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冯忠良

前几年,一位红颜知己曾与我有过一次关于餐饮的认真讨论。

问:“你喜欢做饭菜吗?”

答:“我不喜欢。”

问:“既然不喜欢,那你在北京四年、海南一年,有食堂,为什么还要自己做饭菜呢?”

答:“我不仅仅是考虑到成本、卫生,而且还因为我想吃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

问:“你为什么不培养做饭菜的兴趣,而有的人却偏偏喜欢做饭菜呢?”

答:“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因为我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与做饭菜同样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即使我喜欢上做饭菜,或许喜欢的也是饭菜中的历史和文化。”

我完成长篇小说《东山情》的创作和出版之后,因为小说内容涉及清宫餐饮,且言犹未尽,于是就想出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有典故的餐饮的书。对于做饭菜,也开始喜欢上了。当然,喜欢的主要还是饭菜中的历史和文化。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名人名餐辈出,而名人名餐密不可分,有的因名餐而成为名人,有的则因名人而成为名餐。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中都有一个动人的典故。

于是,我分类收集整理了中国历史上有典故的美食名品,并挖掘出了这些美食的出处或其中的故事及做法。力求做到,书中每一道美食都有一个文学化的典故,都有古今的不同做法,都有可供参考的图片,等等。

其实,有典故的美食,对于当代人而言,太平常了,或许大家都吃过。但是,不平常的是背后鲜为人知的典故。许多典故,主题鲜明,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感人。其中,有凄美的爱情,有古人的智慧,有传统的美德,有治病的良方,有养生的秘诀……全是优秀的中华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史料价值。

说实话,收入本书的美食,现在许多餐饮店都有,但对于这些美食的来历,不用说食者,就是许多店主或厨师,甚至是通过专业培训的厨师,或许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食者只知吃,做者只知做,哪知其中的故事?店主如果知道了来历,为什么不可以广而告之,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来提升本店及美食的历史文化品位,进而促进消费呢?要知道,真正有竞争力的美食,不仅仅在于美食本身的品质,而且还在于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含量。只有美食加上历史文化,才可能真正形成品牌。

当然,此书也可以供喜欢美食的朋友们烹饪时参考,但仅仅是参考。因为,这部书并非餐饮专著,我毕竟不是厨师,菜谱是搜集所得,仅作为典故的配套内容。因此,烹饪者在具体操作中切忌生搬硬套,尚需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菜系,不同的人群,不同食者的口味、身体状况,以自己拥有的烹饪知识和实践经验,去辨别,去取舍,去调整,去完善。

同时,此书对于喜欢养生的读者,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的食疗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典故中的帝王、美女、文人及民间名人,无不注重养生。其中的食谱,值得借鉴。其实,现在许多养生餐饮,大都源于古书中的食谱,尤其是宋代“打老儿方”。不少食谱还特别列出了营养成分和适用人群的分析或提醒。

这部书,分类成章。以典故中主人公的主要身份大致分为帝王将相与美食、美女与美食、文人与美食、民间美食四大类,基本以朝代或菜别为序。鉴于有的典故在分类中会有交叉,所以如果前面已有记载的,后面只注明,不再重复。

本书的出版发行,得到了日本川渝总商会、在日中国厨师精英协会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冯忠良 9FQhc63B2BHZOuxXVYnrR0p1zD0P5Yx2GVNcL7FQB4LB199dnYYPTXBucTD8Fiz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