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天山里的一零一夜

对遥远、神秘的未知,生出旖旎的遐想;而近距离地接触、科学地探索,迎来对自然的真实体会和认识。什么才是“美”呢?

夏天去了趟新疆的乌鲁木齐。远处是雄伟、绵延的天山,白雪覆盖的青翠的松柏,耸立在沙漠绿洲之上。而更让人憧憬的是那些遥远而且神秘的天山传奇。不甘于仅仅浪漫遐想的地球子民,是否曾想揭开那些远古传奇的面纱?王母娘娘、天上瑶池、圣洁的雪莲——你可曾好奇:它们究竟是什么?

王母娘娘那慈祥广善、亦佛亦道的西域圣母的形象,其实是“无中生有”的。连“王母娘娘”这个名都是民间故事衍生出来的,其原始的名号是“西王母”。

西王母是谁?根据古辞书《尔雅》:“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原来西王母是国名,上古时代一个距中原遥远的西方荒野里的古国。《淮南子》:“西王母在流沙 之濒”;《礼记》《尚书》等说尧、禹造访过它,舜时它礼献过白琯,所以显然西王母国存在了许多个世纪。

然而,远古奇书《山海经》却三次提到西王母确有其人。其中《西山经》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 ,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是位装神扮鬼的女祭司?还是凶神恶煞的女酋长?古简《穆天子传》里,西王母却又以一位温雅的女帮主形象出场:周穆王西巡到了昆仑山,拿白圭玄壁等礼物去晤见西王母,接着在“瑶池之上”宴请西王母,吟歌互颂。《史记》讲他:“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那么,可能西王母所处的是个母系社会,而且该国一直有女王被称作西王母。对一个遥远又不熟悉的国度,这“人以国名”或“国以人名”的混淆应不难理解。

《山海经·大荒西经》里又说到西王母居住在“昆仑之丘”。如今叫作昆仑山的山脉横亘青藏高原的北部;可是根据《尔雅》里“三成 为昆仑丘”,昆仑是泛指西域巍峨的大山,所以祁连、昆仑、天山、阿尔泰山大概都可以含糊地称作昆仑。“瑶池”也没个定论,青海湖或罗布泊(今已干涸)等大湖并不在高山之上,而且那些无际死水的咸水湖未免也太缺乏浪漫了。天山里的美丽天池倒是颇有那个味道,就姑且认定瑶池就是天池吧!

高山上的湖泊总令人心驰神往,它们的存在也都各有原因。天池是何以致之?旅游说明上都一律引用同样语焉不详的语句——它是古老冰河期的冰河堆积土石、堵塞河道形成的高山湖泊。虽然只是匆匆地“到此一游”,我倒别有观察:

天池水源自天山博格达峰(海拔5 445米)的融雪。终年不断的溪水流出山谷,被围堵在天池(海拔1 910米,面积4.9平方千米),略事逗留后继续而下。那一路溪谷,海拔并不算高,应该不及过去冰河期的冰河海拔高度;而它的截面呈标准的“V”字形。

我们知道,由于流水和冰体对地形的切割作用力不同,溪河谷与冰河谷因而“截然不同”——溪河谷的截面呈“V”字形,冰河谷则呈“U”字形(见图5.1)。所以天池这标准的“V”形谷是冰河堆积物围堵而成的说法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图 5.1 溪河谷和冰河谷对比

左图远处是天池的上游、呈“V”字形截面的溪河谷,近景则是堵住水路而形成天池的天然土石堰坝;右图是加拿大某国家公园一处冰河期形成的、呈标准“U”字形截面的冰河谷。两者对照鲜明。

再看那堵住水路而形成天池的天然土石堰坝,由两侧山体成一体延伸而出,形如坍塌的堆积。而其土石的结构,从大如轿车的石块到细如沙砾的土粒,都是标准的坍塌堆积物。天池敢情是个大型堰塞湖(见本篇【小贴士】)!

大地震造成山体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是屡见不鲜的。天池诞生于几千年前哪个时代的哪一场大地震,恐怕永远不得而知。但不争的事实是,天山山脉是地震活跃带,仅仅过去两百多年就有至少四次震级估计超过8.0级的特大地震。堰塞湖一般很短寿,但存在了至少几千年的天池,它的天然堰坝体积很大、压实得极为坚实,诉说着当年那场山崩地裂的大地震。

千年不溃的堰塞湖天池不禁让人联想到了王母娘娘的千年蟠桃!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千年蟠桃不知是何物,但天山的雪莲倒是真花实景:从学术的药草书,到游戏人间的金庸小说,都说到它。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说:“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间有草,类荷花独茎,婷婷可爱”“其地有天山,冬夏积雪,雪中有莲。”可是很不幸地,书中又声称天山雪莲具有某些珍奇的药性。怀璧其罪,人们开始滥采这原本就已珍稀的植物。

雪莲不是莲花,它属菊科。在那海拔两三千米的天山上,高寒、贫瘠、严酷、脆弱的生存环境里,它们稀落地生长在石隙间、砾石滩上,从种子萌芽,经七八年,直到开出美丽的花作为生命的终点。然而,近年来旅游、商业的发展和交通的发达,加速着人为对它竭泽而渔式的滥采,现在要到三千多米以上才得以寻觅芳踪。全球变暖也正在把雪莲驱赶到更高的山区,天山雪莲生活面积日益缩小,如今已是濒危物种!有使命感的媒体记者的深入报道,读来着实令人心惊、心痛。

天池景区路边,乌鲁木齐店铺里,贩卖着一朵朵干褐的雪莲花。同行的晚辈买了一枝,遭我“子不杀伯仁,伯仁因子而死”地胡乱说了一通。

小贴士

湖泊总是由某些特殊的原因形成的。山区的各种湖泊盆地,有的是火山冷却后的陷落区或岩石围堰区,有的是地体结构拉张的凹陷区,有的是过去冰河切割形成的凹陷,有的是人工围堰的水库,甚至有的是远古的大陨石撞击坑;还有一种是天然堰塞湖。

堰塞湖大多是山区大地震的副产品。大地震造成山体崩塌,掉落的岩石往往落入河道并且堵挡了河道,好像天然的速成堰坝,聚水成湖,成为堰塞湖。例如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留下30多个堰塞湖。当然山体崩塌并不一定是地震造成的,例如山洪也会造成滑坡和新的堰塞湖。

堰塞湖不乏硬朗长寿的,例如天池,估计已存在了数千年。但由于天然堰坝的土石体质一般较松弱,以致堰塞湖一般都短寿,其堰坝被流水不断冲刷而遭溃解,寿命一般为几天、几月、几年。在过去科技、通信不发达的时代里,堰塞湖溃坝总对下游造成或多或少的灾祸。例如1933年四川岷江上游大地震,留下一批大大小小的堰塞湖。半年多后以及1986年两次发生溃坝事件。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堰塞湖在多次灾难性的山区大地震后终于被端上台面,受到了应有的重视。现代的我们有了各种监测技术,包括人造卫星遥感(见图5.2),以及灾害防治系统,例如采取人工疏导甚至爆破的泄流手段。于是过去对待堰塞湖的束手无策、听天由命,如今已变成可监测、可控制的了。

图 5.2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在北川县造成一个大型堰塞湖,淹没村庄

右图为人造卫星在震后所摄,对照左图2006年同一季节所摄照片中原本的河道状况。 GotSr+h0c/4WjLiP2StHlT4n3dhrgGY3w47aG+GKlAS3oLViCv1B+Z/UAQk1cV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