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祭祀系统和祭祀对象

秦汉祠畤分东西二系,主要集中在陕西、山东二省。陕西又以宝鸡地区最集中。

(一)西系

西土有三大中心:甘泉泰畤、汾阴后土祠和雍五畤。甘泉泰畤是祭天中心,居中;汾阴后土祠是祭地中心(属河东郡,但挨着左冯翊),在东;雍五畤是祭帝中心,在西。其他祠畤围绕这三大中心。

1.甘泉泰畤

秦人的祭祀活动是以郊祀为主,所谓郊祀是以帝配天,祭祀各族血缘所出的族神,最最古老的老祖宗。秦六畤,西畤、鄜畤、畦畤祭白帝,密畤祭青帝,吴阳上畤祭黄帝,吴阳下畤祭炎帝。

泰畤是汉武帝的发明,它也祭帝,但五帝围绕太一,只是太一的佐神,与所有秦畤都不一样。汉武帝有两个太一坛:亳忌太一坛先立,在长安;宽舒太一坛后立,在云阳,都是以太一为主,五帝为辅。

亳忌太一坛,祭太一、三一、五帝、冥羊、马行、赤星,以及从祀的群神,如泽山君地长(《郊祀志上》作“皋山山君”)、武夷君和阴阳使者等。坛作八边形,广三十步(直径约合42米),估计太一、三一在坛上,居中,五帝环列其外,其他神在更外一圈。它有八个台阶,八条辐射状通道,号称“八通鬼道”。

宽舒太一坛(也叫紫坛),模仿前者,坛亦八边形,也有八通鬼道。坛三层,估计最上一层是太一、三一所居;第二层,五帝坛环列,青、赤、白、黑四帝坛分置四方,各如其方色,黄帝坛偏居西南(属十二辰的未位);第三层是四方地,祭从祀群神,亦各有坛。又有赤日白月,可能也在顶层。

宽舒太一坛后立,比亳忌太一坛更显赫。泰畤是从这个坛发展而来,并与汾阴后土祠相配,地位最高。

亳忌所立,宽舒所兴 ,太祝亲领,比所有祠畤都重要。

2.汾阴后土祠

汉代祭地有后土祠。立祠与祠河有关,祠河是为了塞河,平水患。

新垣平望气汾阴,预言出鼎,是第一步。汉文帝治庙汾阴南,祠河求鼎,是第二步。汉武帝从宽舒议,正式立汾阴后土祠,是第三步。

宽舒设计的后土祠,是在“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封禅书》,《孝武本纪》同),显然是个坛、墠、坎兼具的坛场,因为土为黄色,牲牢、祠衣皆尚黄。

汾阴后土祠在山陕之间,本来是魏地的一个民祠。汉武帝立汾阴后土祠,把它拔高为最高等级的祭祀,目的是以后土配太一,统领群祀。这也是汉代的发明。

3.雍五畤

西土十畤,秦居其六。秦人奉少昊为始祖,最尊白帝。他们从西犬丘到陈仓,从陈仓到雍城,从雍城到栎阳,不管把都城迁到哪里,都要祭白帝。秦襄公作西畤,最早;秦文公作鄜畤,其次;秦献公作畦畤,最晚。这三个畤都祭白帝。

秦文公都陈仓,作鄜畤,鄜畤祭少昊,少昊是秦人始祖,最尊;秦宣公作密畤,密畤祭太昊,太昊与少昊是兄弟氏族,其次;秦灵公作吴阳上下畤,上畤祭黄帝,下畤祭炎帝,是为周遗民而设,又其次。秦人伐戎继周,不仅接收周的地盘,也包括留居当地的百姓。黄帝是姬姓始祖,炎帝是姜姓始祖,姬姜联姻,统治雍岐之地二百多年。秦人要想在西土站稳脚跟,离不开周遗民的支持。这四个畤都在宝鸡,是为雍四畤。

汉高祖作北畤,北畤是祭颛顼。秦四畤加汉北畤,即著名的雍五畤。

汉武帝三年一郊祀,主要就是指这三类祭祀。

(二)东系

东土的祭祀,以封禅泰山最隆重。封禅是山东地区祭祀天地的形式,与西土看重族神的传统不一样。泰山是五岳之首,统领天下的名山大川,在秦汉祀谱中地位最高,有如西土的太一。

泰山是山东的祭祀中心,有如太一为众星所拱,八主祠是环绕这个中心的。

1.天主祠,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古城南牛山脚下的天齐渊,旧属齐地。

2.地主祠,在山东新泰市天宝镇的梁父山。自古禅地,都是在泰山下的小山上。泰山下,小山很多,东南的梁父、云云最有名。地主祠在梁父,位于天主祠的西南,旧属鲁地。

3.兵主祠,在山东汶上县南旺镇,又位于地主祠的西南,旧属鲁地。

4.日主祠,在山东荣成县成山头,位于胶东半岛北岸,旧属莱地。

5.月主祠,在山东龙口市莱山上,位于胶东半岛北岸,旧属莱地。

6.阳主祠,在山东烟台市芝罘岛上,位于胶东半岛北岸,旧属莱地。

7.阴主祠,在山东莱州市三山岛上,位于胶东半岛北岸,旧属莱地。

8.四时主祠,在山东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上,位于胶东半岛南岸,旧属莒地。

这八个祠,前三祠在西,后五祠在东。西三祠,东北—西南,略呈一线。《鹖冠子·近迭》:“人道先兵”,兵是代表人。西三祠代表三才(天、地、人)或三一(天一、地一、太一)。东五祠,日主祠与月主祠,迎日拜月,东西相对,呈一轴线;阳主祠在其左,阴主祠在其右,左为阳,右为阴。这四个祠在胶东半岛北岸。四时主祠在胶东半岛南岸,象征四时的起点。

山东半岛四分,齐居西北,莱居东北,鲁居西南,莒居东南。正如王睿指出,这四个地区各有各的祭祀传统,它们最终被整合成一个模仿宇宙模式的大系统,恐怕是战国晚期齐人统一山东半岛后的杰作。齐人航海,最具海阔天空的想象力,这片三面环海的土地,充满寻仙访药的神秘传说,对秦人有巨大的吸引力。

秦始皇东巡,沿海北上,先后登会稽山、峄山、泰山、芝罘山、碣石山,刻石铭功,就是被这片沿海地区所吸引。

此外,汉代修明堂,也与山东地区有关。汉武帝初立,曾打算在长安南郊建明堂,但没见过真正的明堂,后来封泰山,有人说“泰山东北阯有明堂处”(《孝武本纪》),地势险要、不宽敞,所以按公玊带(《封禅书》作“公玊带”,《郊祀志下》作“公玉带”)的明堂图,令奉高县作明堂于汶上。这种明堂,“祠太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祠后土于下房”(《封禅书》),既有点像渭阳五帝庙、长门五帝坛,也有点像亳忌太一坛、宽舒太一坛,特点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汉武帝五年一封禅,主要就是指以泰山为中心,围绕山东半岛和北中国海沿岸的祭祀活动。

上述祠畤,从祭祀对象看,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祭天地。

上古天官,见《史记·天官书》,是以日月五星绕斗极旋转、巡行二十八宿为特点。《封禅书》说,雍地“百有余庙”,其中祭“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就属这一类 ,各地差不多。

秦俗祭星,有一大特色,是祭陈宝。秦文公在陈仓北阪(宝鸡贾村塬)作陈宝祠,“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封禅书》)。陈宝是流星坠地的陨石,号称若石。今地宝鸡就是得名于此。

汉高祖起事,在丰县祷枌榆社,祠蚩尤,入关后,除令丰县觐治枌榆社,在长安立蚩尤祠,所兴唯二事:一是立北畤,祭黑帝,与雍四畤相配;二是令郡国县立灵星祠,祭后稷。所谓灵星,指龙星左角,即天田星,所以兴农。

汉武帝立甘泉泰畤和汾阴后土祠,以太一为祭天中心,后土为祭地中心,凌驾于雍五畤之上,这是汉代祭祀的最大发明。

第二类是祭五帝。

五帝是先秦固有。一种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见《大戴礼记·帝系》和《国语·鲁语上》;一种是青帝(太昊)、赤帝(炎帝)、黄帝、白帝(少昊)、黑帝(颛顼),见《吕氏春秋·十二纪》和《礼记·月令》(《左传》昭公二十七年郯子语已具雏形)。前者是周帝系,后者是秦帝系。 汉代的雍五畤是继承秦四畤,显然属于后一种。

司马迁说,高祖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封禅书》)或说五色帝是汉高祖立北畤后才有,显然不对。高祖说“吾闻天有五帝”,显然早就知道,天下有五帝,对话者“莫知其说”,只是不明白秦人为什么没有为黑帝立畤。

汉文帝重五帝。他祭五帝,分两种,一种是去雍地祭五帝,一种是在长安祭五帝。他立渭阳五帝庙、长门五帝坛是从赵人新垣平说。渭阳五帝庙不是五帝各居一庙,如雍五畤,而是“(五帝)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封禅书》),等于五畤的缩微版,有点像后起的明堂。及诛新垣平,交祠官致祭,不再去。

汉武帝祭五帝,也分两种,一种是亲往雍地祭五帝,一种是在太一坛上或明堂类的建筑内,与太一相配祭五帝。

第三类是祭山川。

司马迁讲巡狩封禅,有所谓五岳四渎。五岳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渎是江、河、淮、济,历代祭祀不绝。这是秦系的五岳。

秦合天下为一,东土(殽山以东)以嵩山、恒山、泰山、会稽山、湘山(青草山)为名山,济水、淮水为名川;西土(华山以西)以华山、薄山(即《诗》《书》之终南山,今太白山)、岳山(岳是垂之误,垂山即武功山)、岐山、吴岳(吴山)、鸿冢、渎山(岷山)为名山,河水、沔水(汉水)、湫渊、江水为名川(湫渊是湖,不是河),皆有祠。 此外,陕西关中的灞、浐、泾、渭诸水,因为地近咸阳,亦有祠,很多小山小水也有祠。

汉武帝时期的五岳是以天柱山为南岳,与秦代不同。

天下名山,汉武方士有不同说法。

公孙卿说:“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雷首山)、太室(嵩山太室山)、泰山、东莱(莱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封禅书》)所谓“三在蛮夷”,疑指衡山、湘山、渎山;所谓“五在中国”,没有恒山和衡山,加了东莱山。

公玊带说:“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沂山),禅凡山(丸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封禅书》)这是他另立的封禅说,汉武帝并未采纳。

秦始皇巡游天下,除封泰山、禅梁父,还祠祭会稽山、峄山、芝罘山、碣石山。

汉武帝巡游天下,除登封泰山,在梁父祠地主,在肃然、高里(蒿里)、石闾禅地,还祠祭太室山、天柱山、恒山,东登东莱山,北登碣石山,西登崆峒山。封泰山“如郊祠太一之礼”,禅肃然“如祭后土礼”(《封禅书》)。

第四类是祭鬼神。

秦汉祠畤,鬼神很多,如秦时雍地祭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庄)、诸逑(诸遂)之属,汉高祖七巫祠有东君、云中、司命、九天诸神,汉武帝亳忌太一坛有泽山君地长、武夷君。

秦鬼,名气最大的当属杜主。杜伯被周宣王冤杀,化为厉鬼,本来是周人畏忌的鬼,周人走了,照样流行于秦地,如杜陵有五杜主祠,雍菅庙和秦中也有杜主祠。司马迁说:“杜主,故周之右将军,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封禅书》)意思是秦中小鬼,属杜伯最灵验。此外,汉高祖七巫祠有“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封禅书》),南山是秦岭,秦中是关中平原。 秦二世自杀,也是秦中著名的凶鬼。

汉鬼,则有汉武帝神君祠(在上林苑蹄氏观)的长陵女子。

物怪,秦文公“伐南山大梓,丰大特”,见《史记·秦本纪》。《水经注·渭水》引魏文帝《列异传》,说秦于故道县立怒特祠,就是祭这种牛怪。西汉故道县在陕西凤县,位于宝鸡西南。

此外,秦皇汉武迷求仙访药。武帝冀遇神仙,从公孙卿言,立缑氏延寿城仙人祠、长安蜚廉桂观和甘泉益延寿观、通天台,作为候神之所,也是祭祀活动的一部分。 rQ1TJBIVujl+UIH+oslVf+ew4GaLAccDh5UIrqU6ybvZXRAMPZaWl4KBmfkLC/T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