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由曾执导了《荒野大镖客》 ② (1964)的赛尔乔·莱昂内 ③ 所带来的西部大作。片中,一名男子刚走出铁路车站,便遭到三名枪手的迎面攻击……全作以荒野为舞台,上演了各路人马之间错综复杂的计谋与情感。由查尔斯·布朗森、亨利·方达 ④ 、杰森·罗巴兹、克劳迪娅·卡汀娜联袂出演。本片于 1968 年 12 月在意大利上映,并于次年的 10 月 31 日登陆日本院线。
押井: 如果按我现在的标准去选出 1968 年的代表作,我会选赛尔乔·莱昂内的《西部往事》。当时的译名是《西部》。
——真没想到您居然不选《2001 太空漫游》。
押井: 没什么好意外的。我明白很多人都想选《2001太空漫游》,毕竟要把这样的作品排除在外也太难了,不过我觉得这是那些以文化素养去谈论电影的人的坏习惯。其实选片并不靠文化素养,大家应该忠于自己的欲望。若是问我更希望重看库布里克的电影还是莱昂内的,那么我肯定选择莱昂内。
——原来如此。可为什么呢?
押井: 因为我逐渐明白了电影的本质。换个说法,也就是“以‘电影’这一形式进行叙事与表达的有趣之处”。讲到底,这便是所谓的“电影”。我是最近才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
——“以‘电影’这一形式进行叙事与表达的有趣之处”和“故事情节”并不相关吗?
押井: 是的。这正是电影的丰富内涵。用我的话来说,是电影的“风姿与魅力”。当然了,莱昂内才有这种魅力,而库布里克则不具备。若论规模感,他们二位都拍摄过规模宏大的电影。莱昂内常把历史作为主题,那么他的作品必然会成规模。《西部往事》这个名字就彰显了这一点,而他晚年所摄的《美国往事》 ⑤ (1984)亦是如此。
——您是说莱昂内常以历史为主题?
押井: 嗯,讲得再具体些,就是他有“说史”的欲求。我认为对电影而言,“历史观”应当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这种特质很接近于执导了《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大卫·里恩。只不过大卫·里恩走文艺路线,而莱昂内则把历史题材拍成了动作片。
——因为莱昂内拍的是西部片 ⑥ ,而且是意大利式西部片 ⑦ 对吧?
押井: 总之,他爱拍枪战火拼戏。毕竟他本来就是靠模仿起家的,还在“意大利式西部片”这个仿作扎堆的领域中崭露头角,因此我觉得他大概是拥有了自我意识,心想“拍仿作也没关系,但我就是要说历史”。
——那请问,库布里克呢?
押井: 光看《2001 太空漫游》的服化就能明白,他的重点是做到滴水不漏、毫无破绽、慎之又慎地拍摄电影,因此通篇都巧妙地布下了泛适性极强的设定。角色们穿着几乎一样的普通西装,还紧随潮流不系领带。换言之,这便是所谓“标准化”的世界吧。真是部拘谨的电影啊!
——拘谨?
押井: 总之就是一部很讲究形式的片子,和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一比,区别一目了然。因为《异形》拍得非常松弛闲适,角色们都穿着连体工装裤和篮球鞋,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宇宙飞船里,这副打扮肯定是最便于行动的。而且大家用餐时会热热闹闹地聊天,而在《2001 太空漫游》中,人物只是独自一人干巴巴地吃着饭,吃的还是染了色的黏土。你看对比之下就很清楚了吧,你觉得哪部更像科幻电影?
——您认为《异形》作为电影来说质量更高吗?
押井: 它们的拍摄时间当然也有先后之分,但没必要因为《2001 太空漫游》做出了“开拓式创举”就选它。一部作品在电影史上的价值和它对观众而言的价值是两码事。库布里克也好,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⑧ 也好,黑泽明 ⑨ 也好,无论巨匠们拍出了多么伟大的作品,有时与观众没任何关系。有些电影让人觉得“真牛”,然而观众其实也只会看一遍。每当《2001 太空漫游》的储存介质迭代时我都会买一份。出光碟版的时候我买了,出DVD版的时候我也买了,出蓝光版的时候我又买了,但这只是为了给它花钱而花钱,并不是买回来反复观赏的。对现在的我而言,1968 年的最佳电影是《西部往事》,我更看重的也是《西部往事》。接下来我还是打算以此为基准来选出 50 部电影。
——《西部往事》到底是哪里吸引您呢?
押井: 依然还是“快感原则”吧。这部电影非常忠于这一原则,而这种“快感”也是基于影像部分和音乐部分相互叠加所产生出的效应。此乃莱昂内和埃尼奥·莫里康内 ⑩ 最拿手的好戏,亦是他俩搭档的理由。他们把动作片变成了歌剧。这是在讴歌名为动作片的庆典。我和川井(宪次) ⑪ 君组合在一起的原因也与他们差不多,为了pathos嘛。
——“pathos”是“激情”对吧?
押井: 嗯。毕竟电影和现实中的感情基本无缘。其实影像本身是一种非常冷静的表现方式,通常带有客观性,可以说十分“冷式”。那么,如何才能融入激情(用我的说法就是向影像“注入灵魂”),让它成为电影呢?“音乐”便是其唯一途径。
——观众们是被音乐“骗”了吗?
押井: 说得极端一点,就是这么回事。有道是“电影的一半是音乐”,不过这可并非是在表达谦虚。我的作品,要是离开了川井君的音乐,那简直什么都不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绝对属于莱昂内那一支派系,甚至可以自称为“莱昂内的嫡传子弟”。
——咦?我对您完全没有这种印象!
押井: 至少我不是库布里克那一派的。可能有一大批人都觉得我拍了很多爱说理、爱自吹自擂的电影,但其实我本质上一直在追求“快感”。我的作品之所以被人说饶舌、多话,其实也是出于这种追求,因为有一种“快感”正是对话中所独有的。
——所以在您的作品中,你来我往的台词里会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呀!
押井: 反过来说,动作戏是没有意义的。
——动作戏没有意义?!
押井: 从“戏剧性”的角度上看,它就是没有意义的。角色打斗的时间段实际上只是故事停滞的时间段,没有任何剧情推进,仅仅分个胜负而已。动作场面不是戏剧的本质,它什么都不是,事态不会因它而有所进展。所以我常说,“必须有‘水戏’ ⑫ ”。
——这是您电影中特有的吧,像是松弛倦怠的时间、人物徘徊的时间,还有黄昏时分的戏份。但其中一部分也会被评价为“无聊又催眠”。
押井: 事实却并非如此,至少对我来说,“水戏”和“动作戏”有着同样的价值。换言之,两者都是一种庆典,是一种为了给庆典创造空间而发挥机能的时间,所以必须靠音乐来让气氛高涨起来。我每次都会拜托川井君,希望动作戏一旦开始,音乐就不要停。虽然他总是因此而大为操劳。
——您的“水戏”和动作戏上演时,总是伴有音乐呢。
押井: 在动作戏时保持音乐伴奏的理由和水戏越来越长的理由也是一致的。最近我的“水戏”已经从最初的一分钟左右延长到大约五分钟了。可我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在《攻壳机动队 2:无罪》 ⑬ (2004)中,我甚至往“水戏”里插入了对话桥段,还进一步思考着仅凭“水戏”能不能撑起一部电影。不过这没法在叙事类影片里实现就是了。
——您一心奔着“影像和音乐的相辅相成”而去呢。
押井: 《2001 太空漫游》里也有这两者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只不过莱昂内把这种效果拉升到了电影“快感原则”的高度。
——原来如此。从作品与音乐的关系上来说,押井导演您确实更接近于莱昂内。
押井: 所以说,如今回想起来,会深感自己是莱昂内的“嫡传子弟”,或者说是他这一派系的“后人”也行。我能在莱昂内的“快感原则”中找到共鸣,不管什么时候看他的电影,也不管看了多少次,都能看得入迷。
——您反复观看,而且看了还想看的是《西部往事》,对吗?
押井: 是啊。虽然是硬拿来和《2001 太空漫游》比较才谈到的,不过就结论而言,我选择《西部往事》。可以说,即便是放在莱昂内他们那群电影人的“意大利式西部片”类型中来看,它也是有些与众不同的吧,因为它明显是作为一部史诗而被拍出来的。当然了,它的主轴确实是查尔斯·布朗斯所饰演的枪手的个人复仇记,但无论怎么想,全片看起来并不是在讲述这位角色的故事。
——它的确是有种史诗感,已经超出了角色个人故事的范畴。
押井: 它就是一部“西部开拓” ⑭ 的史诗啊,只是主要展示了一名男性在这段历史中的经历而已。不然简直没法解释为什么要耗费精力在片中搭建那些铺设铁路时的场景。还有它那豪华的演员阵容,在我看来大概也是出于“打造一部史诗大片”的用意。对大卫·里恩来说,《阿拉伯的劳伦斯》八成亦是如此。
——可莱昂内是意大利人吧?
押井: 这和出身没有关系。我觉得莱昂内是将历史视作人类经营出来的事业,从而对它产生兴趣,所以不论是西部开拓史还是美国匪帮史,对他而言其实都是一样的。反正它们都“存在过”,他旨在描述“这世上确实曾有过那样的时代”。将人类的事业化作史诗进行颂扬,便是他身为一名导演的欲求,而他也一直贯彻着这份欲求。我认为他从自己那部以三方混战而闻名的《黄金三镖客》 ⑮ (1966)起便有这种意识了。
——《黄金三镖客》是以南北战争为舞台展开的故事。
押井: 这部影片的拍摄意图很明确。因为他为南北战争的战场做了很多努力,相关拍摄非常不容易,更别说外景布景了,那根本就已经是在大兴土木工程了。莱昂内挖了战壕,搭了桥,甚至用上了炸药,还动用了大量的临时演员。这和他在《西部往事》里还原铺设铁道现场时的热情是如出一辙的呀。而即使是在这部《黄金三镖客》里,我也完全感受不到莱昂内对三名主人公有多少兴趣,所以整部片子当然不可能以人为本。
——可是它很有趣吧?
押井: 是的。要说为什么这部电影即使在如今看来也依然有趣呢?到底还是因为决斗场面啊。直至今日都没人见过那样的决斗场面,而且最后仅以“砰、砰”两枪收尾!每次看到那一幕,我都会沉醉其中。同时,片中也会响起一首曲名非常应景的乐曲——《黄金的狂喜》 ⑯ 。
——您真的很了解这部电影啊!
押井: 毕竟我已经反复看到连它的曲名都记住了。我这辈子买的第一份电影原声音乐作品是《2001 太空漫游》,而之后开始到处搜购、囤积原声音乐集的起因就是莫里科内。因此我差不多把他的作品都集齐了。虽然这是在我成年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西部往事》是在本土上映的第二年,也就是 1969年才在日本上映的。
押井: 我去电影院看了,当时去的好像是首映吧,但也可能是去三番馆 ⑰ 看的,它还和其他电影一起被打包成“意大利式西部片三部连播”。那时候的科幻电影,我当然是一部不落地全看完了,因为我基本上是个沉迷于时下流行题材的人嘛。在意大利式西部片风行的那阵子,不管多烂的片子我都会去看。我一直以来就是这样,一旦有漏看的就觉得不爽。所以在开始做游戏的时候,我跑去二手店买带着RPG类型标签的红白机 ⑱ 卡带,甚至连那些没有意义的游戏都玩了一通。
1968年《西部往事》
——您喜欢意大利式的西部片吗?
押井: 喜欢啊。但我身边没有热爱这类作品的人,我找不到可以交流的对象,就自己一个人去观赏。有时是看首映,有时会上二番馆、三番馆去。别说从裘林诺·杰马 ⑲ 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⑳ 了,哪怕是弗兰科·内罗 ㉑ 或者别的什么人演的片子,但凡被我一眼扫到,我就都要看。
——高中生不看这类电影吗?
押井: 不看,因此播映厅里净是些大叔。“意大利式西部片热潮"是体育报 ㉒ 带起来的。每逢新作上映,体育报上都会刊登相关介绍,比如“这次为大家带来的是这样一部枪战动作片”“这次总算有了连开七枪的场面”等,还会给它们取花名,搞得跟职业摔跤似的。于是,这类电影成了一种大叔们所热衷的文化,没有一个姑娘家来看,也没有年轻人。至于这些观影的大叔们,其实主要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虽然也有一些上班族就是了。
——受众很接近于江湖侠义类影片爱好者呢。
押井: 我觉得它们的受众几乎是一样的,毕竟这两种电影的结构几乎相同,最后都要上门打架;虽有女性角色登场,可实际上她们并不触及作品本质。总之这些影片里充斥着各种类型的“男人味”,基本由汗水、灰尘和垃圾般的世界组成。不过“意大利式西部片”又不像江湖侠义类电影那么典型,它更加惊险刺激,某种意义上更加忠实于“快感原则”。在侠义类影片中,必须有“卧薪尝胆”的元素。一忍再忍的结果就是冲去对手的地盘干架,而中间段则要狠狠地惨痛一把,最终才揣起短刀、打起伞,出发。因此可以放心观看。这种模式跟电视系列剧《水户黄门》 ㉓ 里一亮印笼就会让对方喊出“得令”的套路如出一辙。而“意大利式西部片”可以说是更加遵从“欲望自然主义”吧,会将“快感原则”表面化,从一开始就给人以连续猛击。
——比起侠义片,“意大利式西部片”更合您的意吗?
押井: 对哦。毕竟我很讨厌憋来忍去的。这种“忍耐忍耐再忍耐”的模式就跟职业摔跤以及《奥特曼》 ㉔ (1966~1967)一样。我一直非常不喜欢这种通过呈现忍耐的过程来塑造精彩戏份的手法。我觉得角色都该“说干就干”。从《椿三十郎》 ㉕ (1962)或其他某部作品开始,大家就都会为了结尾部分而不断地进行铺垫。这种“最终会有一战”的剧情发展模式从很久以前便一直被提起了,虽然我在自己的电影里也肯定会这么安排。
——最后的大战!这对您的影迷来说亦是非常熟悉的要素呢。
押井: 说起我的电影模式啊,其实彼此间的结构都相同。别人是开篇就要有精彩的动作戏,中段通常也会出现打斗,最后则将迎来一场大战。我则会把中间给省略掉,尽管出发点是既没预算也没时间。而作为替代,我便发明了“水戏”。这就是我的电影的基本构造了。
押井: 我的电影结构呢,会先在开篇做些精彩的内容。不仅《机动警察 2 剧场版》(1993),其实从该系列剧场版的第一部作品《机动警察剧场版》 ㉖ (1989)起,我便已这么做了。一开头就必须搞事情,然后中间会有水戏,到最后一定会有华丽的大战,因为和观众约好了嘛。大概从《地狱番犬》 ㉗ (1991)还是什么时候起,大家都开始采取这种做法。其实某个时期的色情片亦是如此,必须在结尾处调动起观众的情绪。毕竟从一开始就铆足劲的话,可没法构成电影啊。
——确实如此呢。
押井: 但这种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方法论”吧,其实也存在着问题。不过和电影的本质无关。说起电影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快感”。可是“快感原则”最大的问题即是重复多次之后,效力会逐渐减退。它的衰减是必然的,就和“熵”一样。当我站在导演的位置上时,如何在不减弱其效果的情况下将其实现,便成了我电影的主题。
——原来您是为了不让快感衰退才在中间段插入“水戏”的!
押井: 通过加入“水戏”,就能一直让快感保持到最终的大战了。我是在后来的类型片里学到这一手的。
——您不断观看类型片,这才发现了电影的主题吗?
押井: 所以什么都看是很重要的。在功夫片大行其道的那阵子,我拼了命地去看。就像我老挂在嘴上的那样,我连烂片都不绕道。如果只看那些被誉为“杰作”“名作”的影片,会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很懂电影了吧?然而类型片里绝对隐藏着“快感”的秘密。“意大利式西部片”也好,功夫片也好,那些江湖侠义片也好,纪实片也好,均是如此。观众亦会在无意识中觉察到这一点。因此它们才会形成热潮。这也不可能是摄制方有意为之的,所以才会进行各种探索,会尝试各种变化、各种类型。事实上,动画片也只能这么做。就像机器人动画、小魔女动画等分类那样,动画片有不属于某个类型的吗?首先“动画片”本身就是一种“类型片”。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对它们做出诸多改变;而在做了这么多之后,用我的说法,即将迎来的就是“其义自见”。
——想要发现本质,就要做大量工作、积累大量经验呢。
押井: 我始终不认为靠自己一个人反复创作便能把握到本质,要把别人的经验也变成自己的才行。我正是为此才看电影的。看透本质最简单的法子即是关注类型片,因此我在那时就会专门挑出某种类型片,再去看那类电影。在日活公司 ㉘ 的“罗曼色情电影”流行的那阵子,我大概把在册的片子全都看了。他们家每两周更新一次片单,于是我每个月能看6 部。在那些影片中,实际上亦会诞生富有才华的导演。经验积累多了,就能发现各种东西,接着便能进行思考,再后来即可在头脑中进行比对。
——与其说您这是“与电影相关的记忆”,更像是“电影数据库”呢。
押井: 由此可见,在电影的世界里,吃透一种模式是何等重要。等有经验之后,便能在心里给作品打标签了。而谈到“数据库”啊,用最近流行的说法就叫作“大数据”,可这玩意儿实际就是垃圾。即使在情报领域也属于用不上的那类。不过它们是在被搜索时才成为垃圾的。如果只留下好东西,其他全部删除,便无法构成“数据”,毕竟所谓“数据”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基数。电影亦是如此。唯有观看大量的“垃圾”,方能接近电影的本质。所以“把文化素养套用在电影上”的做法,要我说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虽然在阅读、观影及其他所有领域都有人秉持这套理论。事实上,不积累经验、吃透模式,便无法接近本质,为此才需要吸收别人的体验,将其化为自身所有——也为此才需要看影评,需要读我们这本书。不过完全仰赖他人的体验同样行不通,脱离靠自身体验支持的基础可称不上“基础”,我是在“意大利式西部片”的热潮中学到这一点的。关于 1968 年和《西部往事》,我已经聊得够多了吧?
——您表达得很充分了。
押井: 所以我认为这本《押井守的电影人生》是按我“现在”的标准来谈的。当然,从我个人经历的角度来看,要说我选出的都是“我当年觉得最好的片子”也没问题,其中也有一部分影片与如今身为导演的我会做的选择并不一致。因此,当我用现在的眼光来选片时,也将谈及“当时的我”是怎样的想法。等我用这种形式谈完这 50 年之后,“我人生中的 50 载”和“我选出的 50 部作品”又会如何重叠在一起呢?结果真让人期待。
译注
① 《西部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 年上映的美国犯罪剧情片,由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执导,查尔斯·布朗森(Charles Bronson)、亨利·方达(Henry Fonda)、杰森·罗巴兹(Jason Robards)、克劳迪娅·卡汀娜(Claudia Cardinale)主演。本片是“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后两部依次是《革命往事》( Once Upon a Time…The Revolution )、《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
② 《荒野大镖客》( A Fistful of Dollars ),1964 年上映的美国西部动作片,由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执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吉昂·马利亚·沃隆特(Gian Maria Volonte)、玛丽安妮·柯奇(Marianne Koch)主演。本片是“镖客三部曲”的第一部,后两部依次是《黄昏双镖客》( For a Few Dollars More )、《黄金三镖客》(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
③ 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生于 1929 年 1 月 3 日,逝于 1989年 4 月 30 日,意大利导演、编剧、制片人,代表作有“镖客三部曲”“美国三部曲”、《罗德岛巨像》( The Colossus of Rhodes )等。
④ 亨利·方达(Henry Fonda),生于 1905 年 5 月 16 日,逝于 1982 年8 月 12 日,美国演员、制片人,获得第 53 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Academy Honorary Award),又凭《金色池塘》获得第 54 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or),代表作有《西部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十二怒汉》( 12 Angry Men )、《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等。他是著名女演员简·方达(Jane Fonda)的父亲、布莉姬·方达(Bridget Fonda)的爷爷,而让他在高龄终获奥斯卡的《金色池塘》正是简·方达策划的作品。
⑤ 《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年上映的美国犯罪剧情片,改编自哈里·格雷(Harry B.Gray)的自传体小说《小混混》( The Hoods ),由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执导,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伊丽莎白·麦戈文(Elizabeth McGovern)主演。本片是“美国三部曲”的完结篇。
⑥ 西部片(Western)是以美国西部大开发为背景的影片的统称,也被称作牛仔片(cowboy movie)。
⑦ 意大利式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es)又名“意大利面西部片”,是一种 60 年代兴起的新西部片,模仿了美国的西部片,遭到评论家的抨击或无视,且因为其中大多由意大利公司投资拍摄,便被称为“意大利式西部片”。
⑧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生于 1932 年 4 月 4 日,逝于 1986 年 12 月 28 日,俄罗斯导演、编剧,代表作有《飞向太空》( Solaris )、《潜行者》( Stalker )、《牺牲》( Offret )等。
⑨ 黑泽明(Akira Kurosawa),生于 1910年 3月 23日,逝于 1998年 9月 6日,日本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凭《德尔苏·乌扎拉》( Dersu Uzala )获得第 48 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并获得第 62 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Academy Honorary Award),代表作有《姿三四郎》( Judo Story )、《七武士》( The Seven Samurai )、《罗生门》( In The Woods )等。他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人。
⑩ 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生于 1928 年 11 月 10 日,逝于 2020 年 7 月 6 日,意大利作曲家,凭《八恶人》( The Hateful Eight )获得第 88 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core),也是奥斯卡终身成就奖(Academy Honorary Award)得主,代表作有“镖客三部曲”、《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 )、《西部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Malèna )等。他是电影配乐的大师,欧洲电影音乐巨人,参与制作了各国电影配乐作品 500 多部,与《教父》等名作的配乐大师尼诺·罗塔(Nino Rota)被并誉为“欧洲电影音乐领航者”。
⑪ 川井宪次(Kawai Kenji),生于 1957 年 4 月 23 日,日本作曲家、音乐制作人,代表作有《攻壳机动队》( Ghost in the Shell )、《攻壳机动队2:无罪》( Ghost in the S hell 2: Innocence )、《空中杀手》( The Sky Crawlers )、《叶问》( Ip Man )等。
⑫ “水戏”本指落语等日本传统演出中让观众感到无聊腻味的表演内容,此处被押井导演用作调整节奏和推进叙事的戏份。
⑬ 《攻壳机动队 2 :无罪》( Ghost in The Shell 2 : Innocence ),2004年上映的日本科幻动画片,改编自士郎正宗(Shirow Masamune)的同名漫画,由押井守(Oshii Mamoru)执导,田中敦子(Tanaka Atsuko)、大冢明夫(Otsuka Akio)等配音。本片是 1995 年上映的名作《攻壳机动队》( Ghost in The Shell )的续集。
⑭ 美国的“西部开拓”指“西进运动(Westward Movement)”,即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始于 18 世纪末,并于 20 世纪初完成。它客观上缓和了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扩大了国内市场,但随着移民一路西进,大批印第安原住民(American I ndian)遭到屠杀,幸存者被强行赶到西部更为荒凉的“保留地(Reservation System)”。这条由美国居民向西开拓但印第安人被迫迁徙的路,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自此被毁灭,而印第安人作为人类几大人种之一,也基本遭到灭绝。
⑮ 《黄金三镖客》(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年上映的美国意大利式西部片,由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执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李·范·克里夫(Lee Van Cleef)、埃里·瓦拉赫(Eli Wallach)主演。本片是系列电影“镖客三部曲”的完结篇。
⑯ 《黄金的狂喜》( The Ecstasy of Gold )是《黄金三镖客》原声音乐集中的一首名曲,由莱昂内的好搭档——意大利作曲家、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所作。
⑰ 二番馆或三番馆是日本专播老电影的影院中的两种形态,通常播放上映一年以内的电影,用一份门票的价格看打包连播的两部或三部影片,打包内容通常是一部片长较长的影片加一部或两部较短的影片。
⑱ 红白机(FC),全名Fami ly Computer(即FAMICOM),是任天堂(Nintendo)公司发行的第一代家用游戏机。1983 年推出,2003 年停产,奠定了近代电玩产业的体制,任天堂公司也成为现代游戏产业的开创者,在很多方面确立了现代电子游戏的标准。
⑲ 裘林诺·杰马(Giuliano Gemma),生于 1938 年 9 月 2 日,逝于 2013年 10 月 1 日,意大利演员,代表作有《豹》( The Leopard )、《爱在罗马》( To Rome with Love )、《百劫红颜》( Angélique )等。
⑳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生于 1930 年 5 月 31 日,美国演员、导演、制片人;凭《不可饶恕》获得第 65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凭《百万美元宝贝》获得第 77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最佳男主角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or),代表作有《黄金三镖客》(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廊桥遗梦》( 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 )、《荒野大镖客》( A Fistful Of Dollars )等。
㉑ 弗兰科·内罗(Franco Nero),生于 1941 年 11 月 23 日,意大利演员、制片、编剧、导演,代表作有《熊友乔纳森》( Jonathan of the Bears )、《姜戈》( Django )、《给朱丽叶的信》( Letters to Juliet )等。
㉒ 体育报(sports shinbun)在日本是一种以体育报道、八卦、娱乐新闻、休闲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报纸。
㉓ 《水户黄门》( Mito Komon ),最早于 1954 年播映的日本古装电视系列剧,多年来制作了多部不同剧集,但都围绕主人公“水户黄门”展开,而水户黄门的系列电影则在 1910年至 1978年间频繁推出。水户黄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生于 1628 年 7 月 11 日,逝于 1701 年 1 月 14 日,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名、学者、历史学家、政治家,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初代将军德川家康之孙,本名德川光圀(Tokugawa Mitsukuni),由于曾任黄门官,因此人称水户黄门。他生平著书有《常山文集》《常山咏草木》,编著《大日本史》《礼仪类典》《常陆国志》等,其中《大日本史》更被日本人称作“本朝史记”或“国史(倭史)”,是研究日本古代史的重要文献之一。此外,水户黄门所在的水户家的职责是成为幕府政府核心家族的监督机构,不断提出意见,密切监督他们的行为,遵守法度,以防他们为所欲为,因此民间传说、戏文、影视作品等之中,常有他游历四方,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故事,广受百姓爱戴。其经典模式便是亮出印笼,亮明身份,退治恶人。“印笼”是一种便携的容器,原用于收纳印章,到江户时代演变为腰间存放小物品的容器。其多用木竹或金属制成,也有螺钿(即镶嵌贝壳)和莳绘(即贴涂金粉)等装饰工艺。
㉔ 《奥特曼》( Ultraman ),1966 年至 1967 年上映的日本特摄电视剧,由圆谷英二(Tsubuyara Eiji)执导,黑部进(Yoshimoto Takashi)、小林昭二(Kobayashi Akiji)、樱井浩子(Sakurai Hiroko)主演。这也是庞大的“奥特曼”系列的开山之作,继人与怪兽对战的黑白片《奥特Q》之后,该剧中首次出现了巨大的英雄形象——奥特曼。
㉕ 《椿三十郎》( Sanjuro ),1962 年上映的日本动作片,改编自山本周五郎(Yamamoto Shugoro)的短篇小说《日日平安》,由黑泽明(Akira Kurosawa)执导,三船敏郎(Toshiro Mifune)、仲代达矢(Tatsuya Nakadai)、加山雄三(Kayama Yuzo)主演。本片是黑泽明导演的另一部名作《用心棒》( The Bodyguard )的续集。
㉖ 《机动警察 剧场版》( Mobile Police Patlabor the Movie )和《机动警察 2 剧场版》( Mobile Police Patlabor 2 the Movie )分别是于 1989 年和 1993 年上映的日本动画片,改编自结城正美(Yuki Masami)的同名漫画,由押井守(Oshii Mamoru)执导,富永美伊奈(Tominaga Miina)、千叶繁(Chiba Shigeru)、古川登志夫(Furukawa Toshio)、池水通洋(Ikemizu Michihi ro)等配音。其中第二部剧场版较之第一部,更具有押井导演的个人特色与哲思。
㉗ 《地狱番犬》( Stray Dog: Kerberos Panzer Cops ),1991 年上映的日本科幻喜剧片,改编自押井守(Oshii Mamoru)原作、藤原Kamui作画的漫画《犬狼传说》( Kerber )中的故事,由押井守执导,千叶繁(Chiba Shigeru)、藤木义胜(Fujiki Yoshikazu)、松山鹰志(Matsuyama Takashi)主演。
㉘ “日活”全名“日活株式会社(Nikkatsu Corpration)”,是一家老牌的日本电影制作发行公司,创立于 1912 年,与东宝、东映、松竹和角川映画并列,由于创设之初叫作“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故而现名便取其简称,叫作“日活”。它一度主打年轻人路线,制作青春电影和低成本动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