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李中梓对吴中医学的影响

吴县人民医院 金庆江
吴县东山地区人民医院 金庆雷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清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少年博览群书,擅长文学兵法。初攻举业,后因痛感两亲子被庸医药误致死及自己早岁多病,乃转以邹鲁之业兼岐黄家言,自究医理,成为明清间江南一大医家与宗师。

李中梓主要医事活动多在苏州地区,他所交往的医家和从学门人大多为吴中名医,他的学术思想、医学著作对吴门医派的形成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追溯笔者家学,亦是遥承李氏。据考家父金里千师同里殷俊生,俊生从其父子量学,殷子量师同里顾守之,顾氏从苏州沈安伯学,沈安伯师尤在泾,尤氏从马元仪学,马元仪师李中梓。于此亦可窥见李中梓流派对吴中医学深广影响之一斑。

李中梓与吴县(今江苏苏州)医家郭大川交谊最厚,曾两次较长时间寓居苏州上津里郭园内,其治疗积症的名方“阴阳攻积丸”,即是在郭园向当地老妪访得。除了郭大川外,尚与吴县名医闵曙公、金时揄等亦有往来深交。比中梓稍晚的张璐也很敬重李氏,在《张氏医通》中纂用了《内经知要》《医宗必读》《士材三书》等内容,并邀请李中梓门人沈朗仲、马元仪、尤乘、李延昰等参阅校订。至于后世吴中医家著述中引用李中梓医论者,更是不胜枚举。

自学成才的李中梓恰恰又是一位出色的中医教学家。综观李氏著作有《医经必读》《内经知要》《士材三书》,此外尚有《医学传心》《伤寒括要》《颐生微论》《医统》《内外景说》《脉鉴》《铜人穴经》《外科点化》《女科微论》《运气考》等。内容涉及中医的经典要旨、各家学说、基础理论、病机诊法、本草药性、内外妇科、针灸养生等,内容十分广泛。由于李氏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与较强的概括能力,因此其著作都具有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特点,最为初学者登堂入室之捷径。这在当时可称是一套最完整的中医教材,因而在吴中医界广为传诵,并一再翻刻远播。单是《内经知要》《医宗必读》就存有版本数十种之多。

李氏及门甚众,多知名于时而记载史志,且一传再传,既形成流派,又有不断发展。据本人初步查证的李氏门人有沈朗仲、马元仪、蒋示吉、尤生洲、黄伯时、陆在衡、郭佩兰、董宏度、徐南夏、刘道琛、李延昰、顾开熙、刘梦金等,尽得其传,且有著述传世,其中又以吴中医家为大多数。李中梓在授业过程中能够做到知人善用,教学相长,因而他的门人一方面能够协助老师著书立说,另一方面也能独立编写自己的著作。例如李氏《颐生微论》《士材三书》《诊脉要诀》《李士材医案》等,皆得益于门人之删补、整理、校订及增辑。而沈朗仲之《病机汇论》《医归》,马元仪之《印机草》《证论精微》,尤生洲之《食治秘书》《勿药须知》《脏腑性鉴》,蒋示吉之《医宗说约》《医意商》《望色启微》,郭佩兰之《本草汇》《四诊指南》等进一步丰富了李中梓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当时吴中医籍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至于李中梓门人尤生洲、蒋示吉校订吴又可《瘟疫论》,马元仪门人又有叶天士、尤在泾,一则创立温热论治有功,一则阐发仲景《经》旨得力,更使吴中医学得以进一步的发展盛行,李中梓对吴中医学的贡献功不可灭。

(《江苏中医》,1994年第15卷第9期) KK8tUGMWiImjVY9nFZRQYuAzKrL/OZaXsTKM+DYXUKqFuc9pFbGK9ajdyyxOW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