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金字塔

著名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曾说过:“最好的学是教。”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在 1946 年最早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的理论。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的两个星期之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 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 20%;看图能够记住 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 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 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 90%。

埃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 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 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之后,美国缅因州做过类似的研究,研究结论跟戴尔的结论差不多,只是将塔顶的阅读和聆听调换了位置。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更加贴近一些。

在美国缅因州国家实验室研究得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听老师讲授,阅读以及用图片或视频学习等这些被动方式,学习者参与度低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也低。如果通过一些较为主动且参与度高的方式学习,学习效率自然也较高。其中对所学知识的立即应用或将所学知识教于他人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即我们可以将学习方式分为两类——“被动”和“主动”,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也分为两种——“实践”和“输出”。

学习金字塔总共分为七层,从塔尖向塔底依次排列,学习效率逐渐升高。

第一层,也就是塔尖的学习方式是“讲授、听讲”,即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最传统的学习方式效率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保留下来 5%。

第二层,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 10%。

第三层,用“声音、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 20%。

第四层,是“演示或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 30%的内容。

第五层,“分组讨论”,可以记住 50%的内容。

第六层,“做中学或实践演练”,可以记住 75%的内容。

第七层,也就是金字塔底层,“教别人或对所学知识的立即应用”,可以记住 90%的学习内容。

根据这个“学习金字塔”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用听他人讲述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以后记得的内容只剩下 5%。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参与度是最低的,学习者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太乐观。

在这个学习金字塔中。从第一层到第四层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 30%。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 90%。如果学习者有机会把学习内容立即运用起来,或是让学习者有机会当身边人的老师,学习效果或者学习内容的保存率可高达 90%。所以从“学习金字塔”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

在教学中,第一种方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这种方式是大家最熟悉的。学生不需要花费什么脑力,所以有些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第二种方式就是学生自己阅读,很多人自己阅读的方式就是打开课本画重点,抄笔记。第三种方式就是老师给学生播放视频或者PPT等,借助图像、声音让学生进行学习。第四种方式是演示或者示范。比如在体育课堂上,体育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并且进行示范。

第一种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两周之后学习的内容只记得5%。第二种学生自己来阅读书中的内容知识,不与他人讨论,在两周之后书中的内容还记得 10%。第三种方式学生只记得 20%的内容。

大家请注意看,为什么前面四种,到了演示的方式,知识的保存率也只占了 30%呢?现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给学生展示精彩的PPT、播放视频等这样的方式都是比较少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还是被动的,主要还是老师在上面讲或者学生自己看,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不多。学生在前四种学习方式中花费的脑力不是很多,他们学得比较轻松。

目前中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沿用了教师主导、讲授为主、知识灌输的模式。也有老师在搞体验式团体模式课堂。体验式团体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其中,不再以教师的教导为主,而是让学生自身能动地参与课堂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完成自我启迪、自我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陪伴者、组织者。这样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会提高,让学生产生自信心与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他们在体验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动用自己的大脑,体会感悟。

到金字塔下面的部分,先进入第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讨论,这时知识的保存率就达到了 50%。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小组中 6 个人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但是在讨论的时候,每个人发言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分钟。这个就是讨论里面有设置,只要是讨论,动力就开始均衡了。每个人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你在讨论的时候其实就是开始在主动地表达自己。

在课堂上,让大家举手发言,但没有人举手,表面上看是没啥问题,实际上是学生既不会回答问题也不会主动提问题。在很多时候,我们实际上都是被被动教学影响着的,我们都是被动学习长大的。讨论的学习方式一下就让我们的学习模式升级了,也让我们的知识保存率升级了,变成了 50%。它已经让课堂上的学生开始主动地表达自己。

第二种是实践。大家开始将学习落实在行动上了。假如说,我今天带着小朋友们去郊外种树,每个人去领一棵小树苗,我跟小朋友们说怎么做,然后看谁先来示范,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将树种好的小朋友马上找我验收,我奖励一颗糖果。然后所有的小朋友都去做了,都去实践了。实践也是一种学习。

根据金字塔理论,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要做些什么呢?

一、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运用自己多种感官,眼到、口到、心到。

在学习中,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是单一地运用某种方式。我们要学会转变,把自己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加强自主性,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例如在学习某一节课之前,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书中的内容,提前预习,把不懂的知识点写在本子上。在课堂上可以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将老师说的重点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运用多种感官,让自己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二、进行高效学习就要多与别人讨论,向高手讨教。

在学习中,多进行交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大家要互相讨论。比如现在微信群里面的读书活动。大家在群里面发表自己看完书籍的感悟,对看不懂的内容大家可以在群里面互相讨论,在这种讨论参与中我们获得了知识,生成了能力,我们的沟通、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大家也可以展开头脑风暴活动,比如大家说出好的学习方法,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在这样的过程中自己能把学习到的内容掌握得更多、更牢,思维能力也在讨论中不断提升。

三、要学会践行,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我们要将自己学习的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场景中,指导自己的生活。把学习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形成经验,然后与自己之前的知识经验联结,这样它们更容易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痕迹,融入我们的大脑。实践是检验学习的好方式。

四、懂得教就是最好的学,要多去教人。

教别人可以极大地促进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别人的不断提问中,自己也会对遗漏的地方或模糊的观念进行重新审查直到弄明白。通过教别人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我们可以通过讲课、与人口头分享、写作等方式去教别人。 YI931qr8IEIG4n2c1CsUNm0COG5cq8RkVf3pU9qiMJAxczp1/2ded3VpA9O9g79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