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倪序

“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恙。”受儒学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的医生都怀有一种普济苍生、泽被后世的博大胸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者,是也;“不为良相,宁为良医”者,是也;“大医精诚”者,是也;“作为医师,宜兴悲悯,当先识药,宜先虚怀,勿责厚报”者,是也。

苏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古称吴都、吴中、吴下、吴会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物产丰饶,宋时就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也不胫而走。苏州的中医向称“吴医”,源自清乾嘉年间吴中名医唐大烈所著的《吴医汇讲》,这本被称为现代医学杂志滥觞的著作,汇聚了当时吴中地区40余位医家的百余篇文稿,共11卷,从此“吴医”始为天下人周知。

所谓“济世之道莫大乎医,去疾之功莫先乎药”,吴中经济欣欣向荣,苏州的中医药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3 000多年前,“泰伯奔吴”开创了吴地的历史,也开始了吴中医学的萌芽;1 400多年前,精通医术的苏州僧人奔赴日本传授汉方医学及针灸技术,开始了吴医乃至中医学的对外交流。同时期吴地第一位御医的出现,成为“吴中多御医”的开端;1 000多年前,吴中现存第一本医学著作的问世,拉开了“吴医多著述”的序幕,而“宋代世医第一家”苏州葛氏世医的出现,由此世家医学成为吴中医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800多年前,历史长河中掠过中医学重要医学流派——吴门医派的倩影,从此开创了吴门医派千年的传承历史;300多年前,一部《温热论》宣告了温病学说的创立,将吴门医派推向了发展的高峰;100多年前,西学东渐,中西医纷争,吴门医派发出了历史的呐喊,继续着前行的步伐;10年前,苏州市中医医院的整体搬迁,实现了吴门医派主阵地、主战场的跨越式发展;2019年,机构改革,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加挂苏州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健全了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从以下一组数据不难看出苏州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截至2020年末,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393个,较上年增加86个,增长28.01%,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10.56%。目前全市共有中医医院9家,中西医结合医院4家,中医类门诊部39个,中医诊所341个,按标准建成中医馆105家、中医阁268家。全市中医类医院实有床位6641张,较上年增加387张,增长6.19%,占全市医院实有床位总数的10.95%。全市中医药人员数达6 433人,较上年增加780人,增长13.80%,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 232人,占全市执业(助理)医师总数14.72%。全市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数930.77万,较上年增长5.21%,占全市医院总诊疗人次18.72%;全市中医类医院入院人数24.79万,较上年增长3.91%,占全市医院总入院人数14.97%。

千年传承,百年激荡,十年跨越,吴门医派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凝聚着吴门医派不断探索与创新的灵魂。当今时代,国家将振兴传统文化提高到战略层面,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将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医药无论是对疾病的预防,对重大疾病的防治,还是对慢性疾病的康复,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我国对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面介入中医药诊疗并取得良好效果就是最生动的实践。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的指示精神,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中医药,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是历史赋予每个中医人的使命,也是未来对中医人的期盼。吴门医派作为中医学术流派中影响广泛的一支重要力量,更需要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苏州市传承发展吴门医派特色实施方案》是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政策举措,《2020年苏州市中医药工作要点》是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苏州市中医药管理局的具体方案。为此,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研究文集”,汇聚当代学者对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的研究成果,总结他们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对发扬光大吴中医学、传承发展吴门医派不无裨益。

苏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倪川明

2020年12月 10Unzb1ZsXJG6tLR5xvkuohK5CoBlBIWl2csH6XTVw6VB8Oe/iNMqSreDUk+Imi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