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有时候,我们会在职场、在家里发脾气,会对未来有很多担心,会莫名地沉溺在抑郁的心境中难以自拔,还总是对自己的性格、外表怀有自卑的感觉。

像这样经常感受着负性情绪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努力地压抑自己的情绪。但是,情绪被压抑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需要重新压抑……像这样重复“压抑情绪—情绪爆发—再压抑情绪”过程的人,近来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还有,大家可能认为,一个人的情绪模式遗传自父母,并在后天养育环境中被逐渐塑造而成,所以我们是无法改变自己的情绪模式的。

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经常把我和周围的人当作出气筒。母亲的嫉妒心很强,她不但总是吃着父亲的醋,对我的事情也要一件一件地审问。所以我担心,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像父母那样性格的人。有这样想法的人应该不少吧。

但是,阿德勒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关于遗传的问题有这样清晰的观点:遗传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重要。比起一个人被遗传给予了什么特质,更加重要的是一个人怎么利用小时候被遗传给予的这些特质。同样的,“是否使用情绪”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换句话说,即使你整天用怒气冲冲、患得患失、火烧火燎的情绪模式与周围事物互动,也并不能说这都是遗传的恶果。至于成长环境,虽然对你有影响,但要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最终还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所说的“自我决定性”。

某些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情绪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而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阿德勒心理学站在与这些观点完全相反的立场上,强调情绪的“自我决定性”,认为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使用情绪,即人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与思考、行动一样,是人类必备的基本心理功能之一,它不可能脱离我们的意愿独自运行。

不断完善的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体系,对情绪有以下三个坚定的信念:

第一,一个人可以通过调节情绪实现改变自己的目标。

第二,想要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永远都不会太晚。

第三,只要自己能改变,人生就会随之改变。

我们践行以上信念的关键是调节情绪。敬请各位务必将此铭记在心。

以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撰写的本书,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情绪:

1.情绪包括正性的“阳性情绪”和负性的“阴性情绪”。阿德勒也将它们称为“连接性情绪”和“分离性情绪”。

2.情绪具有时间特性,可分为面向现在的情绪、面向过去的情绪、面向未来的情绪。

3.有些情绪是由理想(目标)和现实(现状)之间的落差而引发的。

详细内容,请阅读本书的各个章节。请您千万不要将本书将要探讨的愤怒、怨恨、不安、担心、恐惧、焦急、嫉妒、羡慕、抑郁、自卑感等情绪看作不好的东西,因为它们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心理功能。本书聚焦于如何使用我们身上必备的这些基本心理功能,希望它能成为你学习如何建设性地使用自己与别人的情绪的指南。

我们不会对谁都表达同样的情绪。我们的情绪必定是在某种情况下、为了某个目的、针对某个特定的人使用的。这本书将帮助你认识到这一点。

人们对于情绪和对其他事物一样,倾向于粗糙地、绝对地将其分为好和坏、对和错。这不利于我们有效地调节情绪。而本书将以新的、建设性的视角引导读者合适地使用自己的情绪。

能否驾驭这些似乎无法驾驭的情绪,关乎我们能否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无论是哪一种情绪,都是你我鲜活、多彩的人生伴侣。

如果本书可以帮助你自由地选择、有效地调节情绪,从而明显改善你的人生,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无上幸福的事情。

岩井俊宪 eheR78G6P/sJiI0pqd/2+yDCQnM5fV+9MUwotfyKuR/dFciptY/WNH7nS1Bt+3d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