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还有一种”假设”

现在让我们关注一下地球运动的另一方面——地球轨道的形状。就像所有的行星一样,地球适用于第一开普勒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是做椭圆形运动,而椭圆形的焦点之一就是太阳。

那么,地球运动的椭圆究竟是什么样的椭圆呢?它与圆是否有巨大差异?

在课本和天文学的初级读物中,经常用透视法来表现地球轨道:将其形状描绘成一个极度延伸的椭圆。这种错误的图像让很多人铭记在心,他们相信,地球的轨道就是一个极度延伸的椭圆。实际并非如此:地球轨道与圆的区别非常小,以至于在纸张上只能将其画成一个圆。如果在图上轨道的直径为1米的话,那么画出的图形与圆的区别比图纸上的线条的粗度还要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艺术家敏锐的眼睛也看不出它们的区别。

让我们稍微了解一下椭圆的几何知识。在椭圆 (图17)中,AB是长轴,CD是短轴。在每一个椭圆中,除了中心O,还有两个重要的点——焦点,它们对称地分布在中心两侧的长轴上。寻找焦点(图18)的方法如下:以半长轴OB为半径,将针尖放在短轴的C点,画一个与长轴相交的圆弧。交点F和F 1 就是椭圆的焦点。OF和OF 1 (它们相等)的长度通常用字母c表示,而轴线距离,即长轴和短轴,用2a和2b表示。距离c与长轴a之比,即,表示椭圆延伸程度,被称为“偏心率”。椭圆与圆的区别越大,偏心率就越大。

tianwen18

图17 椭圆及其轴——长轴(AB)和短轴(CD)。点O表示椭圆的中心

tianwen19

图18 如何找到椭圆的焦点(F和F 1 ),a表示半长轴

如果我们知道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大小,那么我们就能准确地认识它的形状。不用测量轨道的大小,我们就可以确定偏心率。因为太阳是轨道的一个焦点,且由于轨道上的各点与这个焦点距离不同,所以对于地球上的我们而言,似乎太阳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太阳的可视尺寸,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但是,太阳的大小,完全符合当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关系。我们把太阳放在椭圆的焦点F 1 上(图18)。7月1日左右,地球位于轨道的A点,此时我们看到的太阳最小。如果用角度来表示大小,则太阳的尺寸为31' 28''。1月1日,地球在点B,这时我们看到的太阳是最大的,角度为32' 32''。下面是比例式:

000644

也就是说,地球轨道的偏心率等于0.017。可见,如果要确定地球轨道的形状,只要仔细测量可视太阳的大小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要展现的是地球轨道与圆相差无几。我们假设,将地球轨道画在一张很大的纸上,且轨道的半长轴等于1m。那么另一个轴——椭圆的短轴是多长呢?从直角三角形OCF 1 (图18)中,我们得出:

000645

但是地球轨道的偏心率,等于 000646 。公式a 2 -b 2 我们用(a-b)(a+b)表示,a(a+b)用2a表示,因为b与a相差很小。

我们得出:

000647

由此我们得出,在这张尺寸巨大的图上,地球轨道半长轴和半短轴的长度之差不超过 000648 mm。一根细铅笔画出的线的粗度都比这个差值大很多。这表明,我们将地球轨道画成圆形,实际上并没有犯什么错误。

那么在这张图上,应当把太阳放在何处呢?为了使其处在轨道的焦点上,需要将它移出中心多少呢?换句话说,在我们设想的图纸上,与OF或OF 1 的长度是什么呢?其实计算并不复杂:

000649

在图纸上,太阳的位置与轨道的中心应相距1.7cm。但是由于太阳本身就要画成一个直径为1cm的小圆,所以只有经验丰富的艺术家才能发现太阳不位于圆的中心。

由此可以得出,在图上可以将地球的轨道画成一个圆,太阳稍微偏离圆的中心。

太阳位置上这种轻微的不对称是否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条件?为了弄清楚这种影响究竟在哪里,我们特意做个试验,而且我们还要再做一个假设。假设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增大,比如,达到0.5,这意味着,椭圆的焦点将椭圆半长轴一分为二,这时候椭圆约为鸡蛋形状。太阳系中的任何一个主要行星的轨道都没有如此大的偏心率,冥王星的轨道是偏心率最大的,其偏心率为0.25(但小行星和彗星在运动时形成的椭圆偏心率有可能很大)。

假设地球轨道延伸率变大

我们想象一下,地球轨道延伸率变大,焦点将轨道的半长轴一分为二。图19表示的就是这个新轨道。地球依旧是1月1日位于点A,更靠近太阳,而在7月1日位于点B,距离太阳最远。由于FB是FA的三倍,所以1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7月的3倍。1月太阳的直径是7月太阳直径的3倍,那么太阳在1月发出的热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将是7月的9倍。那么这时候我们北半球的冬季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时,太阳在天空中处于低位,白天会很短,夜晚会很长,但严寒将会消失(虽然太阳照射弱,但太阳的距离非常近)。

tianwen20

图19 如果地球轨道的偏心率等于0.5,地球轨道会是何种形状?焦点F上是太阳

这里我们还要考虑开普勒第二定律,即在相同时间内矢径扫过的面积相等。

连接太阳和行星的直线称为轨道“矢径”,在我们的例子中,就是连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直线。因为地球沿轨道运动,所以矢径也是沿轨道运动,同时会扫过一定的面积。开普勒定律告诉我们,在相同时间内,被扫过的椭圆面积是相等的。在离太阳近的轨道点上,地球比在离太阳远的点上运动得更快,否则短矢径扫过的面积与长矢径扫过的面积就不会相等(图20)。

tianwen21

图20 开普勒第二定律图例:如果弧AB、CD和EF在相同时间内被一颗行星扫过,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将上述定律用到我们设想的轨道上,可以得出,在12月至2月,当地球最接近太阳的时候,地球的运动速度要快过6月至8月。换句话说,北半球冬季很快就结束了,而夏季则相反,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似乎是要以此来补偿冬季“吝啬”的阳光。

tianwen22

图21 如果地球轨道椭圆延伸率更大,则地球将会如何围绕太阳运动?

相邻数字之间的距离表示在相同时间,即一个月内地球走过的距离

图21更准确地显示了在我们设想的条件下,一年四季的长短。椭圆表示新地球轨道的形状(偏心率为0.5)。点1—12将地球轨道分成若干部分,这些部分表示地球在相同的时间里走过的距离;根据开普勒定律,椭圆内矢径画出的这些部分面积都是相等的。在点1,地球是在1月1日,在点2则是2月1日,在点3是3月1日,以此类推。从图上可以看到,春分日(A)出现在轨道上的2月初,而秋分日(B)出现在11月末。这表明,在北半球,冬季将会持续两个多月——从11月末一直到2月初。北半球的国家白天长,正午太阳高的时段——从春分一直到秋分——将会超过6个月。

南半球则刚好相反。由于地球距离太阳远的时候刚好与太阳低,白天短的时节重合,而且太阳光线要弱化到与太阳较近时的 000650 。南半球冬季要比北半球寒冷得多,且持续时间也要长很多。夏季则相反,将会是难以忍受的酷热,虽然持续的时间很短。

我们的“假设”还会造成另一种后果。1月地球沿着轨道快速运动,造成平正午和真正午之间的时间差距巨大,两者会相差数个小时。此时,再像我们现在这样,以平太阳时计时,就显得非常不方便。

我们现在知道,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对我们到底会产生何种影响:首先,与南半球相比,北半球的冬季将变得更短,寒冷也会减弱,而夏季则变得更加漫长。事实是否如此?毫无疑问,当然是这样的。地球在1月比在7月离太阳近了约 000651 即近了 000652 ;由此热量会增加到原来的 000653 倍,即增加7%。这使北半球冬季的寒冷略微减弱。另一方面,北半球的秋季和冬季比南半球短了8天,而北半球夏季和春季则比南半球长了8天。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南极的积冰会更多。下面是北半球和南半球一年四季的准确时长:

000654

我们可以看到,北半球的夏季比冬季长4.6天,而北半球的春季比秋季长3.0天。

北半球的这种优势并不会一直保持。地球轨道的长轴在慢慢移动:它使地球轨道上离太阳最远和最近的点发生位置变化。这一变化的周期为2.1万年。计算得知,北半球的上述优势大约在公元10700年将转移到南半球。

地球轨道偏心率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地球轨道的偏心率每个世纪会发生缓慢变化,偏心率最小值为0.003,此时地球轨道基本为圆形,偏心率最大值为0.077,当达到0.077时,地球轨道的延伸度最大,形状类似于火星的轨道形状。目前,地球轨道偏心率正在变小,这种状态还会持续2.4万年,并会一直减小到0.003,然后开始变大,且会一直持续4万年。当然,这一缓慢的变化对我们来说只有理论意义。 jAZYg8++D9yffilWr6KVmLd3ef6G9nDyl+oI0B8R1O3+H7SeDwv5iRTe3mh7FTg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