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文所述,领导者只是一种角色名称,领导者和下属只是职责不同,二者是对等的关系。因此,领导者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所谓的“领导魅力”。
但是,从其词义上来看,“上司”“上级”就是以上下关系为前提。即使换成“领导者”这个说法,“领导者”就是“引领者、先导者”,即“走在最前面的引导者”。基于这样的理解,人们在心里形成了“领导者高于或领先于下属”这样的印象,这种印象很难改变。
此外,很多领导者即使理解“对等”这个词的含义,也可能做出不能对等地看待下属的言行,例如斥责下属。
再有,关于领导者是否需要具备“领导魅力”这一点,有人认为,即使没有领导魅力,成为强势的领导者也是很必要的。那么,理想的领导者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的观点如下。
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尧,他很想知道天下是否真的太平,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是否对自己这个君主满意。于是他来到民间微服私访。路上,听见老农在高兴地唱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帝王之力又与我何干)?”当然,帝王之力不可能与百姓无关,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尧的善政仁政才有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但是,百姓甚至没有意识到尧对于国家的治理,这恰恰是天下大治的最好证明。
上面提到,领导者和下属只是职责不同,其实这个“不同”所体现的差异巨大。
打个比方,领导者就好像管弦乐团的指挥。
对音乐不甚了解的人在欣赏管弦乐团的演奏时,可能不太理解乐团指挥在做什么。实际上,没有指挥便不可能实现乐曲的演奏。那么指挥究竟发挥着什么作用呢?
可能有的指挥能从头到尾记住全部乐曲,但通常情况下,指挥都是看着总谱进行指挥的。总谱上记载了所有乐器的乐谱。每位演奏者只需要看着自己所承担部分的谱面演奏即可,但指挥必须掌握所有乐器应该在何处以及如何演奏。正因为有这样的指挥,各个乐器的演奏者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完美地配合。
最关键的是,指挥者本人并不演奏任何乐器。公司的领导者基本上和指挥一样,不能事必躬亲,包办或代替。
当然,不同的指挥者会实现不同的演奏效果。但是,只要让乐团的每一位演奏者都能不受约束地“自由演奏”,就是优秀的指挥家。
演奏结束后现场响起的掌声是送给整个乐团的,而非指挥者个人。如果指挥者认为那是观众送给自己的掌声,就太可笑了,就好像大家共同完成的工作,领导者却把功劳据为己有一样荒唐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