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性格

性格是与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有着紧密联系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集中体现。正确理解性格的内涵,科学地掌握区分性格类型和分析性格的方法,探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性格的概述

性格是人的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往往容易与气质的内涵相混淆。我们可以从对两者的分析比较中,有效地把握气质与性格的内涵,打好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一)性格的含义

性格一词原为希腊文“雕刻”的意思,后来泛指人或事物相互区别的特征,如诚实、勇敢、谦虚、勤劳、果断,以及虚伪、怯懦、骄傲、懒惰、优柔寡断等等。性格就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性格是通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体现的。人对现实的态度表明人“做什么”的问题;而人的行为方式则反映了“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认为,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他的行为方式,而人的行为方式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态度。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人的性格不是生而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贯穿在人的全部行动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人的性格特征是指经常性的、习惯性的表现出来的特征,而不是特殊情况下偶尔表现出来的特征。正如一个性格怯懦的人,在情急之下,也会做出惊人的举动,我们不能就此称其具有勇敢的性格。当然,我们强调性格的稳定性,不是否定性格的可塑性。性格的稳定性反映了一个人性格的主流,而性格的可塑性则体现了一个人性格的支流末节,两者共同构成人的性格的整体。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与人的意识倾向和世界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好坏,体现一个人的本质属性。而且,人的性格最能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所以,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性格与气质

性格和气质都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以至于西方许多心理学家都把性格和气质统称为人格,但是,一般认为,性格和气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从气质和性格的生理基础来看,气质是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基础的,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大,变化比较难或比较慢;性格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大,变化相对容易和快些。从气质和性格的反映内容来看,气质反映的是人的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无好坏善恶之分;而性格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的行为的内容,因而有好坏善恶的区别。

性格和气质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气质影响性格形成的速度,赋予性格独特的色彩。例如,胆汁质的人更容易形成勇敢的性格,黏液质的人更容易形成稳重的性格,多血质的人的勤劳可能表现为忙碌得风生水起,而抑郁质的人的勤劳则可能表现为默默无闻、踏实细心地工作。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人的气质。例如,弱型气质的人,由于担任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大胆泼辣的性格特点;而性格勇猛的人,由于长期的生活际遇上的挫折,可能表现出懦弱的气质特点。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具有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而具有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二、性格的结构

性格涉及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一般认为,性格的结构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性格的静态结构

人的性格是由不同方面的性格特征组成的。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的性格的态度特征可以从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方面来进行分析,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对社会、对集体和对他人态度的特征

积极的特征有:公而忘私、关心集体、真诚待人、热情好客等等。消极甚至负面的性格特征有: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虚伪、孤僻等等。

(2)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

积极的特征有:勤劳、认真、细心踏实、创新等等。消极甚至负面的性格特征有:懒惰、马虎、粗心毛糙、墨守成规等等。

(3)对自己的态度的特征

积极的特征有:谦虚、自尊、自信、严于律己等等。消极甚至负面的性格特征有:骄傲、自卑、自负、放任等等。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控制的方式及调节、控制的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具体包括:

(1)对行为目的的明确程度的特征

积极的特征有:目的性、独立性等等。消极甚至负面的性格特征有: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等等。

(2)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

积极的特征有:主动性、自制力等等。消极甚至负面的性格特征有:被动性、冲动性、任性等等。

(3)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积极的特征有:恒心、坚韧性等等。消极甚至负面的性格特征有: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等等。

(4)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

积极的特征有:勇敢、沉着冷静、果断等等。消极甚至负面的性格特征有:怯懦、惊慌失措、优柔寡断等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主要包括:

(1)情绪强度特征

情绪强度特征表现为个人受情绪影响程度和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的不同。例如,有人情绪体验比较微弱,容易用意志加以控制;有人情绪体验比较强烈,难以用意志进行控制。

(2)情绪稳定性特征

情绪稳定性特征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的程度的不同。是喜怒无常或是喜形于色,还是不动声色抑或是心如止水,等等。

(3)情绪持久性特征

情绪持久性特征表现为个人受情绪影响持续时间程度的不同。

(4)主导心境特征

主导心境特征是指某种心境在一个人身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表现。例如,有人经常开心,往往被称为乐天派;有人经常忧伤,被人称为“苦瓜脸”,等等。有人主导心境支配的时间长;有人主导心境支配的时间短。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认知活动特点、风格等等。主要包括:

(1)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在感觉和知觉方面的特征有: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局部感知型和整体感知型、记录罗列型和解释概括型、快速型和精确型等等。

(2)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在记忆方面的特征有:主动记忆型和被动记忆型、直观形象记忆型和逻辑思维记忆型、快速记忆型和保持持久型等等。

(3)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在想象方面的特征有: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幻想型和现实型、狭窄想象型和广阔想象型等等。

(4)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

人在思维方面的特征有:独立型和依赖别、分析型和综合型等等。

性格的上述四个方面的特征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以独特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在个体身上得以体现,形成个体不同于他人的性格。这也是性格一词的本义。其中,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性格的态度特征,因为它直接体现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稳定的态度倾向,也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和世界观的反映。

(二)性格结构的动力特征

性格的结构不是机械、僵化不变的,而是在内外环境的交互影响下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各种性格特征之间存在联动

由于性格特征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人的一些性格特征就存在着联动的特点。例如,一个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的人,在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就会表现出勤于思考、富于幻想的特征;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方面就会表现出充满激情的特征;而在性格的意志特征方面就会表现出不断进取的特征。

2.各种性格特征具有不同的组合

由于性格是在内外环境的交互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性格特征的组合必然与环境相适应。有时候需要攻击,有时候需要温柔,有时候需要不露声色,在一定的情况下表现的是性格的这一面,在另一种情况下表现的则是性格的另一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性格这种不同场合存在不同侧面的表现,反映了人类性格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只有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多方面去考察一个人的性格,才有可能达到对一个人的性格的全面了解。

3.性格的可塑性

性格是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也是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变化的。例如,一个具有骄纵性格的孩子,在集体的生活学习中,有可能改变不良的性格特征,变得合群甚至谦让起来;一个自信满满、奋发进取的人,因为经历巨大的人生坎坷,有可能出现颓废的性格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人的性格的可塑性往往体现着教育的技巧和魅力。

三、性格的理论

性格的理论主要分为类型论和特质论两大类。类型论是借助于人的一种或少数几种主要的特质来划分人的性格;特质论则是凭借人的多种特质来说明人的性格。前者是一种对性格进行分类的理论,后者是一种对性格进行分析的理论。

(一)性格的类型理论
1.机能类型说

英国学者培因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在个人身上所占优势程度的不同,将人的性格可划分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情绪型性格的人情绪体验深刻,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意志型性格的人其行动目标明确,行为主动,具有果断、自制、持久而坚定的特性;理智型性格的人通常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支配自己的行动。这种类型划分是以机能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它脱离人的心理生活内容和倾向性,只把性格看作心理过程或能力的简单组合。

2.向心说

瑞士学者荣格根据“力比多”在人的活动中的倾向性将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内倾型性格的人处事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处事缺乏决断力但一旦下定决心办某件事时总能锲而不舍,交际面狭窄,适应环境比较困难。

外倾型性格的人感情外露,自由奔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善交际,活动能力强,但也有轻率的一面。

荣格提出的“力比多”是一种假想的本能的能量,以它作为划分性格类型的基础,并没有考虑人的性格的社会实质。而且,这种分类只有质的区别,没有量的差异,仍过于简单。

3.独立性说

奥地利学者阿德勒按照个体独立性程度的不同,将人的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独立型的人不易受外来事物的干扰,具有坚定的信念,能独立地判断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易于发挥自己的力量。

顺从型的人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易受附加物的干扰,常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应激能力差。

4.文化—社会类型说

德国学者斯普兰格根据人的价值观的不同,将人的性格划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并提出这六种类型是理论(理想)的模型,具体的个人通常是以某一种类型为主,并兼有其他类型的特点。

理论型的人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精神生活是其主要活动,情感退到次要地位。总是冷静而客观地观察事物,探讨理论,力图把握事物的本质。对实践活动缺乏兴趣,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缺乏生存竞争能力。

经济型的人以经济观点看待一切事物,视经济价值为最高价值,用功利的眼光评价事物的价值,从纯经济观点看待人类,把人类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或购买者,以获取财产和利益为生活目的。

审美型的人以美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对实际生活不大关心,总是以美为标准来评价事物的价值。自我完善和自我欣赏是他们的目的。

社会型的人以爱他人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具有奉献精神,努力增进他人或社会的福利,并把母爱看作是社会型人的最高和最普遍的形式。

权力型的人崇尚权力,并努力去获得权力。有强烈的支配欲,并乐意被人支配。

宗教型的人信仰宗教,生活在信仰中。他们富有同情心,以慈善为怀,以爱人爱物为目的。

这种理论既没考虑作为文化价值的社会矛盾,也不考虑意识形态所具有的阶级因素,更不考虑人的个性倾向性形成所依据的生活经历,因此缺乏说服力与科学性。

(二)性格的特质理论

性格的特质理论认为,性格特质又称为特性,是英语“trait”的译名,它是构成人的性格的基本单位。性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它们可以因人而异形成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人的性格。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性格特质的了解和剖析来预测人的行为。研究性格特质的侧重点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特质理论。

1.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是性格特质论的创始人。他认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并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同一文化形态下群体都具有的特质。共同特质是一种概括化的性格倾向。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性格倾向,能够表现个人的真正特质,每个人都不相同。

根据个人特质对于个体性格影响和意义的不同,它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重叠和交叉的层次:(1)首要特质。它代表一个人的性格最独特之处,也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往往每个人只有一个。(2)主要特质。又称为重要特质,它由几个彼此相联系的重要特质所组成,是构成人的性格的重要成分。(3)次要特质。这是在特定场合下出现的特质,也是个体无足轻重的特质。三种特质交错在一起,共同组合成人的性格整体。

2. 卡特尔的特质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虽然同意奥尔波特的观点,可以把性格的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不过他认为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来描述人的性格可能更能说明问题。表面特质有35个,直接与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以从外部的行为表现上来进行观察。根源特质有16个,隐藏在表面特质的后面,深藏于性格结构的内部,它是建构人的性格的基础。根源特质必须以表面特质为中介,通过特殊的分析方法才能发现。它们相互独立,普遍存在于不同年龄的个体身上,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

3.艾森克的特质论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结合因素分析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理论。他认为,个性有三个基本维度,即外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它们主要受生物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个体身上都有普遍的反映。

从外内向的维度来看,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在个性上具有情绪冲动、难以控制、好交际、善社交、渴望刺激、冒险、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外表上看上去似乎是不大可靠的人。内向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在个性上具有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等特点,从外表上看似乎是略带悲观色彩而可靠的人。

从神经质的维度来看,得分高的人情绪不稳定,表现出高焦虑;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得分低的人情绪稳定,情绪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稳重、温和,并且容易自我克制,不易焦虑。艾森克认为,神经质就是情绪性,它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系。如果这两个维度进行不同的组合,就会构成四个组合类型:稳定外向型,包括善交际、开朗、健谈、易共鸣、随和、活泼、无忧无虑、领导力8种特质;稳定内向型,包括被动、谨慎、深思、平衡、有节制、可信赖、性情平和、镇静8种特质;不稳定外向型,包括敏感、不安、攻击、兴奋、多变、冲动、乐观、活跃8种特质;不稳定内向型,包括忧郁、焦虑、刻板、严肃、悲观、缄默、不善交际、安静8种特质。它们分别可以与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从精神质的维度来看,得分高的人表现出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的特点,往往缺乏同情心,富有攻击性;得分低的人表现出温柔、善感的特点,善解人意,与人为善。

艾森克不仅采用特质的概念来分析人的性格,而且还采用了类型学的观点来对人的性格进行分析。他认为,人的行为分为类型、特质、习惯性反应和特殊性反应四个水平。类型是观察到的特质的集合体,正如外向或内向那样属于上位概念;特质是观察到的个体行为倾向的集合体,正如固执、活泼那样属于下位概念;在特质之下又有习惯性反应和特殊性反应。特质水平是在观察一些不同的习惯反应的相互关系基础上得出来的。类型水平则是通过对观察一些不同特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结果。特殊性反应水平是个体在一次性实验性试验时的反应或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反应,可能是个体的特征,也可能不是个体的特征。习惯性反应水平是在同样环境中可以导致再次发生的特定反应,如重复实验就会产生同样的反应;如果生活情景重新出现,有机体会出现相似的反应。

艾森克在对心理特征进行描述和分类的过程中,为了发现为数最少的独立因素或独立变量,又进一步提出四种不同类型的因素:(1)普遍因素。这些因素对所有的试验都是共有的。(2)群因素。这些因素在某些试验中共有,在另一些试验中并不出现。(3)特殊因素。在特殊情况下才出现的因素。(4)误差因素。只有在某一偶然机会下才出现的因素。行为的四种水平和四种类型的因素相一致。如表1-8所示。

表1-8 行为水平与因素

4.五因素模型

1961年诺曼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五因素模型,后经许多学者研究达成共识,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人类存在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即:

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 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 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sm): 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的“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定量表之一。

性格特质理论通过研究人的行为特点来描述人的特质,并用特质群来阐述人的性格,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用分离的特质来解释性格,倾向于从量上分析性格,容易忽视性格的整体性,更何况,有些特质理论过分强调特质的遗传因素和稳定性,忽视了社会环境的作用,也都反映了特质理论的欠缺和不足。目前,把类型论与特质论结合起来,用于探讨和分析人的性格,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四、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围绕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因素的探讨,犹如探讨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一样,同样经历着从各执一词到趋向于认同的曲折历程。现在坚持遗传决定论或环境决定论的学者已经很不多见了,更多的学者认为,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性格与气质相比较,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人们更多地关注后天环境因素在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一)家庭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最初环境,也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要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一般认为,童年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家庭在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1.亲子关系和父母榜样

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幼小的儿童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依赖父母,寻求安全需要的满足。如果父母对子女是慈爱和温暖的,孩子就会感到安全、温馨,孩子的心理就能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冷淡,甚至是敌意的,儿童就会失去安全感,还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缺乏母爱的儿童往往会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绪反应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缺少父亲关爱的儿童往往会在性别的社会化方面出现欠缺。

在子女的心目中,父母主要扮演三类角色:生活需要的供给者,感情的爱抚者;模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朋友和参谋。三类角色在不同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在子女没有能力完全独立生活之前,“模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一直在子女的身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其终身。目前社会上已经达成一个共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社会信仰、规范和价值观等首先需要通过父母的“过滤”才能传给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由于孩子可以随时随地模仿父母的言行,最终往往形成与父母相似的性格。

2.教养方式

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态度在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上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皮克等人通过谈话法、测验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美国青少年的性格特征,结果表明,青少年性格特征的发展与其父母的教养态度密切相关(见表1-9)。

表1-9 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的性格特征的相关系数

从表1-9可以看出,儿童的敌对行为与父母严厉态度的相关系数高;儿童的良好性格特征与父母信任、民主、容忍的态度的相关系数髙。其中,意志坚强与父母的信任态度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74,与父母的严厉态度则呈负相关;情绪稳定性、自发努力和友好态度等项目也都与家长的严厉态度呈负相关。

北京大学许政援教授与全国十个地区进行协作,用问卷法调查了2254名3~6岁幼儿的父母教育方式与幼儿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教育总均分与性格总均分之间的相关性显著,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儿童优良性格品质的形成起积极作用。结果还表明,以下几种教育方式与所调查的性格有较高的相关性(见表1-10)。

表1-10 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性格特点相关

续表

注:*P<0.05,**P<0.01

一般认为,溺爱的教养方式容易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意志相对薄弱,长大后缺少为他人考虑的习惯。专制的教养方式可能带来两种极端的特点:懦弱、没有主见或粗暴、有敌对情绪。喜怒无常的管教是最糟糕的教养方式,往往导致孩子缺少是非观,情绪不稳定,等等。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指应该有孩子的话语权,并且孩子的意见能被长辈或父母所采纳和执行。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性格活泼、开朗,乐于与人交往,容易形成积极、良好的性格。

3.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大家庭、核心家庭和残缺家庭。大家庭是指几代同堂的家庭;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庭;残缺家庭是指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大家庭由于有家风和家规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容易形成细心、稳重、顾全大局等性格特点,但是,由于人多嘴杂,教育观点不一致,可能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焦虑等不良性格特征。对于核心家庭来说,如果经济条件相对优裕,生活比较悠闲,往往会营造出宁静、愉快的家庭氛围,促使孩子形成乐观、愉快、自信、待人和善等性格特点;否则,在家庭冲突频发、气氛紧张的氛围下,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形成紧张、焦虑、对人不信任等性格特点。残缺家庭因为给孩子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创伤,往往给孩子性格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使孩子出现自卑、孤僻、怯懦和粗暴等特点。

4.出生次序

孩子的出生次序也会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家长对不同次序出生子女的态度不同所致。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长子或独生子女由于较多地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爱,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优秀:高尔顿对许多著名科学家的出生顺序进行了统计,发现长子及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当高;贝尔蒙特的研究表明,长子智力测验的成绩比非长子孩子的成绩更高;在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技术人员中,长子和独生子女占有一半以上。但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往往对于不同次序出生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态度和要求:长子因为得到父母的重视,承担家族的希望,所以,责任心强,任劳任怨,但也较为霸道;最小的孩子因为较多地得到父母的宠爱,也能得到兄长或姐姐的谦让,故较为聪慧、娇气和懒惰;而中间的孩子由于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在“夹缝中求生存”,往往具有忍耐、倔强的特点。

对于独生子女的看法,虽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对其持有否定的态度。研究表明,父母的溺爱以及缺少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容易给独生子女带来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和性格上的缺陷。

(二)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演练场,它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接受一系列的社会规范,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参与各种集体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从不同层次和角度用不同方式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已经替代甚至超越父母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上,这样的反映尤为突出。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方法,都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初识朋友。一起进行的活动和游戏,共同的学习及交流,凝聚出纯洁的友谊,留下美好的回忆。共同参与和碰撞,相互探讨和启迪,彼此认可和欣赏,理解了平等,懂得了谦让,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学生性格中的基因特质。

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是学生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完成外在内容向内部事实的转化。艰苦的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坚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探究性等良好的性格特征;集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具有系统、明确的分工,培养了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合群、利他、自尊心和责任感等良好性格特征,克服自私、孤独等不良性格特征。

教材和课外阅读资料是学生的心灵鸡汤,提供不同口味的营养元素,滋润学生的心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任何一本教材都包含着对未来社会公民提出的某种水平的要求,任何一本图书都是某些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学生通过教材、课外图书等阅读资料的学习,不仅学习了系统的科学知识,而且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切都对学生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孵化器。人长期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反复扮演某种角色,形成和发展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例如:科学工作者需要实事求是,善于独立思考,一丝不苟;教育工作者应该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文艺工作者则要求活泼开朗,富于想象,感情丰富;等等。研究表明,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对性格特征具有不同的要求。如表1-11所示。

表1-11 各项运动与性格特征

不同的社会实践,需要不同的性格特征与之相匹配,从而形成和发展不同的性格特征。

(四)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性格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的。任何环境因素都是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它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因素才能发挥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心理发展水平和类型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个体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主体因素也都对其接受外界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必须承认,上述几个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都是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发挥作用的。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风气不可避免地影响各种因素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风气同样是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性格的测量

性格的测量如同其他心理品质的测量一样,可以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在比较流行的调查问卷中,有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加州心理问卷、卡特尔16种个性问卷等等,它们都属于调查法,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性格的特殊性,它与其他心理素质相比较,表现出更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性格的测量也就具有了它的特殊性。

(一)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的运用,是实验法和观察法两方面优点的组合。一方面体现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转变,努力使严格的研究方法脱离实验室而与真实的环境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是性格的环境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导致的结果。例如哈尔霍恩和梅的品德测验,通过让学生自己批改试卷,或者闭眼完成点圆圈(不可能的成绩)的试验,测量学生诚实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行为;又例如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的“拾柴火”实验,用来测量学生的勇敢品质;而苏联心理学家谢列布列亚科娃的教育实验,则是通过分析学生选择难易不同的题目,来测量学生的自信心;等等。它们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的突破。

(二)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是借助无确定含义的刺激,促使被试无意中暴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分析其性格特征的方式方法。但是,目前的投射测验还缺少方便、有效的信度和效度标准。例如罗夏墨渍测验,通过观察双侧对称的墨渍图,要求被式回答几个问题,看到什么?图形像什么?看图时想到了什么?分析被试对图形是整体反应,还是部分反应;被试反应的决定因素是墨渍的形状,还是颜色;把图形看作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被试把图形看作是人,还是动物,或是物体;以及被试的反应是与大多数人一致还是别具一格;等等。由此对被试的性格进行解释和说明。又例如主题统觉测验,通过观察一张张图片,要求被试每观察一张图片,编造一个故事,从而完成对被试性格的分析。 Vj3caHuZ9RwwhYy0QzExX8iTtpeeV5n0r3KunmpNInfdVp67fe4TgfJzsNP5hLG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