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OKR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其效果好坏参半。一些企业如字节跳动、百度、理想汽车将其融入了企业的文化体系中,它们开展的是真OKR。而不少企业则在跌跌撞撞中前行。究其原因,这些企业没有系统地开展OKR,只是套用了OKR的一些形式,采用了OKR的一些皮肉,它们开展的并非真OKR。
那么,怎么做才叫开展了真OKR呢?
OKR不用进行考核,但这并不意味着OKR就不是闭环的。事实上,OKR开展得很好的企业,都将OKR做成了一个自我闭环的系统实践。闭环意味着除了要制定OKR,还要不断回顾OKR的实施过程,最后复盘OKR的达成过程。而伴随OKR制定和完成的整个过程的,则是全新的OKR做事方式,即OKR文化。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开展OKR还需要有相应的IT系统去支撑。
佛教中有一个词叫“三昧”,又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定、等持、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等,是一种禅定境界,特指修行者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的状态,所以又称为“定”。心到达三昧的状态时,能起正智慧,进而与所观境冥合,分明了知,悟得真理,称为“三昧发得”,或称“发定”。可见,三昧是佛教修行的必经阶段。
后来,道教借用了佛教的“三昧”概念,并同道教的“真火”概念合称“三昧真火”,成为道教专有名词。“三昧真火”是修道者修炼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
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第十七回中,姜子牙施展三昧真火时是这样介绍的:
子牙用三昧真火烧这妖精。此火非同凡火,从眼、鼻、口中喷将出来,乃是精、气、神炼成三昧,养就离精,与凡火共成一处,此妖精怎么经得起!妖精在火光中扒将起来,大叫曰:“姜子牙,我与你无冤无仇,怎将三昧真火烧我?”
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七回中,孙悟空利用三昧真火将仙丹煅成一块,练就了金刚之躯:
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
在这里,我想借用一下神话传说里的“三昧真火”做个类比。对那些希望修炼真OKR的企业来说,OKR制定、OKR使能、OKR复盘、OKR文化、OKR IT系统,是OKR的五昧真火(见图2-10)。
图2-10 OKR的五昧真火
企业如果能做好这五个环节,开展的就是真OKR,OKR就能在企业内部有效落地和见到成效。如果企业只实施了其中的一部分,浅尝辄止,开展的就是假OKR,注定会半途而废。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音乐是五音阶,分别是“宫、商、角、徵、羽”(读作g ō ng、sh ā ng、jué、zh ǐ 、y ǔ ),类似现代七音阶中的1、2、3、5、6,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羽等于6(La)。如果你只选择性地修炼OKR五昧真火中的一昧或几昧而非全部五昧,就好比你只用五音阶中的一音阶或几音阶而非所有五音阶谱唱像《高山流水》和《满江红》这样的中国古乐曲一般,你谱唱出来的就只会是五音不全的残音败歌。多说一句:你可能对“OKR使能”这一词汇感到生疏,没有关系,你将在第4章找到答案。目前为止,你可以凭字面意思先在脑海里自由畅想它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