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分
的豆子
在以前
要一直撒到密林中去
巨涛
无人能望尽
行经沙漠的是沙漠
搂抱苏门答腊女人的是腰间的果实
对印度尼西亚的痉挛
不得而知
行经杨柳巷陌的是飘飞的柳絮
对苦力瞳孔的颜色不得而知
大家都泡软发胀地回来了
唰唰地被扫帚清理
却连一粒埃德加·斯诺 [1] 也未掺杂其中
让柏木般的年轻人在旷野里长眠
把柔韧的阿喀琉斯
之踵拴在海底
挥霍海量的死亡宝石
最终
连那永恒的一片都无法掠取的民族哟
糊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想入睡却啜饮咖啡
扛起锄头
连一只鸽子也不要放走
向寒碜的魔术师一行
随意投掷些花朵
在久远以前
莎草纸上流传下来的
宏大史书上
再追加一个叠句
只加一个老套的叠句?
用葡萄酒的宁静
深夜
将我的耳根晕染
这炽热之物是什么!
[1]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1928年,为撰写游记开始环游世界,同年夏抵达中国上海,此后驻留中国13年,其间任欧美媒体驻华记者、通讯员,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的报道,并先后写成了《远东战线》( Far Eastern Front )、《红星照耀中国》( Red Star Over China )等著作。斯诺爱好和平,因反感日本对华的侵略行径而参与中国的抗日战争,并与宋庆龄、周恩来、毛泽东等人有过政治交往。此处用他的名字应该是代指和平主义思想,这一段则是形容战死的日本军人们的尸体被运送回国,战争的情绪却仍未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