个你可以为之生死的想法。

法国电影《人与神》(泽维尔·布瓦导演,2010年)讲述了生活在马格里布山区一个小村庄的西多会修士与当地宗教兄弟和谐相处的故事。阿尔及利亚爆发内战,军队让他们逃亡,因为面对宗教激进主义团体的不断攻击,军队无法保证他们的安全。僧侣们决定重新对人民做出承诺并接受自己的命运。影片中的一个场景说明了克尔恺郭尔的信仰思想。村里的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来到其中一个僧侣面前,问他有关爱情的问题。

年轻女孩问道:“一个人怎么知道他是否真的在恋爱?”

老僧侣回答说:“你内心的某些东西变得很兴奋,这种存在使一切都失去了控制,并让心跳加速,而且有一种吸引力,一种欲望……这是一件非常美丽的事情。所以你不必问太多的问题,爱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你平静的日子里,突然幸福来临,幸福的希望来临。很多事情也接踵而至。说到底,这是一种干扰,一种巨大的干扰,尤其是第一次恋爱的时候。”

“你有过恋爱的经历吗?”

“是的,好几次,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另一种爱,一种更伟大的爱,以至于我接受了这份爱的召唤,就这样过了快60年了。”

信奉上帝的诗学缘由

西班牙哲学家玛丽亚·桑布拉诺(1904—1991)每天都在祈祷,因为对她来说,思想和信仰并非不相容。在桑布拉诺看来,人的某些方面是无法用科学道理解释的。如果我们想完全了解自己,就必须沉浸在自己的灵魂中。而要探析我们的灵魂深处则需要桑布拉诺所称的“诗意的理由”。不仅生物学或历史能解释人,诗歌也有同样的功能。一首诗可以与科学理论一样对我们进行定义,理性和诗歌并非不相容,因为人类并不只有一个维度。你有身体,有理性,也有精神世界。“神”是人类的必需品,它必须从宏观意义上被理解,而不是简化为某个特定宗教的神。如果你想实现自己,就必须发展包括精神层面在内的所有层面。人就如同一项只能用信仰来完成的工程。每个人都需要上帝,没有他,我们便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理性和信仰是相辅相成的。哲学将我们引向上帝,因为它让我们思考有关上帝的问题。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哲学实践引导我们每个人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上帝。

上帝的错觉

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1941—)在2006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上帝的错觉》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公开自己是无神论者,辩护说相信上帝就像相信妖精一样不理性,并推断宗教是人类许多邪恶的根源 。在这部有争议的作品的序言中,道金斯希望你做一次真实的自己。

我确信有很多人是在某种宗教氛围中长大的,他们对宗教不满意,不相信宗教,或者对以宗教为名所做的恶行感到不安。那些隐约感到有冲动要放弃父母所信奉的宗教,并希望自己能放弃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放弃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如果你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因为它让你意识到,成为无神论者是一个现实的,也是一个勇敢的、伟大的愿望。你可以成为一个快乐的、平衡的、在道德上和智力上都满意的无神论者。

当一个人患有妄想症时,我们称之为精神错乱。如果许多人都有妄想,那我们就称之为宗教了。道金斯把对上帝的信仰当作另一个科学假说,并对其进行分析。他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是,上帝的不存在不应由无神论者来证明,而应由信徒来提供反驳的证据。如果你相信有仙女,那你就必须提供证据。 有什么证据证明上帝的存在?没有。不可知论不能成为一种选择。设想一下,如果有人推断说,由于我们无法证明“牙仙”的存在与否,所以我们必须得出一个他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结论,那这不就是个人的选择吗?科学理论越来越排斥上帝假说论。比如,自然选择进化论表明,用造物主之说来解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不理性的。

但是,宗教除了是一个伪命题外,还是如狂热主义、恐同性恋主义、性别歧视、排斥科学等一系列“恶疾”的根源。在美国,《圣经》被用来为奴隶制辩护,理由是非洲人是诺亚诅咒的儿子含的后裔。《创世记》讲到含如何抓到他赤身裸体喝醉的父亲,并将此事告诉了他的姐妹。当诺亚发现时,他诅咒含和他的所有家族,并说他们将成为他另一个儿子的后代的奴隶。由于这个“美丽”的故事,欧洲人民觉得屠杀和奴役非洲人是合法的。

所以,请你不要再祈祷了,放弃这种共同的疯狂,开始真正做个快乐或者不快乐的人。 vzQIjJcpMunzv6d+gddtRTi8x4zPnMxa6PW2JwXue6Zj3XaSgWZvKuDdgk/abUG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