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工具向度:运用互联网、数字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信息化新时代,数字化成为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应急管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路径选择。相比传统社会而言,现代社会是高风险社会 。人类应对和治理突发事件的挑战更加艰巨。但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现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备传统社会不具备的高科技支撑,即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支撑。 治理是价值向度“道”与工具向度“术”的结合体。在工具和手段层面,强调新工具、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是传统管理与治理的共同点。两者也存在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治理视域下的技术要体现价值导向,强调用技术提高治理能力(技术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途径),强调对技术进行治理(技术也是治理的对象和环境)。在治理理论视域下,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也要积极依靠和适应技术创新,推进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能力。

一、信息不对称与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

作为公共管理活动,应急管理在实践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制约了应急管理能力的实现和提升。这些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包括:层级之间应急信息不对称、部门之间应急信息不对称、区域之间应急信息不对称、政府与社会之间应急信息不对称等。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数字化应急管理,有利于消除应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应急管理成本,提高应急管理效能。新冠疫情既是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次大考,也是推动我国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经过长时间的疫情防控实践,人们对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工作都有较好的认知和体验,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现代化应急管理要乘势而上,总结疫情防控中应急管理数字化应用的经验,强化各类应急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主动推进数字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第一,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强化数字化思维和理念。改变传统应急管理“人海战术”的理念,坚持让数据多跑路的数字化智能化理念,有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第二,创新和发展数字化应急管理模式。数字化技术与应急管理工作的结合不仅仅是技术应用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新模式。只有找到有效的模式,才能实现数字化赋能。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浙江的“健康码”模式等获得了全国的推广,表明数字化应急管理模式对于应急效能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第三,不断研究和开发数字化新技术,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新工具。比如,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作为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也会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逐步走向智能化应急(智慧应急)时代。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类公共场所(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机场)等高密度人员流动场景下,辅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体温异常者。人工智能技术还拥有深度学习机制,能从源头上识别、控制谣言。

此外,要把握数字赋能与制度赋能的关系,防范数字失灵、技术失灵。从本质上看,数字技术是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手段,要发挥数字赋能的效用,根本上还取决于人与制度的现代化。 应急管理数字系统、数字设备面临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冲击,往往存在一定的脆弱性。2021年7月,郑州发生特大水灾,市内一度断水断电断网,城市数字化生活陷入瘫痪,移动支付无法使用、共享单车不能开锁、打车软件打不到车、新能源车无电可充、外卖难以下单,支撑城市运营的智慧城市系统也出现失灵。智慧城市系统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数字管理效能。这表明,推进应急管理数字赋能,要多措并举,不能以技术工具为本,不能把数字系统作为政绩工程,要确保数字系统在极端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二、全媒体时代与网络舆情治理能力

作为科技发展的时代产物,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对于应急管理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既是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应急管理活动须关注的延伸对象。这是因为,在信息化新时代语境下,突发事件不仅是现实中的实体性事件,还包括映射到网络上的相关舆情事件。网络舆情的衍生性是公共突发事件进入互联网新时代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如果突发事件信息沟通不到位、不及时,多数突发事件发生后都会产生网络舆情,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例如,2018年初,东北雪乡发生旅游接待经营户和游客的冲突事件,此事件经过网络发酵后,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虽然此后有关部门介入,进行了危机处置;但从影响上看,该事件不仅对个别商家产生了影响,还对整个东北雪乡乃至整个东北旅游业形象产生了影响。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现代化应急管理要积极适应网络发展潮流和趋势,处理好线上与线下的关系,摒弃“鸵鸟策略” ,提升网络舆情治理能力。首先,要强化网络舆情治理理念。人类社会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现代化的应急管理要主动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要求,及时、真实、有效地向社会沟通突发事件信息,防止产生次生舆情灾害。有别于传统时代的媒介话语结构,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容易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出现一边倒。如果舆论引导乏力,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推手的影响,突发事件处置必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互联网时代,社会信息会出现窄化,政府的职责是提供一个多元的信息环境 。其次,要强化网络舆情风险治理。互联网时代,网络是滋生谣言的温床。伴随着应急管理走向事前风险防治,网络舆情治理也要强化源头治理,进行事前风险评估与治理。比如,对于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探索建立和实施舆论环境风险评估(舆评)制度,防范和化解可能产生的舆情风险。再次,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在事中、事发阶段,应急处置主体和主流媒体要及时引导,破除谣言、提供真相、疏解情绪。最后,要注重技术治理,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比如,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要强化网络综合治理,防止谣言等负面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放大式传播。 7GLAXY330fX1lXhsoQOnOe5fq8cV24UILDeVHf4ijhaaw46QsSmbvRsmGWKwWg/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