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新的心理学之总括性特征

那些在导论中所该说的 ,本质上来看我们都已说过了。你们都了解到就对普全性而言,虽然只是从基于历史性而来的预先解释(也就是如同从一个遥远的远方),那个新的而且必然被要求的心理学将会而且必须会如何。

(只是很少有必要针对几乎是理所当然的部分进行补充,以避免将我们的期待导到错误的方向去)

要是我们放眼去看那个新的心理学的根本特质,则会出现几个标语:先天性、本质性、直观纯粹描述、意向性以便为了去说:停留在自然而独断的态度而非停留在特殊哲学的,即超越论的态度。

1. 先天性这个标题意味着:此一心理学首先指向本质的普遍性以及必然性,朝向那些心理学的存在及生命一般不可或缺之物。唯有第二顺位它才指向心理学现实性的解释,指向理论、正是本质的解释,指向对我们来说自然而然是首要的兴趣之所在。

2. 直觉或描述的标题则为我们先天性的泉源。纯粹从内在直观以及被直观内容的分析以及在一个达到一般必然性的直觉性奋起之中那个作为本质性探查的探查将被获得。它们将不会是揣测的、被设想的本质必然性而已,而是那些必然性以及有效性的无条件的普遍性自身会成为被直观之物。

3. 此外,透过如此的过程,那个最普遍的心理存在及生命的根本特质会被提出来,即意向性。心理生命就是意识生命,意识是意识着某物。这个意识的普遍称号带有与之不可分离的“我”这个称号,人的性格一般与作为意识的对象性之对象性,所有的心理之物都存在其中,根据其本有本质而立基于内在直观所呈现者,要是如此去看,则意识生命的双重中心化乃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给予了任何内在心理学研究以本有的、目的性的中心化:而底下的任务也必然地产生了,亦即系统地去描述探究那些相关联的意识多样性,这些多样性合乎本质地隶属于合乎认识的成为意识(Bewußtwerden),或每一范畴的对象性之可成为意识(Bewußtwerdenkönnen)。每一可能对象性的范畴皆标示着对于可能心理生命的方法之合乎法则性之索引,而每一个可能的真实世界之范围也标示着对于可能交互主体心理生命的法则性之索引。

4. 在超越论的态度中,所有这样的研究都接纳哲学的基础研究之特质,并导向一个极端被奠基并终究普全的哲学。

然而作为心理学家的我们不愿是哲学家,也就是说,至少首先我们不愿意是,犹如数学家、物理学家、语言学家等也不愿意那样,这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在此我只是提示一下:从本质的理由来说没有任何人天生是哲学家。先天来说一个哲学的极端、系统性的奠基却是要求一个从自然的观点到哲学的观点之主体性,因此也是历史性的向上提升。

或许我们的心理学提供了一项先天可能的、自然的起点,可向上朝向一个超越论的现象学与哲学而去。从一个特殊的哲学兴趣来说,一个如此的内在心理学未尝不可以是作为一个有目标性的、有动机性的哲学(虽然一点不是作为其基本学科)之前阶段。然而就算这项兴趣是发挥作用的,而透过这门讲授课哲学的精神也充分准备好了,我们在此却不预设哲学,也不打算系统性地探索哲学。我们打算停留在自然态度之中,我们真的只想保持心理学家的身份,在自然的、人的方式底下朝向最为真实性的客观世界而去,并致力于研究这个客观世界,特别是它无非即是精神世界。但首先在此仍需要一些补充性的说明,有关于自然态度与作为这个态度的科学之独断性的科学的说法之意义。

这个世界乃是所有科学的普全主题,此科学相对于哲学被称为“自然态度的科学”。这个世界存在是理所当然地被设定着并总是被预设着,它的理所当然乃是从我们持续经验的一致性中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于被经验的世界真实性之预设,以及所有科学认识的努力以及所有人类实践都是要回溯到那个带有被预设的世界之经验真实性的自然态度。

一个透过对于悬搁这些预设的另一种态度因此被提示出来了;但在此我们无须进一步处理它。就算是那些在历史中形成的先天科学,例如几何学以及其他纯粹数学的科学实际上都未曾脱离这个自然态度,尽管它们在其特殊的主题及奠基中丝毫不包含世界的事实也不预设这些事实。它们处理的是理想性之物,其理想上可能的空间与时间形态,理想上可能的量,理想上可能的物,等等;同样,心理之物与精神之物的理想之可能形态是我们以先天为导向的心理学。

只要这些先天科学在以对世界的认识为目标以及建立其手段的情况下可说是与世界相关的。间接地说先天的研究同时便是世界研究。例如在实际的自然中那些带有多样性的空间事实便相应于那个空间的先天性或几何学的先天性。作为空间性的被给予则必定需要满足每一可设想的空间、所有可设想的空间构成物之本质形式与本质法则。据此在其先天法则的无限性中的几何学乃同时并当然是关联于自然的认识、对于经验世界的一种认识,尽管由于它只关联到空间形式的部分,而造成片面不完整的认识。

5. 在相同的意义底下这个关于精神、个人的心理、群体及群体成就的心理的纯粹本质学说同时亦是就那个实际上贯彻这个世界的精神性来说对于世界的一种认识。

只要它是并且无异于自然的数学,甚至于是具有最高认识等级的认识,只要它在实际的空间中到处产生那些严格必然的法则结构。那个经验归纳的自然科学将在下列情况中向上提升到无可比较的较高认识阶段,意即当它收纳自然的数学,并认识到有关实际自然而与自然不可分的先天性之系统性建构将毫无疑问地生产出绝对必然法则的无限性。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每一个经验科学。它必须是逾越模糊、归纳经验的阶段。假若它想成为严格的科学,首先便必须确立起本质法则,该法则先天地涵盖其领域,就是特别涵盖了对于偶然事实的所有考虑。在此心理学并无任何不同。要让心理学完全构造成严格科学关键点在于认识到所有偶然事实性都有着无限的本质法则,有待系统性的研究。

固然心理学主要是去认识那些在被给予的世界中依据经验而显现的精神性,不过当然对于心理学来说要去获得那些在先天性之外还规定着以及约束着事实性的认识。先天性无所不在,无论在心理学或在自然科学中,它都是颠扑不破的形式范围。一旦它们欲成为可思考的与先天可能,在此范围中,那些经验的事实性便得以立足。

至于根据先天的认识以及回溯到先天性那个有关经验的方法,特别是经验“法则”的研究要如何定形,则是一个新的问题。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把任务放在建立经验心理学自身的观念上,而是透过对纯粹先天的内在心理学的观念之纯然构造,以便能够为这门作为在己封闭科学的心理学做好准备,得以从本质上就对精神活动进行一般原则上的理解(以便在未来的详细执行中真实地获得),这种本质上的理解,在己与为己地,乃是科学研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

6. 最后还有一点要提,以避免误解。

数学可说是最古老的学问,而在不久以前它还是唯一被建构起来的先天科学,既然我们已经构造了那个关于数学相关的先天科学的概念,则我们就概念这个层次来说,便倾向于将先天的一般科学看作好比数学那样的学问;先天的心理学可说是有如精神的数学(eine Mathematik des Geistes)。然而我们必须在此小心谨慎。数学的领域,无论是单数或复数的领域莫不要求一种方法以及科学的类型,该类形式是适应于这些领域的,而且这些类型一点也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先天性。

我在此所指出的,透过几何学显示的最为明确,如同几何学对其领域的要求,它建构了一个描述性的理论;这是一个让演绎认识的无限性理所当然地回到少数与具有直接明证性的“格准”或者是由它们演绎而来的一项理论。然而心理的领域却完全是另一种本质种类,就分析上来说总是成长着并且从来不可限定地是有关于直接本质洞见的多样性,除此之外,那个纯然的直接直观在此已经产生出一门完全无限的科学,一个直观而描述的先天性,而这对我们来说特别不成问题。就比较高的阶段来说,这门科学固然不缺那个间接的、推论的并且是演绎的过程并导向一个较高阶段的先天性,但这整个科学绝非数学的类型。 fqLgTCq7k8JAyw2oj1d6ahdCD+8g4NYrPr00sMdvqOqQFV6cRdRHg3lpIOsR/b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