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70 年
《瑞安的女儿》
RYAN'S DAUGHTER by DAVID LEAN

*大学时代

本片是曾执导《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导演——大卫·里恩以爱尔兰的一座港口城市为舞台所拍摄的文艺片。瑞安家的女儿罗茜在家乡经营着一家酒吧,她嫁给了当老师的查尔斯,但在海边邂逅英国军官兰多弗并爱上了他。本片由莎拉·米尔斯 、罗伯特·米彻姆、克里斯托弗·琼斯联袂出演,于1970 年 12 月在英国上映,并于次年登陆日本院线。

这是我第一次在一部电影中窥见另一部电影

电影是无法超越国界的

——在 1970 年,您进入东京学艺大学 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成为一名大学生。

押井: 上大学后,我开始租住公寓了,所以便堂而皇之地大肆观影,跑电影院终于成为我的生活常态。我大学念了六年才毕业,学分是在最后两年内拿全的,那期间我几乎都没去过电影院(笑)。念大学时我只是不停地做三件事——看电影、看书、打工赚电影门票钱和买书钱。有一位名叫“小川彻” 的电影评论家,我在大学生涯里读了很多他的书。他有一套所谓的“看背后”理论,即是说,戏剧与人物除了表面形象,其背后应该还隐藏着另一出戏。这其实是一种鉴赏方法,认为电影也许还能这么去看,或者电影也许就是这么拍出来的。虽然在那些印象主义批评 者看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过我却深有感触。而我第一次发现或许有,不,是确实有“背后的故事”存在时,则正是因为看了《瑞安的女儿》。

——您去看了首映吗?

押井: 我当时可缺钱了,绝对没有看首映场的豪情,但这部正好赶上了,好像是跟电影研究社团的男同学们去的吧。总之我还记得是与别人一起去看的,回来路上兴奋得大说特说,结果被对方嫌弃了。我在这部电影里有了重大发现,或者说是自认为有了重大发现,所以特别起劲。它明显以《圣经》为题材,引用了很多《圣经》典故,要说愚昧吧,确实是挺愚昧的。不过我的发现与我当时很爱读小川彻的著作无关,毕竟是我自己看着看着就意识到的。

——《瑞安的女儿》表面上是在拍爱尔兰独立运动 吧?

押井: 是啊,不过到了故事后半程,有场戏是爱尔兰独立党的工作人员在地下据点说“希望你能参与进来加把力,如此一来我们就有 12 个人了”。这句台词非常刻意,明显是在隐喻“十二使徒”。

——原来如此。

押井: 就剧情本身而言,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婚姻出轨的故事,莎拉·米尔斯饰演的罗茜和乡亲们格格不入,她觉得自己不会被这个世界所接纳,所以也没有与自己般配的对象。毕竟这个小城里只有渔夫。于是她勉强嫁给了一位教师,但仍不满足,便和一名驻军在此的英国军官陷入了婚外情,并因此而遭到驱逐,还被人动了私刑。那段受刑的戏份根本就是受难剧啊。

——是指耶稣被施以十字架刑的受难剧吧?

押井: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处处融入了《圣经》的主题,罗伯特·米彻姆饰演的教师得知妻子罗茜出轨之后,从家中飞奔而出,赤着脚在海边行走的场面也和基督赴十字架时的模样如出一辙。此类主题被塞得满满当当。所以说这部电影是我第一次察觉到——居然有这种观影方法。这对我个人而言是个转折点,我简直是一边拍着膝盖一边直呼“还真是这么回事”。而且我也由此意识到,《圣经》主题在我以前看过的美国或欧洲电影中其实随处可见。我深感在看欧美片(尤其是欧洲片)时,必须要意识到他们的《圣经》主题文化背景。因为我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的东西也是完全不同的。无论是日本电影、英国电影还是法国电影,大家都主观认定了“电影就是电影”,觉得电影理应不受国界的约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电影是无法超越国界的。这一点确实令人备受冲击吧?更何况由我自主看出其“内涵”的影片中还偏偏充满了《圣经》元素,这也让我很开心、很兴奋,毕竟我那阵子正在认真读《圣经》呢。

想要“读懂”电影

——押井导演,您究竟为什么开始读《圣经》呢?

押井: 我不是基督徒,早先只是单纯觉得《圣经》里的行文措辞很帅气,小说的开篇部分经常会用到它们,这让我产生了兴趣。此外,我在读书时还和一位音乐专业的同学有来往,经常去他的公寓里摆弄乐器,而他正是个基督徒,因此我之所以会读《圣经》可能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再者就是因为我姐姐(即舞蹈家最上和子 )。我姐以前推荐给我一本小说,是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的《耶稣的一生》。如果有谁对《圣经》感兴趣,那我很愿推荐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了解《新约全书》的最佳方法。如果先读一下莫里亚克,那么在看《新约全书》的时候就很容易看进去。不然的话,即使干劲十足地打算按顺序看《圣经》,从《旧约全书》开始看起,那么看不完开头十页就要萎靡了。但这也在所难免。其实现代人在读《圣经》时,是有所谓的“正确阅读顺序”的。像欧洲的作家那样,从距今最近的书籍看起,逐渐往前回溯才是正途。读《圣经》并不需要心存信仰,不过若是对欧美文化毫不关心,读《圣经》便没有半点意义。反过来说,若是对欧美文化抱着兴趣,便必须要有《圣经》的相关知识,这是一种文化素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影和小说去接触《圣经》即可。

——原来您在学生时代既看小川彻的影评书,又读《圣经》。

押井: 我真的特别兴奋,所以看完《瑞安的女儿》之后就去把同样是里恩执导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重新看了一遍。那也明摆着是一部应该解读其背后隐藏信息的电影,一部应该去“读懂”而不仅仅是“观看”的作品。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评论家小川彻对我造成的影响堪比赛尔乔·莱昂内、萨姆·佩金帕这样的导演。他敢把电影导演没注意到的事说出来,将他们的潜意识转化为语言文字。当时的我认为,这才称得上是“电影评论家”,而现在的我也还是这么想的。

——您不仅爱看电影,还热衷于阅读电影相关书籍呢。

押井: 当时我真的痴迷于博览电影的相关杂志和书籍啊,甚至觉得这种体验可以和“看电影”画等号了。总之,我有了一种想要“读懂”电影的强烈意识,认为“必须将电影化作语言”。因此我在那阵子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绝对会围绕看过的电影做一页笔记。因为只有一页,所以一定得是高浓缩的体验实录,这便要求我不得不努力认真观影了,真是很不容易。毕竟电影都是在电影院看的,不能像现在这样倒带重看。我看完电影回到公寓,总是一边念叨着今天这也不行那也不是,一边写一页笔记。

光凭表现手法就能把影片拍摄得如此惊艳

——您觉得里恩作为导演又如何呢?

押井: 他是一位拍“史”的导演,《日瓦戈医生》(1965)中的俄国革命也好,《瑞安的女儿》中的爱尔兰独立运动也好,还有《印度之行》(1984)中的圣雄甘地也好,都同样是历史题材。不过在他成为出品大作的巨匠之前,也拍过通俗剧和悬疑剧。以前有一部叫作《一飞冲天》(1952)的电影,讲述了开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故事。我觉得片名很有意思,便去电影中心(film center,即现在的日本国立电影资料馆 )看了,结果发现那碰巧也是里恩的作品。他真的执导了众多题材,质量也都很高,然而缺了我在佩金帕身上感受到的那种吸引人的氛围。唯独这部《瑞安的女儿》是不同的,它散发着一种“氛围感”,或者应该说是一种“性感”。这当然也得益于优秀的女演员莎拉·米尔斯,不过大卫·里恩对性感场面的表现力非常出色。他并没有展现角色的裸体,只拍了胸部以上的部分,光凭掌镜拍摄便把“氛围感”表现到这种地步,令我大吃一惊。此外便要数女主角莎拉·米尔斯的魅力了,于是我开始追看她的电影,还买了《午后曳航》(1976)的光碟版和DVD版。其实《午后曳航》无聊得很,仅仅照本翻拍了三岛由纪夫 的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文艺废片。其实莎拉并不是特别美艳,或者说她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但她非常性感,而里恩也在《瑞安的女儿》中完美地引导出了这种官能性。

1970年 《瑞安的女儿》

——我们应该通过《圣经》要素和女演员去看这部电影吧?

押井: 从了解作品内核的角度上来说确实如此。这是我第一次在一部电影中窥见另一部电影,同时也领悟到——电影是没法随便糊弄过去的。所以我打算把它选入这次的“50年 50 部电影”列表里,好好谈一谈,再加上它本身就是一部佳作。而它好就好在富含军事方面的意趣。

——竟然还能从这个角度去鉴赏啊!

押井: 片中有一场戏,是英国军官们用一种叫作“恩菲尔德步枪” 的来复枪狙击逃跑的党员们,拍得特别帅。虽然党员们成功脱身,可军官爬到卡车顶上紧盯着他们。这时,下级士官把恩菲尔德步枪扔了上去,军官麻利地接枪举枪,瞄准目标,来了个漂亮的一枪毙命。我也由此记住了这种枪。当然,我在去关岛 的时候试射了一下,真是棒极了,确实名不虚传。我亲手射击过,所以非常确定。而除了恩菲尔德步枪,毛瑟 98 步枪 也在片中登场。故事最后,那位英国军官自杀了,用的就是毛瑟。让人想不明白的是,英国军官为什么要用德国枪。反正此类有趣的细节在这部电影里塞得满满当当。这样一来,要是没注意到影片中的《圣经》要素,那么就只剩下恋物情结了。毕竟枪械和莎拉·米尔斯即是全部精髓。

——押井导演,您是因为莎拉·米尔斯才开始关注女演员的吧?

押井: 没错。所以说,我真的是在看《瑞安的女儿》时起了转变。一方面,我察觉到了电影的内核;而另一方面,我也开始关注女演员了,虽然这窍开得迟了点。不过在那之前,我看电影时都只会觉得女演员们很漂亮,那种感觉就跟“憧憬”差不多吧。继《瑞安的女儿》后,我又观赏了一部影片,而且我记得自己是因为女演员才看了这两部电影的,同时还认识到女演员对电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接下来这部1971 年的年度电影里啊,我有很多想说的。


译注

《瑞安的女儿》( Ryan's Daughter ),1970 年上映的英国剧情片,获得第 43 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Cinematography)等奖项,由大卫·里恩(David Lean)执导,莎拉·米尔斯(Sarah Miles)、罗伯特·米彻姆(Robert Mitchum)、克里斯托弗·琼斯(Christopher Jones)主演。

莎拉·米尔斯(Sarah Miles),生于 1941 年 12 月 31 日,英国女演员、导演,代表作有《午后曳航》( The Sailor Who Fell from Grace with the Sea )、《瑞安的女儿》( Ryan's Daughter )、《仆人》( The Servant )等。

东京学艺大学(Tokyo Gakugei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日本东京都小金井市的国立师范综合性大学,以培养教师为主要目的。著名校友有押井守(Oshii Mamoru,导演)、金子修介(Kaneko Shusuke,导演)、赤崎千夏(Akasaki Chinatsu,配音演员)、竹下文子(Takeshita Fumiko,儿童文学作家)等。

小川彻(Ogawa Toru),生于 1923 年 2 月 25 日,逝于 1991 年 2 月 10 日,日本电影评论家,曾任杂志《映画评论》的编辑、杂志《映画艺术》的主编、映画艺术新社社长,代表作有《作家与女演员》《论现代日本电影编剧》《花田清辉的一生》等。

印象主义批评(impression cr iticism)始于西方,而它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批评则是出现在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英国,后来逐步发展,到 20 世纪前三十年拥有了一套自己的完整体系,否定批评的任何理性、科学的标准和定义,强调批评者的审美直觉,认为批评与创作是一回事,并且认为批评只在于批评本身,因此他们提出的经常是一种朦胧的、没有明确论证的“以诗解诗”式的批评与评论。

爱尔兰独立运动主要开展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主因是英国长期的残暴统治引起了爱尔兰人民的激烈反抗,1916 年爆发的复活节起义迫使英国在 1921年承认爱尔兰南部二十六郡为“自由邦”,北部六郡仍归英国统治(即北爱尔兰);1937 年爱尔兰“自由邦”宣布为独立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国;1948 年 12 月爱尔兰脱离英联邦,次年宣布完全独立。

最上和子(Mogami Kazuko),日本舞蹈家,押井守(Oshii Mamoru)导演的胞姐,代表作有舞蹈《砂的行星》、书籍《我的身体史》等,此外还有姐弟二人合著的对谈书《身体的真实》。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Francois Mauriac),生于 1885 年 10 月 11 日,逝于 1970 年 9 月 1 日,法国小说家,凭《爱的荒漠》( The Desert of Love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耶稣的一生》( A life of Jesus )、《苔蕾丝·德斯盖鲁》( Thérèse Desqueyroux )、《蝮蛇结》( Knot of Vipers )等。

日本国立电影资料馆(National Film Archive of Japan)是日本 6 个国家美术馆之一,专门从事保存和展示日本的电影遗产,也是日本唯一的国立电影资料库,目前收藏约 8 万卷电影胶卷、超过 80 万件电影书籍和海报等。该资料馆的历史可追溯至 1952 年,当时日本建立了“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馆内设有“电影资料库”,初期主要播放日本国产短片与海外经典电影;经历多年调整,它终于在 2018 年 4 月从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独立,成为日本国立电影资料馆,并被正式提升为国家博物馆等级。

三岛由纪夫(Mishima Yukio),生于 1925 年 1 月 14 日,逝于 1970 年11 月 25 日,日本当代小说家、剧作家、记者、制片人、演员,代表作有《金阁寺》( The Temple of the Golden Pavilion )、《丰饶之海》( The Sea of Fertility )、《鹿鸣馆》( Rokumeikan )、《假面自白》( Confessions of a Mask )、《潮骚》( The Sound of Waves )等。后世创立“三岛由纪夫奖”,旨在嘉奖开拓文学前途的新锐作品,素有“纯文学登龙门”之称。

恩菲尔德步枪(Lee Enfield SMLE MK I I I,李-恩菲尔德步枪 3 型短步枪)是 1896 年至 1965 年间出现的英军制式手动步枪,有大量衍生型号,在一战和二战以及朝鲜战争时期是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

关岛(The Territory of Guam)位于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的岛,总面积 549 平方公里,人口 17.8 万,原住民是查莫罗人(Chamorro),首府阿加尼亚(Agana),是美国海外属地、美国的非宪辖管制领土。关岛景色优美,有着阳光沙滩和独特文化,被誉为“自由天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毛瑟 98 步枪(Gewehr98)是 1867 年德国毛瑟兄弟(The Mauser Brothers)设计的一种旋转式闭锁枪机的后装单发步枪,于 1871 年被采用成为标准的制式步枪,这是历史上第一种毛瑟步枪。1898 年,德军将新改进的毛瑟步枪作为制式步枪,命名为毛瑟 98 步枪,而后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第一次投入实战。 azEh1eCgfF5+mgURj15/dC7Dh3VxrB5uLR1gWeCzR1qPZ59Hv3ZH5kHNVr69Wq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