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现实逻辑

相比传统社会,现代社会面对风险的总量大大增加。人类面临的风险与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社会,其风险来自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无论是全球治理,还是国家治理,都要正视和面对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治理。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全球化进程相伴随推进、叠加进行。比如,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时期,我国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占有相当比例,产业安全风险较高。 时空被压缩、任务叠加进行,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治理现代化、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这就意味着相比以前,中国现代国家治理面临更多风险、挑战,尤其是要面对诸多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要把应急管理作为大国之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突发事件增加治理成本,应急管理降低治理成本

突发事件在影响上具有破坏性、危害性。在国家和地区治理体系内,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势必会增加治理成本。一方面,突发事件会造成人员伤亡,影响人力资源供给。以自然灾害为例,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的强度大、频率高,造成的人员损失严重。根据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数据,2019年,全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亿人次受灾,909人死亡失踪。另一方面,突发事件造成财产和经济损失,增加社会成本。2019年,全年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 270.9亿元。此外,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需要消耗社会的财力和物力。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管理的目的是“花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活动,尤其是应急预防工作,能够有效减轻治理成本。

二、突发事件影响治理秩序,应急管理维护治理秩序

除对人员和财产造成有形破坏外,突发事件对治理的影响还体现在冲击社会秩序等无形破坏上。著名学者罗森塔尔在界定危机事件时指出:危机事件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性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当突发事件发展到重大突发事件(危机事件)时,就会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安全、秩序等)构成威胁。

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类型的突发事件往往会影响社会秩序(包含社会心理秩序)。对可能冲击社会秩序的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急管理,也是维护治理秩序和治理价值、提升治理信心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条件下,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对国家治理、地区治理的重要挑战,也是对全球治理的重要挑战;不仅是维护国家治理秩序、地区治理秩序的需要,也是维护全球治理秩序的需要。有效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既是全国性、区域性重要公共产品,也是全球性的重要公共产品,要进行优质高效的现代化供给和配置。

三、突发事件考验治理能力,应急管理体现治理能力

相较于日常事项,突发、紧急是突发事件的显著特性,对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形成特殊考验。首先,突发事件考验着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事件突发,要求领导者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科学决策予以应对。时间就是生命,要及时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进行有效应对和处置。处置不当、不力,可能扩大事态,酿成更严重的后果。其次,突发事件考验着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人员、信息和物资等要素保障往往缺乏和不足,需要在军地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层级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高应急效能。再次,在互联网新时代,突发事件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应急沟通能力。伴随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容量海量化,传播方式交互化,传播手段多维化,传播时效全时化 。在全媒体时代,如果缺乏相应的应急沟通能力,容易导致应急沟通不及时、不当,滋生助长各类谣言,影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甚至生成新的网络舆情。

从现实逻辑看,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刻不容缓。人的现代化是治理现代化的依托。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应急能力的现代化不可或缺。在完善应急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注重提升领导干部的现代化应急治理能力。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框架中,要提高专业化应急素质和能力建设,包括应急决策能力、应急组织协调能力、应急沟通能力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人口不断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集中,城市风险与应急管理成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紧迫现实任务,风险与应急管理能力成为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按城区常住人口排序,全国有7个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 000万以上),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有14个(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 000万以下),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和大连。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大、经济总量大。按照GDP计算,我国7个超大城市人口总量约1.5亿,基本相当于俄罗斯与新加坡的人口总量,GDP总量约占全国GDP总量的18.1%,比韩国GDP总量多了71%。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推进超大城市应急管理现代化,是我国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5iI00bPZqiGFCA7CpJG1NXj5uy+CAh1h8BFbD/qsIZcm3WxFd1cRlsrAdpQkFP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