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伦理学与生活(第11版)
作者:【美国】雅克·蒂洛 【美国】基思·克拉斯曼
译者:程立显 刘建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01
ISBN:9787220118500
本书由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谨以本书第11版
纪念原著者雅克·蒂洛教授(1928.8.7—2006.2.2)
谨以本书最新中文版
纪念中国杰出的现当代伦理学家周辅成教授(1911.6.20—2009.5.22)
本书作者雅克·P. 蒂洛是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笃实忠厚、喜爱伦理学、关注社会道德风气的荣誉教授。本书反映了他的伦理学思想的深刻、高明之处。我们读他的书,就仿佛站在一位德学兼备的大师身旁,听他深入浅出地讲说生活的哲理。这极切合于人们学习或研究伦理学的目的和需要。
本书第一个引人注目的特色是,作者自1977年出版该书第1版之后,在近30年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对本书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地加以完善、充实,不断地修订再版,至2007年已出至第9版!它不但风靡美国,而且发行到其他许多国家,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伦理学入门教科书之一;在对西方伦理思想主要流派的评述方面,它也可称得上是持论公允并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著作。
本书的第二个特色是,原书名在Ethics(伦理学)之下的Theory and Practice(理论与实践)几个字,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历史上的中外伦理学,有很多派别都不注意这一点,甚至故意使二者完全分离:讲理论可以完全不注意实践,或讲实践而不重视理论。还有的把二者视为两相反对的关系,恨不得把伦理学置于理性哲学之外。例如在英美等国曾经流行的分析哲学流派,其中有的就认为伦理学是讲情感意志的学问,其论点往往经不住数学或逻辑分析的考验,不应该被列入讲真理或逻辑论证的哲学范围之内。然而,时代在变化,新现象、新事物随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也大有变化;新名词、新理论在学术界,特别是伦理学领域,也有大变化。你可根据数学、逻辑讲新伦理学,我也可根据心理学另讲一套重实践的新伦理学。前者以罗素为代表,后者有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伦理学思潮,以心理学为基础,重意志与行为结果。凡行为结果好的就是善,结果不好的就是恶,不用管其动机如何。然而,前几十年在西方甚为流行的这两大流派,现在似乎已经过时了、陈旧了。现在流行的是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之分,但仔细分析起来,其中心仍不外乎或重理论、或重实践,即中国古人所谓知行问题的旧问题、新论述。
本书作者明确宣称:“我本人主张:要综合描述的规范伦理学和分析伦理学,同时要着重强调把伦理学运用于人类社会。”这很类似于中国哲学史和伦理学史上经常强调的“知行合一”论,也切合于我们自1978年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来所兴起的新伦理学浪潮。我相信,这本译著对新浪潮的推进和扩大,必定大有帮助。
同时,我还要特别指出本书的第三个特色:作者力倡当今伦理学要注重人道主义和个人的价值与权利。一个国家或社会若不尊重个人,这个国家或社会也不会令人尊重。作者很重视个人或人性或人道主义问题,特将自己的伦理学体系命名为“人道主义伦理学”。他认为,凡是要讲道德或伦理学,就必定要遵守五条原则:一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原则,二是重视行为善良的原则,三是重视公平正义的原则,四是重视诚实而又肯说实话(说真话)的原则,五是重视个人自由的原则。这样,人们相处往来,就可感到其乐融融了。这正是人类道德的具体实现,也是知行合一道德论的实践效果。这也很像中国孔夫子、孟夫子所讲的仁义道德之学,所以作者在这个版本中特别用整整一大节介绍中国儒家或孔子的重中庸、和谐、仁义合一的道德理论,并以中国的孔子和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作为“德行”伦理学(virtue ethics)的两大代表人物。作者力图融合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做法,是值得一提的好现象。
本书主要译者北京大学的程立显教授,致力于伦理学和社会公正研究将近30年,也是一位言传身教并重、诚诚恳恳的学者,一心想使学生逐渐培养起正义感和公民人格,进而改善社会道德风气,推动和带动全社会的道德化和公正化。他20多年前主持翻译出版了该书的英文第2版,如今又主持翻译出第9版来,将流畅易读的2007年最新版本的伦理学英文教科书奉献给中文读者。照当前情况看来,我们即使花费国家几十万乃至数百上千万的课题研究经费,也未必写得出这样有价值、高水平的著作。对于目前中国的哲学伦理学界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成就。我希望本书对中国的学术界,特别是伦理学界的研究者和学生,能起一点真实有益的作用,尽管对书中的某些见解,我们也不能举手赞成。
试回忆我们国家的历史,伦理学或道德哲学(有人还称之为人生哲学)在传统的社会、文化、学术的研究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谓真、善、美,所谓科学、哲学、道德、艺术,都是整个人生的依托和目标。这是古今中外毫无例外的事。我希望为发展我国的伦理学而努力的同仁们,真正以西方的优秀研究成果为借鉴,更加努力前进,让中国的伦理学,最终赶上和达到全球的领先地位!
周辅成
北大朗润园
2008年5月12日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全球化社会里,许多社会基本问题充满了道德争议。这种社会的领导层,必须拥有应对这些挑战的道德勇气、责任担当、优良品德和进行伦理思考的精湛技艺。在这样的时代,高校伦理学教学的重要性可谓史无前例、空前强烈。提起《伦理学与生活》一书,我要感谢所有对它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吸引并指导大学生们关注时代核心问题的伦理学课程教学人员。
作为一个使用富布赖特奖学金在中国研究进修过的教授,我特别高兴地知悉本书即将在中国出版和传播。在过去的15年间,我始终致力于促进美中关系,对跨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始终予以强烈关注。本书详细地阐述了西方道德理论,同时纳入了包括儒家和道家之道德观在内的非西方观点。我打算在以后的修订版本中,再引进独具特色的基于家族之“孝敬”概念的儒家道德理论——“角色伦理”。在我看来,这种理论在西方付诸阙如。
在这部教科书的第9版中,我谨慎地维持了它的总体结构,以便保有过去30年来以它为课程教材的教师们所赞许并适应了的许多特色。我们对书中的一些资料进行了修订或更新,希望不断地使其内容更全面、观点更精当。有机会受邀成为第9版的合著者,是我深感荣幸之事;据我所知,雅克对我提出的好多新主意也深为满意。我希望,蒂洛教授的思想遗产将凭借更多新版本而世代相传。
基思·W. 克拉斯曼
杜佩奇学院哲学与宗教学教授
2008年5月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