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这些“坑”,不要踩

避免使用学坐椅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但在生活中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如果我们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和工具,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发育。比如学坐椅,就是其中的一种。

学坐椅通常是由海绵填充而成,市面上也有一些产品是空气填充的。学坐椅的作用就是把坐得还不怎么稳的宝宝,放在椅子里固定其身体,使其腰背坐直起来,不会因坐不稳而倒向一边导致摔倒和磕碰。

为什么有些父母要用学坐椅呢?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①认为宝宝不能自己学会坐,需要大人帮扶着才能学会。

②学坐椅可以“解放”大人的双手。

③认为学坐椅看起来比较安全,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宝宝磕碰。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使用学坐椅,和不使用任何工具、自己学会坐的宝宝之间的区别。

1.宝宝使用学坐椅学坐和自由运动学坐的区别

学坐椅宝宝和自由运动宝宝的区别

对于腰部力量还没发育好的孩子来说,学坐椅增加了他们的背部和腰部的压力,并减少了孩子趴和爬行的时间。当孩子频繁地坐在学坐椅里,腰被迫直立,他们很容易跳过爬的阶段,直接扶着物品站立起来,并很快学走路。

爬行对孩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爬行的时候孩子身体两侧同时协调运作,对感觉统合和左右脑的统合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遵循孩子自然的发展节奏,不做提前的训练。揠苗助长,并不会给孩子带来超前的能力,甚至会带来不良的身心压力,影响宝宝健康成长。

就像潘尼·布朗利 在她的书籍《与我心灵共舞》里说的:

如果从苗圃里买回来一棵幼小的树苗,把它种在地里,你我都不会用棍子去支撑它,再把花园长椅放在它的上方。因为我们知道这样树苗不会按照它自身应有的方式长成参天大树。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或快一些,或慢一些,因为每一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每一粒种子开花结果的时间各有不同。

2.学会观察,移动就是宝宝在玩耍

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自由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玩耍就是宝宝在移动,移动就是宝宝在玩耍。通过自由移动自己的身体,宝宝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与外在的联系。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着急呢?一项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儿童大肌肉运动活动的研究,指出了自由运动的孩子学会独坐的时间:3%~ 25%的孩子,在34~40周已经学会独立坐;25%~ 50%的孩子,在43~47周已经学会独立坐;50%~ 75%的孩子,在47~52周已经学会独立坐;75%~ 97%的孩子,在52周~ 16个月已经学会独立坐。

晚点学会坐,并不会影响后续他们大运动的发展。相反,孩子走路更稳,对身体的控制更自如、更有自信。

了解孩子的生理发育有一定的差异和规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真正帮助孩子大运动的发展。

①在宝宝能够独立做出某一动作之前,我们不应把孩子被动地摆成某一个姿势。

②给孩子自由运动的空间和时间。

③观察孩子“坐”的四个阶段(能力呈现)。

第一阶段:半躺半坐

第二阶段:独立坐

第三阶段:坐着玩耍

第四阶段:坐在椅子上

观察的重点不是宝宝什么时候学会坐,而是我们通过观察宝宝,发现他是怎样表现坐的意愿,以及如何学会坐的。比如,孩子坐着玩的时候在玩什么,孩子是如何坐在椅子上的。

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动作发展过程,给予孩子更加符合其发展的恰当辅助。

教育就是在不断地观察中陪伴,我们不着急让宝宝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可以在陪伴中享受宝宝成长的每个过程。宝宝会对每一个能自主完成的动作表现出喜悦,而我们也会感到幸福。

宝宝不会被“宠坏”

绝大多数人对“宠坏”“惯坏”孩子的行为很敏感,有一部分父母甚至会担心,如果自己无限制地满足哭闹的宝宝,以后宝宝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变得难以管教。

1.宠≠宠坏

事实上,对于几个月的小婴儿来说,父母所谓的“宠”就是及时地回应他们的需求,而回应需求并不会把宝宝宠坏。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年龄段的宝宝不会无缘无故哭闹,他们只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对照顾者的精神需求。

无论是宝宝生理上的需求,还是精神上的需求,宝宝哭闹更多是在发出一种“本能的信号”——让自己得以生存。如果我们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能够做到及时和耐心的回应,宝宝就会更容易与我们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提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婴儿,只存在母婴。也就是说,几个月的婴儿和母亲是难以分割的,他们彼此依附、相互依恋。当几个月的宝宝饿了,需要喝奶时,即使母亲不在宝宝的身边,也会涨奶(分泌乳汁)。及时回应宝宝,与其说是母亲对宝宝的本能反应,不如说是对大自然生存法则的“顺其自然”,因此不存在宝宝会被宠坏的说法。

就像威廉·西尔斯说的:

宝宝最终会断奶,有一天他会彻夜睡觉,这种高需求的育儿阶段很快就会过去。宝宝在你床上的时间、在你怀里的时间、吃奶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爱与信任的记忆会持续一生。

2.宠≠无节制、单纯地用抱或喂奶回应宝宝

当然,回应宝宝,不代表我们只要听到宝宝哭,就立马冲上去,抱起宝宝或者给他喂奶。

每个宝宝都是特别的,他们的哭声是向外界传递信息的信号。我们应该慢下来,通过观察宝宝的动作、接收他们的信号,了解宝宝到底是饿了、困了、疲惫了,还是无聊了。只有真真切切地了解宝宝哭泣的原因,我们才能满足宝宝真正的需求。

如果宝宝一哭,我们就把他抱起来或者给他喂奶,这其实不是满足孩子的需求,相反,有时这仅仅是满足大人的需求。因为只要抱起宝宝或者给他喂奶,宝宝往往就能很快停止哭泣,大人就能“省事”。

有些时候,宝宝哭泣只不过是因为困了、累了,需要睡觉休息一下。此时我们只需要靠近宝宝,温柔地安抚他,然后把他放在床上轻轻地拍一拍,你会发现宝宝的哭泣声会逐渐减弱,他因得到安抚而渐渐进入梦乡。

如果每次我们都只以宝宝的哭为信号,而不是以他真正的需求作为信号去安抚宝宝的话,那么久而久之,宝宝的行为习惯就会跟着调整,凡事都用哭来表达。

正确、积极地回应孩子,让宝宝感受到自己的重要。他知道自己的需求被人关注着,他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宝贝。 bPHhI+YMn4HQwIJzrsgZKT0zIDy0NekLHeC+gM7IlTIma8fEaHZR650OE+Mw/Xt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