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炮弹奔月记

1865~1870年间,儒勒·凡尔纳在法国出版了科幻小说《炮弹奔月记》,在这篇小说中有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想象:把一个承载着活人的巨大“炮弹”发射到月球上去。儒勒·凡尔纳把自己的设想描绘得是那样地逼真,以至于大部分读者都产生了疑问:这种设想真的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吗?这个问题讨论起来一定是非常有趣的。(现在,人造卫星和航天火箭都已经发射成功,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会借助于航天火箭进行星际旅行,而不是炮弹。但是在最后一级点火后,火箭的运动规律是与炮弹的运动规律相同的。所以说,小说中的文字并没有落伍。——译者注)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究竟有没有可能——即使只是理论上的可能——炮弹在发射出去以后,永远也不会落回地球上来。理论上,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的确,沿水平方向射出的炮弹最终都会掉落在地面上。为什么呢,因为地球对炮弹的引力使炮弹的运行轨迹产生了弯曲:炮弹并没有沿着直线飞行,而是沿着弯向地面的曲线飞行,所以或早或晚炮弹都会掉在地面上。事实上,地球表面也是弯曲的,但是炮弹轨迹的弯曲度更大。如果能够减小炮弹轨迹的曲度,使它与地球表面的曲度一样,那么这个炮弹就永远不会掉在地面上,而是会沿着地球的同心圆曲线运行,换句话说,就是成为地球的卫星,变成第二个月球了。

但是,怎么能让发射出去的炮弹沿着比地球表面弯曲度更小的曲线飞行呢?很简单,只要以足够的速度将炮弹发射出去就可以了。请注意图25,在这张图上画出的是部分地球的截面。

我们在一座高度可以忽略不计的山上架设一门大炮,假设是在A点。如果不存在地球引力,则水平发射出去的炮弹会在一秒钟后到达B点。但是地球引力改变了这种情况,在该引力的作用下,炮弹在一秒钟后不是到达B点,而是要比B点低5米,到达C点。5米,就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每一个自由落体在第1秒钟内向地球表面下落的距离(在真空中)。假如这颗炮弹在下落5米之后,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与其在A点时的距地表高度一样,则这颗炮弹就是在沿着地球的同心圆飞行。

图25 如何计算可以永远飞离地球的炮弹的速度

现在剩下的只是求出线段AB的长度,也就是求出炮弹在1秒钟之内的水平飞行距离,这样我们就能够计算出,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需要以怎样的秒速度将炮弹从炮膛中发射出来。这个计算并不复杂,可以从三角形AOB中得出:在这个三角形中,OA为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370000米),OC=OA,BC=5米,由此可以得出,OB=6370005米。在这里,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AB 2 =6370005 2 - 6370000 2

计算后我们可以得出,AB的长度大约等于8千米。

那么,假设对高速运动有巨大影响的空气阻力不存在,以每秒8千米的速度水平发射出来的炮弹,就永远也不会掉落在地球上,而是像一颗卫星一样,永远绕着地球旋转。

那如果以更快的速度发射炮弹,它会飞到哪里去呢?天体力学证明,如果发射速度大于8千米 / 秒、9千米 / 秒,甚至10千米 / 秒,炮弹在射出炮膛以后将绕着地球沿椭圆轨道飞行,而且初始速度越大,椭圆就拉伸得越大。当发射速度达到11.2千米 / 秒时,炮弹将不再沿椭圆轨道飞行,而是沿一种非闭合曲线——抛物线飞行,就会永远离开地球了。(图26)

图26 初始速度为8千米/小时甚至更快的炮弹会飞向哪里

现在我们知道了,乘坐发射速度足够快的炮弹飞向月球,在理论上不是天方夜谭(这里可以提及一下,事实上存在着完全不同类型的难题,关于这些问题的详细讨论可以参看《趣味物理学》的第二部,以及作者的另外一本书——《星际旅行》)。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假设了大气不会对炮弹运行产生阻力。而在实际情况下,空气阻力的存在大大增加了获得这样高速度的难度,甚至导致这样的高速度根本无法达到。 4ZCWfaiOCyyGohGzwnJvQZ/6Bw3YlQmW9/ffn1TdXDfZ3PDomoTeTfVOCsf78Ua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