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意识

由于最初的心理学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那时意识问题完全是哲学讨论的问题,直到被公认为现代心理学的创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使心理学脱离了哲学,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后,心理学才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最初的心理学仅是讨论这个问题,最初冯特使用的是内省的方法来研究意识问题,后来很多心理学家纷纷提出了对这种方法的质疑甚至是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这种方法并不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他们认为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类的丰富的思想、情感与行为,也不能让人接触潜意识或无意识的心理状态,而且这种方法过于依赖复杂的语言,而导致客观性的丧失。于是心理学家们很快就放弃了这种研究方法,可由于他们也找不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因此,在以后很多年里,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完全放弃了对意识问题的研究。

直至20世纪50年代,认知科学的飞速发展,为研究这个问题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终于使这个问题又回到了科学的正轨上来。尤其是在DNA模型创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下,这个问题在神经科学研究的范围内,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位置。虽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研究相关领域的大多数科学家,对研究意识问题的前景均持乐观的观点。本节接下来就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意识的相关内容。

一、意识概念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换句话来说,意识即人能够觉知和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周围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会活动)的存在,以及自己和周围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也包含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过程。人的意识是认知活动与主观体验的整体统一。

认知活动过程在意识中占有核心位置,有时候,情绪情感在人的即时性活动与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既能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过程,并能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内容和活动结果进行评估与判断,从而产生满意感或不满意感的主观体验;人也能够通过意志努力,来维持自己认知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当面临困难与挫折时,会激励自己迎难而上去取得成功。

二、意识的基本特征

人类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反应形式,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意识的觉知性

觉知性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身同客观事物的复杂关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等。

例如,人能够了解自己感知到了什么?回忆和思考的又是什么?还能够觉知自己对他人及对客观事物所抱有的态度、从事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这种对自己的状况和活动的觉知是人的自我意识之一。

正是由于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对外界刺激进行分析综合,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主观活动进行分析综合,并且能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和客观现实的关系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把自我和非我、主观和客观区别开来,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动机来指导和调节行为。

这些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的,通过言语加工、言语表达来实现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活动,是意识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概括地说,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总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着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在行动之前总是先考虑行动的目的,制定达到目的的蓝图、活动方式和活动步骤,预测行动的结果,等等。例如,用木板做一个书桌时,人总是优先考虑为何做,然后在脑中想象出书桌的形象,制订制作方案和步骤,有时还根据半成品的具体情况,修正头脑中的计划,甚至改变预期的目的,所有这些意识活动是除人之外的任何动物都不具备的。马克思曾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纺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分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都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在用‘蜂蜡’建筑分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人类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动的,并非客观世界是什么就反应什么,而是主动地根据需要去反映客观世界,进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人类不仅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人类除了认识客观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给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的印记”。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世界,即客观世界不会自动地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是以自己的行动来改造客观世界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

3.意识的前进性

人的意识活动是不断发展前进的,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人类意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前进,人类不断地追求自身主观世界的丰富和发展,也不断地摆脱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知之不多和知之不全的状态,从而使意识的能动性不断地提高到更新、更高的阶段,在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三)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从人类意识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容上来说,意识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

从意识的发生发展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从意识的内容上来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的意识内容逐渐丰富和深刻。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认识深度与广度不同,人们所处的社会实践领域不同,因此在意识的发展水平和表现特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三、意识的分类

这里主要介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意识分类。弗洛伊德一反传统的哲学和心理学,把人的精神活动或心理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它们分别处于精神活动的表层、中间层和最底层。他打了一个比方: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犹如一座漂浮于海上的冰山,意识只是呈现在海洋表面上的一小部分,潜意识则是海洋下面的那座巨大的山体。人的精神生活的这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又各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弗洛伊德认为,科学的研究就是要通过人的精神生活的表层,揭示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的原初基础。

意识 是呈现于表层的注意中心部分,包括感性、意志和思想等精神活动,属于片段的、零碎的、暂时的东西,始终处于捉摸不定的状态,但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前意识 是意识同潜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属于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还有可能被召回到意识领域去,即可以再次复现或被回忆,是来自意识的东西如想法、印象等暂时储存的地方,从本质上说,它属于意识领域。

潜意识 是潜伏在人的心理深处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在正常情况下也体验不到的一种精神活动。弗洛伊德说:“无论何种心理过程,我们若因其所产生的影响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同时又无从直接感知,我们称此种心理历程为无意识。”

潜意识主要是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各样的本能和欲望,它虽花费很大的气力,也极难被意识所接纳,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领域,因此,潜意识成了人的本能欲望以及与之相关的被压抑的情感、意向的贮存库,它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总是伺机渗透到意识领域,以求得满足,从而构成了人类一切活动的总源泉。

潜意识的特点:一是原始性,无论从人类系统发展还是从个人心理发育来看,潜意识都源于人们心理中的原始与非理性的低级部分;二是冲动性,潜意识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不顾一切追求快乐满足;三是非时间性,潜意识的活动与时间没有任何关系;四是封闭性,不受外部任何现实的制约。上述特点是互相联系的。

在人们整个精神活动中,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弗洛伊德把潜意识系统比作一个大前厅,无数的本能欲望、冲动,彼此喧闹、相互拥挤地住在这里,和前厅相邻的是一个类似接待室的小房间,意识就住在这里。而住在大前厅的潜意识中的各种冲动都希望进入意识的房间内,于是就彼此冲撞着,争先恐后地向接待室的门口挤去。但门口有一个守门人,必须由他来传递信息并严格检查,如果没有得到守门人的允许,就不能够进入接待室,就意味着它们是不适合意识的,这样实际上就是在被压抑着。但即使有一些欲望和冲动,成功地越过了门槛,守门人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它们也不一定都能成为意识,它们只是前意识,只有当它们成功地引起意识的注意时,才能成为意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都是转眼之间的事,二者虽有界限,但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的东西要想重新回到意识里来,那就极为困难了,因为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壁垒森严,守门人绝不准潜意识中的欲望、冲动随意侵入意识。弗洛伊德的整个精神分析学都是以潜意识的心理过程为出发点的,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不管三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在弗洛伊德的眼里,特别注重的是潜意识的存在及其巨大作用。对梦的研究,就进一步论证了潜意识存在的无疑性。潜意识就如同一锅永远沸腾的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出路,急切地想冲出来。潜意识活动虽然经常不为人所察觉,但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弗洛伊德进而提出了压抑、转移、升华等重要概念。

压抑: 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压制在潜意识中。压抑可以阻止人们看到某些东西,或将所看到的东西加以歪曲。压抑就是造成许多变态行为的原因。

转移: 潜意识的本能冲动受到抗拒而被压抑到心理结构的底层,并不意味着消失,相反它的作用力变得更大,渗透力更强烈,它或者顺利地进入意识领域,或者在某种条件下以变形的方式进入意识领域,这就是转移。在非正常人那里,转移表现为歇斯底里的病理状态;而在正常人那里,转移表现为梦境和日常生活中的过失行为,如口误、笔误、遗忘等。

升华: 最理想的转移方式是把本能冲动转化到被社会所认可或赞许的目标、对象方面去,这就是升华。潜意识的升华被弗洛伊德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用来解释人们的各种创造性活动,如艺术家的创作,就像处于梦一般的工作状态之中,其间不乏凝缩、转移、象征和润饰,经过这各个环节之后,最终艺术家的潜意识动机获得变形的满足宣泄或升华,而这种升华的结果便是文艺作品。

四、意识的功能

(一)意识的觉知功能

意识的第一个重要功能是觉知。觉知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中的刺激信息和自身内部心理状态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包括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以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而且能够意识到自身主体的存在,自身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的和谐,以及自身同客观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等。

(二)意识的计划功能

意识的第二个功能是计划。人的心理与行为是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人不会盲目地从事社会实践活动,而总是具有某种目的和动机,这种目的与动机以观念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

(三)意识的选择与监控功能

意识的第三个功能是选择与监控的功能。意识的选择功能使个体在环境中接受最适宜和最有效的刺激信息,限制并过滤与目标和目的无关的信息,使个体能够有选择地存储与自己的需要相关的信息。

意识的监控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可以监视个体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信息;二是意识可以调节和控制自身状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意识状态

意识有四种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的意识状态与睡眠和梦。

(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也就是说在行为的过程中,你能够觉知到自己正在做这件事情,并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

比如,上级向你交代了一个任务,你知道这个任务很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于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去完成,这时我们说你是在有意识地工作。工作的每一步都要经过构思,在做的过程中,不时检验是否接近了目标,计划要不要修改等,这些都是意识的第一状态。

(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有时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

例如,你现在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你能意识到你在写字,但每个字怎么写,则又不是很清楚,你不需要费很大的努力,不用有意识地注意怎样一笔一画地写字。这和你在当小学生时完成听写任务有本质区别,听写的时候你要考虑每个字怎样去写。

又如骑自行车,刚开始学骑车时,手也紧张,脚也紧张,既要注意保持平衡,又怕撞到别人,结果不仅容易跌倒,还感到非常疲惫。而学会骑车以后,一面骑车一面谈话,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到了拐弯处话就少说几句,因为这时注意力又转到骑车上面去了。拐过弯以后,又可以继续谈话,至于手脚如何配合,如何躲避行人,已经成了自动化的过程,根本不要意识参加了。对这种情况,是否能说骑车活动完全没有意识参与呢?当然不能,因为它还是按照一定目的去完成任务,只不过意识的参与成分相对较少,变成自动化的了。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是意识的第二种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力,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三)白日梦状态

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电视剧,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正在你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听到老师叫你的名字,你一激灵,马上站了起来,至于老师刚才提的什么问题,你可一个字也没有听到,只听见老师说“来回答一下”。这就叫作白日梦,是意识的第三种状态。

白日梦是指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似乎是一方面清醒着一方面做梦,通常在不需要集中注意的情况下自发产生。不能认为白日梦是无意识的,因为这时你还具有一定的意识活动,尽管老师在讲什么你完全没听清楚,但是你还知道老师正在讲话,一旦老师叫你的名字,你也可以听到。

白日梦的内容总是与你有一定关系的。实际上白日梦与未来的活动有关,带有计划性或排练的性质,而且只有自己懂得。白日梦不是真正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白日梦的产生是很自动化的,不需要费劲。比如你这时在教室里听课,听得没有兴趣,不自觉地就去想其他事情了,有时自己也很难控制,但如果老师的课讲得非常有趣,那你就不会做白日梦了。

白日梦谁都会做,只是做的多少不同。白日梦的内容也无所谓好坏,它就是大脑在改变状态。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实际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着,精力集中的是一种,自动化的是一种,迷迷糊糊的又是一种。人在临入睡而没有真正睡着的时候,意识也是处于一种迷糊状态的。

(四)睡眠和梦

睡眠和梦是意识的特殊状态。

1.睡眠

睡眠指人所具有的一种半意识状态。睡眠的特征:(1)普遍性,人和动物都需要睡眠;(2)必需性,睡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及心理活动的必要活动,人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与稳定。

过去一般认为睡眠的时候意识是停止活动的,而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在睡眠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关于睡眠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脑电测试来进行的,由于脑内的神经细胞有电位差,用特定的仪器就可以测到这些电位的变化。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脑内神经细胞的电位仍在变化着,只是出现了不同的波型。在做梦的时候,脑电波的变化更为明显,这些都证明人在睡眠的时候还是有意识活动的,当然,对此我们自身并没有意识到。

睡眠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个活动,人的一生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花在这项活动上。但对睡眠展开科学的研究,还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脑电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揭开了睡眠的神秘面纱。

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脑电波有不同的形态变化。第一阶段为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在这一阶段,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这个阶段的脑电波为α(alpha)波(12cps),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第二阶段为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这时脑电波频率更慢,为4~7cPs的θ(theta)波。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以δ(delta)波为主,它的频率慢到4cps以下,而振幅极大。人们通常要用半小时达到这一阶段,梦游、梦呓和尿床等现象多在此时出现。再停留约半个小时,然后到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简称REM,为Rapid Eye Movement的缩写)阶段,这个阶段之所以如此得名,是因为存在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快速眼动,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睡者的眼球有快速跳动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

快速眼动睡眠结束后,再循环到θ波的轻睡期。如此循环往复,一般一个晚上要经过4~6次这样的循环。在第一次循环中,REM大约持续10分钟左右,而在往后的循环中,REM持续的时间逐渐延长,在最后的循环中,REM可持续到一个小时。研究发现REM出现的时候,就是人在做梦的时候,若这时将被试唤醒,78%的人都说他正在做梦,并且能记得梦中的内容,而那些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被唤醒的被试,则只有10%反映正在做梦。

随着年龄的不同,REM在睡眠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年龄越小,REM所占的比例越高;即幼儿的REM占50%,小学生占30%,成人占20%,老人占10%。而且老人的δ波所占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没有,所以老人睡觉不沉。人的睡眠总时间大约占人一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

2.梦

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是不随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处于不平衡的抑制状态,少数神经细胞的兴奋使一些表象被激活。由于缺乏意识的控制与调节,被激活的表象形成了离奇的组合,这些稀奇古怪的组合使得梦境与现实生活大相径庭,所以古代人们将梦看成是神灵的启示。由于许多梦,同现实一样生动、丰富,不少人乐意接受梦中不可思议、自相矛盾的情节而不能自拔。

梦是在睡眠中发生的,但不是整个睡眠过程都是在梦中度过的,梦境多半在快速眼动睡眠时出现,内容生动离奇;但一些概念较强的,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梦,也在无快速眼动睡眠时出现。大量的梦呓、梦游和梦惊多发生在无快速眼动睡眠中,它们在心理学上被看作是睡眠障碍反应。人们在这种状态下被唤醒时往往忘记了梦的内容。但是人们往往能记住在快速眼动睡眠被唤醒时梦的内容。所以快速眼动睡眠被视为梦的一种活动标志。

由于大脑皮质的弥散性抑制,梦一般不受意识支配。也有人将梦境视为意识的变异状态。梦的内容源自生活,多数组合为不合逻辑的、荒诞离奇的虚幻情境。但是,人们在梦中的体验却接近于真实,他们担心、害怕、紧张、高兴、愤怒……主体的同一性在梦中时常发生变化,有时是自己,有时是自我的变形,有时甚至没有同一性,而像个“局外人”。弗洛伊德解释说,这是因为梦的具体内容实际上是由下意识的欲望和情绪决定的,而且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可以促使“继发过程”,即促使智力技能来观察梦的内容。

梦的内容与个体的想象力关系密切。想象力丰富的人,梦境里充满了奇异的景象,而想象力贫乏的人,他的梦境也往往平淡无奇。梦有时会帮助人们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定势产生顿悟,它是灵感得以闪现的一个窗口。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悟出了苯环的结构,波尔受梦境的启示而发现原子结构模型,这些都是梦启迪创造思维的例证。所以也有人认为,正如自主神经系统在睡眠中调节人体机能代谢一样,梦也是人脑的一种工作程序,是积极的过程,是对白天接收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贮存。

关于梦的心理学解释,虽然众说纷纭,但尚无公认的解释,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中的薄弱环节。梦的理论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有弗洛伊德的理论、荣格的理论以及解决问题的理论,这些理论广泛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所有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到表现,就构成了梦境。梦是愿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能欲望,缓释了积聚的心理能量,又不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保护了睡眠。

由于梦所代表的欲望大多是我们的意识所不能接受的,为了不直接引起良心的不安,只能采用曲折迂回的手段来求得自我表现。手法之一是重新组合,将各种形象特征组合在一起,而更具象征意义;手法之二是情感重点的转移,梦境中最不突出的部分,常常最能反映潜在的意义;手法之三是象征化,某些梦的成分反复出现,对于同一个人,甚至不同的人,都具有相同的意义。手法之四是继发作用,梦中的情节,甚至几个相关联的梦的情节,按一定的线索串联在一起,组合成整体。弗洛伊德还将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两个层次。显梦是梦的表面情节,可以被回忆起来,隐梦则通过显梦表现本能的欲望,通过精神分析,人们可以了解这些欲望。

荣格认为梦是自然现象,是潜意识与自我的交谈。他将潜意识进一步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在梦中,个人潜意识内容得到表现,集体潜意识中的各种原始意象也以原始的象征方式显现出来。梦是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交织,而后者更占主导地位。

解决问题的理论。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梦的内容,发现梦里的隐喻和联想能帮助做梦者处理不断发展的个人问题。梦基本上是清醒时人的思想、忧虑、需要和欲望的继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是这个意思。苯环结构的发现是这样,缝纫机的发明也得之于梦的帮助。当时美国发明家赫威在设计缝纫针时遇到障碍,百思不解,一天夜里,他梦见国王强令他在24小时内必须造出缝纫机,否则就要用长矛将他刺死,突然,他惊奇地看到长矛的尖上有眼睛一样的小洞,这个梦启示他顿悟出针眼靠近针尖能克服设计障碍。解决问题的理论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

无论如何,梦总是由某种刺激引起一些神经细胞活动的结果,只不过它不被清醒地觉察、也不能控制而已。

六、自我意识

一般认为意识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人刚出生时多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无法区辨外界与自己,一直到七八个月大时才会逐渐衍生出“我”的概念,也才逐渐分得清自己与外在世界的不同和与他人的不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般要持续到20岁以后,在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及作用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个体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又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尤为重要。

(二)自我意识的特性

自我意识作为人对自身的认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前者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者;后者是被觉察者。其特性一般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性

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不是无意识或潜意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

2.社会性

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这不仅因为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且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自我意识的本质,不是意识到个体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个体的社会特性,意识到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到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自我意识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3.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能根据社会或他人的评价、态度和自己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而且还能根据自我意识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4.同一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意识一般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直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个体才会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面貌,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的个性区别开来。

(三)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的结构主要从自我意识的活动形式来分析,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加以探讨,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因此,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调节系统。

自我认知 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训练时,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由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往往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大多属于过高型,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就应使其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分,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自我体验 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我体验是由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尊心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心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训练,就是让学生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随着年龄增长还要让学生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自我调节 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来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

一般认为,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应让学生学会如何借助于外部压力发展自我监控能力,即实现学生的行为由外控制向内控制的转变。

(四)自我意识的健全与培养

自我意识的三个结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体,培养和健全自我意识,就必须齐抓共管,促进三种成分的和谐与提高。

1.正确的自我认知

“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个方位建立起来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自己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步,他观自我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恋人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你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描述的维度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正确的自我。

2.客观的自我评价

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己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在生活中也要注重自我,自我意识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一种状态。

积极的策略是:关注你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3.积极的自我提升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当人们期望自己成功时,他必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面临着挑战性的任务,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从而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一般学业期望较高,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性。

另一条途径是克服自我障碍。我们经常会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所带来的不安全感,这便是一种自我障碍。我们听说了太多这样的故事,某学生由于考试前身体不好,所以在大考中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便是典型的自我障碍,为自己的考学不成功找到了适当的借口。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人必须主动克服自我障碍,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尝试。积极的自我在尝试中会发现自己新的支点。

4.关注自我成长

自我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监控,但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人的生命始终时,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依照发展过程,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要记住:自我体验永远是个体的,当我们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长的硕果时,也在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YSxLH5wgo/ArGc3v1z2n8hbxP349pBd9VWqYnNzR1pKfJJLu9upiF6A4iu/FS8F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