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比自己更有力量

您用一只手能提起多重的物体?假定能提起10公斤的重量。您是不是觉得这10公斤就代表您手臂肌肉的力量?如果是这样,那您就错了,肌肉的力量要比此大得多。请观察一下,比如,您手臂的肱二头肌是如何动作的(图27)。如果把前臂的骨骼看做是杠杆,肱二头肌附着在杠杆的支点附近,而重物则作用于这个生物杠杆的另外一端。从重物到杠杆支点的距离,也就是到关节的距离,差不多是二头肌末端到支点距离的8倍。这就是说,如果重物的重量为10公斤,为了提起这个重量,肌肉需要付出8倍的力量。如果肌肉的力量能够达到我们手臂力量的8倍,则它将能直接提起80公斤的重量,而不是10公斤。

图27 人的前臂C属于第二类杠杆。作用力施加在I点;杠杆的支点位于关节的O点;需要克服的阻力(重物R)作用于B点。BO的距离大约是IO的距离的8倍。本图摘自于17世纪佛罗伦萨科学家波雷里的著作《论动物的运动》,在该书中,力学原理第一次被应用到生理学领域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比自己更有力量,也就是说我们的肌肉发出的力量,要远远超过我们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那这样的身体构造合理吗?乍一看,好像是不合理的——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力量的无谓损失。但是,让我们回想一下力学中的那个古老的“黄金定律”:如果在力上吃亏了,那么在位移上就一定会占便宜。在这里,我们还在速度上占了便宜:我们手臂的运动速度,是操控手臂的肌肉的速度的8倍。我们在动物体内看到的这种肌肉附着方式,保证了四肢的灵活性,而这在生存竞争中要比力量更为重要。如果我们的手臂和腿的构造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是行动极其缓慢的动物了。 7025PWpDJNCyWSQ2UhRXe44Fq+UZCsVwihm5M9iWiZxlBPUO6q7UaXFRbuPfcm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