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风投的合伙人瑞克·克劳分享了他刚刚接手博客产品的时候,第一个季度的OKR得分。虽然那个季度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他清楚地记得自己为什么给自己打某一项分数。以下是他的OKR,最右边一栏是他给自己的评分:
他逐条简单介绍了为什么这样打分,以下括号里的文字为根据他的口头说明整理的概要:
(平均得分0.7,为以下4个关键结果得分的数学平均数)
(得分1.0,因为按时成功启动了该功能,对于整体用户体验带来显著改善)
(得分0.3,因为该项目虽然实施了一个版本,但是对收益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这一项可视作失败)
(得分0.7,因为只有两个实验成功展示了推动收入增长的因素,第三个实验没有得出任何有启示性的结论。瑞克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误,没有将实验设计得很有效)
(得分0.8,因为虽然产品需求文件完成了,也确保了相应的工程师资源,但是仍然有些问题待解决,因此考虑得0.8分)
(得分0.45,为以下关键结果得分的平均数)
(得分0.6,因为谷歌推出了两个新功能,对于流量的影响也是可衡量的,所以这一项应该算是有待提高)
(得分0.3,到该季度末,瑞克的团队摸索出了所有可以改善404处理的动作,并且布置给工程师们去实现,但是还没有完成)
(得分0.72,为以下关键结果得分的数学平均数。以下这些都是比较直白的行动,因此打分也非常容易,这里不再一一解释了)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瑞克对于自己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打分从严。也可以看出,一个无争议的OKR打分过程,需要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管理技术,而是员工和管理者的常识、业务洞见、战略规划能力和客观公正的心态。这是任何所谓“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都无法替代的。
另外,OKR的设计水平也是重要因素。虽然只有3个目标,每个目标只有2~5个关键结果,但是每一个关键结果都可衡量。季度末的时候简单介绍一下达成情况,得分就一目了然了。可以说,打分的效率和效果,在OKR设计阶段就注定了一多半。
总体分数应该分布在哪个区间合适?这也是习惯了强制分布的管理者必定会问的问题。其实得分的结果在OKR设定时就注定了。如果设置的目标具有挑战性,那他不可能全部达标。虽然我们并不提倡把强制分布等机械化的管理机制照搬到OKR中,但是站在公司的角度,自然而然有个全局观察:是否有某个部门或某个人刻意压低KR设置以得高分?最关键的是,OKR得分最高的季度或部门,是否刚好是业绩最好的季度或部门?得分与业绩的相关性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OKR设置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