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茶”的起源

1“茶”音溯源

最初人们用“荼”字作为茶的称谓。但是,“荼”字有多种含义,易发生误解;而且“荼”是形声字,“艹”字头说明它是草本植物,不合茶是木本植物的身份。《尔雅》一书中,开始尝试着借用“槚(jiǎ)”字来代表茶树,但“槚”的原义是指楸、梓之类的树木,用来指茶树也会引起误解。所以,在“槚,苦荼”的基础上,又造出一个“搽”字,读“chá”音,用来代替原先的“槚”“荼”。到了陈隋之际,出现了“茶”字,改变了原来的字形和读音,多在民间流传使用。直到唐代陆羽《茶经》之后,“茶”字才逐渐流传开来,运用于正式场合。

茶传到国外后,世界各国最初对茶的称呼都是从中国对外贸易所在地广东、福建一带的“茶”的方言音译而来的。因茶叶输出地区发音有区别,各国的茶字读音也随之不同,大致可分为北方音“cha”和厦门音“te”两大系统。例如,土耳其读作cay/chay,印度读作chai,英国读作tea,美国读作tea,法国读作the,意大利读作te。

2 “茶”的字形演变

在中国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多个,《茶经》中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在《尔雅·释木》之中记载“槚,苦荼”。《魏王花木志》中说:“荼,叶似栀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直到唐代陆羽第一次在《茶经》中使用统一的“茶”字之后,才渐渐流行开来。

3“茶”的雅号别称

在唐代以前,“茶”字还没有出现。《诗经》中有“荼”字,《尔雅》称茶为“槚”,《方言》称“蔎”,《晏子春秋》称“茗”,《凡将篇》称“荈”,《尚书·顾命》称“诧”。

另外,古时的茶是一物多名,在陆羽的《茶经》问世之前,茶还有一些雅号别称,如水厄、酪奴、不夜侯、清友、玉川子、涤烦子等。后来,随着各种名茶的出现,往往以名茶的名字来代称“茶”,如“龙井”“乌龙”“大红袍”“雨前”等。 y21V0jAsJ1UJoo70eva96EV67z9SJ/dzBkKH9j5bp+YkRwHM0qsjyjVOSaq38E5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