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医学思想研究

李中梓治学主张淹通众家之长,不可不偏执于一家,这大概源自李氏对《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究心研究,以及对张元素、李东垣、薛立斋、张景岳等医家学术精华的吸收。李氏的先后天论、古今元气不同论、水火论等应当就是他通达各家学说而取长补短的结果,若拘泥于一家之言,则“师仲景则偏于辛温,师河间则偏于苦寒,师东垣则偏于升补,师丹溪则偏于清降”,终无所成。

强调脾肾并重是李中梓先后天论的实质内容。李氏指出《内经》所说的治病必求其本,这个“本”字就是脾和肾。“世无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本。澄其源而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自然之根也。”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为脾,治病如能抓住脾和肾这两个先后天的根本,可以不治而自愈。

元气是人身最根本的物质,其元阴能润泽脏腑,元阳为脏气之源。故元气旺盛,则根本巩固;元气衰惫,则根本动摇。李氏认为人的元气,好像大自然中的气,当天地初开时,气化浓密,则气强。又认为人体“元气转薄必然之理”,在这种元气渐薄、今不如古的思想指导下,处处注意对元气的保养,也就突出了“补虚”的观念。

水为阴,火为阳,水火既济,阴阳互根,这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这个观点在《内经》中已有详尽的论述,但历代医家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又有新的理解和不同体会。李中梓十分重视阴阳水火的相互关系,认为阴阳水火是万物之本,而于人身之中即是气血;阴阳二者,阳于生命活动尤为重要,提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体现了李中梓阳重于阴的学术主张,实质上是继承了张景岳的“阴不能无阳,无气便不能成形”的论说。 HpAIdzOBUmWk7RPmg9Qt4PBQV0cnZOvTkPH5zB1nxnvazbR7c7OLuHqv1pTi/BO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