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各地饮茶文化

1 老北京的大碗茶

说起老北京的大碗茶,老辈们或许会想起曾经几人一边分着喝 2 分钱一大碗的茶,一边闲聊斗嘴的日子。大碗茶常常在茶摊或茶亭中出现,主要为过往的客人解渴小憩。大碗茶的做法很简单,可以直接把茶叶放入水中,熬煮成一大壶;也可以将特有的成茶直接盛入大碗中,盖上玻璃等待过路口渴的行人。大碗茶随意,无须讲究喝茶方式,摆设也很简单,一张桌子,几条凳子,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

大碗茶最盛行的时候其实还是清朝。那时候,北京四九城的街面上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茶楼、茶园、茶馆,接待着来来往往的茶客。当年的茶客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八旗子弟,他们依靠朝廷发的粮饷度日,每天懒懒散散地在北京城内混日子,遛遛鸟、喝喝茶。茶馆也就成了这些人几乎每天都要光顾的地方。

如今,这些理所当然地成为回忆。不过,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即便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

2 成都的盖碗茶

蜀中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颇具代表性,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茶文化就是蜀中独有的盖碗茶。

盖碗茶是由成都最先创制的一种特色饮茶方式。盖碗茶分为三个部分,包括茶盖、茶碗和茶舟。茶舟又叫茶船子,也就是托着茶杯的茶托,相传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所发明。原来的茶杯没有底托,常会烫到手指,她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防止喝茶时茶杯倾倒,她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儿,使杯子便于固定。后来,茶舟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诞生之后,就逐步向周边地区发展,后世遍及南方。后来,根据人们的不断改进,茶舟也变得越来越精巧了。所谓的“茶舟文化”,实际上就是盖碗茶文化。

旧时,川人饮用盖碗茶很有讲究。品茶之时,以托盘托起茶碗,用盖子轻刮半覆,吸吮而啜饮。若把茶盖置于桌面,则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指卖茶的伙计)即会将水续满;若临时离开,只需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茶博士斟茶也很有技巧,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戛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平齐,无一滴溢出,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

饮用盖碗茶时,一手提碗,一手握盖,用碗盖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一来可以刮去茶汤面上的漂浮物,二来可以使茶叶和添加物的汁水相融;然后以盖半覆,吸吮而饮。

3 湖南的擂茶

擂茶是湖南益阳、常德等地的特色饮品,旧时制法是把新鲜茶叶、生姜和生米仁三种原料混合、研碎、加水,烹煮成汤。如今的擂茶,除了茶叶外,还配以炒熟的花生仁、芝麻、米花,调料有生姜、食盐、胡椒粉等,把这些原料放在特制的陶质擂钵内,然后用硬木擂棍用力旋转,使各种原料混合,再取出,一一倾入碗中,用沸水冲泡,用调匙轻轻搅拌匀,即调成擂茶。擂茶根据所加调料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效,如止渴、消暑、抗寒等,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擂茶从制作到品尝共有六道程序。

第一道程序:备具迎宾。清洗擂茶用具,准备擂茶迎宾,展现擂茶茶艺特有的茶具——擂钵、擂棒。

第二道程序:八宝现身。请宾客欣赏擂茶所用的原料,它们由炒米、茶叶、生姜、黄豆、花生仁、芝麻、陈皮、调味的糖或盐等八种配料组成,每种配料都已经过不同的方法精心加工。

第三道程序:磨碎配料。将配料一一投入擂钵中,用擂棒细细磨碎。擂茶本身就是很有表现力的艺术,擂茶时无论是动作还是擂钵发出的声音,都极有韵律。

第四道程序:冲调擂茶。将开水注入擂钵中,并不断用擂棒搅拌。擂钵中各种配料混合,散发着扑鼻的香气,一钵“水乳交融”、香喷喷的擂茶就制作好了。

第五道程序:香茶敬客。用木勺将擂茶分斟到茶碗里,并按照长幼顺序敬奉给客人。

第六道程序:品味香浓。喝一口擂茶,花生芝麻的浓香及茶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口舌生津,余味无穷。擂茶更有美容养颜等功效,故人们常说“日饮两碗擂茶,胜吃两剂补药”。

4 大理的三道茶

无论是逢年过节、生辰寿诞,还是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云南大理的白族人都喜欢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招待亲朋好友。这三道茶,每一道的制作方法、所用原料及蕴含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为“清苦之茶”,意思是做人做事要先吃苦。将茶叶放入烤热的砂罐中,茶叶色泽由绿转黄且发出焦香时,注入烧沸的开水,随即取浓茶汤饮用。由于这道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因此称“苦茶”。苦茶通常只有半杯,客人接过主人的茶盅,应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为“甜茶”,意思是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第一道茶有所不同的是,这次茶盅中放入少许红糖,因此沏好的茶才香中带甜,非常可口。

第三道茶为“回味茶”,意思是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尤其应记得“先苦后甜”的哲理。

第三道茶与前两次的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中新加了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客人喝这第三道茶时,要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口中边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道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象征着人生百态。

5 潮汕的工夫茶

潮汕的工夫茶作为潮汕地区的茶艺代表,又被称为“潮汕茶道”。潮汕茶道是我国众多古老茶文化中的一种,经过考证,早在唐朝时期,潮汕的茶文化已经粗具发展规模,潮汕等沿海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喝茶的习惯。潮汕地区的人常用茶来招待客人,并誉其为“最佳待客礼仪”。在潮汕地区,煮工夫茶的茶具是每家必备用具,传统人家每天都会喝上几次工夫茶。工夫茶与其他茶相比更“浓”。刚开始喝工夫茶的时候,常常会觉得茶汤苦涩、味道不够清爽,但是喝习惯之后就会觉得工夫茶够味,而其他的茶太过寡淡。

泡工夫茶用的茶叶是乌龙茶,潮汕一带以单丛最普遍。乌龙茶花香馥郁且香型多样,叶底具有“绿叶红边”的特点。

潮汕工夫茶的冲泡很讲究。喝工夫茶一般一次斟茶的杯数不超过四杯,主人负责泡茶。首先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水开后冲入装有茶叶的冲罐中,之后盖沫。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是使茶的气韵贯彻杯子,喝茶的时候更感觉茶味浓郁,并营造一种茶韵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刚烧开的沸水,茶叶在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泡开了,性味俱发,可以斟茶饮用了。主人在斟茶时,应该将 3~4 只茶杯并围在一起,以冲罐穿梭于茶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时停止,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此时罐中之茶水也应该所剩不多,剩下的一点儿茶汤还应该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只杯子中,这就是潮汕人所说的“韩信点兵”。最后,主人将斟好的茶依长幼次第双手奉于客前,先敬首席,左右嘉宾次之,自己最末。如果客人较多,则轮流品饮,每次饮过后的品茗杯都会用开水烫洗,为了保证茶味甘鲜,泡茶之水都会现煮现冲。 6/tcy8qr8EXmChomkbAfMgQjbuJvf0L+0/uEM1X2binmo+7S5JuH6ofadqAmQzl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